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尉迟寺遗址文化层铅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原始冶金文明矿料示踪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利斌 孙立广 +2 位作者 游科华 王吉怀 王玉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3-205,共13页
古遗址土壤形成物是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YC1剖面中Pb、Al等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了Pb在5050cal a BP~4000cal a BP间剖面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尉迟寺遗址文化层剖面中的铅富集系数变化范围为1... 古遗址土壤形成物是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YC1剖面中Pb、Al等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了Pb在5050cal a BP~4000cal a BP间剖面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尉迟寺遗址文化层剖面中的铅富集系数变化范围为1·0~1·8左右,富集程度不是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Pb的富集系数有明显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遗址剖面中的Pb很可能与原始社会中期发展起来的冶金活动有关。5050~4000cal a BP间,中国先后经历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到最后进入青铜时代,这个过程中铜资源利用越来越多导致产生的大气粉尘铅越来越多,很可能是YC1剖面中Pb富集系数逐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此外,铅同位素结果表明,土壤206Pb/204Pb比值分布在18·3~19·8之间,平均为18·82;207Pb/204Pb比值分布在15·3~16·5之间,平均为15·76;208Pb/204Pb比值分布在38·0~41·0之间,平均为39·04。铅同位素示踪表明,土壤中的铅的来源自5050calaBP至4000calaBP有越来越广的趋势,并且很可能与出自中国南方地区的矿料有关,包括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或广东地区的矿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 铅同位素 富集特征 文化层 尉迟寺遗址 早期铜矿 南方地区
下载PDF
蒙城尉迟寺文化层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Ⅱ——古遗址气候变化反演及代用指标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利斌 孙立广 +2 位作者 彭子成 罗泓灏 王吉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73-682,共10页
考古遗址剖面研究正在突破传统文物考古研究的学科局限,应用孢粉学、地质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和新技术新方法,提供研究人类历史有意义的信息.通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剖面中各种元素、粒度等指标的综合研究分析,区分了剖面各种指... 考古遗址剖面研究正在突破传统文物考古研究的学科局限,应用孢粉学、地质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和新技术新方法,提供研究人类历史有意义的信息.通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剖面中各种元素、粒度等指标的综合研究分析,区分了剖面各种指标对人为影响、自然影响的响应程度,并且利用主要受自然影响的指标恢复了5050-4000cal.aB.P.间尉迟寺遗址地区的气候变化历史.在与经典亚洲夏季风指标对比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气候变化与原始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古遗址剖面气候研究中使用代用指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迟寺遗址 气候变化 主成分分析 气候影响因素 夏季风 人口数量
下载PDF
尉迟寺设壕遗址的性质及大汶口文化晚期聚落系统的控制
3
作者 王鲁民 范沛沛 杨一鸣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0年第1期41-61,共21页
尉迟寺大汶口文化晚期设壕遗址是已知保存较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学界一般将其定性为小范围的中心聚落或村落。可是尉迟寺设壕遗址的遗存内容、组织方式及其与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系统的关系,表明其不是一般的中心聚落或村落,而是一... 尉迟寺大汶口文化晚期设壕遗址是已知保存较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学界一般将其定性为小范围的中心聚落或村落。可是尉迟寺设壕遗址的遗存内容、组织方式及其与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系统的关系,表明其不是一般的中心聚落或村落,而是一个与具体的地理—文化架构配合的,最大辐射范围可以达到7万平方千米的禁地型祭祀中心。不仅如此,从设壕遗址的型制及规模看,该祭祀中心应当受更高级别的权力控制,是更大的聚落系统中的一个单元。将这一单元置入同时期相关地区遗址系统,通过对禁地型祭祀中心的坐落、禁地型祭祀中心自身规模及其与较大遗址间的距离、禁地型祭祀中心的壕(垣)平面形态、禁地型祭祀中心的分布与文化类型分布间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出,距今4800年前后,在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涉及地区实行以祭祀中心为依托进行空间单元组织的做法。在大汶口文化晚期,以尧王城遗址为核心、涉及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覆盖范围整体、面积达到25万平方千米,以权力赋予为基础、各空间单元高度协同、层级复杂的聚落体系已经存在。而这种聚落体系的存在,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应该是空间控制乃至规划发展到较高水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迟寺设壕遗址 大汶口文化晚期 禁地型祭祀中心 聚落系统 控制
