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uan Kejia's Poetics and the western influence
1
作者 Kang Dan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1期53-56,共4页
Yuan Kejia's poetics is the theory about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ew poetry. Some of his specific views on "the poetry and non poems", "the reality and the poetry", "the experience and the poetry", "the logic... Yuan Kejia's poetics is the theory about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ew poetry. Some of his specific views on "the poetry and non poems", "the reality and the poetry", "the experience and the poetry", "the logic of the imagination", and "the drama doctrine" and other problems and the poetics texts are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poetry, poetics or the literary theories. But it is not the summary of the Chinese theories of the western poetry or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western poetry or the literary theories, but an attempt to "use all the cultura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to come close to the literature and understand the literature", to develop the Chinese no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an kejia POETICS WESTERN INFLUENCE
下载PDF
袁可嘉“综合”诗论的西方渊源
2
作者 白洋本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2,共10页
“综合”是袁可嘉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新诗现代化”诗论中的关键策略。关于“综合”的西方渊源,研究者往往关注艾略特和瑞恰兹的影响,却忽略了史彭德,而后者是袁可嘉“综合”诗论的关键来源。首先,袁可嘉所述英国现代诗呈现从“分析... “综合”是袁可嘉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新诗现代化”诗论中的关键策略。关于“综合”的西方渊源,研究者往往关注艾略特和瑞恰兹的影响,却忽略了史彭德,而后者是袁可嘉“综合”诗论的关键来源。首先,袁可嘉所述英国现代诗呈现从“分析到综合”(从“自嘲嘲人到怜悯”)的特征,其中的“综合”和“怜悯”皆可追溯至史彭德的诗歌和理论;其次,不同于艾略特和瑞恰兹切断艺术与生活的渗透关系,史彭德“融合”意识、经验与客观现实的“诗的社会化”理论,经由袁水拍等人的译介进入中国,启发袁可嘉将“现实”列为“综合”的重要部分;最后,袁可嘉在同时代人译介的激励下翻译史彭德的“现代性”诗论,并于20世纪80年代经由卡林内斯库的理论再次激活而成为袁可嘉诗论的核心。袁可嘉对左翼诗人史彭德诗论的借鉴,体现了京派知识圈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战时背景下的姿态调整和文学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 史彭德 综合 现代性
下载PDF
诗学观念与翻译操纵:袁可嘉的“中国式现代主义”与叶芝译介 被引量:2
3
作者 耿纪永 张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3期116-121,共6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学翻译者主体意识觉醒,诗学观念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渐趋明显。长期致力于英美现代派诗歌翻译和研究的袁可嘉,在对叶芝的译介中通过对译诗的选择、阐释以及具体的翻译策略,对叶芝加以改造,体现出他构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学翻译者主体意识觉醒,诗学观念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渐趋明显。长期致力于英美现代派诗歌翻译和研究的袁可嘉,在对叶芝的译介中通过对译诗的选择、阐释以及具体的翻译策略,对叶芝加以改造,体现出他构建"中国式现代主义"的诗学观念对叶芝翻译的操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 中国式现代主义 叶芝
下载PDF
论袁可嘉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学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106,共6页
20世纪80年代,袁可嘉把他在40年代关于中国新诗现代化的一系列诗论文章结集出版,命名为《论新诗现代化》,这本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学思想影响,同时又结合了40年代中国新诗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九叶诗人创作实践而形成的诗学理论,在90... 20世纪80年代,袁可嘉把他在40年代关于中国新诗现代化的一系列诗论文章结集出版,命名为《论新诗现代化》,这本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学思想影响,同时又结合了40年代中国新诗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九叶诗人创作实践而形成的诗学理论,在90年代被认为是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理论的重大突破。袁可嘉本人则称之为"中国式现代主义",并从思想倾向和诗艺两方面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一突破为我们寻找到一个研究的出发点,即袁可嘉的诗学理论借鉴了哪些西方话语,同时又进行了哪些中国化的探索,进而形成了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 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学 西方语境 吸收与借鉴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最大量意识状态”——袁可嘉“新诗现代化”方法阐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淑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110,共5页
