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小说原型索隐——以唐传奇《李娃传》为例
1
作者 李小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4,共11页
中西小说文体有着深刻的差异,其一是小说人物与真实人物的关系。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对原型人物的索隐即是这一差异在研究策略上的体现。唐传奇《李娃传》的人物原型向来众说纷纭,恰可作为此类研究的样例。作品在细节上透露了原型的痕迹,... 中西小说文体有着深刻的差异,其一是小说人物与真实人物的关系。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对原型人物的索隐即是这一差异在研究策略上的体现。唐传奇《李娃传》的人物原型向来众说纷纭,恰可作为此类研究的样例。作品在细节上透露了原型的痕迹,却又在行文中尽量避免提及男主人公名字甚至姓氏,这正是作品掩盖原型的策略。据杜德桥的看法,其原型当为郑方逵兄弟。将传文中的主要时间节点与郑方逵家族比照,也若合符契。同时,元稹也是讨论相关问题的关键人物,甚至作品奇异的开端及其中提及白行简从未任职的“监察御史”很可能就是指元稹;结尾中的“伯祖”也可以确指其人。这些由原型延伸出来的考辨都指向作者、作品与其时代环境的互相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娃传 荥阳 杜德桥 郑方逵 元稹 白行简 白知慎
下载PDF
论李白赋的屈骚接受
2
作者 刁生虎 班云雷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0-77,共8页
赋作为李白实现理想的载体,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白出蜀首站与生活了十年之地是楚地,晚年流放遇赦并游历之地亦是楚地,其赋作中充满了楚文化因子,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上都深受屈骚影响。且由于共同的政治理想与遭遇,李白在... 赋作为李白实现理想的载体,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白出蜀首站与生活了十年之地是楚地,晚年流放遇赦并游历之地亦是楚地,其赋作中充满了楚文化因子,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上都深受屈骚影响。且由于共同的政治理想与遭遇,李白在传承屈原美政理想的同时,与其忠怨之情产生了跨时空共鸣。但由于身份境遇、所处时代、社会形态、主导文化思想等的不同,李白对屈原之自沉选择却有所保留,足见屈原与李白之间的文学和文化传承关系十分复杂,必须予以辩证审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屈原 屈骚 传承
下载PDF
“元白”的谏臣意识与文学实践
3
作者 李艳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8-32,共5页
谏议制度在唐代达到成熟,设有制度严密、分工明确的谏院与谏臣,给予了谏官宽松的谏议环境以及极大的谏诤权力,保障谏议活动的开展。然而,中唐以后,由于社会的动荡以及皇帝的昏庸,谏议制度的实施阻碍重重。元稹和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谏官... 谏议制度在唐代达到成熟,设有制度严密、分工明确的谏院与谏臣,给予了谏官宽松的谏议环境以及极大的谏诤权力,保障谏议活动的开展。然而,中唐以后,由于社会的动荡以及皇帝的昏庸,谏议制度的实施阻碍重重。元稹和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谏官,他们有着强烈的谏臣意识,表现在他们的谏诤活动和文学作品中。“元白”的谏议活动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极具特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任职前,文学作品带有强烈的谏臣意识;第二阶段为任职中,文学作品具有谏臣进谏的语言艺术;第三阶段为罢职后,以“以诗谏诤”的心态来进行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谏议制度 谏臣意识 “元白” 文学
下载PDF
元白高古观考论
4
作者 徐贺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3-48,共6页
高古是元白共有的审美情趣。白居易诗文中的高古有三重内涵:政治角色层面,创作者对待国家要有深沉的思考与寄托;日常生活层面,创作者要保持高闲散淡的生活趣味;文学创作层面,高古的作品多是古体、散体,抒情主人公多是拥有崇高品格的诗... 高古是元白共有的审美情趣。白居易诗文中的高古有三重内涵:政治角色层面,创作者对待国家要有深沉的思考与寄托;日常生活层面,创作者要保持高闲散淡的生活趣味;文学创作层面,高古的作品多是古体、散体,抒情主人公多是拥有崇高品格的诗人。元稹凭借主客观条件,在元和末、长庆初发展了白居易的讽喻文学,肩负起了“为天子复古”的历史重任,使得元和文学在制诰文改革声中渐渐落幕。白居易的文学创作在高古审美的主导下不断拓展创作题材,推动了中晚唐文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元稹、白居易高古审美的钩沉发覆,不仅可以重新诠释白居易诗学的审美内核,并且可以反思元和末、长庆初的文学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元稹 高古 新变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新天 杨玉琪 钟丽敏 《中国商论》 2024年第6期48-52,共5页
