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心魔遁形与妖魅再现——论聊斋小说《瞳人语》的网络电影改编 |
赵庆超
|
《蒲松龄研究》
|
2024 |
0 |
|
2
|
结构的滑黠——对《文城》“补”的解读 |
刘丹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从叙事学角度解读余华《文城》 |
周双寄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论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韩愈形象 |
马怡茗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5
|
“竞孝”与“实孝”:魏晋小说的孝行实践 |
许嘉璐
|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2024 |
0 |
|
6
|
罗周《世说新语》题材戏曲创作的书写路径 |
郑世鲜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
0 |
|
7
|
仿作与超越:互文性视角下的《十八岁出门打工》 |
阿力玛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8
|
江南水乡想象与地域人物书写——论余华九十年代长篇小说 |
程亚楠
|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24 |
0 |
|
9
|
鲁迅郁达夫小说现代性品格比较 |
乔东义
常清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4
|
|
10
|
余华前后期小说中比喻的变异及意义 |
江南
王萍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1
|
余华生存小说创作的精神气度 |
孙小兵
张学昕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2
|
祖父——父亲——儿子——余华90年代长篇小说父系人物结构模式探析 |
张景忠
赫灵华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13
|
引来的浪漫主义:重读郁达夫《沉沦》中的三篇小说 |
李欧梵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4
|
|
14
|
余华小说对“父亲”形象的颠覆与重构 |
胡秦葆
刘瑶春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0
|
|
15
|
《世说新语》非小说论 |
刘军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11
|
|
16
|
论余华的小说 |
旷新年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8
|
|
17
|
小田岳夫的“城外”与郁达夫的“过去” |
邱岭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8
|
论鲁迅和余华小说的精神同构性 |
王吉鹏
赵月霞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9
|
郁达夫:“卢梭主义”与现代感性“自我”的镜像 |
耿传明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20
|
负载生命本真的形式——论余华长篇小说的叙事转型 |
田红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