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Sedimentology Study in the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Framework——A Case Study of Platform Margin Reef-Beach System of Changxing Formation,Upper Permian,Yuanba Area,Northeast Sichuan Basin,China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雷 陆永潮 +2 位作者 郭彤楼 邢凤存 焦养泉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12-626,共15页
The Yuanba (元坝) area is considered another potential large-scale reef-bank gas field following the Puguang (普光) field. However, there are lots of difficulties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reef-b... The Yuanba (元坝) area is considered another potential large-scale reef-bank gas field following the Puguang (普光) field. However, there are lots of difficulties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reef-beach and the detailed prediction of the effective reservoir i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eismic data, well, log and core, we conduct a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division and build an isochronal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for the Changxing (长兴) Formation by the methods of wavelet transformation, FMI, etc.. Then,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among the lithologic facies, logging facies, seismic facies, seismic attribute facies and reservoir of Changxing Formation were established through well-seismic calibration and geological-geophysical modeling. Furthermore, detailed study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icrofacies of the reef-beach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seismic attribute extraction. Meanwhile,combined with impedance invers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rosity of reef-beach reservoir was predi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volution of the reef-beach system contains three stages which are initial bioclastic bank establishment stage, reef development stage and exposure stage. Also, porosity inversion shows that the region with high value of porosity is located in the reef cap, fore reef and back reef.Seismic Sedimentology Study in the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sedimentology platform margin reef-beach system Changxing Formation yuanba area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reservoirs in the fourth member of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in Yuanba and its peripheral area,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SW China
2
作者 JIN Mindong LI Bisong +5 位作者 ZHU Xiang DAI Lincheng JIANG Zhili WU Hao LI Hui YANG Peiyu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6期1172-1182,共11页
Based on the abundant outcrops and 3 D seismic data in Yuanba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the characteristics,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regularities of reservoirs in the four... Based on the abundant outcrops and 3 D seismic data in Yuanba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the characteristics,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regularities of reservoirs in the fourth member of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shortened as Deng 4 Member)were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s were mainly developed in microbial dolomite associated with the microbial mound and dolarenite associated