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新浪微博的2022年吉林松原M_(S)4.3地震舆情信息数据分析
1
作者 胡越 王卓 方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基于新浪微博数据,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2022年3月16日吉林松原M_(S)4.3地震舆情信息数据并进行分析,发现舆情传播生命周期通常为震后48小时,震后舆情传播信息广度通常呈双峰分布,官方与自媒体的信息发布更易推动舆情事件热度多峰的形... 基于新浪微博数据,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2022年3月16日吉林松原M_(S)4.3地震舆情信息数据并进行分析,发现舆情传播生命周期通常为震后48小时,震后舆情传播信息广度通常呈双峰分布,官方与自媒体的信息发布更易推动舆情事件热度多峰的形成,政府与自媒体的介入可有效稳定网友情绪并提升网友情绪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M_(S)4.3地震 网络舆情 新浪微博 数据分析
下载PDF
永清MS4.3地震和廊坊MS3.0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赫 董一兵 +2 位作者 王熠熙 吴博洋 彭钊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2-405,I0001,共15页
基于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资料,首先采用CAP方法确定了永清MS4.3地震和廊坊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永清地震节面Ⅰ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52°,62°和-140°,节面Ⅱ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300°,55°... 基于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资料,首先采用CAP方法确定了永清MS4.3地震和廊坊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永清地震节面Ⅰ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52°,62°和-140°,节面Ⅱ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300°,55°和-35°;廊坊地震节面I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48°,57°和-147°,节面Ⅱ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299°,63°和-38°。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较为一致,推测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发震断层。利用近震转换波获得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别为19 km和13 km。利用双差法对两次地震的主余震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两个地震序列的震中均呈NE向分布,余震震源深度均浅于主震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分别集中在17—20 km和12—13 km范围内,两个序列的短轴剖面揭示了震源分布均呈现倾向SE,倾角陡立的特点。将地震序列的分布与震源机制解的结果进行对比,认为两个序列的水平展布方向与其对应的主震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Ⅰ的走向比较接近,深度分布的高倾角特征也与节面Ⅰ比较相似,因此认为发震断层面均为节面Ⅰ。通过将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Ⅰ的参数和地震序列的分布与区域活动断层的产状性质进行比较,取得了一些关于发震构造和地震成因的重要认识:①永清MS4.3地震和廊坊MS3.0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上地壳的先存正断裂-河西务断裂,不排除与中下地壳的新生构造或深大断裂有关;②永清、廊坊地震发生在13—19 km深度上,结合地壳结构、断裂构造以及区域流变结构等资料,推测该深度范围可能是廊固凹陷的壳内脆性-韧性转换区域,是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有利构造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清ms4.3地震 廊坊ms3.0地震 震源参数 发震构造 脆韧性转换带
下载PDF
广东佛山3.2级地震和广东河源4.3级地震应急处置及分析
3
作者 王挺 李普春 +2 位作者 陈修吾 黄恩钊 金世红 《华南地震》 2023年第4期95-106,共12页
广东佛山3.2级地震和河源4.3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是对广东省市地震部门防震减灾工作成效的一次全面检验,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坚强领导和震区所在市、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两次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得以高... 广东佛山3.2级地震和河源4.3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是对广东省市地震部门防震减灾工作成效的一次全面检验,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坚强领导和震区所在市、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两次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得以高效、有序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全面总结分析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建议,为广东省今后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3.2级地震 河源4.3级地震 地震灾害 应急处置
