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1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图-文”意义链到写作的转喻——试论于坚散文中的图文关系
1
作者 葛毓宸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于坚运用“图像和文字”两种媒介进行散文创作,《暗盒笔记》和《密西西比河某处》完全不同的形式构造,指向作者对图文关系的两种理解方式。前者将摄影还原为一种观看行为,由此建立图像和物的直接关联,进而激发语言之思,以符号学看待图... 于坚运用“图像和文字”两种媒介进行散文创作,《暗盒笔记》和《密西西比河某处》完全不同的形式构造,指向作者对图文关系的两种理解方式。前者将摄影还原为一种观看行为,由此建立图像和物的直接关联,进而激发语言之思,以符号学看待图文间关系。后者则在影集重复、回忆的形式编排中,同时显示物和创作者拍摄时的感受、记忆、过程,使图像得以自我言说。不同的图文处理方式,说明作者在感知时代语境对意义的追捧后,转而关注对写作过程,漫游、诗、图像由此成为“如何写”的存在式转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散文 图文关系 写作转喻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历史追寻与现代性反思——评于坚长诗《莫斯科札记》
2
作者 李寅秋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莫斯科札记》是于坚创作的极具个人特色的长篇史诗,是现代汉语诗歌领域的鸿篇巨制。于坚以“意识流”的形态展开叙事,诗歌在眼前的现实、遥远的历史、个人的回忆之间来回穿梭,造就了多重时空的交织并置,构建了广阔无边的诗歌场域。在... 《莫斯科札记》是于坚创作的极具个人特色的长篇史诗,是现代汉语诗歌领域的鸿篇巨制。于坚以“意识流”的形态展开叙事,诗歌在眼前的现实、遥远的历史、个人的回忆之间来回穿梭,造就了多重时空的交织并置,构建了广阔无边的诗歌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于坚执着追寻俄罗斯历史文化的古老踪迹,深切关注现代性社会下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命运走向,并尝试探索出一条精神回归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斯科札记》 历史追寻 现代性反思 于坚
下载PDF
于坚诗歌中的跨文体书写
3
作者 罗云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新时期以降,跨文体写作成为诗人拓殖诗歌题材、扩宽诗体面向的有效路径,于坚正是其中的重要推手。档案体、小说体和诗剧体正是他深入诗歌体式、探询诗美表达的三种跨文体实验,他为诗歌增添了许多富有观感和生活气息的叙事序列,使之具备... 新时期以降,跨文体写作成为诗人拓殖诗歌题材、扩宽诗体面向的有效路径,于坚正是其中的重要推手。档案体、小说体和诗剧体正是他深入诗歌体式、探询诗美表达的三种跨文体实验,他为诗歌增添了许多富有观感和生活气息的叙事序列,使之具备一定的情节延展和人物塑形,同时他不无冒险地借助“档案体”和“诗剧体”在“反诗”和“返诗”之间的断裂地带行走。于坚的跨文体实践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诗作,有效地促进当代诗歌的诗体建构范式,在诗学界引发持久的争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诗歌 跨文体书写
下载PDF
于坚诗歌的视觉叙述与感官世界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基林 张鑫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6-131,共6页
论文以眼睛及目光为立足点,考察于坚诗歌写作中的视觉叙述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独特的感官世界。为了保全事物的本真的自然,于坚往往以局外人的身份站在远处,给事物和生命投去关注的目光;为了祛除人为意义的褒贬和价值判定,于坚往往从高处... 论文以眼睛及目光为立足点,考察于坚诗歌写作中的视觉叙述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独特的感官世界。为了保全事物的本真的自然,于坚往往以局外人的身份站在远处,给事物和生命投去关注的目光;为了祛除人为意义的褒贬和价值判定,于坚往往从高处和沼泽里走出来,以一种平视的眼睛,让万事万物在他那里取得平等的身份,不仅物我相互关注,而且彼此构成,从而达到二者相忘相融的境界;当然,诗人还常以跳跃的眼神,从幻城进入到黑暗之中,从而去开掘世界的深处,或者时时荡开笔锋,让读者见出不一样的风景和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诗歌 视觉叙述 感官世界
下载PDF
对抗传统的精神探险——于坚诗歌的艺术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振亚 吴井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8-171,共4页
于坚坚持以口语化作为诗歌理念和创作追求,在文本实践中拒绝隐喻,主张回到事物与存在现场,并采用了客观化、戏剧化的零度抒情的艺术方式,对抗包括朦胧诗在内的传统诗歌艺术,构成了一次诗歌革命。