下载PDF
尉迟寺出土陶鬶的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吕琪昌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3,93,共7页
史前陶鬶发展的主流看法是起源于海岱地区,然后向周围传播。但是,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的陶鬶现象给这种观点带来了难解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尉迟寺出土陶鬶的验证,再次肯定了陶鬶应该发源于太湖地区。并且,尉迟寺遗址也是陶鬶发展过程中的... 史前陶鬶发展的主流看法是起源于海岱地区,然后向周围传播。但是,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的陶鬶现象给这种观点带来了难解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尉迟寺出土陶鬶的验证,再次肯定了陶鬶应该发源于太湖地区。并且,尉迟寺遗址也是陶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区域,为陶鬶的传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陶鬹 蒙城尉迟寺 大汶门文化 文物考古
下载PDF
安徽阜阳颍东区岳家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5
作者 张小雷 韦邦加 +2 位作者 时和玉 王亚军 杨国帅(绘图)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42,F0002,F0003,共18页
2020年6—1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阜阳市岳家湖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发掘,发现有壕沟、墓葬等遗迹,出土了一批石器、陶器等遗物。从其文化面貌来看,总体上属于大汶口文化尉迟寺类型,并有一定数量的石家河文化因素。该遗址是阜阳三区... 2020年6—1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阜阳市岳家湖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发掘,发现有壕沟、墓葬等遗迹,出土了一批石器、陶器等遗物。从其文化面貌来看,总体上属于大汶口文化尉迟寺类型,并有一定数量的石家河文化因素。该遗址是阜阳三区首次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此区域考古工作的空白,为研究大汶口文化的西进、皖西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过渡阶段的文化变迁等重要问题提供了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阳市 岳家湖遗址 新石器时代 大汶口文化 尉迟寺类型
原文传递
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地层的磁化率与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马春梅 朱诚 +3 位作者 朱光耀 王吉怀 黄润 顾维玮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30,共7页
通过磁化率和地球化学元素的因子分析法和比值法分析提取出尉迟寺遗址地层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本区5050aBP以前的新石器时期为暖湿的气候环境;大汶口文化阶段气候总体偏干冷,存在数次波动;从大汶口至龙山文化期间,本区气候发生了较为... 通过磁化率和地球化学元素的因子分析法和比值法分析提取出尉迟寺遗址地层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本区5050aBP以前的新石器时期为暖湿的气候环境;大汶口文化阶段气候总体偏干冷,存在数次波动;从大汶口至龙山文化期间,本区气候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由干冷转向温湿,这为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促进了龙山文化的繁荣。在5050aBP之前及4620aBP、4700aBP前后可能都发生过冷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迟寺遗址 磁化率 地球化学 因子分析 元素比值 第四系
原文传递
安徽蒙城县尉迟寺遗址红烧土排房建筑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乃胜 王吉怀 +2 位作者 毛振伟 冯敏 王昌燧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6-82,共7页
对尉迟寺遗址中红烧上排房的建筑工艺加以考察,发现沿房屋间一截面的各层红烧上块在吸水率、抗压强度和烧成温度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表明由多层红烧上组成的墙体可能是逐层烧烤而成这种分层烧烤墙体的独特建筑方法。
关键词 安徽 蒙城县 尉迟寺遗址 红烧土排房 建筑工艺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尉迟寺遗址中“尉迟寺类型”遗存的分期与年代 被引量:3
8
作者 霍东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80,共10页
2001年,《蒙城尉迟寺》的出版,公布了第一阶段(1989~1995年)的发掘资料,其中以"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最为丰富,这类遗存可以分为两段四组,其年代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绝对年代为2900~2500BC.