with grain beach,and had intergranular dissolution pores,inter-frame dissolution pores and karst caves as main storage space.The reservoirs were large in scale and strong in heterogeneity.The analysis of the reservoir genetic mechanisms shows that the reservoirs in the fourth member of Dengying Formation were the products of karstification on mound-beach facies deposited in the second episode of Tongwan movement.The karstification had the marks of eogenetic karstification such as granophyric karst system and half-dissociation zone.The reservoirs were controlled by the sedimentary facies belt,the mound beach facies was the decisive factor in reservoir development.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Yuanba area had a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well-developed platform margin mound beach facies,so mound beach bodies can be taken as a favorable exploration targ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mound beach facies KARSTIFICATION SINIAN Fourth member of Dengying Formation yuanba area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油气富集和保存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蒋代琴 李平平 邹华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2-372,共11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页岩中天然裂缝发育,是影响页岩油气富集和保存的关键因素。本文依据岩心、镜下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研究该区侏罗系大安寨段和千佛崖组页岩层系天然裂缝的发育分布特征,探讨裂缝对页岩油气富集和保存的影响。结果表... 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页岩中天然裂缝发育,是影响页岩油气富集和保存的关键因素。本文依据岩心、镜下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研究该区侏罗系大安寨段和千佛崖组页岩层系天然裂缝的发育分布特征,探讨裂缝对页岩油气富集和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侏罗系页岩中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层理缝、穿层水力破裂缝和收缩缝,其中构造裂缝包括穿层剪切缝、顺层剪切缝和层内张开缝,层理缝是页岩中最为发育的天然裂缝,线密度介于66~357条/m之间,平均为188条/m。层理缝和收缩缝既是页岩油气的储集空间也是运移通道,改善了页岩的储集性能,有利于页岩油气的富集。构造裂缝、穿层水力破裂缝与层理缝相互连通形成的宏观裂缝网络是页岩油气排放的通道,对大安寨段页岩气的逸散影响较大,对千佛崖组页岩油的保存条件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基础性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页岩油气 富集和保存 侏罗系 元坝地区 川东北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相控岩溶刻画及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毕松 苏建龙 +5 位作者 蒲勇 缪志伟 张文军 肖伟 张雷 江馀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通过岩溶古地貌恢复、倾角约束增强相干、相控岩溶地震反演和非线性伽马模拟等技术,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相控岩溶异常及有效储层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在纵向上可划分为表层风化壳、... 通过岩溶古地貌恢复、倾角约束增强相干、相控岩溶地震反演和非线性伽马模拟等技术,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相控岩溶异常及有效储层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在纵向上可划分为表层风化壳、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3个岩溶作用带,茅三段相控岩溶储层受浅滩相带和岩溶作用共同控制,储层类型分为孔隙-孔洞型和半充填溶洞型。②岩溶残丘地貌相对较高,为岩溶作用供水区域,是相控岩溶发育的有利位置;溶丘平原地貌相对较低,为岩溶作用汇水区域。③倾角约束的增强相干技术可定性描述岩溶残丘内相控岩溶发育的有利带,研究区的该类储层主要分布于古地貌高部位,并呈北西向展布。④相控岩溶储层预测方法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有效岩溶储层的分布范围,研究区垄脊带、峰丛带岩溶储层最为发育,最大厚度为28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约束的增强相干技术 相控岩溶 古地貌恢复 岩溶地震刻画 岩溶储层预测 茅口组 二叠系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基于成因机理及主控因素约束的多尺度裂缝“分级-分期-分组”建模方法——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相碳酸盐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向原 游瑜春 +2 位作者 胡向阳 黎静容 李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25,共13页
