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氍毹的传播路径及唐代氍毹图像的流行
1
作者 董睿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1期15-29,共15页
氍毹是中亚及其西部地区游牧民族铺垫在地面的一种毛毯,用羊毛编织而成,并有精美的图案。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中国始从大秦了解到氍毹这种物品。魏晋时期,粟特人将氍毹作为珍贵的贡品进献给中国,但氍毹图像尚未流行。南北朝至隋代,来... 氍毹是中亚及其西部地区游牧民族铺垫在地面的一种毛毯,用羊毛编织而成,并有精美的图案。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中国始从大秦了解到氍毹这种物品。魏晋时期,粟特人将氍毹作为珍贵的贡品进献给中国,但氍毹图像尚未流行。南北朝至隋代,来自中亚的粟特人来华经商并定居长安、洛阳、邺城等地,氍毹作为重要商品输入长安和中原地区,来华粟特人及其后裔的石葬具上的图像中出现了氍毹。唐玄宗时期,氍毹图像在西安地区的贵族墓室壁画中较为流行,主要原因是唐玄宗个人喜爱异域文化,同时借助胡化的手段笼络异族人心,促进了胡旋舞在宫廷的盛行并以图像的形式被引入墓室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氍毹 唐玄宗 胡旋舞 粟特 尉迟乙僧
下载PDF
楼台海上:郁松年与宜稼堂藏书
2
作者 陈熙 王涵笑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126,共10页
郁松年在先世积累殷实家财的基础上,不遗余力购书、藏书。顶峰之时,汇聚了全国私家藏书之精华,总计数十万卷,并手自校雠,刻成《宜稼堂丛书》,成为咸同年间首屈一指的藏书大家。太平天国兵燹造成江南私家藏书大量散出,郁松年承接了江南... 郁松年在先世积累殷实家财的基础上,不遗余力购书、藏书。顶峰之时,汇聚了全国私家藏书之精华,总计数十万卷,并手自校雠,刻成《宜稼堂丛书》,成为咸同年间首屈一指的藏书大家。太平天国兵燹造成江南私家藏书大量散出,郁松年承接了江南各家散出藏书,保护了诸多珍贵的古籍,亦进一步实现了郁氏家族向“儒商”角色的转变。郁氏藏书既沿袭了前人“好古求宋”的藏书观念,又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所藏之书,既有宋元珍本,亦有大批实用书籍,还有不少西方自然科学相关书籍,带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郁氏乐善好施、惜才重教,不仅乐于出借、刊刻流通,且将藏书投于当地教育之中。郁松年身后,其藏书又成就了陆心源、丁日昌等藏书大家。尽管郁氏宜稼堂藏书持续时间不长,但却在清咸同年间江南的私家藏书传承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松年 宜稼堂 私家藏书
下载PDF
兰溪伊园考
3
作者 孙策 于冰沁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37,共7页
兰溪伊园的营造为李渔早期的一次造园实践,伊园的复原有助于完善李渔的造园理论。通过对李渔诗词、小说以及《闲情偶寄》中相关书写,结合田野调查考证伊园遗址,对伊园进行数字化复原。并结合时代背景对伊园相地立基、要素营建与园居活... 兰溪伊园的营造为李渔早期的一次造园实践,伊园的复原有助于完善李渔的造园理论。通过对李渔诗词、小说以及《闲情偶寄》中相关书写,结合田野调查考证伊园遗址,对伊园进行数字化复原。并结合时代背景对伊园相地立基、要素营建与园居活动进行分析,得出伊园“外敛内张”的特征。从功能上来说,这归因于抵御匪盗的需要以及李渔的自我表达;从造园的意图上来说,这是李渔在入世与出世两者间摇摆不定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李渔 兰溪伊园 园林复原 外敛内张
下载PDF
于漪教育思想的区域实践转化机制研究——基于杨浦区8所试点学校的案例分析
4
作者 卜健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通过梳理于漪教育思想体系,明确知识转化的运作机理,文章构建了以三路径、四阶段为主体的“于漪教育思想实践转化分析框架”。基于该框架,深度分析了杨浦区8所试点学校的典型案例,并凝练出以12种结合方式为核心的于漪教育思想区域实践... 通过梳理于漪教育思想体系,明确知识转化的运作机理,文章构建了以三路径、四阶段为主体的“于漪教育思想实践转化分析框架”。基于该框架,深度分析了杨浦区8所试点学校的典型案例,并凝练出以12种结合方式为核心的于漪教育思想区域实践转化机制,以期为学界教育家思想实践转化的未来研究提供普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漪教育思想 知识转化 案例分析
