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州凤凰单丛生长气候适宜性分析与品质气候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小瑞 闵庆文 谭凯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4期111-117,共7页
为探究潮州凤凰单丛茶种植的气候优势,以凤凰单丛为研究对象,以潮州与饶平站1991—2020年气候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2019—2021年区域内不同高度自动气象观测站气温、湿度、降水等要素观测值和南方丘陵山区气象要素随高度变化规律,推算气... 为探究潮州凤凰单丛茶种植的气候优势,以凤凰单丛为研究对象,以潮州与饶平站1991—2020年气候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2019—2021年区域内不同高度自动气象观测站气温、湿度、降水等要素观测值和南方丘陵山区气象要素随高度变化规律,推算气象要素气候平均值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应用柯西分布模式阐释气候要素对茶树的影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不同海拔高度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宜度,利用气候品质评价方法评估不同高度茶园与不同采摘季节的茶叶气候品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凤凰单丛茶种植区域的综合适宜度都比较高,该地区普遍适宜种植茶树,尤以300~900 m高度层最为适宜;凤凰单丛茶不同采摘季的气候品质排序为春1茶、春2茶、秋茶、夏茶;同时,中高山茶叶品质好于低山与平地茶叶。该研究较好揭示了凤凰单丛栽培的气候优势和茶叶品质的气候背景,可为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 气候品质 气候适宜性 广东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白族民俗符号在“三道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汪钰婷 樊清熹 《绿色包装》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三道茶”作为中国优秀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日常生活至精神哲学纵深,以白族人民的道德修养、生活习俗、民族特色为基调,抒写着我国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蕴。本文从情感内涵、色彩表现、线条构造三个角度总结白族民俗符号的特色,并构建... “三道茶”作为中国优秀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日常生活至精神哲学纵深,以白族人民的道德修养、生活习俗、民族特色为基调,抒写着我国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蕴。本文从情感内涵、色彩表现、线条构造三个角度总结白族民俗符号的特色,并构建其应用在茶叶包装上的审美路径,探讨白族民俗符号应用于茶叶包装的深远意义。优秀的茶叶包装不仅要保护商品,提高价值,更需要通过现代审美需求将民族民俗符号元素与茶叶包装融合,实现卖产品与卖文化的转变融合,加强商品文化底蕴,发扬宣传我国民族文化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道茶 白族 民俗文化 传统纹样 茶叶包装 包装设计
下载PDF
中华茶文化对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的历史贡献
3
作者 陈永昊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4,共4页
中华茶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成果,伴随着中华民族成长的全部过程,对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第一,茶文化促进了中华各民族间生活方式的交流和交融;第二,茶文化促进了中华... 中华茶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成果,伴随着中华民族成长的全部过程,对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第一,茶文化促进了中华各民族间生活方式的交流和交融;第二,茶文化促进了中华各民族间人口的交流和交融;第三,茶文化促进了民族心理的交流和交融;第四,茶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茶文化 中华民族 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贡献
下载PDF
茶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与发展策略
4
作者 李冬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74-79,87,156,共8页
中国茶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茶祖文化、茶神祭祀和茶神话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集体记忆和文化叙事,塑造了中华茶文化的“根”与“魂”。中国茶叶不断改进种植技术、扩大种植范围,加强了各民族茶种植文化的... 中国茶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茶祖文化、茶神祭祀和茶神话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集体记忆和文化叙事,塑造了中华茶文化的“根”与“魂”。中国茶叶不断改进种植技术、扩大种植范围,加强了各民族茶种植文化的交流实践;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播与交融,促进了各民族茶品的内容创新;在茶文化仪礼实践中建构了中华民族和美思想的内涵,多元茶文化实践共同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弘扬中国茶道精神,唤起多民族共同记忆与文化认同,推动多民族茶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路径 策略
下载PDF
非遗背景下云南民族茶文化保护与创新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光映炯 《中国茶叶》 2023年第7期66-75,共10页
云南长期重视对古茶树资源的立法性保护,加强传统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且在民族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创新中形成了云南民族茶文化保护和创新实践模式。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和实地调... 云南长期重视对古茶树资源的立法性保护,加强传统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且在民族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创新中形成了云南民族茶文化保护和创新实践模式。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和实地调查,梳理出云南民族茶文化在“保护-传承-创新”3层面的具体实践经验,即以云南古茶树保护为重点的规范性保护、以云南制茶技艺非遗为主的重点保护和传承,以及以云南民族茶文化旅游为特色的融合创新。对古茶树和古茶园的保护是茶生态涵养的重要基础,制茶技艺非遗的保护体现了云南民族茶文化的核心载体,茶旅融合创新开发是促进茶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茶生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和茶旅游“五位一体”的云南地方实践,对保育茶文化土壤,保护和传承核心传统制茶技艺,提升民族茶文化的传承力和生命力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茶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民族茶文化 非遗保护和传承 茶旅创新
下载PDF
