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Patterns and Benefit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in Rural Areas in the Loess Plateau——A Case Study of Yuanzhou District of Ningxia
1
作者 Xiaoyi SUN Yong XU Qing T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年第10期59-65,共7页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is one of hotspots in research on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China. Based on research achievements related to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and the field survey of Yuanzhou District in ...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is one of hotspots in research on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China. Based on research achievements related to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and the field survey of Yuanzhou District in the Loess Plateau,the primary pattern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in rural areas in the Loess Plateau we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management subjects of cultivated lan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es of family income and expenses of a peasant household,the benefit of various pattern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was analyzed,and the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were asse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had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Loess Plateau,and 42. 5% of the investigated peasant households took part in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The benefit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was obvious after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ous pattern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in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The pattern driven by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ncreased farmers' income most obviously,and the annual family earnings per peasant household reached 12072. 99 yuan / a. The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conducted by peasant households spontaneously were very remarkable. The pattern led by leading enterprises promoted the large-scale oper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greatly,but its benefit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was limited.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the pattern guided by the government was the most balanced. Geographic environment had decisive influences on the choose of pattern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in the Loess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Plateau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PATTERNS BENEFIT yuanzhou district of Ningxia
下载PDF
油茶资源现状及其多元利用模式探索——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为例
2
作者 游美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76-79,共4页
对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油茶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开展了调查,通过分析该区油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多元利用模式,提出了袁州区油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油茶资源 多元利用 区域公共品牌 袁州区
下载PDF
富硒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利用分区研究--以宜春市袁州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晓帆 蔡海生 +2 位作者 张学玲 何庆港 陈理庭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2-493,共12页
【目的】厘清袁州区可高效安全利用富硒耕地土壤资源范围,确定清洁富硒耕地的面积。从区域耕地立地条件、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硒元素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富硒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为袁州区富硒耕地高效、合理、可持续利用提... 【目的】厘清袁州区可高效安全利用富硒耕地土壤资源范围,确定清洁富硒耕地的面积。从区域耕地立地条件、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硒元素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富硒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为袁州区富硒耕地高效、合理、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撑。【方法】运用ArcGIS软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袁州区富硒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基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探究研究区富硒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结合富硒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富硒耕地利用分区研究。【结果】(1)袁州区富硒耕地质量总体较好,综合指数53.48~98.13,质量等级以二级耕地为主,面积23218.3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7.14%;从空间分布看,袁州区富硒耕地质量存在较强的空间分异性,富硒耕地质量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2)袁州区富硒耕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等级分清洁、尚清洁和轻度污染三级,富硒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以尚清洁为主,占比60.87%,这表明研究区整体而言土壤环境质量较好。(3)将袁州区富硒耕地土壤划分为富硒耕地发展区、富硒耕地提升区和富硒耕地治理区,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特点,提出相应的发展高效安全富硒农业的对策建议。【结论】袁州区富硒耕地土壤资源丰富,清洁富硒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8.86%,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合理规划利用富硒耕地资源,可为区域科学发展特色富硒农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土壤 耕地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 利用分区 袁州区
