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文人地位变迁与元杂剧中女性意识的突显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志艳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1-34,共4页
元代以前的文人,能够随时获取功名从而一举成名,因此受到人们的羡慕和尊重。至元代,因种种原因,文人地位一落千丈。传统文化的解体而引起的心理错位和信仰破灭,更让文人墨客们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元代文人用嘲弄风月、纵情花酒来麻... 元代以前的文人,能够随时获取功名从而一举成名,因此受到人们的羡慕和尊重。至元代,因种种原因,文人地位一落千丈。传统文化的解体而引起的心理错位和信仰破灭,更让文人墨客们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元代文人用嘲弄风月、纵情花酒来麻醉自己的精神与心灵。但身份的变化,使得他们有了全新的角度和眼光来审视这些与他们交往的女性;地位的变迁,使得他们用全新的态度来对待这些与他们交往的女性。最终这些女性在他们的作品中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立的人,并且有了女性意识,从而闪现出前所未有的女性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文人 妓女 女性意识
下载PDF
论《史记》对元杂剧的沾溉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益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9,共8页
《史记》不仅开我国纪传文学的先河,而且对我国叙事性文学元杂剧有深远影响。《史记》所表现的司马迁的正直精神,激励并鼓舞着元杂剧作者们面对黑暗的现实敢于为民呐喊。元杂剧继承了司马迁的“爱奇”审美观,不仅描写了“倜傥非常”... 《史记》不仅开我国纪传文学的先河,而且对我国叙事性文学元杂剧有深远影响。《史记》所表现的司马迁的正直精神,激励并鼓舞着元杂剧作者们面对黑暗的现实敢于为民呐喊。元杂剧继承了司马迁的“爱奇”审美观,不仅描写了“倜傥非常”的英雄,而且描写了大量有奇特个性的平民形象,突破了儒家的中和之美,具有壮观的悲剧美。在人物塑造上,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在戏剧情节的安排上,元杂剧无处不显现出《史记》影响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元杂剧 文学影响 平民形象 人物塑造 悲剧美 情节
下载PDF
元刊杂剧选择问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家合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39-43,共5页
汉语选择问句从先秦到近代发生了重要变化,元刊杂剧作为现存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我们研究近代汉语的珍贵文献。全面考察元刊杂剧中并列问句和反复问句的结构后发现,"VPNegVP"式在元刊杂剧中是一种占据优势的反复问句,"... 汉语选择问句从先秦到近代发生了重要变化,元刊杂剧作为现存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我们研究近代汉语的珍贵文献。全面考察元刊杂剧中并列问句和反复问句的结构后发现,"VPNegVP"式在元刊杂剧中是一种占据优势的反复问句,"是"字并列问句在元刊杂剧时代也有较大的发展;在句尾语气词趋于减少的同时,元刊杂剧中出现了大量句中语气词,这与汉语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相符的,又带有元杂剧自身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元杂剧 元刊杂剧 选择问句 并列问句 反复问句
下载PDF
论元杂剧的悲剧蕴涵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冬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83-85,共3页
元代杂剧中的悲剧大多呈现出悲中见喜,苦中有乐的特征,形式上的大团圆结局彰显出悲壮气氛与哀婉情调。许多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带有明显的伦理情怀与道德批判色彩,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生活现实与时代精神。
关键词 元杂剧 悲剧 大团圆
下载PDF
元杂剧婚恋关系中女性形象的复杂性及其成因 被引量:9
5
作者 刘代霞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0-54,共5页