云南茶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茂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1-188,共8页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云南则是世界茶源。云南茶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不仅包含了古茶山、制茶建筑遗址等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制茶技艺、饮茶习俗等非物质文化层面。云南茶文化遗产的形成体现了与中华民族的利益休...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云南则是世界茶源。云南茶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不仅包含了古茶山、制茶建筑遗址等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制茶技艺、饮茶习俗等非物质文化层面。云南茶文化遗产的形成体现了与中华民族的利益休戚与共、资源共享的关系。云南茶文化遗产呈现的与中华民族持续的茶文化认同也参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当下,在传承云南茶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通过与茶文化认同相关的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由国家和地方对遗产传承的记忆行为和纪念活动等文化过程进行权威化塑造,形成持续的茶文化集体记忆和认同,将不断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茶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国潮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黎杰辉 宋婷婷 +2 位作者 李雪阳 程铖 崔琰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31期143-145,149,共4页
茶包装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我国茶包装设计存在过度包装、设计元素单一、缺乏文化内涵支撑等问题。本文探讨如何将国潮元素中的汉字、节气、生肖以及茶道文化与茶叶包装设计相结合,以期为茶叶包装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国潮元素 包装设计 汉字 二十四节气 生肖 茶道文化
下载PDF
地域民族元素在“苍玉”六堡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8
作者 王颖 张艺端 《绿色包装》 202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远,其深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茶叶包装作为产品呈现的媒介,在保护产品的同时,对企业文化起到了有力的宣传作用。近年来,随着广西六堡茶逐渐被人们熟知,其产业发展迅速,产品种类繁多,茶叶... 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远,其深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茶叶包装作为产品呈现的媒介,在保护产品的同时,对企业文化起到了有力的宣传作用。近年来,随着广西六堡茶逐渐被人们熟知,其产业发展迅速,产品种类繁多,茶叶包装样式各有特色,但包装材料和包装样式多以满足产品流通的基本要求,现有的六堡茶包装设计已不能满足当下茶叶市场竞争的需求。本文将广西特有的地域文化元素和少数民族特色融入六堡茶包装设计之中,既是对千百年来六堡茶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是对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品牌价值的一种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民族元素 六堡茶 包装设计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多样性探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雪梅 刘本英 +3 位作者 李友勇 田易萍 汪云刚 王平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43-2147,共5页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较多的边疆省份,各民族独有的生活方式、地域差异和民族多样性形成了丰富多彩民族文化。云南也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是云南各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与云南自然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结合形成了云...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较多的边疆省份,各民族独有的生活方式、地域差异和民族多样性形成了丰富多彩民族文化。云南也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是云南各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与云南自然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结合形成了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多样性,造就了中华文明中一朵绚丽多姿的文化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少数民族 茶文化 多样性
下载PDF
发挥资源优势,开展民族茶文化旅游 被引量:13
10
作者 浦绍柳 李云锋 +2 位作者 韩丽 张艳梅 伍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7-300,共4页
把茶的种植、生产、加工、品鉴和旅游有机结合起来,组成既有休闲又有文化底蕴的生态旅游,是当前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升旅游品质和宣传、普及茶文化的有机体。云南民族茶文化资源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的茶树品种,多... 把茶的种植、生产、加工、品鉴和旅游有机结合起来,组成既有休闲又有文化底蕴的生态旅游,是当前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升旅游品质和宣传、普及茶文化的有机体。云南民族茶文化资源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的茶树品种,多彩多姿的民族茶文化,丰富的民族茶文化遗迹,花色繁多、工艺考究的普洱茶及工艺。作为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茶文化旅游不仅丰富了现代旅游的内涵,还提高了现代旅游的质量,满足了游客的文化需求。对民族茶文化旅游开发,将会使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关注茶知识,消费茶产品,从而推动茶叶市场健康发展,带动整个茶行业经济的增长。做好民族茶文化旅游,需加大野生型茶园和古茶树的保护工作,加强云南特有民族茶文化的再次深度挖掘,将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有机的融入到旅游中,使茶文化得到更好的宣传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云南民族茶文化 优势 措施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认知与保护研究——以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波 何露 闵庆文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5期110-116,共7页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人地关系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形成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与世界遗产中农业类文化景观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联系。