当前,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数字人民币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其经济发展的灵活性,必然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 当前,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数字人民币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其经济发展的灵活性,必然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新格局的形成,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挥我国竞争的新优势。数字时代的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强数字经济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化和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推进以区块链技术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领域相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可以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能更好地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发展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数字经济 数字产业化 数字人民币 区块链
下载PDF
论元稹与白居易佛教接受之差异
6
作者 罗尚荣 黄旗艳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0-44,共5页
元稹和白居易都是中唐时期笃信佛教的典型诗人,接受和学习佛理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和文学创作.由于他们与佛教接触的渊源相异和个性上的差异,导致他们的佛教接受在功利观和生命意识方面也有所不同.相较之下,元稹苦苦执迷于功名... 元稹和白居易都是中唐时期笃信佛教的典型诗人,接受和学习佛理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和文学创作.由于他们与佛教接触的渊源相异和个性上的差异,导致他们的佛教接受在功利观和生命意识方面也有所不同.相较之下,元稹苦苦执迷于功名但却可以看淡生死;白居易可以洒脱对待功名富贵,视其为浮云,却又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难以超脱生死所赋予的厚重枷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白居易 佛教接受
下载PDF
穿越时空的碰撞:《白鹿原》中的民俗事项及其文化内涵
7
作者 刘吉平 《甘肃高师学报》 2023年第3期35-41,共7页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给予当代读者的,不仅仅是广袤无垠的关中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还有新文化与旧秩序穿越时空的碰撞。祠堂和戏楼里,旧秩序与新文化的冲突、中西文化的冲突正在上演;白鹿神话与梦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传...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给予当代读者的,不仅仅是广袤无垠的关中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还有新文化与旧秩序穿越时空的碰撞。祠堂和戏楼里,旧秩序与新文化的冲突、中西文化的冲突正在上演;白鹿神话与梦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依恋、敬畏、怀念与希冀。人们试图通过“风水”“灵魂”“祀公”“马脚”与上天交流,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关照。《白鹿原》中的种种民俗事项间的激烈冲突,是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穿越时空时的必然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民俗事项 文化内涵
下载PDF
黄骅市盐场遗址及其价值
8
作者 张宝刚 马小飞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20-37,共18页
2020年3月,黄骅市博物馆对沧州盐业集团长芦黄骅盐业有限公司基建时发现的一处金元时期制盐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遗址面积达900平方米。该遗址是渤海湾西岸地区首个科学发掘的金元时期盐业遗址,填补了黄骅市乃至河北省金元时期制盐业... 2020年3月,黄骅市博物馆对沧州盐业集团长芦黄骅盐业有限公司基建时发现的一处金元时期制盐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遗址面积达900平方米。该遗址是渤海湾西岸地区首个科学发掘的金元时期盐业遗址,填补了黄骅市乃至河北省金元时期制盐业历史的空白,清理出首个与制盐作坊同时期的盐工生活区,对研究金元时期的制盐工艺、作坊布局、盐场管理及盐工生活等提供了重要实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芦 制盐遗址 金元时期 渤海湾西岸
下载PDF
“以诗证史”视角下的诗、史关系——以陈寅恪《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为例
9
作者 薛璞喆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7-63,共7页
陈寅恪《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是学界普遍认可的诗史互证的典范,其史料别择、考据精密,令人叹服。由于诗歌保存了许多不见于史书的材料,成为史家进行历史阐释时重要的补充史料;诗歌文本理解的差异性,直接关乎学者在阐述问题时对史料的采... 陈寅恪《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是学界普遍认可的诗史互证的典范,其史料别择、考据精密,令人叹服。由于诗歌保存了许多不见于史书的材料,成为史家进行历史阐释时重要的补充史料;诗歌文本理解的差异性,直接关乎学者在阐述问题时对史料的采摭;“以诗证史”与“史蕴诗心”既强调了诗史关系之“异”,又强调了“同”;清人章学诚以比兴之旨贯通诗史而通“义”的观点,为考察诗史关系提供了另一种视角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白诗 以诗证史 陈寅恪 章学诚
下载PDF
杨齐贤、萧士赟、徐祯卿三家李白诗注与宋元明诗学
10
