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油坊庄油田长2油层组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肖玲 田景春 +1 位作者 魏钦廉 张春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59-62,共4页
油坊庄油田长2油层组发育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等沉积微相类型,储集砂体以水上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天然堤等次之。顺着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较好,物性较好,非均质性弱;垂直于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储层... 油坊庄油田长2油层组发育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等沉积微相类型,储集砂体以水上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天然堤等次之。顺着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较好,物性较好,非均质性弱;垂直于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储集砂体垂向韵律以正韵律为主,不利于水驱油。长2油层组单砂层数越多,层间非均质性越强。综合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环境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坊庄油田 上三叠统 延长组 长2油层组 储集层 非均质性 鄂尔多斯
下载PDF
油房庄油田定31井区长1油层组流动单元的划分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振红 秦百平 +2 位作者 吕修祥 石硕 万晓龙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油田定31井区长1油层组进行沉积分层,并依据岩石物理特征参数,采用直接聚类分析的方法,将该区长1油层组划分为A、B、C、D四类流动单元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强...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油田定31井区长1油层组进行沉积分层,并依据岩石物理特征参数,采用直接聚类分析的方法,将该区长1油层组划分为A、B、C、D四类流动单元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强,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B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较强,采出程度较高,为研究区主要的生产层系;C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一般,采出程度较低,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高;D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差,为非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房庄油田 定31井区 长1油层组 流动单元 剩余油
下载PDF
油气藏数值模拟及其对开发的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油田定31井区长1油藏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秦百平 吕修祥 +1 位作者 张振红 万晓龙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31-535,共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油田定31井区长1油藏精细地质建模,对该区油田地质储量、采油量、含水率和压力等方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沉积主河道注水未波及部位、生...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房庄油田定31井区长1油藏精细地质建模,对该区油田地质储量、采油量、含水率和压力等方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沉积主河道注水未波及部位、生产井泄油半径之外和生产井未补孔层位。针对剩余油不同的分布形式,制定了新钻调整井和老井侧钻、注采井网完善、采油工程挖潜3种方法进行开发方案调整,对调整后的开发指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油气藏数值模拟对开发方案的调整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房庄油田 定31井区 长1油藏 数值模拟 剩余油 指标预测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技术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广社 《地质与资源》 CAS 2005年第1期67-70,共4页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油坊庄油田定31井区侏罗纪延长组长1油藏三维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对该区油田地质储量、采油量、含水率和压力等进行了数值历史拟合,摸清该区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沉积主河道注水未波及部位、...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油坊庄油田定31井区侏罗纪延长组长1油藏三维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对该区油田地质储量、采油量、含水率和压力等进行了数值历史拟合,摸清该区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沉积主河道注水未波及部位、生产井泄油半径之外和生产井未补孔部位.针对该区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制定了新钻调整井和老井侧钻、注采井网完善、采油工艺挖潜3种方法进行开发方案调整,并对调整后的开发技术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开发 三维地质建模 数值模拟技术 储量 采油量 含水率 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