下载PDF
论《伤寒论》“主之”“与”“宜”“属”“以”区别
5
作者 封飞 肖郁婷 王明炯 《河南中医》 2024年第9期1312-1315,共4页
《伤寒论》方剂条后“主之”“与”“宜”“以”等字词,在表达方剂使用方法及药物配伍关系上存在不同含义。“属”为后人批注,不纳入讨论;“主之”对应主证主方,主方能应对主证中所有症状,临床加减化裁不在主证主方讨论范围内;“与”则... 《伤寒论》方剂条后“主之”“与”“宜”“以”等字词,在表达方剂使用方法及药物配伍关系上存在不同含义。“属”为后人批注,不纳入讨论;“主之”对应主证主方,主方能应对主证中所有症状,临床加减化裁不在主证主方讨论范围内;“与”则提示医家注意疾病变化,示意在复杂条件下商榷使用方剂;“宜”乃“适宜”“合适”之意,所对应条文与治疗法则有关,提示相同治法下的加减用药;“以”提示病情复杂,可用试探法进一步观察病情,从而确定病性、病位或病理,试探之方宜小而精,不可误用猛法伤及人体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之” “与” “宜” “属” “以”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从“天命”到“天理”——韩愈、二程天论与唐宋之际儒家的发展
6
作者 郑熊 黄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1,共9页
唐宋之际儒学出现了变革,这种变革可以通过对韩愈、二程天论的分析体现出来。从韩愈的“天命”到二程的“天理”,体现出唐宋儒学对天性质的界定从意志之天转变为义理之天,天的功能从天地万物之性由天命赋予转变为天地万物之理由天理转化... 唐宋之际儒学出现了变革,这种变革可以通过对韩愈、二程天论的分析体现出来。从韩愈的“天命”到二程的“天理”,体现出唐宋儒学对天性质的界定从意志之天转变为义理之天,天的功能从天地万物之性由天命赋予转变为天地万物之理由天理转化,天人合一关系从外在合一转变为内在合一。从韩愈的“天命”演变成二程的“天理”,带来了儒学发展质的飞跃,这种演变是儒学发展的必然,是儒学为了对抗佛教的挑战而做的自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天理 韩愈 二程 天论
下载PDF
论文学史上“一人永占”之说的形成过程
7
作者 冯蒴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明末清初,萃锦堂本《一笠庵新编传奇四种》虽已刊行于世,但此时的案头读者对李玉《人兽关》与《永团圆》多有批评,尚无人将此二剧与《一捧雪》《占花魁》并称。与此同时,昆剧艺人对此二剧之折子戏的不断琢磨,使得二剧盛行于舞台。乾隆... 明末清初,萃锦堂本《一笠庵新编传奇四种》虽已刊行于世,但此时的案头读者对李玉《人兽关》与《永团圆》多有批评,尚无人将此二剧与《一捧雪》《占花魁》并称。与此同时,昆剧艺人对此二剧之折子戏的不断琢磨,使得二剧盛行于舞台。乾隆五十九年,宝研斋本《一笠庵四种曲》刊行,该本将李玉原作《人兽关》《永团圆》二剧替换为冯梦龙改本,逐渐取代了李作的案头读本地位。在冯梦龙、昆剧艺人和书商的共同作用下,《人兽关》《永团圆》才能与《一》《占》比肩,“一人永占”的说法遂流传开来,并为后世文学史家所转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玉 《一笠庵四种曲》 “一人永占”
下载PDF
所谓“李白《秋风词》”的误传及其原因溯源
8
作者 朱佩弦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今传古琴曲《秋风词》,其曲词多被认为是李白诗作,然曲词前半确为李白《三五七言》,后半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宋罗烨《醉翁谈录》己集卷一《烟粉欢合》中《意娘与李生相思歌》一诗,乃是删写该诗最后八句而成。古琴曲《湘妃怨》的曲词,也是... 今传古琴曲《秋风词》,其曲词多被认为是李白诗作,然曲词前半确为李白《三五七言》,后半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宋罗烨《醉翁谈录》己集卷一《烟粉欢合》中《意娘与李生相思歌》一诗,乃是删写该诗最后八句而成。古琴曲《湘妃怨》的曲词,也是出于对《意娘与李生相思歌》中“君在湘江头,儿在湘江尾”两句的附会,在该诗的整体基础上进行增删而成。古琴音乐创制在历代典籍中寻找曲词文本的传统,《湘妃怨》与《古秋风》自身音乐属性的相似,琴乐良好的大众传播基础,导致了所谓“李白《秋风词》”的产生和广泛误传,并在当代通过发达的出版业,在一般作者、读者以及非古代文学专业方向学者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秋风词》 《湘妃怨》 《意娘与李生相思歌》
下载PDF
原本《玉篇》引《埤苍》研究
9
作者 韦懿泠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8-63,84,共7页
