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SAR技术的大同市云冈矿区地面沉降监测
1
作者 黄德华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476-484,共9页
大同市煤炭资源丰富,但煤矿开采活动造成的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矿区发展。为监测大同市云冈矿区的地面沉降特征,基于哨兵-1A卫星数据,文章使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 大同市煤炭资源丰富,但煤矿开采活动造成的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矿区发展。为监测大同市云冈矿区的地面沉降特征,基于哨兵-1A卫星数据,文章使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处理2020年6—7月的2景影像,初步获取矿区沉降区域特征,监测区最大沉降量达4.6 cm/36 d;采用小基线集差分干涉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 InSAR,SBAS-InSAR)处理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24景影像,得到监测区部分沉陷区域的长时间序列形变量,该形变量与2020年1月—2020年9月的同地区25景影像数据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S-InSAR)监测形变空间分布一致,形变趋势吻合。综合以上3种InSAR监测结果表明,监测区内存在多达12个明显快速沉降区,均分布于矿区内,其中最大沉降速率达180 mm/y,2019—2020年最大累积沉降量为333 mm,东南部城市区域没有明显形变迹象。研究结果为矿区沉降监测及合理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SBAS-InSAR 时间序列 PS-INSAR 矿区沉降监测 大同市云冈矿区
下载PDF
粗粒辫状河心滩内部泥质夹层分布新模式--以吴官屯野外露头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温立峰 吴胜和 岳大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5-7,145,共3页
通过对山西省大同市吴官屯侏罗系辫状河沉积露头观察、测量及成因分析,对该露头进行了3~5级构型解剖。此处沉积体垂向发育三期辫状河道砂体,期次之间发育稳定的细粒沉积物;在单期河道砂体内部,发育辫状河道和心滩两个4级沉积构型... 通过对山西省大同市吴官屯侏罗系辫状河沉积露头观察、测量及成因分析,对该露头进行了3~5级构型解剖。此处沉积体垂向发育三期辫状河道砂体,期次之间发育稳定的细粒沉积物;在单期河道砂体内部,发育辫状河道和心滩两个4级沉积构型单元,其中,心滩主要为辫状河砂体类型;在单一心滩内部,发育多个增生体,增生体之间界面处发育沟道及落淤层,均为细砂岩充填,未见泥质夹层。在以上解剖基础上,综合其它同类型辫状河心滩沉积特征,最终得到了粗粒辫状河心滩级次及内部细粒沉积单元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地区 吴官屯 野外露头 辫状河 构型解剖
下载PDF
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现状探讨
3
作者 张卫娜 郑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数据,针对相关问题为该地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2017~2020年归属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地区的医疗机构上报的ADR 352例,应用Excel软件对患者... 目的:分析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数据,针对相关问题为该地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2017~2020年归属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地区的医疗机构上报的ADR 352例,应用Excel软件对患者性别、患者年龄、上报来源、药品类型、用药途径、ADR累及系统/器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的ADR发生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导致过敏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中成药占比高;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占75.85%;55.97%的ADR为皮肤及其附件疾病。结论:医疗机构对于ADR监测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建议相关部门从各环节落实举措、推动工作,以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监测措施 云岗地区 抗菌药物
下载PDF
略论白马告别云冈样式的创立及其影响
4
作者 冉万里 《西部考古》 2022年第2期185-212,共28页
本文通过将犍陀罗佛教造像中的白马告别造像题材与中国境内的同类题材相比较,认为白马告别样式的中国样式始于云冈,继而定型并确立于龙门为中心的洛阳地区,于邺城地区发展为多样化。而邺城地区的白马告别样式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反映了... 本文通过将犍陀罗佛教造像中的白马告别造像题材与中国境内的同类题材相比较,认为白马告别样式的中国样式始于云冈,继而定型并确立于龙门为中心的洛阳地区,于邺城地区发展为多样化。而邺城地区的白马告别样式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反映了邺城地区的白马告别是同类造像题材的集大成者,也将同类造像艺术推到了顶峰。从这三个佛教造像中心地区白马告别样式表现出的继承和发展特征来看,可知佛教造像样式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融合本土和时代因素,并在不断融合中达到造像艺术的顶峰,而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同时,其传播模式也有渐进式和中心开花式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告别 犍陀罗 云冈样式 龙门石窟 邺城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