油气藏中普遍发育多类、多尺度天然裂缝,其成因具有多期次性,规模具有多级次性,发育受多种地质因素综合控制,这些特点为裂缝的精细三维地质建模带来了很大挑战。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相碳酸盐岩储层为例,提出了一种... 油气藏中普遍发育多类、多尺度天然裂缝,其成因具有多期次性,规模具有多级次性,发育受多种地质因素综合控制,这些特点为裂缝的精细三维地质建模带来了很大挑战。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相碳酸盐岩储层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成因机理及主控因素约束的多尺度裂缝“分级-分期-分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认为多尺度裂缝建模应遵循等时约束、层次约束及成因控制等原则,建模过程中应充分开展裂缝地质研究,根据研究区实际建立合理的裂缝级次、期次划分方案,分级、分期开展裂缝三维建模。(1)大尺度裂缝主要采用确定性方法进行建模,中-小尺度裂缝则采用其成因机制和发育主控因素进行约束建模;(2)在裂缝分期、分组描述和参数统计获得关键地质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力学方法分期开展中-小尺度裂缝分布预测,进而采用“分期-分组”的思路进行建模;(3)最终将大尺度裂缝模型和中-小尺度裂缝模型进行融合,得到多尺度裂缝网络模型。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多尺度裂缝建模实践表明,上述建模方法可有效弥补传统方法在建立中-小尺度裂缝模型精度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机理 多尺度裂缝 裂缝建模 长兴组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黄彦庆 肖开华 +3 位作者 金武军 王爱 刘志远 王濡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川东北元坝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受晚期构造活动影响小,裂缝发育程度较中东部低,前人对其重视不够,裂缝发育控制因素不清楚。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解释、裂缝充填物包裹体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发... 川东北元坝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受晚期构造活动影响小,裂缝发育程度较中东部低,前人对其重视不够,裂缝发育控制因素不清楚。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解释、裂缝充填物包裹体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裂缝类型和特征参数,建立了裂缝发育模式。结果表明:①元坝西部须家河组以低角度剪切缝和成岩收缩缝为主;须三段裂缝多为方解石充填,须二段裂缝以泥质充填为主。②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裂缝可划分为3期,分别对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期和晚喜山期,前2期裂缝全充填-半充填,第三期未充填。③研究区裂缝发育程度受地层变形强度、至断裂距离、单层砂岩厚度和砂岩类型的控制。九龙山背斜枢纽部位和东南翼地层曲率较大部位以褶皱相关裂缝为主,在东南翼断裂附近以断层相关裂缝为主,2类裂缝区为开发评价有利区。须三段砾岩区发育由砾缘缝和穿砾平缝组合而成的、开度小、未充填的网状缝,须二段石英砂岩发育沿层理破裂的低角度剪切缝及微裂缝,也是元坝西部须家河组气藏下一步开发评价需关注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元坝西部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 裂缝发育特征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气甜点类型与分布 被引量:5
7
作者 黄彦庆 刘忠群 +3 位作者 王爱 肖开华 林恬 金武军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0,共10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分析等方法,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研究区气井产能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归纳了气藏的甜点类型和成因,并对甜点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分析等方法,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研究区气井产能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归纳了气藏的甜点类型和成因,并对甜点的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元坝地区须三段砂岩类型多样,其中中粗粒钙质岩屑砂岩和细砾岩为优质储层;裂缝类型多样,以低角度剪切缝和成岩收缩缝为主。(2)研究区须三段气藏发育中粗粒钙质岩屑砂岩型和细砾岩型等两大类甜点,结合裂缝特征,可进一步细分为六小类;各类甜点的地质特征、测试方式和试采特征均存在差异。(3)甜点的形成主要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控制,中粗粒钙质岩屑砂岩和细砾岩多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界线附近的分流河道;差异重结晶是砾缘缝形成的原因;构造活动产生的断层和地层挠曲控制了裂缝的分布。(4)中粗粒钙质岩屑砂岩和细砾岩均表现为低GR、低CNL、中—高Rd、中等AC值的特征,优质储层的横波阻抗和μρ(μ为剪切模量,ρ为密度)均表现为中—高值,中粗粒钙质岩屑砂岩孔隙型、细砾岩和穿砾缝叠加型甜点呈条带状广泛分布,其他4类甜点零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属性融合 致密砂岩气 甜点区块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侏罗统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苗苗 付小平 谢佳彤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5-913,共9页
