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不同穴位组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疗效研究
1
作者 梁艳桂 吴海科 +6 位作者 黄耀渠 黄婷婷 黄强 刘亚丽 张明霞 黎力生 胡泳端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411-415,共5页
目的:分析针灸不同穴位组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常规组、项针组、舌针组,每组30例,治疗14 d。比较各组治疗14 d后的疗效,治疗前、治疗14 d后营养指标、梗死灶多... 目的:分析针灸不同穴位组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常规组、项针组、舌针组,每组30例,治疗14 d。比较各组治疗14 d后的疗效,治疗前、治疗14 d后营养指标、梗死灶多模态磁共振参数、吞咽功能相关指标、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舌针组总有效率高于项针组、常规组(P<0.05)。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D)、血红蛋白(Hb)、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与(胆碱+肌酸)比值、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舌诊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Cho/Cr、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AA)、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前后脉冲血氧饱和度下降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舌诊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或项针治疗相比,舌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梗死灶多模态磁共振参数、吞咽功能及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假性球麻痹 吞咽功能障碍 针灸 项针 舌针 多模态磁共振
下载PDF
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孙妍 陈存阳 +1 位作者 孙远征 孙颖哲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联合揿针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脱离1例,剩余34例。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 目的:分析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联合揿针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脱离1例,剩余34例。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记录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吞咽造影(VFSS)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降低,VFSS指标及SWAL-QOL评分增高,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以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氏项针联合揿针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揿针 于氏项针
下载PDF
项针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赵楠楠 尚高岗 赵鑫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504-1509,共6页
【目的】观察项针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项针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项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2组患者吞咽时舌骨垂直与水平移动幅度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SP)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对照组为67.50%(27/4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WST、SS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WST、SS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舌骨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舌骨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SP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S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为25.00%(10/4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针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血清SP水平,增加舌骨位移距离,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针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 脑梗死 吞咽功能障碍 舌骨运动位移 血清P物质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电针项六针联合化瘀颈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回顾性研究
4
作者 曾繁广 王大中 陆征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244-1249,共6页
【目的】分析电针项六针联合化瘀颈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海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6例CSA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给予电针... 【目的】分析电针项六针联合化瘀颈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海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6例CSA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给予电针项六针联合化瘀颈痹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联合化瘀颈痹汤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变化情况,以及颈椎生理曲度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1%(57/59),对照组为77.61%(52/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NDI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NDI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前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Vs)、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s、Vm、PI及RI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项六针联合化瘀颈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者颈椎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项六针 化瘀颈痹汤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功能 血液流变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项三针温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燕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6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项三针温针治疗颈性眩晕(CV)的效果。方法: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1例。两组均用项三针温针治疗,观察组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结果:治疗3周两组症状评分均升高,动脉流通速度均提高,观...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项三针温针治疗颈性眩晕(CV)的效果。方法: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1例。两组均用项三针温针治疗,观察组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结果:治疗3周两组症状评分均升高,动脉流通速度均提高,观察组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动脉流速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项三针温针治疗CV更有利于症状缓解,促进动脉血液速度加快,效果更好,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 项三针温针
下载PDF
调神针刺在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孙连珠 丁定明 +3 位作者 潘猛 李思康 俞丽君 马睿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5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调神针刺在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的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电项针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调神针刺在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的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电项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选取调神针刺治疗(穴位:百会、本神、内关、神门、三阴交),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4周后进行听阈水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在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整体分析发现:两组PSQI评分、SAS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各时间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2、4周后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PSQI评分低于治疗2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后SA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SAS评分低于治疗2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1、2、4周后,治疗组PSQI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S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平均听阈数值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2、4周后,两组平均听阈数值低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平均听阈数值低于治疗2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2、4周后,治疗组平均听阈数值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针刺联合电项针治疗对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平均听阈水平的改善较单纯电项针组更为明显,这与调神针刺改善了患者睡眠质量、焦虑状态等有关,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突发性聋 调神针刺 电项针 焦虑 治神
