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封地区宋元时期洪涝灾害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楚纯洁 赵景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50-1156,共7页
整理分析历史文献资料,提取出北宋和元代开封地区的洪涝灾害信息,对比探讨两个时期洪涝灾害发生特征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宋元开封地区洪灾频发,平均2.75~2.89a发生1次,北宋以中度雨涝为主,元代以河流决溢大灾为主。... 整理分析历史文献资料,提取出北宋和元代开封地区的洪涝灾害信息,对比探讨两个时期洪涝灾害发生特征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宋元开封地区洪灾频发,平均2.75~2.89a发生1次,北宋以中度雨涝为主,元代以河流决溢大灾为主。北宋前70a洪灾频发,元代则两头少中间多。宋元洪灾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夏季风降水增多或集中是其主要驱动力。北宋洪灾空间差异较小,元代则因距离黄河改道远近而差异较大。北宋前期约40a气候偏干,之后干湿波动频繁,元代相对湿润并延续至后期;宋元洪灾均具有共同的准3、7a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洪涝成因 洪涝周期 气候变化 宋元时期 开封
下载PDF
元代“庸医泛滥”之历史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任冰心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3-75,共3页
通过对元文献史料的查检、爬梳,以元代庸医危害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元人及今日学者对它的评价等为依据,认为用"庸医泛滥"来形容元代的医疗状况是合适的;造成元代庸医泛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缺少对行医资格的有效管理、使... 通过对元文献史料的查检、爬梳,以元代庸医危害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元人及今日学者对它的评价等为依据,认为用"庸医泛滥"来形容元代的医疗状况是合适的;造成元代庸医泛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缺少对行医资格的有效管理、使用假药与劣质药、政府对医学教育不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庸医 泛滥
下载PDF
宋元时期豫西山地丘陵区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楚纯洁 赵景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7,共11页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提取了北宋和元代豫西山地丘陵区的洪涝灾害信息,对比分析了两个时期洪涝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宋元时期豫西山地丘陵区洪涝灾害频发,北宋平均3.29a发生1次,元代2.74a发生1次,...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提取了北宋和元代豫西山地丘陵区的洪涝灾害信息,对比分析了两个时期洪涝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宋元时期豫西山地丘陵区洪涝灾害频发,北宋平均3.29a发生1次,元代2.74a发生1次,均以轻中度灾害为主,分别占全部灾害的76.5%和63.2%;受灾类型均以雨灾型为主,其次为河溢型和河决型,北宋3种类型的频次比分别为56.9%,29.4%和13.7%,元代则分别为60.5%,26.3%和13.2%,当地降水是这一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根本驱动力。(2)北宋前60a洪涝灾害频发,之后趋于减少,元代则前期少中后期多,季节变化上两个时期均集中于夏秋季节。(3)宋元时期洪涝灾害均主要集中于伊洛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及黄河干流沿线,但北宋空间不均衡性突出,由西南向东北增多,元代空间差异性则显著减小。(4)极端降水、持续性降水及地理环境因素是造成宋元时期洪涝灾害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5)宋元时期洪涝灾害具有共同的3.2a,7~8a和25—27a的周期,且与现代气候条件下的汛期降水等因素存在不同尺度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时空分布 降水 宋元时期 豫西山地丘陵区
下载PDF
元代的黄河治理——以元人治河言论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赵彦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2-15,共4页
黄河在元代决溢改道依然严重,且下游多股分流,向南汇淮入海。河道摇摆不定,水患频发,对沿河地区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元代治河,多采取筑堤捍御的办法,但是在几次治河的事件中,围绕如何治理产生了争论。这些争论既可以让我们看到元人治理... 黄河在元代决溢改道依然严重,且下游多股分流,向南汇淮入海。河道摇摆不定,水患频发,对沿河地区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元代治河,多采取筑堤捍御的办法,但是在几次治河的事件中,围绕如何治理产生了争论。这些争论既可以让我们看到元人治理黄河过程中的思考,同时又能够结合史料记载,去发现黄河治理的恰当与否,以及对周边地区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黄河治理 河患 争论 冲突
下载PDF
陕西泾阳宋元引泾渠首的技术研究
5
作者 李岗 耿庆刚 《文博》 2017年第3期33-35,71,共4页
宋丰利渠、元王御史渠是历代引泾渠首保存相对较好者,本文对其中蕴含的技术进行探讨:宋丰利渠前后双闸结构、元王御史渠口平面呈"八"字形,具有束水流沙的作用;元王御史渠顶石窝与袁保恒置筒车有关;河道内残留有柱窝的石块可... 宋丰利渠、元王御史渠是历代引泾渠首保存相对较好者,本文对其中蕴含的技术进行探讨:宋丰利渠前后双闸结构、元王御史渠口平面呈"八"字形,具有束水流沙的作用;元王御史渠顶石窝与袁保恒置筒车有关;河道内残留有柱窝的石块可能与洪口石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丰利渠 元王御史渠 卷輂水窗 洪口石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