四川盆地中侏罗统是陆相页岩油气主力勘探层系,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文中利用扫描电镜、N2吸附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元坝、复兴地区凉高山组页岩储层特征和孔隙结构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表明:1)凉高山组页岩储层平均孔隙度介于3.21%~4.04%... 四川盆地中侏罗统是陆相页岩油气主力勘探层系,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文中利用扫描电镜、N2吸附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元坝、复兴地区凉高山组页岩储层特征和孔隙结构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表明:1)凉高山组页岩储层平均孔隙度介于3.21%~4.04%,渗透率介于0.0362×10^(-3)~0.0385×10^(-3)μm^(2),为低孔特低渗储层;2)研究区陆相页岩孔隙类型以黏土矿物孔、粒间孔等无机孔为主,其次为有机孔、微裂缝;孔径以介孔为主,其次为宏孔;3)研究区纹层状黏土质页岩相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孔隙形态以近似墨水瓶形、近似平行板状狭缝形为主,有利于页岩油气流动;4)岩相、有机质类型、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等因素影响了研究区页岩储层的储集能力,岩相控制了孔隙度及孔隙类型,有机质类型控制了有机孔发育程度,成岩作用中有机质排烃、酸溶蚀增孔、黏土矿物转化扩径为储集空间改善提供了关键条件,构造作用造成区域上的孔隙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特征 影响因素 中侏罗统 元坝地区 复兴地区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致密砂岩多产状裂缝刻画
9
作者 黄彦庆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9-1197,共9页
为了准确刻画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中不同产状裂缝的分布,提出了一种基于裂缝敏感属性无监督聚类的裂缝预测方法。在叠后地震数据优化处理的基础上,提取并优选出断缝敏感属性,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学习全球... 为了准确刻画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中不同产状裂缝的分布,提出了一种基于裂缝敏感属性无监督聚类的裂缝预测方法。在叠后地震数据优化处理的基础上,提取并优选出断缝敏感属性,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学习全球海量的各种类型断层和裂缝数据库,得到断缝强度、倾角和方位体。结合高精度导向曲率属性,在PCA降维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贝叶斯概率模型的无监督聚类算法,预测了不同倾角裂缝的强度,预测结果与成像测井裂缝解释结果吻合度高,与地质认识一致性好。须三段裂缝发育程度较须二段高,须三段既发育分布于九龙山背斜东南翼断层附近的断层成因缝,也有地层挠曲较大部位的褶皱成因缝,而须二段仅发育断层附近的断层成因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产状裂缝 裂缝相 裂缝预测 致密砂岩 元坝地区
下载PDF
元坝地区大安寨段二亚段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
10
作者 王燕 雷有为 《复杂油气藏》 202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元坝地区大安寨段二亚段是该区页岩气勘探的新层系,如何提高其有机碳含量计算精度是靶窗优选的关键。在对前期理论方法继承发展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铀体积法”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通过对其它技术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和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元坝地区大安寨段二亚段是该区页岩气勘探的新层系,如何提高其有机碳含量计算精度是靶窗优选的关键。在对前期理论方法继承发展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铀体积法”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通过对其它技术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和应用效果对比研究,认为研究区“拟合模型法”难以建立模型,“岩性扫描测井技术”、“ΔLog R技术”、“ANN技术”、“KNN算法”、“密度体积法”和“铀体积法”计算有机碳含量与实验分析相比,相对误差分别是11.74%、37.28%、5.54%、10.52%、14.09%和1.13%,其中“铀体积法”计算结果误差最小,解释精度最高。结合各方法原理分析认为,“铀体积法”是目前大安寨段二亚段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计算最适合的方法。研究成果推动了元坝地区大安寨段二亚段陆相页岩气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有机碳含量 大安寨段 元坝地区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西部须家河组二段优质储层展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彦庆 肖开华 +2 位作者 王爱 林恬 王濡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9-500,共12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储量探明率低、测试效果差异大,主要原因之一是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不清。本文充分利用测录井、岩心及相关分析化验等资料,在分砂组刻画沉积微相展布的基础上...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储量探明率低、测试效果差异大,主要原因之一是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不清。本文充分利用测录井、岩心及相关分析化验等资料,在分砂组刻画沉积微相展布的基础上,开展了须二段沉积演化过程、储层特征及其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元坝西部须二段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演化过程,沉积控制了砂体规模、粒度和矿物成分的空间变化;(2)须二段砂岩类型多样,整体致密,为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与砂岩粒度,长石、石英和方解石胶结物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主要受沉积和后期成岩作用控制;(3)须二段发育块状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和交错层理中粒石英砂岩两类有利岩石相,前者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薄、呈条带状展布,后者呈不连续土豆状,主体分布于西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相 沉积微相 须家河组 储层发育主控因素 元坝西部 四川盆地东北部 致密砂岩气