下载PDF
河北平山M_(S)4.3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
4
作者 陈婷 孙丽娜 +1 位作者 王晓山 张新东 《华北地震科学》 2023年第3期60-66,共7页
为定量分析2022年10月3日平山M_(S)4.3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改进了“区域-时间-尺度”(RTL)算法,提高了与节点距离和时间较近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降低了距离和时间较远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采用改进的RTL算法分别扫描震中V_(RTL)值时间曲线和... 为定量分析2022年10月3日平山M_(S)4.3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改进了“区域-时间-尺度”(RTL)算法,提高了与节点距离和时间较近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降低了距离和时间较远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采用改进的RTL算法分别扫描震中V_(RTL)值时间曲线和区域V_(RTL)值演化图像,结果显示:平山M_(S)4.3地震前震中西部和西南方向地震活动存在平静异常,同时发现2020年2月23日河北平山M_(L)3.5地震前震中南部存在地震平静异常;特征距离和震级下限对V_(RTL)值扫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地震活动复杂地区,特征距离对扫描结果的影响更大。该RTL算法可定量分析地震活动变化情况,为弱震区震情跟踪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提供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M_(S)4.3地震 RTL算法 地震活动 异常演化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2018年永清M_(S) 4.3地震前易县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分析
5
作者 刘海 马利军 +2 位作者 宋志刚 韩静 屈曼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3期154-159,共6页
2018年2月12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发生M_(S) 4.3地震,易县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变化。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易县地震台DSQ型水管仪和VP型宽频带垂直摆EW向数据记录,采用db4小波变换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水管仪EW向小波分解... 2018年2月12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发生M_(S) 4.3地震,易县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变化。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易县地震台DSQ型水管仪和VP型宽频带垂直摆EW向数据记录,采用db4小波变换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水管仪EW向小波分解的第6和第7阶细节存在周期为64—256 h的信号,垂直摆EW向小波分解的第5、6、7阶细节中存在周期为32—256 h的信号,均偏离正常动态背景,不属于自然环境干扰,应为河西务断裂正断性质的破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清M_(S) 4.3地震 短临异常 首都圈 小波变换 数据分析
下载PDF
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4.3级地震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晓山 周月玲 冯向东 《华北地震科学》 2018年第2期18-22,42,共6页
通过对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4.3级地震的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和波形反演结果相互印证,得到相对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并联合地震地质资料推测发震构造可能为河西务断裂;分析永清地震前河北平原带中南段的地震活动特征、震源机制解、视应力得... 通过对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4.3级地震的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和波形反演结果相互印证,得到相对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并联合地震地质资料推测发震构造可能为河西务断裂;分析永清地震前河北平原带中南段的地震活动特征、震源机制解、视应力得出,震前存在应力场增强的动态过程;最后结合河北平原地震带中段深浅构造特征得出该地区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清地震 震源机制 河北平原地震带 地震活动 视应力
下载PDF
2016年12月18日清徐县4.3级地震烈度评估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韩晓飞 张龙飞 +2 位作者 吕睿 史双双 史琳娜 《防灾减灾学报》 2017年第3期33-37,共5页
