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学人的东北“学术戍边”
1
作者 张丹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9,180,共11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全面入侵我国东北地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傅斯年为代表的中国学人希望以学术研究的方式,为国家在国际联盟的调查中提供有力证据。此后“禹贡”学人也顺应时代将研究重心由地理沿革转向边疆史地。全面抗...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全面入侵我国东北地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傅斯年为代表的中国学人希望以学术研究的方式,为国家在国际联盟的调查中提供有力证据。此后“禹贡”学人也顺应时代将研究重心由地理沿革转向边疆史地。全面抗战爆发后,金毓黻著《东北通史》进一步证明东北是中国固有领土,完成“学术戍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关于东北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体现了一代爱国学人群体的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戍边 东北史 《东北史纲》 《禹贡半月刊》 《东北通史》
下载PDF
变动时代的创痛与“工人之子”的歌哭论班宇《冬泳》的城市书写
2
作者 任贵菊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0-43,88,共5页
“新东北作家群”是近年来文坛对一批东北籍青年作家的指称,该指称特别注意他们在创作上表现出的某些共同倾向。班宇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较为鲜明地展示了该群体创作的共性特征,尤其是“城市即故乡”的经验表达。他以改革开放... “新东北作家群”是近年来文坛对一批东北籍青年作家的指称,该指称特别注意他们在创作上表现出的某些共同倾向。班宇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较为鲜明地展示了该群体创作的共性特征,尤其是“城市即故乡”的经验表达。他以改革开放“同龄人”的眼光,关注在不断循环解构、建构的城市时空转换中,“新工人”阶层及其下一代的空间位移与生存命运,揭橥东北老工业城市的衰落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将社会转型中的城市生活描绘成一种“亦城亦乡”的情感景观,表现了时代变动中工人身份失落的创痛与“工人之子”的歌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宇 《冬泳》 “新东北作家群” 城市书写 “亦城亦乡” 身份失落
下载PDF
涂山考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学功 张广志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7-92,共6页
禹的一生 ,与涂山颇有缘——据传 ,他曾娶于涂山 ,又曾大会诸侯于涂山。文献于“涂山之会”外 ,又有“会稽之会”一说。事实上 ,二者是一回事 ,“会稽之会”本不存在 ,是作为“禹之苗裔”的越人的善意创制 ;“娶于涂山”与“会于涂山”... 禹的一生 ,与涂山颇有缘——据传 ,他曾娶于涂山 ,又曾大会诸侯于涂山。文献于“涂山之会”外 ,又有“会稽之会”一说。事实上 ,二者是一回事 ,“会稽之会”本不存在 ,是作为“禹之苗裔”的越人的善意创制 ;“娶于涂山”与“会于涂山”之“涂山”,是同一个地方 ,不应该是两个不同的处所 ;茫茫禹迹 ,涂山何在 ?本文在比较诸说长短得失的基础上 ,认为还是杜预的“在寿春东北”得之 ,并予新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山 地名 考证 “会稽之会” 杜预 地理位置 “涂山之会”
下载PDF
论杨靖宇所作抗联军歌在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志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1-123,共3页
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最著名的将领,由他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在当时的抗联将士中广泛传唱。这首歌曲充满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振奋了军威士气,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传播了党的抗日政策。这首军歌... 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最著名的将领,由他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在当时的抗联将士中广泛传唱。这首歌曲充满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振奋了军威士气,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传播了党的抗日政策。这首军歌在当时的年代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时至今日,抗联的不少老战士仍在唱它。杨靖宇将军的革命精神与他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前进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靖宇 东北抗日联军 抗联军歌