下载PDF
元坝区块超高温高密度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优化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虎 罗平亚 +3 位作者 陈思安 胡朝伟 余海峰 白杨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132,共9页
元坝地区下部海相地层具有层系多、地层温度高、压力梯度大、地层压力体系复杂、存在大段盐膏层和高压盐水层交错等特点,给钻井液的高温稳定性、流变性、造壁性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针对该地区钻井液存在的高温稳定性差、流变性及失水... 元坝地区下部海相地层具有层系多、地层温度高、压力梯度大、地层压力体系复杂、存在大段盐膏层和高压盐水层交错等特点,给钻井液的高温稳定性、流变性、造壁性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针对该地区钻井液存在的高温稳定性差、流变性及失水性调控困难等问题,通过抗高温处理剂的优选,钻井液体系性能优化及评价,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元坝区块超深探井的抗超高温高密度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抗温达220℃,密度2.00~2.50 g/cm^(3),220℃沉降系数SF小于0.52,并具备一定抗污染能力,能够满足深井钻井液在高温长时间作用下的钻探需求。该套钻井液技术在YS1井四开井段进行试验,表现出了良好的流变性能、高温高压滤失性能和抗污染能力。施工钻井液密度为1.95~2.25 g/cm^(3),高温高压滤失量小于10 mL。该钻井液技术试验成功,解决了元坝区块深井钻井液体系热稳定性差、流变性及失水性调控困难等技术难题,实现了川北地区海相下组合勘探超高温超高密度饱和盐水钻井液技术的重大突破,为四川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地区 超高温 高密度 饱和盐水钻井液
下载PDF
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溶蚀作用期次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国蓉 武恒志 +5 位作者 叶斌 刘正中 彭博 吴亚军 彭光明 朱永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9-717,共9页
溶蚀作用是元坝地区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关键,本文通过区内长兴组岩芯及岩石薄片观察,岩石学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充分结合,认为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存在着三期溶蚀作用,不同期次溶蚀作用产物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明显有别... 溶蚀作用是元坝地区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关键,本文通过区内长兴组岩芯及岩石薄片观察,岩石学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充分结合,认为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存在着三期溶蚀作用,不同期次溶蚀作用产物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明显有别。第Ⅰ期溶蚀作用发生于同生期-成岩早期,成岩流体为海岸带大气降水,遵循高频层序界面、层序不整合界面、礁滩控制的大气水溶蚀作用机制;第Ⅱ期溶蚀作用发生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的埋藏过程中,相当于中成岩早期阶段,成岩流体为上二叠统地层内部流体,溶蚀作用与烃源岩系有机质热演化释放的有机酸进入成岩流体有关;第Ⅲ期溶蚀作用发生于晚白垩世-古近纪的埋藏过程中,相当于成岩晚期阶段,成岩流体为长兴组地层内部来源或中下三叠统来源流体,或为深部热液流体,溶蚀作用遵循深埋藏条件下构造作用驱动的多类型溶蚀作用机制。第Ⅰ期、第Ⅱ期溶蚀作用形成的储渗空间对于液态原油运移进入长兴组聚集成藏(古油藏)具有重要意义,第Ⅲ期溶蚀作用形成的储渗空间对于现今天然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地区 长兴组 储层 溶蚀作用 储集意义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区块中下侏罗统页岩油气地质分析 被引量:39
14
作者 周德华 焦方正 +2 位作者 郭旭升 郭彤楼 魏志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6-600,656,共6页
结合钻井、岩心、野外露头、测井等成果,从富含有机质页岩空间展布、地化特征、岩石矿物学、储集空间特征、孔渗性特征和地质力学性质等方面,对川东北元坝区块中下侏罗统页岩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显著地质特征是:富有机质泥... 结合钻井、岩心、野外露头、测井等成果,从富含有机质页岩空间展布、地化特征、岩石矿物学、储集空间特征、孔渗性特征和地质力学性质等方面,对川东北元坝区块中下侏罗统页岩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显著地质特征是: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发育于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和千佛崖组千一一二段,为浅湖一半深湖沉积,黑色泥页岩夹灰岩或砂岩。有机质较为发育,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14%,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0)介于1.4%~1.6%之间,均处于凝析油-湿气的成熟-高成熟阶段。总体上,中下侏罗统页岩气构造简单、稳定,断裂不发育,保存条件良好,有利于烃类形成。大安寨段湖相页岩油气总体与北美E列eFord页岩气特征相似。大安寨段暗色泥页岩厚40~115m,孔隙类型丰富,发育水平缝和微裂缝,脆性矿物含量平均为52.7%.杨氏模量平均为37GPa.泊松比平均为0.30.有利于压裂形成网络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页岩油气 储集层 中下侏罗统 元坝地区 川东北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潮控河口湾与潮控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29
