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新见垣上官鼎铭文的释读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振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0,共6页
洛阳大学所藏垣上官鼎是一件新公布的魏国记容铜器。据该鼎的铭文内容和实测容量,可以推算出战国时期“”的量值约合今53.5毫升。这一数值既可以用来重新考量传世的半灷量铭文之释读,同时也可以合理的解释《考工记》中所见的量名“”。
关键词 战国铭刻 垣上官鼎 斛半奔量 度量衡 yu 《考工记》
下载PDF
读吴三札 被引量:2
2
作者 施祖毓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5-39,共5页
田弘遇、王紫稼死于何时,《扬州》诗“北去深源有盛名”句所指何人———这是梅村诗所涉及的问题,也是学界聚讼纷纭的文史公案。依据确凿的史料、详密的考辩,提出相应的说法,以供相关文史研究工作者参酌,是必要的。
关键词 吴梅村 田弘遇 王紫稼 高杰 公案
下载PDF
清代仕宦文人韩锡胙剧作戏曲理论解读
3
作者 郭婧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8-22,共5页
清代康乾时期,一生为官的韩锡胙十分重视戏曲的教化功能,因此在创作时更加在意对场上演出的编排。其戏曲理论观点主要散见于《渔邨记》《砭真记》《南山法曲》三部剧作的序和批注中,在戏曲的创作方法、人物塑造、舞台搬演等方面皆有深... 清代康乾时期,一生为官的韩锡胙十分重视戏曲的教化功能,因此在创作时更加在意对场上演出的编排。其戏曲理论观点主要散见于《渔邨记》《砭真记》《南山法曲》三部剧作的序和批注中,在戏曲的创作方法、人物塑造、舞台搬演等方面皆有深刻的见解。从情节和语言、人物的类型化与个性化、场上之曲的安排和舞台调度的设置等方面对韩锡胙的戏曲创作搬演理论进行探究,将其剧作与创作理论相结合,可以较为全面地探讨其戏曲编剧艺术与总体戏剧理论的暗合,以及在践行创作理论时其在戏曲创作中表现出的得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锡胙 戏曲理论 《渔邨记》 《砭真记》 《南山法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