文化景观所提供的物质与非物质统一、自然与人文互动的理论视角,为全面提升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提供...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人地关系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形成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与世界遗产中农业类文化景观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联系。文化景观所提供的物质与非物质统一、自然与人文互动的理论视角,为全面提升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基于两者共性和标准,构建了文化景观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框架,即以遗产内涵和价值认知为基础,结合农业文化遗产与农业类文化景观的异同,从遗产特征、要素构成和价值解读等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文化景观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本文以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分析了遗产特征,从农业生产系统中茶农、茶树和古茶园的关系出发,明确遗产要素的构成与互动关系;从价值关联、价值领域、价值载体、价值认知多个层次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进行解读,提出自然类、生产类和文化类价值体系下古茶山生态环境状况、茶对当地人生计保障作用、茶文化与茶树栽培的关系等价值认知内容;并基于遗产特征、要素构成和价值体系,提出正确认知遗产价值和建立遗产保护体系的动态保护机制,以及保护自然要素完整性、传承与活化文化要素、发展生产要素、强化多学科研究支撑和推动茶文化遗产区域性保护等五项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文化景观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下载PDF
农户社会经济特征对农业种植意愿的影响——基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的的福州茉莉种植户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永勋 闵庆文 +2 位作者 王维奇 何璐璐 郑江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14-1721,共8页
因城市用地侵占和种植成本增加等原因,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锐减,严重威胁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持续性。保证茉莉种植可持续性的根本在于花农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本研究通过问... 因城市用地侵占和种植成本增加等原因,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锐减,严重威胁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持续性。保证茉莉种植可持续性的根本在于花农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农户访谈获取花农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对茉莉种植意愿的数据,使用描述统计法对调查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进行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花农社会基本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获取信息手段、对茉莉花用途的认识深度)和经济特征(当前茉莉单位面积收益、种植者收入在熟悉人群的位置、种植者希望茉莉花单位面积收益)与其种植意愿的关系,找出影响农户种植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花农群体呈老龄化趋势,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获取信息方式较落后单一;对茉莉花的综合认知水平整体不高,一半以上的花农打算继续种植茉莉花;花农掌握信息能力和对茉莉单位面积收入的预期是影响花农是否愿意继续种植的两个主要因素。保证茉莉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提高茉莉种植补贴、通过政策倾斜吸纳青年人才经营茉莉产业,建立种植业的可持续机制;推动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农户的合作,稳定种植业收入;充分利用茉莉种植业的多功能性,发展旅游业、休闲农业等多种产业模式;借鉴传统种植技术原理,研发高效的生产设备,提高茉莉种植的生产效率,以降低劳动强度和增加农户收入;加强对花农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知识普及和传统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开设中小学生农业文化遗产文化课和遗产地教育实践课,增进他们对于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感情与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种植意愿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
下载PDF
百年普洱茶研究回顾——学术视野中的普洱茶意义变迁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祯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122,共7页
文章总结并评述近百年来对普洱茶的记述和研究状况。认为近百年来对普洱茶的记述和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产地、名称界定、朝贡、贸易等方面梳理普洱茶的历史。第二阶段着重讨论普洱茶的文化和经济价值。第三阶段的研究将普... 文章总结并评述近百年来对普洱茶的记述和研究状况。认为近百年来对普洱茶的记述和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产地、名称界定、朝贡、贸易等方面梳理普洱茶的历史。第二阶段着重讨论普洱茶的文化和经济价值。第三阶段的研究将普洱茶置于全球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语境中,讨论种植普洱茶的群体利用普洱茶构建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并关注普洱茶的本真性问题。普洱茶作为经济作物、商品、礼物、贡品等的多重身份以及跨地域的流动,使它成为理解地方—国家、全球化—地方化、人—物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历史 少数民族 文化意义
下载PDF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徐茂 刘玲 《茶叶通讯》 2010年第2期33-35,38,共4页
包装设计的重要功能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这种购买心理可以通过包装的视觉冲击而触发。茶叶的包装作为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纽带,对其文化性的要求更显得突出。好的茶叶包装不仅可以提高销售份额,更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使我国传统的... 包装设计的重要功能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这种购买心理可以通过包装的视觉冲击而触发。茶叶的包装作为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纽带,对其文化性的要求更显得突出。好的茶叶包装不仅可以提高销售份额,更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使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包装方法和茶叶包装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包装 特性 设计理念 民族特色 茶文化
下载PDF