2016年12月18日11时08分,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发生4.3级地震,虽然有感范围涉及6个地市,但由于震源深度较大,房屋建筑质量相对较好,抗震性能较强,因此此次地震未造成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通过分析这次地震的烈度图长短轴特征、通过震源机... 2016年12月18日11时08分,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发生4.3级地震,虽然有感范围涉及6个地市,但由于震源深度较大,房屋建筑质量相对较好,抗震性能较强,因此此次地震未造成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通过分析这次地震的烈度图长短轴特征、通过震源机制解研究此次地震的主破裂方向,破裂特征,同时结合震中位置附近的活动断裂倾向、走向、错动性质,综合分析认为发震断裂是田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清徐县4.3级地震 震源机制解 烈度图 发震构造
下载PDF
永清M_S 4.3地震前永清井水温异常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艳 何案华 +3 位作者 邓卫平 戴应洪 吕文青 王会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6期173-180,共8页
2017年12月永清井观测温度急剧下降,采用该井水温、水位多年观测数据,从仪器测量原理及精细温度梯度测量出发,结合井孔资料,认为该变化为永清M_S 4.3地震(井震距<30 km)发生前的异常信息。利用正弦累加模型计算温度异常持续时间和幅... 2017年12月永清井观测温度急剧下降,采用该井水温、水位多年观测数据,从仪器测量原理及精细温度梯度测量出发,结合井孔资料,认为该变化为永清M_S 4.3地震(井震距<30 km)发生前的异常信息。利用正弦累加模型计算温度异常持续时间和幅度,发现该异常变化存在2个周期:(1)周期42天,温度变化幅度为0.04212℃;(2)周期16.77天,温度变化幅度为0.01862℃。分析认为,区域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使含水层渗透性受到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井下温度传感器安放处水温。地震发生后近距离观测到水温异常变化尚属首次,利用模型对变化时间与幅度进行量化提取,可为经验预报、统计预报提供经典震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清井 永清ms4.3地震 水温异常
下载PDF
2021年滦州M_(S)4.3地震和2015年昌黎M_(S)4.2地震震源参数及构造意义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赫 董一兵 王熠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81-1287,共7页
基于京津冀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滦州M_(S)4.3地震、昌黎M_(S)4.2地震及其M_(S)3.3余震的震源机制,并利用近震深度震相获得更为准确的震源深度,结合双差定位法获得2个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结果,对发震构造及成因关联开展分析... 基于京津冀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滦州M_(S)4.3地震、昌黎M_(S)4.2地震及其M_(S)3.3余震的震源机制,并利用近震深度震相获得更为准确的震源深度,结合双差定位法获得2个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结果,对发震构造及成因关联开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滦州M_(S)4.3地震的节面Ⅰ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211°、85°、168°,节面Ⅱ分别为302°、78°、5°,震源错动类型为走滑型,震源深度为8 km,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呈NNE向,短轴剖面显示断层面倾角近垂直,认为其发震断层面为节面Ⅰ;昌黎M_(S)4.2地震及M_(S)3.3余震的节面Ⅰ分别为189°、68°、161°及190°、61°、170°,节面Ⅱ分别为286°、72°、23°及285°、81°、29°,震源错动类型同为走滑型,震源深度为10.5 km,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呈NNE向,短轴剖面显示断层面倾角近垂直,认为其发震断层面为节面Ⅰ;2)基于滦州M_(S)4.3地震、昌黎M_(S)4.2地震及滦州M_(S)7.1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等资料分析认为,3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上地壳先存断裂,而可能与震源区的深部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即壳内包体现象是孕育这些地震的共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州M_(S)4.3地震 昌黎M_(S)4.2地震 滦州M_(S)7.1地震 发震构造 低速层
下载PDF
2018年河北永清M_S 4.3地震震害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皓 张合 +2 位作者 吕国军 李姜 温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6期86-93,共8页
阐述河北永清M_S4.3地震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特征,依据仪器烈度,通过对地震现场调查点评定烈度,根据极震区震感现象和分布范围,确定极震区影响烈度为Ⅴ度,并圈定地震烈度图分布范围,分析此次地震震害特征。
关键词 永清地震 地震调查 地震特征 烈度
下载PDF
河北永清4.3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军鹏 成琳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5期5-11,共7页
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4.3级地震发生在首都圈地震重点强化监视区,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同时地震发生在春节前夕,且震感范围较广,因此,社会关注度极高。本文详细介绍了此次地震的应急处置工作,检验了河北省地震系统震情发布、应急... 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4.3级地震发生在首都圈地震重点强化监视区,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同时地震发生在春节前夕,且震感范围较广,因此,社会关注度极高。本文详细介绍了此次地震的应急处置工作,检验了河北省地震系统震情发布、应急响应、灾情收集、快速评估、组织指挥、信息报送、震害调查、新闻宣传、通讯和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对同类地震应急情况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清地震 应急工作 科学处置