关键词 尉迟寺遗址 大汶口文化 年代
原文传递
蒙城尉迟寺发现图像文字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树明 刘红英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49,113,共18页
本文通过安微蒙城尉迟寺遗址发现图像文字及其相关遗存的研究,认为这批文字资料是发迹山东诸城莒县一带的帝舜太昊氏一族在西进中原过程中,曾居于此地,在不同时间或因不同需求实行祭天活动中,留下的物质文化遗存。尉迟寺遗址是太昊一族... 本文通过安微蒙城尉迟寺遗址发现图像文字及其相关遗存的研究,认为这批文字资料是发迹山东诸城莒县一带的帝舜太昊氏一族在西进中原过程中,曾居于此地,在不同时间或因不同需求实行祭天活动中,留下的物质文化遗存。尉迟寺遗址是太昊一族西迁进入少昊氏发展阶段后,曾经居住过的一个都址,此都址很有可能就是文献记载中少昊氏一部都于"徐州蒙羽之野"的具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迟寺遗址 大汶口文化 图像文字 相关问题 研究
原文传递
泗水尹家城龙山文化第一段遗存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霍东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54,共5页
泗水尹家城遗址龙山文化第一段遗存可以分为A、B两群,A、B两群陶器所代表的遗存年代并不相同,文化属性有别。A群属于龙山文化第一段,B群相对年代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其可能是受尉迟寺文化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尹家城遗址 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尉迟寺遗址
原文传递
史前聚落考古的新成果——读《蒙城尉迟寺——皖北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存的发掘与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栾丰实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90-94,共5页
Lying in the confluent district of several cultural systems and regions, the southwestern Shandong, eastern Henan and northern Anhui areas have all along drawn great attention from archaeological circles for the compl... Lying in the confluent district of several cultural systems and regions, the southwestern Shandong, eastern Henan and northern Anhui areas have all along drawn great attention from archaeological circles for the complexity of their cultural aspect. The Yuchisi site revealed through large-scale excavations is just located in this district. The Mongcheng Yuchisi: Excavation and Study of a Neolithic Settlement-site in Northern Anhui issues all the material achieved in the nine seasons of excavation on this site. Its publication provides very important data for clarifying the cultural nature of the late Neolithic remains in this district, as well as for settlement archa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in the light of late Dawenkou Culture rem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城尉迟寺——皖北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存的发掘与研究》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史前文化
原文传递
安徽蒙城县尉迟寺遗址2003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莉 张卫东 王吉怀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24,i0002-i0007,共28页
2003年,对尉迟寺遗址再次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取得重大收获在遗址中心部位发现的具有三合院性质的建筑格局、套间房、大型祭祀遗存、龙山文化红烧上房址等,均为此前的历次发掘所不见此次发掘进一步探明了该遗址聚落的整体格局,为全面。
关键词 安徽 蒙城县 尉迟寺遗址 2003年 文物考古 建筑布局 地层堆积 大汶口文化遗迹
原文传递
安徽蒙城县尉迟寺遗址2003年度发掘的新收获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莉 王吉怀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共4页
To explore the whole layout of the Yuchisi settlement, the Anhui Archaeological Team, IA,CASS, and the Mengcheng County Bureau of Culture carried out the 13^th excavation on the site in the autumn of 2003, which resul... To explore the whole layout of the Yuchisi settlement, the Anhui Archaeological Team, IA,CASS, and the Mengcheng County Bureau of Culture carried out the 13^th excavation on the site in the autumn of 2003, which resulted in the obtainment of unexpected achievements. The excavation was made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site, covering an area of 1,000 sq m. Among the Dawenkou Culture remains three groups of burnt clay buildings were found to he in two rows. Moreover, a row of burnt clay house-foundations similar to 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Dawenkou culture was revealed in the Longshan Culture layer. This made up a gap in the previous some dozen excavations on the site. In addition, a group of peculiar seven-legged perforated objects was yielded from the burnt clay house-foundations of Longshan culture. It is the first time such objects have been unearthed form the Yuchisi site. These discoveries provided new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architectural form and ide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period of Longshan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尉迟寺遗址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地层堆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