下载PDF
袁州区土壤硒与重金属含量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刘珂 蔡海生 +1 位作者 张学玲 何庆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92-1503,共12页
【目的】探究土壤中Se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袁州区为研究区域,采集162份表层土壤样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中Cd、Hg、As、Pb、Cr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双变量莫兰指数分析Se和重金属空间相关性,并基... 【目的】探究土壤中Se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袁州区为研究区域,采集162份表层土壤样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中Cd、Hg、As、Pb、Cr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双变量莫兰指数分析Se和重金属空间相关性,并基于地理探测器,选择土壤性质、距离、NDVI、地形等10种因子为自变量,以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为因变量,探究土壤Se与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研究区土壤样品中Se含量的平均值为0.5,整体处于富硒水平。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与江西省土壤背景值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Hg、Cr、Pb、As,比值分别为4.20、1.88、1.59、1.29、1.16倍;As、Pb总体处于无污染状态,Hg、Cr整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Cd整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各重金属含量平均值除Cd外均低于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②Se与5种重金属的空间聚类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e与Cd、Hg、Cr 3种重金属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③通过因子探测发现,全氮(TN)、速效钾(AK)、pH、有机质(SOM)、距水源距离和距铁路距离对Se元素与重金属元素空间聚类情况的解释力最显著;④交互作用探测发现,土壤性质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是Se与重金属空间聚类的主导影响因素。【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袁州区安全合理利用富硒土壤资源、开展土壤修复、发展富硒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硒元素 双变量莫兰指数 地理探测器 袁州区
下载PDF
2000—2020年江西省袁州区生态网络构建及变化分析
5
作者 方娜 罗志军 +1 位作者 齐松 罗媛 《上海国土资源》 2023年第1期52-60,共9页
为改善城市中心城区因高速城镇化导致的斑块破碎化问题,构建生态网络并对不同时期生态网络构成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对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具有深刻影响。本文以江西省袁州区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和最小累积阻... 为改善城市中心城区因高速城镇化导致的斑块破碎化问题,构建生态网络并对不同时期生态网络构成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对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具有深刻影响。本文以江西省袁州区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科学识别生态源区并确定阻力面,采用重力模型确定重要廊道与一般廊道的比例,通过水文分析识别生态节点,构建了袁州区2000—2020年生态网络,并结合图论技术进行了生态网络评价。结果表明:2000—2020年袁州区核心区面积呈下降趋势,中部地区斑块破碎化加剧。生态源地在西北部与南部集中分布,表明这些区域景观连通性较高。袁州区林地占总面积的比例逐渐变小,通过MSPA获得的七种景观类型面积均有所下降,但IIC指数和PC指数仍呈上升趋势,说明斑块对景观连通性的重要程度有所提高;网络评价指数2000年到2010年有所下降,2010年到2020年略有上升,但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20年间袁州区网络的复杂性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袁州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提供科学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景观连通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袁州区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乡镇养老设施规划布局研究——以宜春市袁州区为例
6
作者 方力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12期22-29,共8页
本文主要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设施规划布局方面的应用方向,以我国城乡养老服务水平发展差异为切入点,选取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决策树模型与机器学习,对研究范围内未来养老设施可能的布局区域进行定量模拟;并以此为基... 本文主要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设施规划布局方面的应用方向,以我国城乡养老服务水平发展差异为切入点,选取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决策树模型与机器学习,对研究范围内未来养老设施可能的布局区域进行定量模拟;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模拟结果在城乡空间分布上存在的差异。为进一步探究人工智能选址的可行性与应用方向,本文提取袁州区寨下镇作为实证案例,利用交通可达性覆盖范围与现状老年人口分布之间的空间关系作为判断依据,结合运筹学理论的分析方法优化模拟选址点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决策树模型生成的模拟结果在乡镇层面的参考价值大于中心城区,并能有效补充乡村地区养老配套设施的缺位,提高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的科学性。此外,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也可为其他地区的同类设施布局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决策树模型 养老设施 规划选址 乡镇地区 宜春市袁州区
下载PDF
江西省“音体美”支教实习现状与对策研究——以袁州区五所支教学校为例
7
作者 欧阳兆利 任飞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86-90,共5页