袁可嘉作为重要的诗论家,创立了"新诗现代化"——"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的理论,其作为方法的则是经常被强调的诗歌应表现"最大量意识状态"。从这一方法来看,其理论视域非常开阔,主要来源于瑞... 袁可嘉作为重要的诗论家,创立了"新诗现代化"——"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的理论,其作为方法的则是经常被强调的诗歌应表现"最大量意识状态"。从这一方法来看,其理论视域非常开阔,主要来源于瑞恰慈、T.S.艾略特和里尔克诗论。英语诗人艾略特与德语诗人里尔克在各自的诗学文化背景中都强调"诗是经验"的理论,却有着内化与否的区别。袁可嘉以此为基础找出了他们之间的共通之处,并把他们的理论与瑞恰慈的心理学诗学融合在一起,把"最大量意识状态"作为综合现实、象征、玄学的新诗学的根本方法,为中国新诗确立了新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 新诗现代化 最大量意识状态 经验
下载PDF
袁可嘉诗学思想探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永波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九叶诗派在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中普遍存在的浪漫主义滥情与象征主义纯诗逃避现实的两种倾向进行反思的同时,自觉以西方现代主义诗学为参照,提出了"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诗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诗现代化的深入... 九叶诗派在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中普遍存在的浪漫主义滥情与象征主义纯诗逃避现实的两种倾向进行反思的同时,自觉以西方现代主义诗学为参照,提出了"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诗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诗现代化的深入与发展。清理其理论代言人袁可嘉诗学思想的外来渊源,可以便捷地捋清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接受与变异的若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诗派 袁可嘉 诗学思想 新批评
下载PDF
论“中国新诗”派的“新诗现代化”理想兼及袁可嘉的两篇佚文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万生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27-38,共12页
袁可嘉"新诗现代化"设想,广义地讲,体现在他28篇论文里,除了收进他广为人知的《论新诗现代化》的26篇外,还有本文发现的袁可嘉的两篇新文献:译文《释现代诗中底现代性》与《现代英诗的特质》。这两篇文献是全面了解袁可嘉新... 袁可嘉"新诗现代化"设想,广义地讲,体现在他28篇论文里,除了收进他广为人知的《论新诗现代化》的26篇外,还有本文发现的袁可嘉的两篇新文献:译文《释现代诗中底现代性》与《现代英诗的特质》。这两篇文献是全面了解袁可嘉新诗现代化诗学思想来源的重要根据之一。狭义地说,袁可嘉的"新诗现代化"思想共三个部分构成,"引论"中由西洋诗的精神概括的"诗学背景"、进而提出的七条"理论原则"以及后面五篇"加论与分论"提出的其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 “中国新诗”派 新诗现代化
下载PDF
臧克家与毛泽东 被引量:2
8
作者 臧乐源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5,共9页
臧克家和毛泽东的交往缘于诗。他们的第一次会面是1945年9月在重庆,会面后臧克家写的第一首歌颂毛泽东的诗是《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1956年底《诗刊》创刊,主编臧克家等向毛泽东写信约稿。1957年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召见了臧克家... 臧克家和毛泽东的交往缘于诗。他们的第一次会面是1945年9月在重庆,会面后臧克家写的第一首歌颂毛泽东的诗是《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1956年底《诗刊》创刊,主编臧克家等向毛泽东写信约稿。1957年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召见了臧克家和袁水拍。席间同意臧克家的意见,毛泽东修改了即将发表的《沁园春.雪》中的字。尔后臧克家又帮毛泽东修改诗词文字多处。而对臧克家提出的诗词中的问题,毛泽东也尽量作答。1957年“反右”时臧克家因刚刚受到毛泽东的召见而幸免于难。臧克家经常就诗歌问题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先后给臧克家写过七封信,主要内容都是论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臧克家 毛泽东 《诗刊》 田家英 袁水拍 诗歌 通信
下载PDF
袁可嘉译诗观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晰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4-67,共4页
作为一位诗人翻译家,袁可嘉在其丰富的译诗实践中,形成了精辟入里的译学思想:肯定译诗的艺术性,秉承"宽严有度"的翻译原则,择取"陌生化"翻译取向,坚持"翻译与研究并举"。袁可嘉的这些译学观念不仅指导了... 作为一位诗人翻译家,袁可嘉在其丰富的译诗实践中,形成了精辟入里的译学思想:肯定译诗的艺术性,秉承"宽严有度"的翻译原则,择取"陌生化"翻译取向,坚持"翻译与研究并举"。袁可嘉的这些译学观念不仅指导了自己的译介活动,对今天的译诗实践也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 译诗观 艺术性 宽严有度 陌生化