下载PDF
项丛刺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田智 武昌 严静怡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究项丛刺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项丛刺组(41例,项丛刺联... 目的探究项丛刺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项丛刺组(41例,项丛刺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共治疗28 d。统计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共3例患者退出,最终对照组纳入40例,项丛刺组纳入39例。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优于治疗前,且项丛刺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低于治疗前,吞咽困难特异性生活质量表(SWAL-QO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项丛刺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项丛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项丛刺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丛刺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吞咽困难 康复科
下载PDF
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楚佳梅 包烨华 +2 位作者 邹超 龚燕 王翀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9期1897-1900,共4页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44例,运用项针配合体针治疗,留针30min,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最长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42例,运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44例,运用项针配合体针治疗,留针30min,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最长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42例,运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言语功能的评定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反复唾液吞咽测试、洼田氏饮水测试、洼田氏吞咽能力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针刺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项针可以减少假性球麻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项针可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和言语障碍,提高吞咽和言语功能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项针 假性球麻痹 吞咽功能 言语功能
下载PDF
项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何扬子 曾纪伟 +5 位作者 吴丽红 沈亚琴 王彤歌 彭菊秀 林秀华 郑仕富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1-414,417,共5页
目的:观察项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16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项针组和对照组。项针组取风池、完骨穴配合常规针刺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伏兔、足三里、解溪及太冲等。对照组仅常规针刺取穴。每天针刺1... 目的:观察项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16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项针组和对照组。项针组取风池、完骨穴配合常规针刺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伏兔、足三里、解溪及太冲等。对照组仅常规针刺取穴。每天针刺1次,连续治疗15次为一个疗程。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P<0.05),项针组对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项针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79.0%(P>0.05);显效率分别为59.3%和30.9%(P<0.01)。结论:项针疗法治疗中风疗效确切,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项针 缺血性中风
下载PDF
立体针刺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利泰 刘铁红 +2 位作者 张红文 孙霁 王泽林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7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立体针刺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予以传统体针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结果:经过30天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都... 目的:探讨立体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立体针刺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予以传统体针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结果:经过30天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都能得到改善(P<0.01),但是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及愈显率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针刺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项针 舌针 头针
下载PDF
项五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玲 黄蓉 +2 位作者 喻靖 杨敏 陈可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1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项五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62例。两组参照指... 目的:探讨项五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62例。两组参照指南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措施,同时对照组给予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项五针疗法。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脑动脉的血流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和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SA、洼田饮水试验和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VFSS评分升高更显著(P <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10%(54/6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49%(43/6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s、Vm增加更明显,RI下降更显著(P <0.01)。结论:项五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老年患者的疗效明显,调节脑血流动力学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项五针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针刺加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长月 王浩然 +1 位作者 闫明 贾红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项七针加后溪、昆仑)36例,针刺(项七针)加自制中药方组34例。经过2个疗程,针刺组与针刺加自制中药方组进行比较。结果:针刺加自制中药方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项七针加后溪、昆仑)36例,针刺(项七针)加自制中药方组34例。经过2个疗程,针刺组与针刺加自制中药方组进行比较。结果:针刺加自制中药方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针刺加自制中药方组总有效率91.2%,针刺组总有效率80.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症状及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加自制中药方组评分高。结论:针刺加自制中药方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自制中药方 项七针 后溪穴 昆仑穴
下载PDF
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对照 被引量:26
13
作者 于向华 陈丽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2期289-290,共2页
目的:通过与口服吡拉西坦片对照来评价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吡拉西坦片治疗,疗程均为... 目的:通过与口服吡拉西坦片对照来评价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吡拉西坦片治疗,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以MMSE和ADL量表评价其认知功能及社会行为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较疗前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颈部腧穴 头穴丛刺 血管性痴呆 临床对照
下载PDF