从2017年开展江西省“音体美”支教实习试点至今,已经是支教实习第六个年头,该项目影响较大,推动了袁州区基层乡村“音体美”教育发展。该项目存在一定的必要性,缓解教师资源短缺、促进音体美教育可持续发展、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危机、... 从2017年开展江西省“音体美”支教实习试点至今,已经是支教实习第六个年头,该项目影响较大,推动了袁州区基层乡村“音体美”教育发展。该项目存在一定的必要性,缓解教师资源短缺、促进音体美教育可持续发展、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危机、提升支教大学生的“自育”。在开展支教实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人员遴选、教学及课堂管理能力、长效机制方面。试对袁州区五所支教学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精准掌握学生实习意向;固本强基,完善见习、岗前培训体系建设;拓宽支教思路,建立长效机制;薪火相传,加强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音体美 支教实习 袁州区
下载PDF
退耕还林对农户收益情况影响的对比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为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陶燕格 刘艳华 +2 位作者 宋乃平 马忠玉 罗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42,共7页
退耕还林工程的目的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也是重要的方面。本文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引发的农户总收益情况变化、总收益结构变化、耕地种植结构变化、耕地收益结构变化,以及国家补助理论值与补助实际落实值... 退耕还林工程的目的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也是重要的方面。本文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引发的农户总收益情况变化、总收益结构变化、耕地种植结构变化、耕地收益结构变化,以及国家补助理论值与补助实际落实值的对比,得出按照国家理论补助情况退耕还林工程改善了农户的总体收益、调整了农户的收益结构,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既定目标,但补助理论值与补助实际落实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并对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原州区 农户收益
下载PDF
退耕还林草对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宋乃平 王磊 +2 位作者 刘艳华 陶燕格 马忠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7,共6页
为了检验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案例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有关政府部门和典型村的农户进行了调查.考察了退耕还林草实施的目标、过程、方式、进度安排,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各部门的政策建议,收集了面上资料;座谈... 为了检验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案例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有关政府部门和典型村的农户进行了调查.考察了退耕还林草实施的目标、过程、方式、进度安排,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各部门的政策建议,收集了面上资料;座谈访问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退耕还林草工程参与情况、农地地块退耕前后的利用和投入产出状况、家庭各业生产情况等.将调查得到的各种数据输入到Excel软件中,利用统计功能和函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州区退耕对象的瞄准精度不高,退耕的陡坡地尚不及退耕地总面积的50%;退耕还林提高了林地在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比重,而草地比重却变化不大;退耕还林草后农户减少了低价值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收益较好、适合当地生长的作物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草提高了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了平地和缓坡地对陡坡地的替代率;退耕后的耕地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有机肥、化肥施用量和劳动用工量增加幅度在30%~75%之间。总体而言,退耕还林草对原州区的土地利用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土地利用 黄土丘陵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
下载PDF
从农户调查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路径选择问题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宋乃平 刘艳华 +2 位作者 杨洋 陶燕格 王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7,56,共5页
为了校正退耕还林草工程操作方面的偏差,用正确的路径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对案例地区———宁夏原州区做了有关政府部门和典型村的农户等2个层面的调查。考察了退耕还林草实施的目标、过程、方式、进度安排,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各部门的政... 为了校正退耕还林草工程操作方面的偏差,用正确的路径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对案例地区———宁夏原州区做了有关政府部门和典型村的农户等2个层面的调查。考察了退耕还林草实施的目标、过程、方式、进度安排,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各部门的政策建议;访问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退耕还林草工程参与情况、农地地块退耕前后的利用和投入产出状况、家庭各业生产情况等。结果表明,原州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路径上尚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主要问题:(1)尊重农民意愿不够;(2)对工程完成后农民的生计考虑不够;(3)工程操作中的乔灌草搭配与自然地理环境不相符;(4)退耕还林工程没有科学规划,操作上的随意性较大。为此提出3条基本建议:(1)加强对退耕还林科学问题的研究,增强政策的科学性;(2)科学规划,实事求是地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3)创造公正的政策环境,让农民做出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路径 宁夏原州区
下载PDF
从宁夏原州区的调查看退耕还林政策的不足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宋乃平 陶燕格 +2 位作者 王磊 刘艳华 马忠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2-114,共3页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5年来成效明显,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国家放缓退耕还林进度,检讨政策不足十分必要。依据在宁夏原州区各相关部门和73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提出了退耕还林政策4个方面的问题和初步改进建议。即补助标准总体较高,长期大面积补...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5年来成效明显,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国家放缓退耕还林进度,检讨政策不足十分必要。依据在宁夏原州区各相关部门和73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提出了退耕还林政策4个方面的问题和初步改进建议。即补助标准总体较高,长期大面积补偿,国力难以支撑,还会扭曲退耕还林还草的目标;退耕补助期限过短,在补助到期之后与退耕地见效之前的过渡期太长,不利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粮食补贴政策的变化不利于稳定退耕农户的生计;退耕还林地产权安排仍显僵硬,农民受益没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政策 粮食补贴 宁夏原州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耕地流转模式及效益分析——以宁夏原州区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晓一 徐勇 汤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5-131,共7页