下载PDF
“文化转向”视域下袁可嘉“十七年”(1949—1966)英诗汉译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晰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2-65,75,共5页
"十七年"(1949—1966)是袁可嘉诗歌翻译的高峰期,他以深厚的英语文学与汉语写作的功底,将翻译作为展示自己诗艺的舞台,为中国新诗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处以"文化转向"为视角,将关注点投注于袁可嘉在这一阶段的... "十七年"(1949—1966)是袁可嘉诗歌翻译的高峰期,他以深厚的英语文学与汉语写作的功底,将翻译作为展示自己诗艺的舞台,为中国新诗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处以"文化转向"为视角,将关注点投注于袁可嘉在这一阶段的译源选择与翻译策略,通过梳理发现他的译介活动是在当时政治语境、主流诗学及翻译政策等多因素规约和作用下发生的。而作为一位诗人翻译家,袁可嘉在这一特殊时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诗才,在相对逼仄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进行诗歌译介,力求达到"限制中寻求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向 袁可嘉 “十七年” 英诗汉译
下载PDF
袁可嘉的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和诗歌批评
11
作者 王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8-135,159-160,共9页
在中国当代外国文学理论批评界,袁可嘉曾一度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在外国文学批评理论领域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他年轻时就开始涉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和批评,对之予以高度认同并深受其影响。他先后在建国后两个时间段... 在中国当代外国文学理论批评界,袁可嘉曾一度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在外国文学批评理论领域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他年轻时就开始涉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和批评,对之予以高度认同并深受其影响。他先后在建国后两个时间段涉足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理论思潮的研究和批评,其一是五六十年代,其二是改革开放之后。可以说,在第二个时间段,袁可嘉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几乎所有介入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论争的中国作家和批评家都要引用袁可嘉的权威性批评论断,并就此表明自己的态度。尽管'现代派'这个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袁可嘉等人建构出的一个概念,但客观上也代表了中国学界研究现代主义文学的水平。作者认为,袁可嘉在英美诗歌批评和诗学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被人们认为是一位有思想、有理论的学者,同时又是一位有深厚学术造诣的文学批评家。本文从这两个方面评论了袁可嘉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认为他是中国当代外国文学批评界一个无法绕过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 现代派文学 后现代主义 诗学理论 英美诗歌
下载PDF
袁可嘉的诗论与西方影响
12
作者 廖四平 战格格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117,共5页
袁可嘉的诗论深受西方诗歌、诗论或文论的影响;其中,有关"诗与非诗""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现实与诗""诗与经验""诗的戏剧化""想象逻辑""戏剧主义"等问... 袁可嘉的诗论深受西方诗歌、诗论或文论的影响;其中,有关"诗与非诗""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现实与诗""诗与经验""诗的戏剧化""想象逻辑""戏剧主义"等问题的一些具体观点以及诗论文本上所受的影响尤为明显;袁可嘉的诗论在接受西方影响时首先是立足于中国本土,其次是融进了袁可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再次是注重中国现代诗学概念的建构,最后是注重中西新诗潮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 诗论 西方影响
下载PDF
浅论袁可嘉对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建构
13
作者 邹爱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袁可嘉借鉴西方现代派诗学理论,用"包含的诗"修正象征主义纯诗疏离现实的倾向,拓展了新诗的表现内容;他对人生经验与诗经验的关系、艺术的象征性、诗歌的玄学性等的论述,纠正了新诗大众化后偏离诗的本体发展的倾向。综合两股... 袁可嘉借鉴西方现代派诗学理论,用"包含的诗"修正象征主义纯诗疏离现实的倾向,拓展了新诗的表现内容;他对人生经验与诗经验的关系、艺术的象征性、诗歌的玄学性等的论述,纠正了新诗大众化后偏离诗的本体发展的倾向。综合两股诗潮之后,他构建了一种"中国式"的现代诗学体系,即现代诗歌是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 新诗 现代主义
下载PDF
袁可嘉与新诗现代化
14
作者 蒋洪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袁可嘉作为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为中国新诗发展以及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成就。本文从袁可嘉的学术生涯、诗歌创作、对现代派文学的评论以及关于诗歌翻译等方面进行述评,以纪念他为文学事业所做的贡献。