元杂剧婚姻恋爱关系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既自由主动又忠贞专一,既富有斗争精神又具有妥协性,既富有理想色彩又具有现实性。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原因,在于元代女性生存环境的恶劣和元代社会意识形态中性别观念的多元化以... 元杂剧婚姻恋爱关系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既自由主动又忠贞专一,既富有斗争精神又具有妥协性,既富有理想色彩又具有现实性。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原因,在于元代女性生存环境的恶劣和元代社会意识形态中性别观念的多元化以及元杂剧作家思想观念的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爱情 婚姻 女性形象 复杂性
下载PDF
诗性人格与桂馥《后四声猿》杂剧
6
作者 杜桂萍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桂馥是清代乾嘉时期一位博学多才且建树颇丰的学者型文人,其晚年创作的杂剧《后四声猿》取法明代徐渭《四声猿》,演绎白居易、李贺、苏轼、陆游的生活故事,细腻表达了自己天涯沦落之际内心世界的愤懑、感伤与无奈;诗意生存与人生追求、... 桂馥是清代乾嘉时期一位博学多才且建树颇丰的学者型文人,其晚年创作的杂剧《后四声猿》取法明代徐渭《四声猿》,演绎白居易、李贺、苏轼、陆游的生活故事,细腻表达了自己天涯沦落之际内心世界的愤懑、感伤与无奈;诗意生存与人生追求、文学创作与经学研究于桂馥生命过程中的消长、互动,让《后四声猿》突破了乾嘉学术观念及其操作实践之于作家个性的某种拘束,彰显了他作为诗人的情怀与审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馥 后四声猿 乾嘉杂剧 诗性人格
下载PDF
元后期伦理道德剧兴盛原因新论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跃忠 《襄樊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9-53,共5页
前人在论及元杂剧后期伦理道德剧创作兴盛的原因时,多从理学的影响来展开。实际上,这一问题如从社会学、民俗学、文艺学等角度来看待,它的出现除理学的影响外,还有以下原因:顺应蒙古统治者倡导伦理纲常以延长统治的时势需要,杂剧前、后... 前人在论及元杂剧后期伦理道德剧创作兴盛的原因时,多从理学的影响来展开。实际上,这一问题如从社会学、民俗学、文艺学等角度来看待,它的出现除理学的影响外,还有以下原因:顺应蒙古统治者倡导伦理纲常以延长统治的时势需要,杂剧前、后期审美趣味的变化,儒家实用功利文艺观的影响,迎神赛社及宗祠祭祀等民俗活动的演剧需要,宋元以来宗教"三教合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南戏 伦理道德剧
下载PDF
宋元像生伎艺及其在戏剧中的艺术功用
8
作者 张本一 《文化艺术研究》 2014年第1期87-93,共7页
像生是宋元市井伎艺,宋杂剧和金元院本中有像生节目,其含义与工艺像生有相通之处,是指艺人对天籁市声的模仿,以及对人们熟知的特定人物或艺术形象的模象仿形与拟态表演。模仿是人的本能,像生伎艺可溯源至原始人所效之"山林溪谷之音... 像生是宋元市井伎艺,宋杂剧和金元院本中有像生节目,其含义与工艺像生有相通之处,是指艺人对天籁市声的模仿,以及对人们熟知的特定人物或艺术形象的模象仿形与拟态表演。模仿是人的本能,像生伎艺可溯源至原始人所效之"山林溪谷之音"及拟兽歌舞,此后的宗教仪式、歌舞百戏、优人表演甚至世俗生活中均有像生的实际运用。元杂剧和宋元南戏中吸收的像生伎艺具有特殊音效制造、戏剧情节推演、滑稽效果制造等艺术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生 仿声 模象 拟态 元杂剧 宋元南戏
下载PDF
元杂剧中“沙门岛”考略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淑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5-19,共5页
元杂剧在描写犯人流放情节时,常说到“刺配沙门岛”,而神话爱情剧《张生煮海》,也反映其故事发生地点是“沙门岛”。沙门岛一是悲凉凄惨、令人畏惧的囚犯流放处所“远恶军州”,一是发生美妙浪漫的人神恋爱故事的人间仙境。但这是同一个... 元杂剧在描写犯人流放情节时,常说到“刺配沙门岛”,而神话爱情剧《张生煮海》,也反映其故事发生地点是“沙门岛”。沙门岛一是悲凉凄惨、令人畏惧的囚犯流放处所“远恶军州”,一是发生美妙浪漫的人神恋爱故事的人间仙境。但这是同一个地方,是五代与宋朝时流放重罪犯人之所,也与《张生煮海》故事大有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沙门岛 远恶军州 张生煮海
下载PDF
李春祥先生的元曲研究
10
作者 李兵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4-188,共5页