下载PDF
和谐的追忆与哀挽——于雷“关东女系列三部曲”的审美意蕴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启东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7-70,共4页
作为延边作家中独具个性的于雷,用他充满浓郁东北山区风情的笔触,洋洋洒洒地创作的三部系列小说,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追忆,对现代经济产物的批判,对善良和纯真的哀挽,从而向人们展示了延边地域文学创作的实力。
关键词 于雷 关东女系列小说 地域文学 意蕴解读
下载PDF
沈阳籍“80后”作家的“铁西叙事”——以双雪涛、班宇、郑执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巍 王亭绣月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4-20,共7页
“铁西区”作为东北老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身上浓缩了那片黑土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的沧桑巨变。沈阳籍“80后”作家用独到的艺术思考与创作推行当代叙事理论,以富有后现代色彩的风格建构了一座失落的工业城市。双雪涛、班宇、郑执... “铁西区”作为东北老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身上浓缩了那片黑土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的沧桑巨变。沈阳籍“80后”作家用独到的艺术思考与创作推行当代叙事理论,以富有后现代色彩的风格建构了一座失落的工业城市。双雪涛、班宇、郑执三位作家的创作中构建东北后工业时代的文学图景,并在“铁西叙事”中赋予了文化符号与情节结构,展现了社会轻型期工业区中最质朴的人情与人性。探究当代东北文学双雪涛、班宇、郑执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工业写作 铁西叙事 双雪涛 班宇 郑执
下载PDF
论陈万宝庄园的雕刻艺术
7
作者 闫丹婷 《创意与设计》 2011年第3期39-41,共3页
陈万宝庄园地处渝东南地区,是修建于清咸丰到同治年间的民居建筑群,规模宏大、雕刻纵横、而以石雕和木雕最为典型,通过对庄园雕刻艺术的归纳、整理,分析了其雕刻内容,雕刻技法及雕刻表现形式。
关键词 陈万宝庄园 石雕艺术 木雕艺术 渝东南地区
下载PDF
论莫言《红高粱家族》人物形象内涵的共性
8
作者 谭鼎莎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1-23,50,共4页
《红高粱家族》的人物形象,作为普通的中国农民,他们既没有崇高的理想,也非代表任何的政治色彩,政治理念、政治背景或某种道德规范,但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不同寻常的行为,尽管经历、性格各不相同,然而共同具有的自由独立不羁的品格和浓重... 《红高粱家族》的人物形象,作为普通的中国农民,他们既没有崇高的理想,也非代表任何的政治色彩,政治理念、政治背景或某种道德规范,但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不同寻常的行为,尽管经历、性格各不相同,然而共同具有的自由独立不羁的品格和浓重的反叛意识、反抗精神及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蓬勃的原始生命力、顽强的生存意识、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家族 人物形象分析 余占鳌 戴凤莲 高密东北乡
下载PDF
豫东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建英 韩相斌 +3 位作者 王超 谢若梅 张明捷 李丽平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利用豫东北具有代表性的濮阳、南乐两个国家基本站1971-2000年的气象和农气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濮阳和南乐30 a年平均气温呈逐年升高趋势,1993年后升高趋势明显。气候变暖使冬小麦播种期推延,返青... 利用豫东北具有代表性的濮阳、南乐两个国家基本站1971-2000年的气象和农气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濮阳和南乐30 a年平均气温呈逐年升高趋势,1993年后升高趋势明显。气候变暖使冬小麦播种期推延,返青提前,对冬小麦增产有利,也利于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和产量提高;终霜期明显提前,初霜期略推迟,霜期变短,使棉花平均生育期延长,霜后花率降低,对产量和质量提高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东北 气候变化 影响
下载PDF
论《秋雨散文》与“独语东北”系列散文
10
作者 王平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0-83,共4页
文章主要讨论了余秋雨的《秋雨散文》和素素的“独语东北”系列散文。作者认为 ,二者在创作题材、思想蕴涵和审美风格等方面 ,或相映成辉或平分秋色或大异其趣 ,显示出一种异质互融互衬的和谐美 ,向我们展示着历史文化散文创作的新气象。
关键词 余秋雨 《秋雨散文》 素素 "独语东北"系列散文 创作题材 思想蕴涵 审美风格
下载PDF
渴望书写人在历史中的巨大隐喻——论班宇铁西小说的美学魅力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学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0-218,236,共10页