作者 李鹏飞 《励耘学刊》 2023年第1期307-322,391,共17页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之前的全本李诗注,现仅存宋杨齐贤、元萧士赞《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一种。后明人重刻此书,附入明徐祯卿注。一方面,杨、萧注皆有博而不约、祖述宋人记录、以史证诗的特点,但徐注的尚简主情与两家也不无渊源。另一...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之前的全本李诗注,现仅存宋杨齐贤、元萧士赞《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一种。后明人重刻此书,附入明徐祯卿注。一方面,杨、萧注皆有博而不约、祖述宋人记录、以史证诗的特点,但徐注的尚简主情与两家也不无渊源。另一方面,萧注在诗语出处、诗章结构、诗人寓意处下功夫,徐注以诗旨概说、句意笺注为特色。三家注释话语的离合轨迹,既关乎注家情感动机,也是取舍《文选》李善注与五臣注不同理路的结果,更受到宋元明文本诠释分工、李杜接受纷争与诗学向心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三家注李 宋元明诗学
下载PDF
从以诗证史到因史释诗——陈寅恪唐诗笺证的诗学价值导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党大恩 党艺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7,共6页
陈寅恪唐诗笺证在20世纪唐诗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极其丰富的诗学价值。以诗证史是唐诗笺证问题意识的具体表述。因史释诗是陈寅恪诗的阐释学原则,包含着三个相关要素,即诗学立场、诗境观念以及文学史观。
关键词 唐诗学 陈富倍 唐诗笺证 《元白诗笺证稿) 现代汉语诗学
下载PDF
对戊午科场案的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熟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99,共4页
按照清代制度,科举戒律森严。但因其为进身之阶,还是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咸丰初年,条子关节之风已经盛行,大庭广众之中不以为讳。咸丰帝决心整顿,结果是上相弃市,士人满狱,震惊朝野,影响深远。有人认为此案系载垣等公报私仇,实际上完全... 按照清代制度,科举戒律森严。但因其为进身之阶,还是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咸丰初年,条子关节之风已经盛行,大庭广众之中不以为讳。咸丰帝决心整顿,结果是上相弃市,士人满狱,震惊朝野,影响深远。有人认为此案系载垣等公报私仇,实际上完全由咸丰帝决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午科场案 咸丰帝 载垣 柏莅 清代
下载PDF
中国古代用锌历史新探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卫荣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1年第3期259-266,共8页
本文通过对汉代的"连(链)"、明代的"水锡"及"倭塬白水铅"的重新考证,指出:中国具有生产意义的炼锌到明代万历年才可能出现,宋应星《天工开物》"凡倭铅古书本无之,乃近世所立名色"中的"近... 本文通过对汉代的"连(链)"、明代的"水锡"及"倭塬白水铅"的重新考证,指出:中国具有生产意义的炼锌到明代万历年才可能出现,宋应星《天工开物》"凡倭铅古书本无之,乃近世所立名色"中的"近世",当指这个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史 用锌历史 中国
下载PDF
赋之再发现暨元白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3
14
作者 雷恩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40,共6页
赋本为《诗》“六义”之一,乃一种表现手法,衍变为文体之一种,在彼此之消长融会中,具有了直陈、铺叙、构篇的功能。至中唐,元白受乐府及新兴叙事文学———传奇之刺激,由杜甫转向写实而开其端的赋法,被元白重新发现,不但作为诗歌的表现... 赋本为《诗》“六义”之一,乃一种表现手法,衍变为文体之一种,在彼此之消长融会中,具有了直陈、铺叙、构篇的功能。至中唐,元白受乐府及新兴叙事文学———传奇之刺激,由杜甫转向写实而开其端的赋法,被元白重新发现,不但作为诗歌的表现手法,亦运用于篇章建构,使诗歌的叙事功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委婉详备、曲尽事情,为诗歌的叙事说理、谈性论道开辟了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诗歌的散文化倾向,实乃对于盛唐情韵浑融之诗境的反动。赋之再发现,其影响所及,遂开宋人诗风之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自居易 理论贡献
下载PDF
论《白鹿原》三段论手法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德利 孟改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0-94,共5页
三段论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叙事手法。《白鹿原》成功地将传统故事叙事三段原理创化为审美三段论:人物塑造三段论在发展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出复杂的人物性格,挖掘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意义;情节演进三段论通过丰富复杂的意象情... 三段论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叙事手法。《白鹿原》成功地将传统故事叙事三段原理创化为审美三段论:人物塑造三段论在发展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出复杂的人物性格,挖掘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意义;情节演进三段论通过丰富复杂的意象情节变化强化了作品的可读性,探寻到人物的心路走向,展示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真实;主题意蕴三段论在社会事物的互动发展中揭示了民族文化心理的演变轨迹,反思和建构了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三段论 审美 美学意义 小说 文学评论 人物形象塑造 情节 主题 叙事手法 陈忠实