下载PDF
河北永清MW4.3地震序列双差定位分析
12
作者 朱冰清 曹井泉 +5 位作者 谭毅培 董一兵 孙路强 彭研枫 徐小远 赵黎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1期13-18,共6页
使用双差定位法对2018年2月12日永清MW 4.3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共得到38个重新定位结果.结果显示:①余震序列分布更加集中,地震序列震中呈NE向分布,与河西务断裂带走向基本一致;②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主要为20—25 km,北东侧... 使用双差定位法对2018年2月12日永清MW 4.3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共得到38个重新定位结果.结果显示:①余震序列分布更加集中,地震序列震中呈NE向分布,与河西务断裂带走向基本一致;②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主要为20—25 km,北东侧震源较浅,南西侧震源较深,主震位于地震剖面下部,此次地震引起的破裂可能为由深部到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清地震 双差定位 震源深度
下载PDF
利用近震及远震转换波测定永清M4.3级地震的震源深度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冰清 曹井泉 +5 位作者 董一兵 谭毅培 赵黎明 臧翀 徐恒垒 倪四道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1-298,共8页
根据近震沉积层基底界面转换波Sp震相和远震深度震相sP、pP的特征,对2018-02-12永清M4.3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分析,运用F-K波数与频率方法拟合近震理论波形、Teleseis方法拟合远震理论波形,并与实际波形对比,对震源深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根据近震沉积层基底界面转换波Sp震相和远震深度震相sP、pP的特征,对2018-02-12永清M4.3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分析,运用F-K波数与频率方法拟合近震理论波形、Teleseis方法拟合远震理论波形,并与实际波形对比,对震源深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永清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6~17 km,从发震位置和震源深度分析来看,此次地震发生在中上地壳,与区域内其他地震事件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清地震 震源深度 沉积层基底转换波 深度震相
下载PDF
2018年永清M_(W)4.3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朝景 刘德强 +4 位作者 苏树朋 李博 张海洋 毛丰龙 赵慧琴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3期129-136,共8页
选取华北部分地区2016—2019年流动地磁矢量资料,分析2018年2月12日永清MW 4.3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变化异常特征显著,震后异常消失。在震前岩石圈磁场变化中,磁场的D、I、F、H、Z分量出现不同程度的... 选取华北部分地区2016—2019年流动地磁矢量资料,分析2018年2月12日永清MW 4.3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变化异常特征显著,震后异常消失。在震前岩石圈磁场变化中,磁场的D、I、F、H、Z分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特征,这些震前异常呈现出相同的、相似的变化趋势。在震前随着时间的不断累积,岩石圈磁场变化异常愈加显著,其中震前1.5年期各分量震磁异常显著。与震前相比,震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及趋势发生了较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地磁 永清地震 岩石圈磁场变化 震磁异常
下载PDF
2018年永清M_S 4.3地震前易县地震台形变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海 云萌 +3 位作者 王慧 李均良 张海洋 杨雅慧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年第1期102-106,共5页
2018年2月12日18:31:36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MS 4.3地震发生前,易县地震台SS-Y型铟瓦棒伸缩仪和DSQ型水管倾斜仪记录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从异常形态起始及持续时间、异常幅度和发震时刻进行分析,发现二者相对应,认为此次异常应为永清地震... 2018年2月12日18:31:36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MS 4.3地震发生前,易县地震台SS-Y型铟瓦棒伸缩仪和DSQ型水管倾斜仪记录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从异常形态起始及持续时间、异常幅度和发震时刻进行分析,发现二者相对应,认为此次异常应为永清地震震前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县地震台 形变观测 永清地震 异常形态 震前异常
下载PDF
河北永清4.3级地震重、磁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娜 龚燕民 苏树朋 《华南地震》 2020年第3期49-54,共6页