关键词 口语化 创作理念 存在现场 零度抒情 于坚 诗歌艺术
下载PDF
于坚的诗学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向东 张越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71,共4页
于坚的诗学思想和诗歌一样在中国当代文坛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反传统性。对地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的强调,使他的诗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母语是于坚诗学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对于坚诗学思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拒绝隐喻是于坚对... 于坚的诗学思想和诗歌一样在中国当代文坛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反传统性。对地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的强调,使他的诗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母语是于坚诗学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对于坚诗学思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拒绝隐喻是于坚对传统诗学思想的大胆挑战。诗歌具体性的强调,是于坚对形而上的传统诗学思想的一种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诗学 地域 母语 拒绝隐喻 具体性
下载PDF
从“野怪黑乱”到“为世界守成”——谈于坚的诗歌创作之路 被引量:1
7
作者 鲁守广 马维 《昭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2-65,共4页
于坚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少有的数十年一直持续创作的诗人,于坚的诗歌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当代诗歌的演变史。论文将于坚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混沌期、口语期、自由无疆期和混搭期,阐述了各个不同时期诗人的先锋性和前卫性之所在,... 于坚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少有的数十年一直持续创作的诗人,于坚的诗歌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当代诗歌的演变史。论文将于坚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混沌期、口语期、自由无疆期和混搭期,阐述了各个不同时期诗人的先锋性和前卫性之所在,也对当今学术界对于坚的一些偏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当代最为重要的一位先锋诗人的诗歌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混搭 中庸 守成
下载PDF
“写一切”的雄心及其实现方式——于坚散文论 被引量:3
8
作者 谢有顺 冯娜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5-192,共8页
于坚在诗歌写作和诗论方面皆自成一格,而其散文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写作范式中极具原创性的一种。庞杂、自由、口语化、滔滔不绝、对细小经验的雕刻、层出不穷的生动譬喻,这些风格都不同于传统散文。他有“散文就是写一切”的雄心,以“记... 于坚在诗歌写作和诗论方面皆自成一格,而其散文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写作范式中极具原创性的一种。庞杂、自由、口语化、滔滔不绝、对细小经验的雕刻、层出不穷的生动譬喻,这些风格都不同于传统散文。他有“散文就是写一切”的雄心,以“记”为“史”、诗文互证,在现代时间观念中亲近世俗、省察“正在眼前的事物”,却不放弃对永恒的追问。通过于坚的散文可见,写作要见到“我”,也要见到众生与世界;写作要有“我”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他者的精神,有动物、植物的精神,甚至山川日月、草木河流的精神,惟有如此,写作者才能重建对“文”的想象和确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写一切 诗文互证 先锋写作
下载PDF
为大地而歌:生态意识与于坚诗歌 被引量:5
9
作者 汪树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80,共5页
生态危机是现代性危机之一,生态意识是我们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价值观。诗人于坚在他的诗歌中苦心重建着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展示着自然的苦难与大地的沉沦,对现代性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展开不屈的批判,开拓出涵育现代人性的诗意空间。