下载PDF
“元、白”的无嗣之忧及其文化心理意蕴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伟韬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4期203-205,共3页
元和文坛自负"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的元稹、白居易,二人除了文学同声相契、名位相等外,均有深沉的无嗣之忧,由于问题本身具有的回避性,向来是"元、白"研究中的盲点之一,一直没有人对此进行集中探讨。但是,通观二... 元和文坛自负"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的元稹、白居易,二人除了文学同声相契、名位相等外,均有深沉的无嗣之忧,由于问题本身具有的回避性,向来是"元、白"研究中的盲点之一,一直没有人对此进行集中探讨。但是,通观二人创作,无嗣之忧实际上是二人生存心理的重要构成因素。以此为出发点,不仅对理解"元、白"二人生存哲学的整体走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对理解与之相关的整个传统文化心理意蕴也有着相应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白居易 无嗣之忧 文化心理意蕴
下载PDF
人格面具膨胀的启示——《白鹿原》人物形象的符号象征意蕴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渭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23-25,共3页
《白鹿原》中的白嘉轩是一个代表传统伦理道德的符号性形象,鹿子霖是一个代表着中国近现代交接点上市侩实用主义的符号性形象;白嘉轩以他“神像”一样的君子型人格面具换得世代族长的德高望重,鹿子霖则以他“鹿乡约”的人格面具换得... 《白鹿原》中的白嘉轩是一个代表传统伦理道德的符号性形象,鹿子霖是一个代表着中国近现代交接点上市侩实用主义的符号性形象;白嘉轩以他“神像”一样的君子型人格面具换得世代族长的德高望重,鹿子霖则以他“鹿乡约”的人格面具换得人前风光人后风流。但在本质上,二人都是人格面具膨胀的牺牲品,他们的形象象征了历史进程中个体生命的悲剧历程,具有个体人类学的符号象征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白嘉轩 鹿子霖 人格面具 膨胀 文化符号
下载PDF
新乐府名义辨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才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7期12-16,共5页
“新乐府”一称,不仅在当时有其强烈的时代涵义,而且在“五四”时期和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社会的特定背景下更被赋予了特定的理解,因而其本来面目反渐趋模糊。时至今日,它已成为有待辨明的含混而复杂的概念。为厘清新乐府与元白诗... “新乐府”一称,不仅在当时有其强烈的时代涵义,而且在“五四”时期和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社会的特定背景下更被赋予了特定的理解,因而其本来面目反渐趋模糊。时至今日,它已成为有待辨明的含混而复杂的概念。为厘清新乐府与元白诗派的成立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先对其名义作一界定。而对新乐府名义的辨析和界定,需要结合乐府诗的历史发展(尤其是其在唐代的新变),既要以元白等当事者的阐说为核心,同时又不能忽略对郭茂倩等后代乐府研究者意见的比照参考。所谓新乐府的“新”,需从四个方面的约定性上加以界定;从这四个方面的约定性上,可以将“新乐府”一称由最广至最狭划分为四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乐府 郭茂倩 元稹 白居易
下载PDF
《白鹿原》与现代家族文学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兆虹 高天成 《唐都学刊》 2008年第1期46-50,共5页
《白鹿原》、《家》等现代家族文学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视角观照现代家族文化,都塑造了大家族的维护者、叛逆者、牺牲者、败家子等形象,但主旨截然不同。现代作家对宗法社会进行了无情抨击,全盘否定家族文化,刻画了封建大家族崩溃过程中... 《白鹿原》、《家》等现代家族文学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视角观照现代家族文化,都塑造了大家族的维护者、叛逆者、牺牲者、败家子等形象,但主旨截然不同。现代作家对宗法社会进行了无情抨击,全盘否定家族文化,刻画了封建大家族崩溃过程中痛苦挣扎的灵魂。《白鹿原》是"五四"后家族小说一次高层次的复归与超越,它还原了20世纪国民的生存状态,第一次正面描写家族文化,塑造了儒家文化浸染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族长白嘉轩。作家在展示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同时,也揭示了它对人性的压抑与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文化 《白鹿原》 《家》 白嘉轩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考古所见莱州湾南岸地区元明时期制盐工艺 被引量:11
20
作者 燕生东 赵守祥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3-17,共15页
本文介绍了莱州湾南岸地区考古调查发现的元明时期盐业遗址情况,重点介绍了考古发掘出的地下卤水坑井、过滤沟、沉淀坑、盐灶以及盐工居住的房屋等遗存,并根据这些遗存复原了该地区包括制盐季节、原料、取卤与制卤方式、煮盐方式与场所... 本文介绍了莱州湾南岸地区考古调查发现的元明时期盐业遗址情况,重点介绍了考古发掘出的地下卤水坑井、过滤沟、沉淀坑、盐灶以及盐工居住的房屋等遗存,并根据这些遗存复原了该地区包括制盐季节、原料、取卤与制卤方式、煮盐方式与场所在内的制盐工艺流程。通过对传世文献记录的梳理和比较,发现莱州湾南岸元明时期制盐工艺流程比较特殊,无论是制盐原料来源、取卤与制卤方式、盐灶,还是成盐过程,与已有的文献记录都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南岸 元明时期 制盐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