用简化McGill量表评定“项八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莹 沈卫东 +1 位作者 王文礼 张翮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运用简化McGill量表评定"项八针"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项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两组每周均治疗3次,1... 目的:运用简化McGill量表评定"项八针"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项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两组每周均治疗3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及治疗2个疗程后运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的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VAS以及P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PRI情感项及PPI评分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PRI感觉项、PRI总分及VAS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PPI评分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及VAS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结论:"项八针"能明显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痛程度,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临床治疗作用优于牵引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项八针 牵引疗法
下载PDF
于氏项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祝鹏宇 武丹 +4 位作者 陈东 孙远征 陈存阳 丁园 范程欣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282-284,共3页
目的观察于氏项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采用于氏项针、头针及偏瘫侧体针;对照组不采用于氏项针,其... 目的观察于氏项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采用于氏项针、头针及偏瘫侧体针;对照组不采用于氏项针,其余治疗方法同治疗组。6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1.4%,优于对照组的74.3%(P<0.05);吞咽障碍评定量表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4.3%,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于氏项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氏项针 针灸疗法 脑出血 吞咽障碍 于致顺
下载PDF
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天俊 何扬子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归纳总结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查阅了近10年关于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的相关文献报道,并从理论基础、临床实践和机理研究三方面就项针、眼针、舌针等3种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研究总结。该法... 目的归纳总结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查阅了近10年关于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的相关文献报道,并从理论基础、临床实践和机理研究三方面就项针、眼针、舌针等3种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研究总结。该法通过经络系统将项、眼及舌部与脏腑联系起来,针刺这些部位,既有"近治作用"以治咽喉、舌、眼的病症而治标,又有"远治作用"使五脏六腑之精气上荣于脑,以疏通脑部经络、行气活血而治本。结果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的各项研究表明,通过选取项、眼及舌部穴位或功能区针刺,可增加患者脑血流量,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达到脑保护作用,明显改善脑卒中后遗症。结论项针、眼针、舌针等3种特色针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血管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特色针法 项针 眼针 舌针
下载PDF
浮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鹏 薛剑 +1 位作者 黄昕 董霏雪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第11期34-38,共5页
目的:对浮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将符合相关标准且纳入研究的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对照组(30例)及浮针治疗组(30例)。针刺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浮针治疗组行浮针治疗于... 目的:对浮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将符合相关标准且纳入研究的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对照组(30例)及浮针治疗组(30例)。针刺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浮针治疗组行浮针治疗于可疑患肌处,频率为1次/2 d,2周内共治疗7次。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测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痛点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颈椎活动度(ROM)、血小板聚集率及5-羟色胺水平,继而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压痛点评分、NDI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及5-羟色胺水平测评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浮针治疗组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针刺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测评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的ROM均较治疗前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浮针治疗组ROM提升幅度大于针刺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86.7%(26/30),显著优于针刺对照组的73.4%(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可有效改善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改善颈部功能,且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背肌筋膜炎 浮针 肌筋膜触发点
下载PDF
项七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大兔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永臣 贾红玲 +3 位作者 郇海红 卢承顶 张春晓 王文琴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9期56-59,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CSA大兔模型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Vm)和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探讨项七针与颈夹脊穴对CSA大兔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7只正常新西兰白兔局部注射血液制成CSA大兔模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项七针组、颈... 目的:通过测定CSA大兔模型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Vm)和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探讨项七针与颈夹脊穴对CSA大兔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7只正常新西兰白兔局部注射血液制成CSA大兔模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项七针组、颈夹脊穴组。对照组不予针刺治疗,项七针组、颈夹脊穴组分别针刺项七针和颈夹脊穴,经颅多普勒检查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项七针组、颈夹脊穴组针刺治疗后Vm、PI、RI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项七针组优于颈夹脊组(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项七针优于颈夹脊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项七针 颈夹脊穴 平均流速 搏动指数 阻力指数
下载PDF
毫火针项丛刺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峻 周鸿飞 金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85-2387,共3页
目的:观察毫火针项丛刺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后循环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舒血宁注射液、尼莫地平片以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毫火针项丛刺疗法进行治疗,... 目的:观察毫火针项丛刺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后循环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舒血宁注射液、尼莫地平片以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毫火针项丛刺疗法进行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20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痊愈13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项丛刺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火针 项丛刺 后循环缺血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观察针刺颈三针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廖映烨 钟春萍 李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34-135,共2页
目的:观察颈三针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针刺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并通过经颅多普勒对针刺前后基底动脉(BA)及左右椎动脉(LVA、RV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针刺颈三针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高流速患者的... 目的:观察颈三针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针刺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并通过经颅多普勒对针刺前后基底动脉(BA)及左右椎动脉(LVA、RV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针刺颈三针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高流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的即时调节效应(TCD参数Vs、Vm均P<0.05)。结论:针刺颈三针能双向调节颈椎病所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纠正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三针 颈椎病 椎基底动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