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陇南玉垒花灯戏的剧目分类 被引量:1
1
作者 蒲向明 《甘肃高师学报》 2017年第7期5-8,共4页
陇南邻接川、陕,特别是与最南的甘肃省文县与川陕交往频繁,文化的复合型特点明显。其地方戏剧"玉垒花灯戏",相较于秦腔和川剧,差异性特点突出,具有独到的艺术品格和表现形式,因而使其保持400余年的流变与发展,曾成为甘肃乃至... 陇南邻接川、陕,特别是与最南的甘肃省文县与川陕交往频繁,文化的复合型特点明显。其地方戏剧"玉垒花灯戏",相较于秦腔和川剧,差异性特点突出,具有独到的艺术品格和表现形式,因而使其保持400余年的流变与发展,曾成为甘肃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地方剧种,现为甘肃省首批公布的非遗保护项目。其剧目方面形成了一个口传、活态的文化系统,对其研究和整理很有价值。其剧目分类主分文戏和武戏两个大类:文戏以唱工、做工为主,武戏以武工(武场面)为主;文戏一般显得精彩细腻,而武戏则热烈火爆。在该戏一部剧中,往往不能把二者截然分开。随着情节推进,武戏和文戏有着顺畅的交替和混融,由此展现了玉垒花灯戏反映生活的显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玉垒花灯戏 剧目 文戏 武戏
下载PDF
论陇南玉垒花灯戏的形成与当代化改造
2
作者 蒲向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33-39,共7页
陇南玉垒花灯戏创制的主观动因是还愿三官庙,创制方法是把湖北孝感、四川酉阳一带流行的秀山花灯和本地耍灯、民歌小调结合在一起,配以唱词和简单情节,形成了玉垒花灯戏,其道白、曲调、唱腔保留着浓郁的"川味",在不同历史发... 陇南玉垒花灯戏创制的主观动因是还愿三官庙,创制方法是把湖北孝感、四川酉阳一带流行的秀山花灯和本地耍灯、民歌小调结合在一起,配以唱词和简单情节,形成了玉垒花灯戏,其道白、曲调、唱腔保留着浓郁的"川味",在不同历史发展期呈现不同的特点。袁应登及其后人建立了业余花灯戏班组织,固定演出时间,代代相传,经过不断完善,使其绵亘不绝,存留至今。玉垒花灯戏的当代化改造,是从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始,在不同进程中,呈现出了新特点,其间曾经充塞过被动的"当代化"倾向,因其独特性一度形成全国影响,成著名地方剧种,"文革"时被迫停止活动,传统剧目遭禁演。改革开放初曾再放异彩,后渐呈寥落之势。近年来,它进入"非遗"保护视野,受到多方面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玉垒 花灯戏 玉垒花灯戏 当代化改造
下载PDF
关于玉垒花灯戏保护传承发展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张金生 邱雷生 +1 位作者 毛树林 莫超 《甘肃高师学报》 2016年第7期88-91,共4页
玉垒花灯戏是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承载着一代人的精神,是当地人民群众创造并享用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玉垒花灯戏作为一种地方戏曲形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加强玉垒花灯... 玉垒花灯戏是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承载着一代人的精神,是当地人民群众创造并享用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玉垒花灯戏作为一种地方戏曲形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加强玉垒花灯戏的保护传承,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通过县乡村三级政府的合力支持与鼓励,发挥当地群众的主体作用,创作优秀剧本,设计唱腔、健全演出长效机制,进一步使玉垒花灯戏的保护、传承系统化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垒花灯戏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论陇南玉垒花灯戏的剧目来源 被引量:1
4
作者 蒲向明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2-79,共8页
白水江——白龙江交汇区域的玉垒花灯戏,系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有影响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属于陇南最负盛名的地方剧种,曾一度形成全国影响。其剧目情况内涵厚重,具有系统性特征,在剧目来源方面,很值得探讨。经实地田野调查发现,其剧目来... 白水江——白龙江交汇区域的玉垒花灯戏,系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有影响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属于陇南最负盛名的地方剧种,曾一度形成全国影响。其剧目情况内涵厚重,具有系统性特征,在剧目来源方面,很值得探讨。经实地田野调查发现,其剧目来源表现在六个方面:历史题材剧目源于神话与讲史且处于主体地位;现实生活型题材剧目源于民众喜怒哀乐的生活本质;从川剧移植剧目也是其重要来源;相当一批剧目移植自秦腔系统;一些剧目还源于眉户剧的显著影响;反映现代生活的新戏剧目则源于新中国成立后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创作。剧目是戏曲的眼睛,研究玉垒花灯戏剧目来源,不仅可以增进人们对陇上戏剧维度和深度方面的了解,而且有利于揭示其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为振兴传统文化提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玉垒花灯戏 剧目来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