对永清4.3级地震进行重力场、流磁场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前重力场、岩石圈磁场均出现异常;岩石圈磁场震前异常明显,震后异常减弱、消失;重力场震前一般持续下降转而上升中,将会发生地震。
关键词 流动重力 流动地磁 异常 永清地震
下载PDF
匹配定位方法在2014年霍山M_(L) 4.3地震序列中的应用
17
作者 汪小厉 周冬瑞 +1 位作者 刘泽民 李玲利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259-261,共3页
1研究背景安徽“霍山地震窗”(31°-31.9°N,115.7°-116.5°E)(下文简称霍山窗)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地处地质构造复杂的北大别地区。从地震活动性来看,历史上安徽省共发生23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9次发生在霍山窗地区,包括2... 1研究背景安徽“霍山地震窗”(31°-31.9°N,115.7°-116.5°E)(下文简称霍山窗)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地处地质构造复杂的北大别地区。从地震活动性来看,历史上安徽省共发生23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9次发生在霍山窗地区,包括2次6级以上地震。自1970年有小震记录以来,该区域内小震活动频繁。郑兆苾等(1999)的研究结果显示,霍山窗内M_(L)≥1.0地震3月累积频次(≥40次)异常对华东地区中强震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定位方法 霍山M_(L)4.3地震序列 遗漏地震检测
下载PDF
2021年滦州M_(S)4.3地震地磁场同震异常变化分布与断裂构造的关系
18
作者 张海洋 赵慧琴 李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6期41-49,共9页
基于2021年滦州M_(S)4.3地震前后16 d内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经地磁场的日变通化改正、长期变化改正及差值计算后,获得了震中区域地磁场同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滦州地震地磁场同震变化总体较小,可能与震中区域地壳介质较为破碎、不易积... 基于2021年滦州M_(S)4.3地震前后16 d内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经地磁场的日变通化改正、长期变化改正及差值计算后,获得了震中区域地磁场同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滦州地震地磁场同震变化总体较小,可能与震中区域地壳介质较为破碎、不易积累较大地壳应力有关。震中位于地磁场水平矢量方向变化的转向区及幅值变化的弱化区,并在震中附近分布有地磁总强度、地磁偏角、地磁倾角的“0”变线。地磁场同震异常变化分布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宁河—昌黎断裂和滦县—乐亭断裂基本控制着地磁场异常变化的分布,围绕两条断裂交会处,地磁场异常变化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可能与宁河—昌黎断裂和滦县—乐亭断裂的相互作用导致应力场变化的非均匀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区 滦州M_(S)4.3地震 流动地磁观测 同震地磁场变化
下载PDF
地震重力异常与地面沉降重力异常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桂金 叶东华 +3 位作者 邓志辉 李翀 唐国英 胡伟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5-908,共14页
2015年9月24日陆丰M_(L)4.3地震发生前后,广东汕头流动重力测网中的陆丰、博美、南塘、甲子、溪西等测点出现重力异常,2a累积重力变化大于3倍观测值中误差,出现中期下滑与反向转折上升的陆丰重力异常区。同时,陈店、和平测点也出现重力... 2015年9月24日陆丰M_(L)4.3地震发生前后,广东汕头流动重力测网中的陆丰、博美、南塘、甲子、溪西等测点出现重力异常,2a累积重力变化大于3倍观测值中误差,出现中期下滑与反向转折上升的陆丰重力异常区。同时,陈店、和平测点也出现重力异常区,且陈店出现继承性单调上升的重力异常区,2个重力异常区相邻,但其异常性质可能不同,可能存在地震重力异常和地面沉降重力异常。为分析震后地震发展趋势,需确定其重力异常的性质,采用数据分析与实地核查的方法区分各重力异常区的重力变化性质。结果表明:陆丰重力异常区为地震重力异常,陈店重力异常区为地面沉降重力异常。开展地震重力异常与地面沉降重力异常的特征分析,有利于认识地震重力场演化与地震孕育的相关性、捕捉地震重力变化前兆信息,并为地震趋势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M_(L)4.3地震 流动重力测量 地震重力异常 地面沉降重力异常
下载PDF
利用陆态网络基准站资料研究山西断陷带近期地壳形变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瑞春 沈晓松 王翾潞 《高原地震》 2015年第1期8-13,共6页
利用陆态网络GPS基准站资料计算了山西断陷带内部以及相对于周边地块的基线时间序列,并基于均匀应变模型计算了山西北部至晋冀交界和山西南部至晋豫交界的应变时间序列,结果表明:(1)陆态网络山西基准站观测数据质量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 利用陆态网络GPS基准站资料计算了山西断陷带内部以及相对于周边地块的基线时间序列,并基于均匀应变模型计算了山西北部至晋冀交界和山西南部至晋豫交界的应变时间序列,结果表明:(1)陆态网络山西基准站观测数据质量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山西断陷带的地壳微动态变化特征。(2)山西北部至晋冀交界区域第一剪应变和最小主应变自2012年10月起减小,山西大同至河北张家口和山西大同至北京延庆的基线同期出现缩短,可能表明该区域北东向的右旋剪切和压性应变在逐渐增强。(3)山西北部至晋冀交界区域张性剪切应变2014年5月起出现的短期增强与涿鹿4.3级地震震源机制较为一致,可能与此次地震有关,该短期变化在震后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态网络 GPS连续站 山西断陷带 地壳形变 涿鹿4.3级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