由当前可见的《玉篇》残卷可以发现,顾野王编纂时引用《埤苍》主要作为新增字和训释的补充,并且对《埤苍》原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剪裁改编,还可能存在某些引文不出自《埤苍》原文,而引用自某些古赋注中保留的《埤苍》训语的情况,故其散... 由当前可见的《玉篇》残卷可以发现,顾野王编纂时引用《埤苍》主要作为新增字和训释的补充,并且对《埤苍》原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剪裁改编,还可能存在某些引文不出自《埤苍》原文,而引用自某些古赋注中保留的《埤苍》训语的情况,故其散佚时间或还可再上推。另外,前人辑本与研究中试图构拟的《埤苍》文体并不全面,忽略了文本传抄与征引中不可避免的变动与失真,对张揖所作、顾野王所引、玄应与李善等人所引及抄手所改等不同层次间的关系梳理不清,故而造成许多误解。后世典籍虽仅存其训语,但《埤苍》以及与其同系统的《苍颉篇》《广苍》等书原本应为带注的韵文,即汉时常见的章句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本《玉篇》残卷 《埤苍》 张揖 苍书
下载PDF
“诊籍”情志病的病因病机和证候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一梅 陆明 +2 位作者 汤朝晖 孙丽婷 王米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129-1130,共2页
为发展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笔者对西汉名医淳于意“诊籍”的心理学认识进行理论探索。诊籍中讲述了由于情志所引起的疾病,并且通过诊脉,用中药和针灸治疗此类患者,疗效显著,说明淳于意对情志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的认识已经达到相当高的... 为发展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笔者对西汉名医淳于意“诊籍”的心理学认识进行理论探索。诊籍中讲述了由于情志所引起的疾病,并且通过诊脉,用中药和针灸治疗此类患者,疗效显著,说明淳于意对情志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的认识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病 淳于意 病因 诊籍
下载PDF
孔子“游于艺”思想阐微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生龙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46,82,共5页
“游于艺”是孔子政治失意后所采取的一种生活和心灵安顿方式,也是后世失意者医治心灵痛苦的屡试不爽的良药和文化艺术得以产生、兴盛的动力之一。孔子的“游艺”是朝着超越世俗、恢复自我的天性发展,庄子的“游心”则进一步要求摆脱一... “游于艺”是孔子政治失意后所采取的一种生活和心灵安顿方式,也是后世失意者医治心灵痛苦的屡试不爽的良药和文化艺术得以产生、兴盛的动力之一。孔子的“游艺”是朝着超越世俗、恢复自我的天性发展,庄子的“游心”则进一步要求摆脱一切世俗的、功利的、工具的羁绊,完全返回到人的本性,使心灵有着更为开放,更为广阔,更为纯净,更适合想象的自由驰骋和人格的自我张扬。因而,庄子的“游心”是对孔子“游艺”的逻辑展开,庄与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相兼容,共同对后世艺术家、文学家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文化 游于艺
下载PDF
教学名师的内涵及其专业发展特质 被引量:12
12
作者 罗潇 刘义兵 《教师教育学报》 2018年第4期1-7,共7页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复杂性和规律性等特点。厘清教学名师的概念和特质、分析教学名师的成长轨迹,无疑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三位著名教育家型教学名师成长路径的分析,试图探讨我国教学名师专业...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复杂性和规律性等特点。厘清教学名师的概念和特质、分析教学名师的成长轨迹,无疑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三位著名教育家型教学名师成长路径的分析,试图探讨我国教学名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期望为我国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名师 专业发展 于漪 邱学华 李吉林