15
作者 赵霞飞 胡东风 +3 位作者 张闻林 张银德 唐波 林杭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48-1762,共15页
通过盆地边缘地表剖面,以及元坝区岩芯的研究,发现须家河组并非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定的陆相沉积,而是海岸系统产物。须二段属潮控河口湾环境,包括冲积河道、潮汐-河流水道、UFR沙坪、潮汐沙坝、泥坪和盐沼等相。须四段属潮控三角洲环境... 通过盆地边缘地表剖面,以及元坝区岩芯的研究,发现须家河组并非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定的陆相沉积,而是海岸系统产物。须二段属潮控河口湾环境,包括冲积河道、潮汐-河流水道、UFR沙坪、潮汐沙坝、泥坪和盐沼等相。须四段属潮控三角洲环境,包括三角洲平原河道、分流河口潮汐沙坝、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泥坪与盐沼等相。这两种环境(沉积),都是海侵的产物,都是地史上的暂时现象。当其被充满时(海退),就变为潮坪-海岸平原环境,分别对应于须三段、须五段的细粒含煤序列。基于储层质量与原始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划分了5类储层相。根据我们研究安岳地区须家河组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勘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地区 须家河组 潮控河口湾沉积 潮控三角洲沉积 储层分级
下载PDF
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被引量:50
16
作者 魏祥峰 黄静 +3 位作者 李宇平 王庆波 刘若冰 文治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70-981,共12页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大安寨段湖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样品实验数据分析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对元坝地区陆相页岩气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陆相页岩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元坝地区大安寨段泥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大安寨段湖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样品实验数据分析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对元坝地区陆相页岩气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陆相页岩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元坝地区大安寨段泥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适中、储集物性以及含气性好、并具有可压性等特点,具备陆相页岩气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元坝地区泥页岩含气量较高,其中吸附气量明显受到温度和压力、IOC、热演化程度(Ro)以及矿物成分的控制,表现为与压力、TOC、硅质和粘土矿物呈正相关,与温度、Ro呈负相关,与碳酸盐矿物相关性不大的特点,影响程度表现为TOC>Ro>硅质>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游离气量则受孔隙和裂缝发育的影响,其与孔隙度成正相关关系;其中反映孔隙发育程度的基质孔隙度与TOC、粘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与石英+长石呈先正相关后负相关(在40%左右最大),与碳酸盐含量呈负相关;裂缝发育程度则受岩性、构造作用、沉积成岩作用以及生烃作用的控制。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包含了沉积相带、岩相和裂缝发育程度,其中浅湖—半深湖暗色泥页岩是湖相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基础;浅湖—半深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所夹的薄层(条带)灰岩或砂岩有利于后期的压裂改造;裂缝和"挡板"层控制了页岩油气的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气 成藏条件 富集高产 主控因素 大安寨段 元坝地区
下载PDF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23
17
作者 陈刚 林良彪 +2 位作者 王威 陈洪德 郭彤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5-410,415,共7页
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型储层。通过显微镜下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等手段,对研究区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区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 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型储层。通过显微镜下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等手段,对研究区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区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交代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其中破坏性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硅质胶结和碳酸盐岩胶结作用;而绿泥石环边胶结、溶蚀和破裂作用则对储层起到了保护和改善作用。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目前已达中成岩阶段A期,一些地区已经达中成岩B期。