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期待可能性在正当防卫中的适用问题——基于昆山砍人案、于欢案等案件的分析与反思 被引量:4
1
作者 史雯 《三明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6-51,共6页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规定的违法阻却事由,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定自卫权。由于认定标准过于机械化和司法理念固化等原因,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率极低。严格要求构成要件的形式符合程度,忽略期待可能性这一基本刑法理论是导致司法...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规定的违法阻却事由,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定自卫权。由于认定标准过于机械化和司法理念固化等原因,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率极低。严格要求构成要件的形式符合程度,忽略期待可能性这一基本刑法理论是导致司法认定偏差的重要原因。应当在正当防卫认定的过程中加入期待可能性作为考量因素,纠正司法偏差,缓解情与法的冲突,并以案件现场环境、防卫人心理及认知状况等具体情况作为判断期待可能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期待可能性 防卫过当 昆山砍人案 于欢案
下载PDF
正当防卫的当下与未来——从“于欢案”到“昆山案” 被引量:1
2
作者 卢宇 娄瀚文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27-31,62,共6页
由于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适用难的特点,不少学者将其称为僵尸条款。然而,从“于欢案”到“昆山案”,僵尸条款适用困境有逐渐被打破的趋势。在“于欢案”中,二审法院勇于认定于欢构成防卫过当的判决,虽然还有不足,但也为正当防卫的合理... 由于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适用难的特点,不少学者将其称为僵尸条款。然而,从“于欢案”到“昆山案”,僵尸条款适用困境有逐渐被打破的趋势。在“于欢案”中,二审法院勇于认定于欢构成防卫过当的判决,虽然还有不足,但也为正当防卫的合理使用迈出重要的一步。而“昆山案”中公安机关直接以正当防卫为由撤销案件的做法,虽然对案件行为分析有失精确,但在扩大正当防卫适用上,有着极大的意义。在今后的司法裁判中,应当保持这种对正当防卫的案件敢于判的势头,并进一步加强对案件具体行为的精细化分析,以进一步健全中国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 于欢故意伤害案 昆山砍人案
下载PDF
“辱母杀人案”的网络舆论倾向与伦理情境分析
3
作者 吴晓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5-60,共6页
"辱母杀人案"的一审判决结果几乎遭到网络舆论一边倒的质疑。究其原因,案件发生时的伦理情境在网络舆论倾向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辱母"与"警察不作为"这一特定的伦理情境不仅把于欢陷于两难选择... "辱母杀人案"的一审判决结果几乎遭到网络舆论一边倒的质疑。究其原因,案件发生时的伦理情境在网络舆论倾向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辱母"与"警察不作为"这一特定的伦理情境不仅把于欢陷于两难选择,也刺激着公众的道德神经,影响着公众的道德认识与道德判断,对道德推理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因此,司法审判应考量案件发生时的伦理情境,以实现司法审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辱母杀人案 网络舆论倾向 伦理情境
下载PDF
探析互联网对公权力的监督——以于欢案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宁宁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0-12,共3页
由于《南方周末》的持续报道,使得于欢案引发网友热议,于欢案一方面反映了网络舆论监督方式逐渐成为互联网监督公权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具有许多传统舆论监督无法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影响互联网监督公权力的相关因素,文章结合... 由于《南方周末》的持续报道,使得于欢案引发网友热议,于欢案一方面反映了网络舆论监督方式逐渐成为互联网监督公权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具有许多传统舆论监督无法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影响互联网监督公权力的相关因素,文章结合于欢案反映的互联网监督公权力的问题,分析其积极与消极因素,从而提出完善互联网监督的权力的构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欢案 互联网 公权力 监督
下载PDF
从于欢案看社会相当性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5
作者 唐方榕 李天骄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00-107,共8页
社会相当性理论对我国的立法、司法等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通过对犯罪的实质评价达到出罪的效果。备受关注的于欢案引起了刑法学界对于合理出罪的大讨论。基于中国目前的法治现状及刑事法治公众认同之需要,正当防卫的判断根据理应采用... 社会相当性理论对我国的立法、司法等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通过对犯罪的实质评价达到出罪的效果。备受关注的于欢案引起了刑法学界对于合理出罪的大讨论。基于中国目前的法治现状及刑事法治公众认同之需要,正当防卫的判断根据理应采用社会相当性说。若以行为规范性与规范适当性为判断基础,以社会相当性为判断标准,于欢的行为应当成立正当防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欢案 社会相当性理论 出罪机制 应用
下载PDF
疑案判决背后的经济学思考——基于“于欢案”等案例剖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晓源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98,共8页
疑案是法律规则与事实摩擦的必然产物。"于欢案"等疑案的判决暗合了经济学逻辑。疑案判决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取舍的结果,是交易成本与误差损失成本之差的利益最大化体现。通过对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进行适当的定性... 疑案是法律规则与事实摩擦的必然产物。"于欢案"等疑案的判决暗合了经济学逻辑。疑案判决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取舍的结果,是交易成本与误差损失成本之差的利益最大化体现。通过对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进行适当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有助于法官在疑案中做出最佳的判决,为未来营造良性的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欢案 疑案判决 经济分析 交易成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