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茶经》茶事美学略论 |
陈郑
|
《中国茶叶》
|
2024 |
0 |
|
2
|
语法化视野下的《世说新语》“有”字句分析 |
安俊丽
李杰唯
|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3
|
教学效力最大化——俞子夷的教学经济观及其当代启示 |
肖菊梅
汤雪峰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4
|
地域视野下的郁达夫自传研究 |
俞樟华
姚静静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5
|
《在细雨中呼喊》的儿童视角质疑 |
徐小凤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6
|
“瘀”治结节性痒疹 |
周洋
吴军
|
《中医临床研究》
|
2015 |
5
|
|
7
|
社会透视、文化思考和女性关怀——论“新移民文学”作家施雨的小说创作 |
古大勇
王宏蕊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8
|
临澧宋玉传说的文化意蕴管窥 |
吴广平
何桂芬
|
《云梦学刊》
|
2017 |
3
|
|
9
|
讲好“中国玉故事”:跨文化视角下中国玉文化的传播 |
江翠
严瑾
刘彩虹
|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
2022 |
1
|
|
10
|
论严歌苓《补玉山居》的叙事艺术 |
马藜
孙权辉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1
|
《第七天》:现实背后的关于底层国民宿命的透视 |
沈文平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2
|
论余华小说中的儿童形象 |
班业新
|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2
|
|
13
|
重新理解马克思--俞吾金视阈中的马克思哲学 |
王凤才
|
《哲学分析》
|
2012 |
2
|
|
14
|
林语堂幽默对现代教育弊端的透视 |
赵怀俊
|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5
|
政治、经济及大众娱乐三重视角下的夏瑜之死及其思想意义 |
汪注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6
|
从岛村和宝玉看川端康成和曹雪芹的男性目光 |
周密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7
|
《世说新语》研究与魏晋文学史的“原生态”视角 |
赵雷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8
|
现代语言观与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语言维度 |
郭勇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9
|
林语堂思想感力造成及相关问题思考 |
潘水萍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20
|
李渔短篇小说中的情理观 |
赵海霞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