下载PDF
唐诗中的西域民族乐舞——《泼寒胡戏》《剑器浑脱》《西凉乐》《霓裳羽衣舞》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建新 李媛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40-45,共6页
西域各民族历来能歌善舞,其中以乐舞最为擅长。除去"三大乐舞"《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之外,《泼寒胡戏》、《剑器浑脱》、《西凉乐》、《霓裳羽衣舞》等舞乐也都各具特色,充满异域情调,唐诗对此有珍贵记录和精彩描绘。
关键词 西域 乐舞 《泼寒胡戏》 《剑器浑脱》 《西凉乐》 《霓裳羽衣舞》
下载PDF
《山海经》与禹、益神话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舒宪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45-51,共7页
《山海经》自古托为夏代之王禹及其臣下益所作。本文依据《尚书》中“禹平水土、主名山川”之说,结合《山海经》全书鲜明的命名类物倾向,考索禹、益神话中言灵信仰和法术思维的诸种表现,在治水行为之外归结出巫术性符号行为的重要母... 《山海经》自古托为夏代之王禹及其臣下益所作。本文依据《尚书》中“禹平水土、主名山川”之说,结合《山海经》全书鲜明的命名类物倾向,考索禹、益神话中言灵信仰和法术思维的诸种表现,在治水行为之外归结出巫术性符号行为的重要母题,从而说明作为“巫书”的《山海经》和作为“巫师王”的禹相互依托联类的神话思维背景,并兼论巫咒、禹步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禹、益神话 命名 类物 咒语 禹步
下载PDF
《多续译语》版本考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振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7年第9期76-81,共6页
将日本今西春秋藏《多续译语》和新见故宫所藏《多续译语》抄本进行详细比较,发现两个版本有百余处不同,且今西本和故宫本均为抄本;今西本是原始抄录本,即四川地方政府根据调查到的原始材料抄录的本子,故宫本是根据原始抄录本再次抄录... 将日本今西春秋藏《多续译语》和新见故宫所藏《多续译语》抄本进行详细比较,发现两个版本有百余处不同,且今西本和故宫本均为抄本;今西本是原始抄录本,即四川地方政府根据调查到的原始材料抄录的本子,故宫本是根据原始抄录本再次抄录而成的本子;原始抄录本或不止一份,故宫所抄的底本有可能不是今西本。推测其他"西番译语"也可能存在类似情况,故整个"西番译语"的研究都应该重视版本考察和文字校勘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译语 多续译语 版本 原始抄录本 勘误
下载PDF
虞夏之际族群流徙、混融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书灿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7,共7页
虞、夏之际是部落联盟制崩溃阶段。禹对共工氏、有扈氏及三苗集团之间等远近氏族、部落的征服及在此基础上导致的人群流动和族群间的渗透混融,不仅初步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早期国家疆域的轮廓和组织原则的基础,而且对战国秦汉时期的... 虞、夏之际是部落联盟制崩溃阶段。禹对共工氏、有扈氏及三苗集团之间等远近氏族、部落的征服及在此基础上导致的人群流动和族群间的渗透混融,不仅初步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早期国家疆域的轮廓和组织原则的基础,而且对战国秦汉时期的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裔 征服 迁徙 混融
下载PDF
朱熹《论语集注》手稿的涂抹与成书过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传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79,共7页