关键词 于坚诗歌 生态意识 现代性批判
下载PDF
去蔽与还原:世俗生活的诗意漫游——于坚诗歌的平民意识与精神空间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井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7-111,共5页
于坚的诗歌透露着恬淡、闲适、平民式的生活理想。这种理想在他的诗中集中体现为对个体生命体验的思考,对存在的关注和对日常生存境况的拷问。这种对诗歌精神的敏锐捕捉和对人的生存本质的新认识,使他的诗歌创作找到了生命支点。于坚以... 于坚的诗歌透露着恬淡、闲适、平民式的生活理想。这种理想在他的诗中集中体现为对个体生命体验的思考,对存在的关注和对日常生存境况的拷问。这种对诗歌精神的敏锐捕捉和对人的生存本质的新认识,使他的诗歌创作找到了生命支点。于坚以平民化的视角对人生和现实存在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并对其在诗歌中蕴含的平民意识进行了充分张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第三代诗 生命体验 平民意识
下载PDF
有诗如巫——于坚诗歌片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傅元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6-153,共8页
关键词 诗歌发展史 于坚 文化载体 生命状态 诗歌境界 亲和 抒情 诗人
下载PDF
于坚诗歌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向天渊 赵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9,共7页
自1980年代中期发表《尚义街六号》以来,于坚因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诗学主张引起诸多关注与争议,成为当代诗歌中的重点研究对象。除了将眼光集中在民间写作立场、日常生活写作主张、生态意识和自然主题、诗歌叙事性及口语策略等几个主要... 自1980年代中期发表《尚义街六号》以来,于坚因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诗学主张引起诸多关注与争议,成为当代诗歌中的重点研究对象。除了将眼光集中在民间写作立场、日常生活写作主张、生态意识和自然主题、诗歌叙事性及口语策略等几个主要方面之外,研究者也对于坚的部分诗歌文本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还有少数学者试图对其诗歌、诗论进行综论性质的阐述;尽管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但在观点、方法和思维方式上都尚有提升的空间;作为第三代诗人中持续写作的典范,于坚仍葆有跟踪研究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诗歌 民间写作 日常生活写作 生态意识 自然主题 诗歌叙事 口语策略
下载PDF
于坚诗歌中的生命旋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125-131,共7页
于坚诗歌中对自然的审美化关注,是从两种不同角度和途径抵达的:其一,是通过对自然生命的细节摹写展示其本身的魅力;其二,是以“拒绝隐喻”的自然书写来抵御实践美学指导下的象征传统,进而完成对自然的复魅之旅。而在其诗学理论建构的背... 于坚诗歌中对自然的审美化关注,是从两种不同角度和途径抵达的:其一,是通过对自然生命的细节摹写展示其本身的魅力;其二,是以“拒绝隐喻”的自然书写来抵御实践美学指导下的象征传统,进而完成对自然的复魅之旅。而在其诗学理论建构的背后,是对工业文明时期自然工具化思维引发的诗意沦陷和大地危机的忧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诗歌 生命旋律 忧虑
下载PDF
现代性、传统与全球化:欧美语境中的于坚诗歌海外传播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1-188,共8页
在欧美诗歌为主导的世界诗坛,在欧美诗歌的既成霸权下,中国当代诗歌真的可以告别西方中心主义——诸如冷战时代的政治与后冷战时代的后政治——的价值规定,而单靠写作本身立足吗?后殖民主义解构一切的“历史化”和文化民族主义将传... 在欧美诗歌为主导的世界诗坛,在欧美诗歌的既成霸权下,中国当代诗歌真的可以告别西方中心主义——诸如冷战时代的政治与后冷战时代的后政治——的价值规定,而单靠写作本身立足吗?后殖民主义解构一切的“历史化”和文化民族主义将传统“名教化”两条思路真的能为当代诗歌带来新的生机?如何处理传统和全球化的关系?当代诗歌如何从根源上来回应现代性?本文以于坚诗歌(《O档案》和《便条集》)在欧美语境中的传播和接受为例,探讨当代诗歌如何存神遗形、西体中用,完成其新时代的转换性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海外传播 现代性 全球化 欧美 传统 于坚 语境
下载PDF
论于坚诗歌中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增福 王晶雨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0-53,59,共5页