李春祥先生撰写了我国新时期“第一本元杂剧史”———《元杂剧史稿》,对元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在新时期的元曲研究界开风气之先;他提出并论证了“《录鬼簿》才是戏剧史领域里的开山之作”,将我国戏曲史中有关这门学科建设的时间提早... 李春祥先生撰写了我国新时期“第一本元杂剧史”———《元杂剧史稿》,对元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在新时期的元曲研究界开风气之先;他提出并论证了“《录鬼簿》才是戏剧史领域里的开山之作”,将我国戏曲史中有关这门学科建设的时间提早了600年;他对元代包公戏、元杂剧地域范畴的研究及元人散曲的研究多有见地;他对元杂剧“全面的、多角度的,也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取得了学术界公认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春祥 元曲研究 《元杂剧史稿》
下载PDF
元杂剧题材的因循与承袭
11
作者 赵建坤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6-19,共4页
总体来说元杂剧题材因循多于独创,这与元杂剧的现实境遇及存在方式有关,跟传统诗文相比较,市民消费和剧场演出是元杂剧重要的基础和依托。元杂剧这样一种独特的文艺类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市民艺术。
关键词 元杂剧 因袭 创造 市民艺术
下载PDF
从元杂剧看龙王形象的演化特征
12
作者 黄贤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0-62,102,共4页
现存元杂剧作品中集中描写龙王形象的并不多,仅见于尚仲贤的《洞庭湖柳毅传书》和李好古的《沙门岛张生煮海》两部杂剧。其中,作为一水之主的龙神——龙王形象主要以父亲角色出现,二剧共同表现了龙王在儿女婚事上的软弱与无奈,而这样的... 现存元杂剧作品中集中描写龙王形象的并不多,仅见于尚仲贤的《洞庭湖柳毅传书》和李好古的《沙门岛张生煮海》两部杂剧。其中,作为一水之主的龙神——龙王形象主要以父亲角色出现,二剧共同表现了龙王在儿女婚事上的软弱与无奈,而这样的形象特点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龙王形象截然不同。究其原因,应该说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度佛典中地位低下的龙王故事的影响,并在其流播过程中与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互相影响、渗透,最终中国化、人格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龙王 父亲 影响 中国化
下载PDF
从元杂剧的平民意识看元代戏剧美学的平民主义倾向
13
作者 施秋香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1-53,共3页
元杂剧以鲜明的平民意识成为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代戏剧美学则以其平民主义倾向成为中国戏剧美学史上的第一个高潮。从元杂剧作家、观众和作品内容三方面可以探析元杂剧的平民意识与元代戏剧美学平民主义倾向之间的源流关系。
关键词 元杂剧 元代戏剧美学 平民意识 平民主义倾向
下载PDF
历史剧《屈原》的浪漫诗剧品格
14
作者 程致中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6,共6页
历史剧《屈原》是一部浪漫抒情诗剧杰作。它在结构上具有集中统一的特点,主要人物的戏剧动作(特别是内心动作)呈现出逐步深化、层层迭进的轨迹。屈原和婵娟等艺术形象带有浓厚的理想化、抒情化特征,特别是屈原形象,把中华民族的道德美... 历史剧《屈原》是一部浪漫抒情诗剧杰作。它在结构上具有集中统一的特点,主要人物的戏剧动作(特别是内心动作)呈现出逐步深化、层层迭进的轨迹。屈原和婵娟等艺术形象带有浓厚的理想化、抒情化特征,特别是屈原形象,把中华民族的道德美和情操美发扬光大起来。"失事求似"创作原则的运用,对于诗意地表现屈原魂灵,"发掘"大波大澜时代的悲剧精神,颇有积极意义。作者擅于驰骋艺术想象,将历史背景、乡土民情等等幻化成鲜明的艺术形象,以诗的意趣和氛围营构出特定的戏剧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诗剧品格 理想化 抒情化 “失事求似”
下载PDF
论元代杂剧人物类型化的原因
15
作者 王广超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9-84,共6页
元代杂剧中的部分人物,有明显类型化的痕迹,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社会环境、作家思想是元代杂剧人物类型化形成的现实基础;叙事文学母题的影响、杂剧演出过程中形成的陈词套语是元代杂剧人物类型化形成的直接背景。
关键词 元杂剧 人物 类型化 陈词套语
下载PDF