关键词 袁可嘉 新诗 现代派文学
下载PDF
袁可嘉与九叶诗派的诗歌表现策略
15
作者 王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35-38,共4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现的九叶诗派,以开拓“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学道路为己任,袁可嘉则是这一诗派的理论代言人。袁可嘉在诗美原则、诗性人生、表现策略三方面对九叶诗派的艺术探索所作的理论总结对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袁可嘉 诗美原则 诗性人生 表现策略
下载PDF
袁可嘉、杜运燮、郑敏、唐湜诗歌导读
16
作者 吴投文 《阴山学刊》 2018年第1期47-52,共6页
在中国现代新诗流派中,"九叶诗派"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现代主义诗派,成员较多,各有艺术个性,但又凝聚成相对统一的共性特征。袁可嘉是"九叶诗派"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家,他的诗歌创作亦引人关注。他的短诗《上海》在题... 在中国现代新诗流派中,"九叶诗派"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现代主义诗派,成员较多,各有艺术个性,但又凝聚成相对统一的共性特征。袁可嘉是"九叶诗派"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家,他的诗歌创作亦引人关注。他的短诗《上海》在题材上有开拓性,在写法上也很现代,对城市经验的处理相当到位。杜运燮、郑敏、唐湜的诗歌代表作亦各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诗派 袁可嘉 杜运燮 郑敏 唐湜
下载PDF
查良铮与袁可嘉译诗之比较
17
作者 刘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同为"九叶派"诗人,查良铮和袁可嘉在外国诗歌翻译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两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经典诗作,拓展了中国读者的阅读视野,也加速了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在译诗方面两人都秉承了艺术性翻译的策略,但在译作选择和具体译... 同为"九叶派"诗人,查良铮和袁可嘉在外国诗歌翻译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两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经典诗作,拓展了中国读者的阅读视野,也加速了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在译诗方面两人都秉承了艺术性翻译的策略,但在译作选择和具体译法方面两人却存在一定差异,也在翻译史上留下了不同的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良铮 袁可嘉 诗歌翻译 翻译理论
下载PDF
现代派的“现实”认同——从袁可嘉现代诗理论中的“政治感伤性”谈起
18
作者 张立群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7-12,共6页
"政治感伤性"是袁可嘉40年代现代诗理论中较早涉及的现象,同时,也可以视为其理论的逻辑起点之一。但现代诗的"政治感伤性"不同于"政治性",它在40年代出现具有相应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指向。为了能够更为全面地揭示袁可嘉现代诗理论... "政治感伤性"是袁可嘉40年代现代诗理论中较早涉及的现象,同时,也可以视为其理论的逻辑起点之一。但现代诗的"政治感伤性"不同于"政治性",它在40年代出现具有相应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指向。为了能够更为全面地揭示袁可嘉现代诗理论的立场、策略以及理论资源,论文以此为线索,具体通过5个主要方面论述其内容及特点。至于其目的,不仅是为解读袁可嘉的现代诗理论引入一个重要视点,而且,也会在具体分析其理论的过程中,触及现代诗的历史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 政治感伤性 现代诗理论 新诗现代化
下载PDF
“未完成式”大师的客观叙述与深入探究——序《袁可嘉研究》
19
作者 余三定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3-5,共3页
《袁可嘉研究》是一部综合性地研究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学者袁可嘉的著作;全书除"引论"外,一共六章。总的来看,该著引人关注的地方至少有四点:其一,对袁可嘉的研究达到了非常系统、全面、深刻的层次;其二,著者自觉... 《袁可嘉研究》是一部综合性地研究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学者袁可嘉的著作;全书除"引论"外,一共六章。总的来看,该著引人关注的地方至少有四点:其一,对袁可嘉的研究达到了非常系统、全面、深刻的层次;其二,著者自觉地将袁可嘉放置在20世纪的中国这个宏观的社会大背景(包括文学大背景和学术大背景)来观照、分析和解读;其三,展开了关于袁可嘉研究的研究;其四,对"大师"进行了颇具学理性和说服力的探讨";是一部颇为厚实的学术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研究 廖四平 学术著作
下载PDF
一部值得一读的学术著作——读《袁可嘉研究》
20
作者 钱振纲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2,共2页
《袁可嘉研究》除引论外,包括"袁可嘉传略""袁可嘉的诗论""袁可嘉的诗歌""袁可嘉的外国诗歌翻译""袁可嘉的外国文学研究"和"袁可嘉研究之研究"等六章,基本上涵盖了有关袁... 《袁可嘉研究》除引论外,包括"袁可嘉传略""袁可嘉的诗论""袁可嘉的诗歌""袁可嘉的外国诗歌翻译""袁可嘉的外国文学研究"和"袁可嘉研究之研究"等六章,基本上涵盖了有关袁可嘉研究的所有方面;前五章有关袁可嘉的本体研究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整部著作看来,资料是翔实的,分析是深入的,而评价是中肯和稳健的;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学术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研究 廖四平 学术著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