耕地流转是我国"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总结国内外耕地流转相关研究成果和对研究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按照耕地经营主体性质归纳了当前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耕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基于农户家庭收支状况建立了农户家庭收益... 耕地流转是我国"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总结国内外耕地流转相关研究成果和对研究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按照耕地经营主体性质归纳了当前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耕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基于农户家庭收支状况建立了农户家庭收益测算方法,分析了不同耕地流转模式的农民增收效益,并对耕地流转的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前耕地流转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迅速,有42.5%的农户参与了耕地流转,耕地流转后,农民增收效益显著。不同耕地流转模式的农民增收效益存在明显差异,农业合作社带动模式的农户增收效益最明显,农户家庭收益达12 072.99元;农户自发模式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龙头企业主导模式极大促进了耕地规模经营但农民增收效益有限,而政府引导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为均衡。地理环境对黄土高原地区耕地流转模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耕地流转 模式 效益 宁夏原州区
下载PDF
退耕还林对粮食问题影响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陶燕格 王磊 +2 位作者 宋乃平 刘艳华 马忠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8,共3页
退耕还林政策与粮食问题始终存在着一个协调的问题。政策目标是即能顺利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又能使得退耕农户粮食生产有较大的改善、人均粮食拥有量能满足其温饱需求。通过对原州区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粮食的播种面... 退耕还林政策与粮食问题始终存在着一个协调的问题。政策目标是即能顺利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又能使得退耕农户粮食生产有较大的改善、人均粮食拥有量能满足其温饱需求。通过对原州区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粮食的播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单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粮食生产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于退耕户口粮田考虑的不足,退耕农户对于政府补贴的依靠性太强。当政府补贴在5~8年后停止,一半左右的退耕户会选择复耕,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大力发展、扶持后续产业,使农户的温饱问题不仅依赖于土地,而且依赖于其他非农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粮食问题 原州区
下载PDF
退耕和禁牧影响下宁夏原州区畜牧经济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艳华 宋乃平 +1 位作者 王磊 陶燕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3,共5页
分析了原州区退耕和禁牧前后近10 a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和农民收益及牧业收入情况。对比发现,畜牧业收入的增幅高于农民纯收入的增幅,原州区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应用灰色... 分析了原州区退耕和禁牧前后近10 a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和农民收益及牧业收入情况。对比发现,畜牧业收入的增幅高于农民纯收入的增幅,原州区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饲料、人工、资金、技术投入的增多,以及政策的扶持使该区畜牧经济影响因子的关联度出现了较大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与禁牧 原州区 畜牧经济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袁州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丽萍 罗志军 +1 位作者 段美儿 冉凤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17-121,共5页
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袁州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应用改进的PSR模型框架,构建了袁州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相对熵理论计算贴近度的方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了该... 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袁州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应用改进的PSR模型框架,构建了袁州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相对熵理论计算贴近度的方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了该区域2005~2014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分值。结果表明:2005~2014年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整体水平逐渐提高,安全级别由临界级改善至良好级,但土地生态安全问题仍然严峻。另外,土地生态内部压力不协调,应从根本上减少土地生态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PSR模型 相对熵理论 贴近度 袁州区
下载PDF
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以宁夏原州区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乃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216,共5页