恩施民俗茶文化的内涵及其呈现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伟华 马定莲 《农业考古》 2018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恩施茶文化是古代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地域性、差异性、交融性、发展性等鲜明特点。茶民俗是恩施茶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以其鲜活的形态留存于"历史冰箱"中,内容丰盛... 恩施茶文化是古代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地域性、差异性、交融性、发展性等鲜明特点。茶民俗是恩施茶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以其鲜活的形态留存于"历史冰箱"中,内容丰盛、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其呈现方式展现了恩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 民俗茶文化 土家族
下载PDF
南诏大理国与吐蕃及东南亚地区的茶叶贸易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海超 《农业考古》 2020年第2期110-117,共8页
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云南茶叶生产趋于繁荣,将茶运往藏区销售并出口到以安南为主的东南亚地区成为王国重要的贸易活动。南诏大理国将茶叶产区的诸多民族置于统一的管辖之下,保证了产地与市场之间的有效联系;茶叶贸易不仅维持着茶马古道交... 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云南茶叶生产趋于繁荣,将茶运往藏区销售并出口到以安南为主的东南亚地区成为王国重要的贸易活动。南诏大理国将茶叶产区的诸多民族置于统一的管辖之下,保证了产地与市场之间的有效联系;茶叶贸易不仅维持着茶马古道交通网络的存在,云南也借此强化了与西藏以及东南亚的政治文化交流。本文以茶叶及其对外贸易为媒介进行讨论,旨在揭示南诏大理国的经济与社会状况,深化对中国西南边疆发展历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史 茶马古道 民族文化遗产 南诏大理国 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论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与民族精神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玲娣 《保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3-87,共5页
自遥远的汉、唐始,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滇、川、藏之间,有一条震烁古今的茶马古道。它从中国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以人背马驮的最原始运载方式,翻山越川,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南亚、东南亚、西亚,甚至与欧洲、非洲的... 自遥远的汉、唐始,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滇、川、藏之间,有一条震烁古今的茶马古道。它从中国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以人背马驮的最原始运载方式,翻山越川,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南亚、东南亚、西亚,甚至与欧洲、非洲的古代文明通道相连接。汉藏同胞在茶马互易的同时,也融进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更把汉藏儿女坚毅执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深深地镌刻于这条古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汉藏情谊 民族团结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回族茶点文化变迁研究——以苏杭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芒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81,共5页
隋唐至元代,从海上丝绸之路到东南沿海一带落籍的阿拉伯人,经过与华夏各族通婚生育后形成回族,他们保持着诸多阿拉伯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既擅长经商,又擅长制作各种具有阿拉伯风味的食品,他们以清真寺为中心形成了自己的社区,"... 隋唐至元代,从海上丝绸之路到东南沿海一带落籍的阿拉伯人,经过与华夏各族通婚生育后形成回族,他们保持着诸多阿拉伯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既擅长经商,又擅长制作各种具有阿拉伯风味的食品,他们以清真寺为中心形成了自己的社区,"面点、蜜饯、茶水"构成的"回族茶点"及清真美吃遍布街区,满足了各地商人对用餐速度和口味的要求。干净、快捷、可口、精致的清真点心配上伊拉克蜜枣为代表的各类果脯和茶水,成了商人谈生意时的"甜蜜"佐餐和市民消遣休闲时喜爱的美食。新中国成立前,"回族茶点"在广州、杭州、南京、泉州、扬州、镇江、常州等沿海城市已成为商贾绅士相聚和市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佐餐"。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回族茶点"文化消减严重,发掘、研究并传承"回族茶点"文化,对于丰富我国民族餐饮文化、休闲文化和茶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有着重要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茶点 源流 文化变迁 休闲生活 传承意义
下载PDF
唐宋茶文化与国民性比较略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施由明 《农业考古》 2018年第2期23-26,共4页
唐宋两代是中国茶文化史上两个重要的时代,也是中国茶文化各具特色的两个时代,从这两个时代的茶文化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国民性演变的两个重要历程。从盛唐的豪迈、浪漫到中晚唐时代的空灵,再到宋代的内敛,不同时代的国民性的形成,与当时... 唐宋两代是中国茶文化史上两个重要的时代,也是中国茶文化各具特色的两个时代,从这两个时代的茶文化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国民性演变的两个重要历程。从盛唐的豪迈、浪漫到中晚唐时代的空灵,再到宋代的内敛,不同时代的国民性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紧密相连的。唐代是诗的时代,是信仰自由的时代;宋代是科举引领文化精英价值追求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茶文化 国民性
下载PDF
茶马古道商贸活动与民族文化交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贡布多加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茶马古道"既是商道,又是传播文化的文明通道。各民族商客以此商贸活动为经济纽带,扮演着经商者和文化传播者的双重身份角色,促进了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全面交流,为茶马古道沿线地区多元文化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 "茶马古道"既是商道,又是传播文化的文明通道。各民族商客以此商贸活动为经济纽带,扮演着经商者和文化传播者的双重身份角色,促进了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全面交流,为茶马古道沿线地区多元文化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促成了大西南地区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区域文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商贸活动 民族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