班宇小说最突出的美学特征,首先是一种现实主义精神,小说体现出厚重而深沉地介入社会现实的历史责任感。他以沈阳铁西区工人生活为题材,写出了历史变革过程中底层人的伤痛。其次,他的小说以细节叙事取胜,具有强烈的微观叙事美感,在平凡... 班宇小说最突出的美学特征,首先是一种现实主义精神,小说体现出厚重而深沉地介入社会现实的历史责任感。他以沈阳铁西区工人生活为题材,写出了历史变革过程中底层人的伤痛。其次,他的小说以细节叙事取胜,具有强烈的微观叙事美感,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一系列细枝末节的琐碎生活片段中,显出一种丰富、深厚之美。再次,他的小说善于塑造人物性格,刻画出了一批底层者形象。这些人物性格饱满、丰富、鲜明,使他的小说饱含着一种深切的人性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宇 “底层” 现实主义 东北文学
原文传递
“新东北作家群”论纲 被引量:91
12
作者 黄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4-182,223,共10页
“新东北作家群”,概指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一批近年来出现的东北青年作家,称之为“群”,在于他们分享着近似的主题与风格。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回应的主题是“抗战”,那么当下“新东北作家群”回应的主题是“下岗”。“... “新东北作家群”,概指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一批近年来出现的东北青年作家,称之为“群”,在于他们分享着近似的主题与风格。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回应的主题是“抗战”,那么当下“新东北作家群”回应的主题是“下岗”。“新东北作家群”所体现的东北文艺不是地方文艺,而是隐藏在地方性怀旧中的普遍的工人阶级乡愁。在艺术上,以往的文学理论更多地从技巧层面上的“内部/外部”来讨论视角,忽视在文化层面上“内部”与“外部”的辨析,而这批作家“子一代”视角的叙述特征更令人瞩目。在共同体的意义上,这种“子一代”视角是在共同体内部的写作。“新东北作家群”有效地超越现代主义文学,创造出一种共同体内部的写作,一种新颖的现实主义写作。口语化的短句、依赖对话与描写、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几乎不使用心理描写、强烈的故事性,这大致是“新东北作家群”的现实主义风格。“新东北作家群”最终不是指一群东北籍的作家,而是指一个吸取现代主义文学资源的“新现实主义作家群”。在这个意义上,“新东北作家群”的崛起,将不仅仅是“东北文学”的变化,而是从东北开始的文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东北作家群 “子一代”视角 共同体 班宇 双雪涛
原文传递
阵线与前途:西安事变及其善后中的东北军于学忠部
13
作者 王春林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54-63,共10页
西安事变发生后,东北军于学忠部发动了兰州事变,予西安方面以有力配合,但亦对地方为害不小。实际上,于学忠部官兵,虽皆为事变的参与者,但对"配合西安"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参与程度亦有差别:于学忠等部分官兵既受东北军阵线之... 西安事变发生后,东北军于学忠部发动了兰州事变,予西安方面以有力配合,但亦对地方为害不小。实际上,于学忠部官兵,虽皆为事变的参与者,但对"配合西安"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参与程度亦有差别:于学忠等部分官兵既受东北军阵线之影响而参与事变,又基于事变前途之考量而有所犹疑或顾虑,主张从大局出发、和平解决事变;而周从政等部分官兵则坚决奉行西安方面的命令。张学良被扣南京后,于学忠又从陕甘大局和该部前途出发,利用其在东北军阵线中的特殊地位,积极与国民政府联络,妥善处理了相关善后问题。阵线与前途,成为东北军于学忠部在西安事变及其善后中始终考量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兰州事变 于学忠 张学良 第51军 东北军
原文传递
后工业时代的文学突围:东北新锐四作家论
14
作者 金钢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113,共7页
近年来,贾行家、双雪涛、班宇、郑执等四位东北青年作家引起了大众读者及专业评论者的广泛关注。东北新锐作家的新,意指他们年轻,登上文坛的时间不长。锐,则是认为他们的创作具有突破性和冲击力,既是对东北地域文学的突破,也形成了对当... 近年来,贾行家、双雪涛、班宇、郑执等四位东北青年作家引起了大众读者及专业评论者的广泛关注。东北新锐作家的新,意指他们年轻,登上文坛的时间不长。锐,则是认为他们的创作具有突破性和冲击力,既是对东北地域文学的突破,也形成了对当今汉语写作的冲击。东北新锐四作家用他们的作品,重新构建、着色父辈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工人凄凉潦倒的人生,并且证明了父辈人生的价值与尊严,从而达到了对父辈的体恤、与父辈的和解和对改革开放后东北社会现代性进程中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批判。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对现实细节的强调,对技术和手段的着迷,以及个体意志对社会成规的嘲讽与反抗等特征,以极具个性化的现实主义写作丰富了当今文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社会 东北新锐作家 东北地域文学 双雪涛 贾行家 班宇 郑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