储层经历强烈的成岩作用后原生孔隙基本被破坏,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并伴生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须家河组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形成控制因素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宏涛 肖开华 +3 位作者 龙胜祥 游瑜春 刘国萍 李秀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4-755,共12页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地震资料,重点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碳酸盐岩层序、沉积相、储层类型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生物礁储层结构和发育控制因素,总结了储层发育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在SQ2中的台地...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地震资料,重点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碳酸盐岩层序、沉积相、储层类型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生物礁储层结构和发育控制因素,总结了储层发育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在SQ2中的台地边缘相带,纵向上由两个明显的成礁旋回构成,横向上呈"东早西晚"不对称分布,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生物礁(滩)型优质储层以低孔、中低渗溶孔云岩为主,主要发育于四级层序上部生物礁礁盖部位,具典型"双层储层结构"。成岩早期大气水溶蚀和白云岩化是储层发育最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受高频层序控制生物礁沉积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也是控制长兴组生物礁准同生期的大气水溶蚀和白云岩化作用的关键因素。埋藏溶蚀、埋藏白云岩化以及破裂作用进一步改善储集岩物性。元坝气藏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具有"岩相控储、早期形成、后期改造"的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层结构 生物礁 层序 长兴组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千佛崖组页岩油气富集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28
19
作者 郭旭升 赵永强 +3 位作者 张文涛 李宇平 魏祥峰 申宝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9-757,共9页
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元页3井等重点钻井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和实验分析,评价了该区中侏罗统千佛崖组陆相页岩油气的成藏条件。千佛崖组富有机质泥岩孔隙度高、含油气性好,是主要的储层岩相类型,而灰岩及砂岩夹层物性相对较差;孔隙类型以无... 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元页3井等重点钻井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和实验分析,评价了该区中侏罗统千佛崖组陆相页岩油气的成藏条件。千佛崖组富有机质泥岩孔隙度高、含油气性好,是主要的储层岩相类型,而灰岩及砂岩夹层物性相对较差;孔隙类型以无机孔为主,占总孔隙的比例约为60%~80%,与海相页岩相比微孔占比降低而大孔含量更高,有利于页岩油气的采出。千佛崖组二段下部的④小层全段以富有机质泥岩为主,泥地比高,孔隙度平均达5.43%,有机碳(TOC)含量平均1.72%,冷冻碎样热解的游离烃含量S1为2.63 mg/g,测试含气量平均1.51 m^(3)/t,含油气性较好,具备陆相页岩油气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通过与其他钻井的对比分析,认为半深湖相沉积是最为有利的沉积相带,为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较高的成熟度和裂缝的发育是油气富集高产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陆相页岩油气 千佛崖组 中侏罗统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与超致密成因探讨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莉 邹华耀 +3 位作者 郝芳 李平平 杨烁 宋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05-2118,共14页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的致密化程度极高,以超低孔、超低渗储层为主,属于超致密砂岩。本文基于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在对砂岩的岩石组分、孔隙类型及物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典型致密砂岩对比,揭示研究...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的致密化程度极高,以超低孔、超低渗储层为主,属于超致密砂岩。本文基于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在对砂岩的岩石组分、孔隙类型及物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典型致密砂岩对比,揭示研究区砂岩较其他砂岩致密化程度高的原因,分析超致密砂岩的勘探潜能。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具有较高的塑性岩屑、碳酸盐岩岩屑和黏土杂基含量;填隙物以黏土杂基和钙质胶结物为主,较强的硅质胶结作用仅发育于石英砂岩中。孔隙多为黏土杂基晶间微孔,喉道呈窄缝状或不发育,孔喉分选差,偏细歪度。砂岩致密化程度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原始组构差,成分成熟度低,含有较高的塑性岩屑、碳酸盐岩岩屑和黏土杂基含量,导致砂岩在早成岩阶段既已经历了很强的压实作用和钙质胶结作用,致密化时间早,溶蚀作用不发育;二是成岩演化阶段高,砂岩经历了中成岩阶段的压溶及进一步的钙质/硅质胶结,使得砂岩超致密化。与国内外典型致密砂岩气藏对比表明,超致密砂岩有效孔隙少,对天然气的富集能力有限。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只有孔隙度近于8%(如长石岩屑砂岩)的砂岩才可成为有利的致密气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组分 孔隙结构 储集物性 须家河组 元坝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