宋元医药剧表演形态论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本一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2期77-82,共6页
宋元医药剧是指宋杂剧和金元院本中以医药为题材的戏剧。由有关表演内容的各类文献资料,可将其表演形态归纳为副末与副净打调、二净戏弄、谈谐笑话、唱诨、集合药名念白等几种类型。宋元医药剧不仅相对集中地呈现了宋杂剧和金元院本的... 宋元医药剧是指宋杂剧和金元院本中以医药为题材的戏剧。由有关表演内容的各类文献资料,可将其表演形态归纳为副末与副净打调、二净戏弄、谈谐笑话、唱诨、集合药名念白等几种类型。宋元医药剧不仅相对集中地呈现了宋杂剧和金元院本的表演形态,而且对明清时期体制完备的药名剧或药性剧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金元院本 药名 表演形态 药名剧
下载PDF
20世纪的元代文学研究
17
作者 田桂民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221-226,共6页
从学术史角度简要评述了20世纪元代文学研究的发展概况和基本成就。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明清以来数百年间人们对它的评价一直偏低,学术研究也相对薄弱。进入20世纪,这种局面终于有了明显的改变:“西... 从学术史角度简要评述了20世纪元代文学研究的发展概况和基本成就。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明清以来数百年间人们对它的评价一直偏低,学术研究也相对薄弱。进入20世纪,这种局面终于有了明显的改变:“西学东渐”给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治学方法,元代文学尤其是属于通俗文学的元曲开始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研究活动也相应地活跃起来;50~60年代中期虽有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干扰,元代文学研究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70 年代末以来,元代文学研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学术思想的创新,学术视野的开阔,研究领域的拓展,理论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学 学术研究 杂剧 散曲 南戏 多元化
下载PDF
士人与大众文化心理的交融——元杂剧三国戏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2
18
作者 关四平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7-21,共5页
从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碰撞融合的角度重新阐述了元杂剧三国戏的文化意蕴。元剧作家在向三国故事取材的同时 ,大众文化层面的某些东西也随之进入到三国戏中。剧作家的士人身分 ,以雅融俗的思维方式 ,其以史写心的创作本旨 ,又使三国戏印... 从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碰撞融合的角度重新阐述了元杂剧三国戏的文化意蕴。元剧作家在向三国故事取材的同时 ,大众文化层面的某些东西也随之进入到三国戏中。剧作家的士人身分 ,以雅融俗的思维方式 ,其以史写心的创作本旨 ,又使三国戏印有雅文化的色彩 ,个中寄寓着元代士人群体的复杂文化心理。这从仕隐矛盾心态的投注 ,忠君观念的强化 ,三国人物身分品格的雅化等方面可见一斑。这说明元杂剧三国戏是士人与大众文化心理交融的产物。这种文化层面的碰撞融合 ,影响着三国戏的文化内涵、人物特征与美学风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元杂剧 三国戏 经典文化 大众文化
下载PDF
全真教对元杂剧清丽派艺术风格的影响
19
作者 贺玉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4-76,共3页
元杂剧清丽派作品是在全真教理念影响下对“自然”理想的文学阐释 ,涉及到戏剧创作之意象、冲突和风格等核心内容 ,带有强烈的情绪化和自我心灵观照色彩 。
关键词 全真教 元杂剧 清丽派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元刊杂剧的疑问词语
20
作者 张家合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78-81,共4页
元刊杂剧疑问词语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本文详细描述了该书疑问词语的句法分布及功能。元刊杂剧的疑问词语反映了汉语共同语形成时期疑问词语新旧更迭的特征。
关键词 元刊杂剧 疑问词语 过渡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