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敛情约性,因狭出奇--论徐照山水诗
1
作者 诸葛忆兵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6,共12页
徐照居“四灵”之首,以擅写山水风景著称。徐照一生,大半在家乡温州度过,他的大量优秀诗篇都是歌咏永嘉山水的。只有写到家乡山水,徐照才以组诗形式予以咏叹,如《游雁荡山》八首、《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组诗可以更加全面、立体地... 徐照居“四灵”之首,以擅写山水风景著称。徐照一生,大半在家乡温州度过,他的大量优秀诗篇都是歌咏永嘉山水的。只有写到家乡山水,徐照才以组诗形式予以咏叹,如《游雁荡山》八首、《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组诗可以更加全面、立体地呈现家乡的山水风貌。温州城市坐落在山水之间,城内外山峰林立,水道交错,徐照居家周边或友人住宅附近都是赏心悦目的风光,这成为徐照诗歌吟咏的另一对象。“吾洲见地形”,徐照对家乡的山水充满自豪感。徐照多次外出游历,离家距离最远、时间最久的一次是随徐玑赴任永州司理参军。徐照沿途和在湘中饱览风光,并将之化作诗材,其山水诗有了更为开阔的画面。而且,他有意“诗将远地传”,以诗歌表达游历见闻。徐照自称“唐世吟诗侣”,以学习唐诗相标榜。其学习的是由中唐入晚唐的姚合、贾岛一派,更多的是承继了姚合“闲适诗”的创作精神,诗风清新秀丽,在平淡朴实中见新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照 永嘉四灵 山水诗 温州
下载PDF
永嘉学派与温州地域文化的耦合性
2
作者 倪孟达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2-37,共6页
温州民间有崇文尚学之风,两宋时期学风鼎盛,学者之间前学后继薪火相传,乡邦情怀浓厚;宋室南渡使温州获得空前发展,文化内涵得以提升,经济高度繁荣,社会形态发生重大变化,传统重农抑商、厚本轻末的思想受到冲击,这些因素共同催生了永嘉... 温州民间有崇文尚学之风,两宋时期学风鼎盛,学者之间前学后继薪火相传,乡邦情怀浓厚;宋室南渡使温州获得空前发展,文化内涵得以提升,经济高度繁荣,社会形态发生重大变化,传统重农抑商、厚本轻末的思想受到冲击,这些因素共同催生了永嘉学派这一集体智慧。在历经浮沉之后,永嘉之学在近代温州重获新生。同时,它也形塑了温州的地域文化,奠定今日温州重商崇文、务实事功、义利并举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嘉学派 温州地域文化 温州人文精神 耦合性
下载PDF
永嘉县“包产到户”之因再探析
3
作者 赖继年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5-50,共6页
1956年5月,浙江省永嘉县进行了"包产到户"试验,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这场试验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使粮食增产,农民收入增多。虽然它最后被禁,但是为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提供了经验。永嘉县&qu... 1956年5月,浙江省永嘉县进行了"包产到户"试验,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这场试验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使粮食增产,农民收入增多。虽然它最后被禁,但是为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提供了经验。永嘉县"包产到户"之因有三:一是国家鼓励探索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二是永嘉县委领导、相关干部、广大群众的支持,三是以"敢为人先、义利并举"为内涵的永嘉精神所提供的巨大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责任制 “包产到户” 统一经营 永嘉精神
下载PDF
宋代道禅演进与永嘉四灵诗旨的形成
4
作者 赵平 《台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30-35,共6页
性命双修、内道外法的南宋道教哲学思潮和“妙、灵、神、照”的曹洞宗默照禅,正与四灵诗学精神相契合。两宋之际道、禅的演进过程中,在道、禅、诗的交汇点上,四灵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诗旨和风格。
关键词 道教 禅宗 永嘉四灵诗派 精神
下载PDF
“晚唐体”诗歌研究述评
5
作者 刘艳萍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59-64,共6页
“晚唐体”在文学史上是一个沿用很久但在很长时间内没有明确界定的概念。在唐代和宋代都存在着被称为“晚唐体”的诗歌。而研究者对“晚唐体”这一唐诗流派的界定是与对唐诗的分期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宋诗中的“晚唐”之风从宋初... “晚唐体”在文学史上是一个沿用很久但在很长时间内没有明确界定的概念。在唐代和宋代都存在着被称为“晚唐体”的诗歌。而研究者对“晚唐体”这一唐诗流派的界定是与对唐诗的分期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宋诗中的“晚唐”之风从宋初到宋末一直相沿不衰。对“晚唐体”与“晚唐诗”或贬或褒意味着诗坛风气和诗人审美追求的变化。因而,对晚唐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体 姚贾 永嘉四灵 诗歌
下载PDF
承续永嘉精神:夏鼐早年治学的心路历程及其学术风格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春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6,116,共9页
1930年至1934年间,夏鼐治学方向经历了三次转向,从社会学转到中国近代史,进而转向考古学。夏鼐早年治学领域的三次转向,对其学术思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夏鼐治学转向既有时代背景,亦有家族文化、永嘉区域文化的因素,同时这些因素形塑了... 1930年至1934年间,夏鼐治学方向经历了三次转向,从社会学转到中国近代史,进而转向考古学。夏鼐早年治学领域的三次转向,对其学术思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夏鼐治学转向既有时代背景,亦有家族文化、永嘉区域文化的因素,同时这些因素形塑了夏鼐早年治学的学术风格。夏鼐早年治学思想,为其考古学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是其整体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鼐 心路历程 治学风格 永嘉精神 历史哲学 唯物史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