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析痤疮因证论治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东瑞 赵杭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949-952,955,共5页
[目的]重新分析痤疮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剖析历代文献及近现代名家著作及教科书,分析列举痤疮的不同证型及治法方药,并举验案一则加以说明。[结果]根据痤疮的病因病机,笔者认为痤疮的辨证分型不止教科书上所描述的肺经风热、... [目的]重新分析痤疮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剖析历代文献及近现代名家著作及教科书,分析列举痤疮的不同证型及治法方药,并举验案一则加以说明。[结果]根据痤疮的病因病机,笔者认为痤疮的辨证分型不止教科书上所描述的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三型,还应该有心火亢盛、肝胆湿热、肾阴不足、气滞血瘀、冲任不调、阳气郁滞等六型。同时以上九型应分别施予不同的治法方药,以期取得满意疗效:肺经风热证予枇杷清肺饮加减;湿热蕴结证予枇杷清肺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痰湿凝结证予海藻玉壶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心火亢盛证予导赤散加减;肝胆湿热证予龙胆泻肝汤加减;肾阴不足证予知柏地黄丸加减;气滞血瘀证予桃红四物汤加减;冲任不调证予柴胡疏肝散加减;阳气郁滞证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所举病案中患者脾虚湿困、阳气郁滞,湿困肌肤化热,方用参苓白术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健脾化湿、温阳解郁,兼清热解毒,三诊即愈。[结论]痤疮的中医治疗宜详细分析,分清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分清主证与兼证,因证论治,方有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粉刺 病因病机 郁乃痤 辨证论治 医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
下载PDF
“郁乃痤”之浅见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杭 赵东瑞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738-740,共3页
[目的]从"阳郁"的角度阐述痤疮病因病机。[方法]从"阳郁"的角度对痤疮的不同证型进行分析,阐述病因病机以及其相应的治疗见解,并列举验案一则。[结果]中医外科学教科书中将痤疮分三型论治"肺经风热型"&qu... [目的]从"阳郁"的角度阐述痤疮病因病机。[方法]从"阳郁"的角度对痤疮的不同证型进行分析,阐述病因病机以及其相应的治疗见解,并列举验案一则。[结果]中医外科学教科书中将痤疮分三型论治"肺经风热型""肠胃湿热型""痰湿瘀滞型",所用方药多为苦寒,久服易伤及脾胃之阳,致寒湿内生,长期不愈者可出现寒、湿、瘀互结之象。由此观之,以"阳郁"为病机可解释痤疮的不同证型。受《内经》"郁乃痤"之启示,存在"阳郁"的患者均可适当予以温阳散寒、行气解郁之治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验案中患者辨为寒湿蕴结、卫阳郁滞证,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随症加减,佐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疗效满意。[结论]阳郁是痤疮的重要病机,临床上遇到阳郁型痤疮,宜治以"温阳解郁"之法,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乃痤 痤疮 阳郁 温阳解郁 麻黄附子细辛汤
下载PDF
基于“郁乃痤”理论刍议史晓伟自拟柴胡六白汤治疗痤疮
3
作者 马欢欢 王晓晖 +2 位作者 史晓伟 王亚萍 王晶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9期1652-1656,共5页
痤疮,归属中医“粉刺”范畴,目前中医常从清热、化湿、祛瘀等方面进行诊治。“郁乃痤”为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最早的记载,并强调“阳郁”为发病的关键,但随着现代饮食、作息、情志等生活习惯的变化,加之该病发病部位特殊,大多以面部多见... 痤疮,归属中医“粉刺”范畴,目前中医常从清热、化湿、祛瘀等方面进行诊治。“郁乃痤”为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最早的记载,并强调“阳郁”为发病的关键,但随着现代饮食、作息、情志等生活习惯的变化,加之该病发病部位特殊,大多以面部多见且病程较长,患者多生焦虑、自卑等心理。导师史晓伟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内分泌疾病临床研究,擅长使用中医药治疗各类痤疮,依据中医理论结合史晓伟导师多年经验认为当下“郁乃痤”中“郁”更多指气郁,即肝气郁结,确定治法为疏肝健脾,自拟柴胡六白汤进行加减用以治疗该病。该文将基于“郁乃痤”理论探讨以疏肝健脾立法,自拟柴胡六白汤在痤疮诊疗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乃痤 肝郁脾虚 自拟柴胡六白汤 痤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