朱熹《论语集注》的成书建立在《语孟精义》及更早的《论语要义》基础之上,而后者无论内容还是主旨都受其外兄丘义所编纂的《论语集训》影响颇大。束景南认为《四书集注》的首次合刻始于淳熙九年朱熹在浙东提举任上,并谓之"宝婺刻... 朱熹《论语集注》的成书建立在《语孟精义》及更早的《论语要义》基础之上,而后者无论内容还是主旨都受其外兄丘义所编纂的《论语集训》影响颇大。束景南认为《四书集注》的首次合刻始于淳熙九年朱熹在浙东提举任上,并谓之"宝婺刻本",且认为詹仪之在德庆印刻的《四书集注》为翻刻宝婺本。但所谓的宝婺本《四书集注》实际上并不存在,而詹仪之所刊既非翻刻宝婺本,亦非《四书集注》合刊,其中《论语集注》则是初次刊行,且并非朱熹之本意。此后,朱熹仍在对此书反复修改。存世的《论语集注》手稿残卷中涂抹处甚多,通过对相关涂抹文字的识别,可以窥见前后修改本内容差异及修改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集注 朱熹 论语要义 语孟精义
下载PDF
中西“游”和“游戏说”之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洪琼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0-522,共3页
游戏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现象。“游”和“游戏”既是人与世界的两种关系,又是两种人生态度。它们的比较和融通既有中西思想的一般特征,又有其独特性的一面。如果说“游”是一种“天人合一”式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话,那么,西方的“游戏... 游戏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现象。“游”和“游戏”既是人与世界的两种关系,又是两种人生态度。它们的比较和融通既有中西思想的一般特征,又有其独特性的一面。如果说“游”是一种“天人合一”式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话,那么,西方的“游戏说”则主要是一种“主客二分”式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由前现代向现代、后现代转型的历史发展阶段,这实质上在于新的游戏和游戏规则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于艺 逍遥游 游戏说
下载PDF
试析《霓裳羽衣曲》 被引量:4
19
作者 涂宗涛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4-28,共5页
《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乐曲,它原名《婆罗门》,为印度祀神的伴舞曲,盛唐时由中亚传入中国,经唐明皇加以润色修改并易名为《霓裳》,用以描绘神仙仙境。本文对《霓裳》作简明、全面介绍,就其名称、由来、内容... 《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乐曲,它原名《婆罗门》,为印度祀神的伴舞曲,盛唐时由中亚传入中国,经唐明皇加以润色修改并易名为《霓裳》,用以描绘神仙仙境。本文对《霓裳》作简明、全面介绍,就其名称、由来、内容梗概、主题、服饰及演出效果等方面加以阐述,其中对唐明皇游月宫闻仙乐而后成《霓裳》的传说提出新解,并定《霓裳》为软舞,亦颇有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霓裳羽衣曲》 《婆罗门》 释名 主题 服饰 演出 唐明皇 软舞
下载PDF
论邓肃对杜甫的接受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文凯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25-32,共8页
邓肃是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诗词文兼擅。其诗歌创作师承多家,而受李白、杜甫沾溉最多。南渡前邓肃以学李白诗为主,诗歌豪纵俊爽、磊落旷放;南渡以后,则以学杜甫诗为主,诗歌沉郁顿挫,雄浑劲健。他学习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邓肃是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诗词文兼擅。其诗歌创作师承多家,而受李白、杜甫沾溉最多。南渡前邓肃以学李白诗为主,诗歌豪纵俊爽、磊落旷放;南渡以后,则以学杜甫诗为主,诗歌沉郁顿挫,雄浑劲健。他学习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实录"的诗史精神和以史笔入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个人身世之叹与抒写家国之痛密切结合,诗歌充满忧患意识与感人力量,比前期追踪李白的作品更显厚实、凝重。在杜诗接受史上,邓肃的创作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肃 宋诗 杜甫 李白 现实主义 诗史精神 陈与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