于坚的诗歌展示了自然事物与生命本身的魅力,本文从于坚的诗歌中的"尊重物性,回归生命本身"、"平等姿态中的说话人"、"自然神性的确认——对自然的敬畏"、"真实的原生态语言"四个方面对其诗中... 于坚的诗歌展示了自然事物与生命本身的魅力,本文从于坚的诗歌中的"尊重物性,回归生命本身"、"平等姿态中的说话人"、"自然神性的确认——对自然的敬畏"、"真实的原生态语言"四个方面对其诗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诗歌 生态意识
下载PDF
论当代诗歌公共性的重建:以于坚诗歌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向天渊 赵玲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7-41,共5页
文学的公共性是指文学具有这样一种性质,即代表个人在文学公共领域发声、文学活动成为公共舆论的一部分,以达到对公共权力进行干涉或抗衡的目的。要重建新诗的公共性、走出集体抒情式的公众诗歌范式,必须要使诗歌回归个人,以个人性的建... 文学的公共性是指文学具有这样一种性质,即代表个人在文学公共领域发声、文学活动成为公共舆论的一部分,以达到对公共权力进行干涉或抗衡的目的。要重建新诗的公共性、走出集体抒情式的公众诗歌范式,必须要使诗歌回归个人,以个人性的建立为前提。以于坚为例,第三代诗歌"书写日常生活的诗意"、"口语化写作"和"拒绝隐喻"的主张,契合了建立诗歌个人性的要求,个人性诗歌成为带领诗歌走出公众性、走向公共性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个人性 于坚 日常生活 口语化写作 拒绝隐喻
下载PDF
实验的范围:海子、于坚的诗及其它 被引量:3
17
作者 柯雷 《东南学术》 CSSCI 1998年第3期71-77,共7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实验诗 海子 档案 于坚 反神话 语言 中国大陆 意象 作品
下载PDF
“城市”和“乡村”:于坚诗歌的生态寓意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文刚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7-83,共7页
“城市”和“乡村”这两大意象,构成了于坚诗歌的两大话语体系,亦构成了诗人创作的空间背景和心理背景,这其中极其重要地包含着一种生态寓意。“城市”和“乡村”不仅从外显的空间关系更从内隐的诗性角度和精神层面构成了两种生态的存... “城市”和“乡村”这两大意象,构成了于坚诗歌的两大话语体系,亦构成了诗人创作的空间背景和心理背景,这其中极其重要地包含着一种生态寓意。“城市”和“乡村”不仅从外显的空间关系更从内隐的诗性角度和精神层面构成了两种生态的存在样式,二者的映衬以及诗人心灵的游走实现并升华了诗人的理性期待和审美期待。放在纵向的诗歌生态链中考察,于坚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诗歌内容和诗歌形式具有一种诗歌生态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诗歌 城市 乡村 意象 生态寓意
下载PDF
自然情怀与家园之梦——于坚诗文生态意识阐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敬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132-135,共4页
有必要从生态文学的视角切入于坚诗文创作研究。于坚作品通过对云南山川风物的描写言说,表现出敬畏与回归自然的情怀及对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和谐家园的寻求,从而展示出他创作思想和审美意识中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生态价值取向。
关键词 于坚 生态文学 自然 家园
下载PDF
于坚的口语诗学及其内在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投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2,共8页
于坚是当代诗坛一直卓有成效地实践口语诗写作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写作始终贯串着为抵达口语诗性和日常神性所作的全部努力,口语的诗性价值在于坚的诗学理论中一直居于优先考虑的位置,乃至被确立为诗歌的基本价值维度。他的口语诗创作... 于坚是当代诗坛一直卓有成效地实践口语诗写作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写作始终贯串着为抵达口语诗性和日常神性所作的全部努力,口语的诗性价值在于坚的诗学理论中一直居于优先考虑的位置,乃至被确立为诗歌的基本价值维度。他的口语诗创作和他的诗学主张具有相互生成、相互印证的性质,表现为二位一体的关系,这也是确立其口语诗学的基础。于坚的口语诗学有其内在路径和基本构架,大致而言,可以落实到"拒绝隐喻"、"非升华"、"有意味的形式"等具体层面上,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和融合具有体系性的特征。于坚的口语诗学是当代诗歌的一个有效标本,值得在当代先锋诗学的层面上做深入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口语诗 口语诗学 拒绝隐喻 日常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