在对宁夏原州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和农户进行走访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资料和数据总结了原州区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发展中的5个问题:退耕和禁牧弱化了畜牧业,工业基础薄弱难以带动后续产业,新培育的后续产业难以带动广大的农户,农民文化水平... 在对宁夏原州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和农户进行走访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资料和数据总结了原州区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发展中的5个问题:退耕和禁牧弱化了畜牧业,工业基础薄弱难以带动后续产业,新培育的后续产业难以带动广大的农户,农民文化水平低阻碍了劳动力转化。结合原州区的特点,提出了建立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和生产体系、建设基本农田发展旱地生态农业、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继续加大基础教育和技术培训、坚持不懈地厉行计划生育政策等5条基本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续产业 退耕还林草 宁夏原州区
下载PDF
宁夏原州区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评估
17
作者 刘艳华 宋乃平 +1 位作者 陶燕格 王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0-182,185,共4页
以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西北部、水土流失严重并以贫困著称的宁夏原州区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规划为例。在进一步实地认识该规划设计的背景基础上,概括出该总体规划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目标,然后,通过对获取的6个典型村的73份有效问卷的分... 以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西北部、水土流失严重并以贫困著称的宁夏原州区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规划为例。在进一步实地认识该规划设计的背景基础上,概括出该总体规划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目标,然后,通过对获取的6个典型村的73份有效问卷的分析,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角度探讨了该区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规划实施后的效果。发现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的实施对于抑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后续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效果明显,但仍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总体规划 原州区 效果 评估
下载PDF
固原市土壤肥力现状及枸杞种植适宜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永锋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59-62,共4页
利用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法测定了固原市原州区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分析该区土壤的肥力水平现状;根据枸杞生长需肥规律和养分平衡原理,提出了固原市原州区枸杞种植的适宜施肥技术。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呈微碱性,养分含量整体表现为有机质、... 利用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法测定了固原市原州区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分析该区土壤的肥力水平现状;根据枸杞生长需肥规律和养分平衡原理,提出了固原市原州区枸杞种植的适宜施肥技术。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呈微碱性,养分含量整体表现为有机质、氮、磷和锌较缺乏,硫极缺乏,铁和锰中等偏下,钾较丰富,铜基本能满足枸杞生长。在枸杞生长过程中,一般1 a需要施用基肥1次、追肥2~3次,同时根据土壤养分丰缺配施适量的氮、磷、钾、锌和铁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养分含量 枸杞 施肥方案 原州区
下载PDF
固原市原州区土壤养分含量及马铃薯种植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永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0期82-83,共2页
对固原市原州区马铃薯种植合理施肥进行研究。利用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法测定固原市原州区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结合马铃薯生长需肥规律和目标产量配方施肥方法。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44 g/kg,全氮0.998 g/kg,碱解氮68.83 mg/kg,... 对固原市原州区马铃薯种植合理施肥进行研究。利用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法测定固原市原州区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结合马铃薯生长需肥规律和目标产量配方施肥方法。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44 g/kg,全氮0.998 g/kg,碱解氮68.83 mg/kg,有效磷5.82mg/kg,速效钾151.98 mg/kg,有效锌0.768 mg/kg,有效铜0.989 mg/kg,有效铁5.017 mg/kg,有效硫11.719 mg/kg,有效锰11.601 mg/kg,全磷0.759 g/kg,全钾0.593 g/kg。基于土壤养分现状提出了马铃薯种植适宜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含量 马铃薯种植 施肥 适宜方案 宁夏固原 原州区
下载PDF
固原市原州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静 马亚亚 +2 位作者 王杰 刘国彬 张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9-235,282,共8页
[目的]构建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期为区域的协调发展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固原市原州区2002-2016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数据,构建原州区区域生态系统指标评价... [目的]构建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期为区域的协调发展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固原市原州区2002-2016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数据,构建原州区区域生态系统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及综合评价指数,通过建立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预测度模型,得到并预测该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以及耦合协调类型.[结果] 2002-2016年,固原市原州区社会经济系统评价指数稳定上升,受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前者的发展速度快于后者;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耦合协调类型从经济滞后中度失调型发展为生态环境滞后的濒临失调型;通过模型预测,2017-2025年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将逐渐升高,耦合协调类型会不断向理想状态发展.[结论]固原市原州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快于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从而制约了该区域整体的协调发展.因此为实现原州区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还需大力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经济 耦合 灰色模型 原州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