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球化时代作家自我形象的建构——以20世纪中国小说译本的作者序言为例 |
叶李
谢越(译)
|
《长江学术》
CSSCI
|
2024 |
0 |
|
2
|
文学与音乐的通感——论余华中短篇小说的音乐性 |
刘丹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挚虞与西晋文学复古风尚 |
陈嫣虹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林译莎士比亚“冤案”与新文学史的“权力”省思——以《吟边燕语·序》为中心 |
李向阳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御选古文渊鉴》的文道观书写——以康熙选评韩愈文为例 |
姜鸥迅
|
《嘉兴学院学报》
|
2024 |
0 |
|
6
|
万世学者之正鹄——论乾隆帝《御选唐宋文醇》中的韩愈 |
张凯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7
|
“政治任务”与“文化任务”的交错——新见1940年代中期三篇李健吾集外佚作考释 |
高强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8
|
国族认同与女性主体建构——於梨华及其留学生文学论析 |
王勋鸿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4
|
|
9
|
郁达夫的情爱书写与日本文学好色审美传统 |
肖百容
蒙雨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0
|
引来的浪漫主义:重读郁达夫《沉沦》中的三篇小说 |
李欧梵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4
|
|
11
|
於梨华留学生文学创作心灵嬗变的轨迹 |
李倩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12
|
试论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接受——以吉川英治《三国志》中的关羽形象为例 |
邱岭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13
|
游戏的文学——以韩愈的“戏”为中心 |
川合康三
蒋寅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14
|
论韩愈对陆贽的认同与接受 |
雷恩海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5
|
从川端康成到卡夫卡——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型与新时期小说审美范式的变化 |
王永兵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6
|
宋玉及其创作综论 |
刘玉堂
刘保昌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9 |
1
|
|
17
|
《广东释道著述考》与海云系佛教文献研究 |
韦盛年
杨权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8
|
契嵩非韩的文学意义 |
张勇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9
|
林语堂圣约翰时期的语言文学观考论(1911—1916) |
凤媛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20
|
余光中散文的美学追求 |
郭澄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