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艺术与中国艺术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子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125,共6页
元曲和文人画通常被认为是元代艺术的突出代表,这样理解并不全面。文人画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显示了造型艺术主体由尚实转向尚意,元曲则决定了听觉艺术的转型与综合性艺术的提升,建立在世俗化和多元化基础上的元代艺术宣告了中国近古艺术... 元曲和文人画通常被认为是元代艺术的突出代表,这样理解并不全面。文人画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显示了造型艺术主体由尚实转向尚意,元曲则决定了听觉艺术的转型与综合性艺术的提升,建立在世俗化和多元化基础上的元代艺术宣告了中国近古艺术时代的到来。长期以来,元代艺术的成就和意义被孤立了。科学意义在于把握主流,艺术在元代完成了根本性的转型。毫无疑问,如此地位的确定已远远超出了元代各门类艺术个人及流派的成就,甚至亦非一个时代艺术高峰所能涵盖,它涉及的是艺术史上的一座真正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 文人画 元朝 近古艺术 中国艺术史 转型 意义
下载PDF
从《望江亭》、《赵氏孤儿》试探元杂剧之“发现”艺术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健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2,35,共5页
“发现”是亚理斯多德在其理论性巨著《诗学》中总结和概括出的古希腊戏剧家在安排情节、结构布局方面成功使用的一种独特技巧、手法。那么,“发现”在元杂剧中是否同样存在呢?以亚氏有关“发现”的论述为理论依托,从具体分析《望江亭... “发现”是亚理斯多德在其理论性巨著《诗学》中总结和概括出的古希腊戏剧家在安排情节、结构布局方面成功使用的一种独特技巧、手法。那么,“发现”在元杂剧中是否同样存在呢?以亚氏有关“发现”的论述为理论依托,从具体分析《望江亭》、《赵氏孤儿》为切入点,就这一问题可以进行一次饶有趣味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发现”艺术 元杂剧 《望江亭》 《赵氏孤儿》
下载PDF
论山西垣曲曲剧的历史、演出与传承
3
作者 李文胜 尚朝阳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4-80,共7页
山西垣曲曲剧是地方戏剧,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分析了垣曲曲剧的历史、演出和传承。通过搜集垣曲曲剧资料,对垣曲曲剧的演出剧目、著名演员、表演形式、唱腔、角色特点等进行分析,同时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对如何保护垣曲曲剧... 山西垣曲曲剧是地方戏剧,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分析了垣曲曲剧的历史、演出和传承。通过搜集垣曲曲剧资料,对垣曲曲剧的演出剧目、著名演员、表演形式、唱腔、角色特点等进行分析,同时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对如何保护垣曲曲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垣曲曲剧 生成 演出 保护 角色 唱腔
下载PDF
论清中叶扬州曲家群的“崇元”倾向 被引量:1
4
作者 相晓燕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91,共8页
因姻亲、学缘等关系,清中叶扬州曲家焦循、凌廷堪、李斗、黄文旸等戏曲观念趋同,表现出鲜明的"崇元"倾向。针对当时曲家以史传之笔写戏、湮没戏曲本体的创作现象,他们以元人本色理论相号召,主张传奇创作要重视戏曲的搬演特性... 因姻亲、学缘等关系,清中叶扬州曲家焦循、凌廷堪、李斗、黄文旸等戏曲观念趋同,表现出鲜明的"崇元"倾向。针对当时曲家以史传之笔写戏、湮没戏曲本体的创作现象,他们以元人本色理论相号召,主张传奇创作要重视戏曲的搬演特性,恢复元曲的审美特征;以为元曲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后人无法超越,并以之为圭臬来评判传奇史上的大家,因此矫枉过正,直接影响其戏曲成就的取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叶 扬州曲家 乾嘉朴学思潮 花雅之争 “崇元”倾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