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版纳鱼螈消化道解剖学和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家洲 李桂芬 +3 位作者 贺华丽 蒙绍权 贝永建 谢文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102,共7页
对我国特有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的消化道进行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版纳鱼螈消化道呈直管状,无盘曲;胃、肠分化明显,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大肠和直肠;黏膜上皮食管为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胃后段为... 对我国特有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的消化道进行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版纳鱼螈消化道呈直管状,无盘曲;胃、肠分化明显,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大肠和直肠;黏膜上皮食管为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胃后段为单层柱状上皮,直肠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均为复层柱状上皮;口咽腔黏膜含大量巨型杯状细胞,有单泡状颌间腺;食道中下段有团泡状食道腺;胃体部含大量单管状胃腺;十二指肠和空肠有单泡状肠腺,绒毛发达;口咽腔的黏膜下层不明显,食道和直肠的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其余均为细密的结缔组织;肌层除口咽腔为骨骼肌外,其余均为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其中,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两肌层间有细密的结缔组织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鱼螈 消化道 解剖学 组织学
下载PDF
版纳鱼螈侧线系统的结构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桂芬 许崇任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6-353,共8页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是我国无足目的仅有代表,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版纳鱼螈的侧线系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的研究表明:版纳鱼螈幼体表皮中的侧线器官有接受机械刺激的神经丘和电接受壶腹器官两种,神经丘包括表面神经丘...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是我国无足目的仅有代表,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版纳鱼螈的侧线系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的研究表明:版纳鱼螈幼体表皮中的侧线器官有接受机械刺激的神经丘和电接受壶腹器官两种,神经丘包括表面神经丘和陷神经丘。侧线分布主要包括:头部的鼻侧线、眶上线、眶下线、眶后线、口侧线、下颌线、咽侧线、鳃孔上线和身体上的背侧线。侧线器官的分布密度、大小和凹陷深度明显与周围表皮的厚度和不同部位有关。幼体的侧线器官退化与鳃孔的退化同步,亚成体以后不保留侧线系统。版纳鱼螈的侧线分布和器官结构与其它无足类的大致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鱼螈 侧线系统 表面神经丘 陷神经丘 壶腹器官
下载PDF
版纳鱼螈牙齿的形态及发育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家洲 李桂芬 +2 位作者 罗德志 蒙绍权 姚锦仙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31,共8页
对我国特有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牙齿的形态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版纳鱼螈牙齿发生于口腔上皮的底层细胞。一颗完整的牙齿由齿冠、纤维环和肉茎三部分构成,为同型钉状双尖齿。牙齿在上、下颌均... 对我国特有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牙齿的形态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版纳鱼螈牙齿发生于口腔上皮的底层细胞。一颗完整的牙齿由齿冠、纤维环和肉茎三部分构成,为同型钉状双尖齿。牙齿在上、下颌均排列成两排,每个齿位着生1~2颗牙齿。齿位数和齿数通常上颌齿多于下颌齿,上颌舌侧齿多于唇侧齿,下颌唇侧齿多于舌侧齿。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齿位数和齿数会在颌后部增加。亚成体和成体有大量换齿或脱齿现象。牙齿从着生稀疏、功能齿和替换齿夹杂着生趋向功能齿密集整齐着生。同时,将此研究结果与其他蚓螈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鱼螈 牙齿 形态 发育
下载PDF
版纳鱼螈的室内饲养条件 被引量:1
4
作者 阮桂文 封茂林 +5 位作者 陈毓 刘秋诗 王雷雨 贝永建 蒙绍权 李桂芬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9-82,共4页
版纳鱼螈是中国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蚓螈目的唯一代表物种.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野生的版纳鱼螈已经十分稀少,加之野外生境的恶劣和生活习性的特殊,很难对野生版纳鱼螈的生长规律及饲养条件进行研究.本文对2016年实验室内饲养的版纳鱼螈... 版纳鱼螈是中国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蚓螈目的唯一代表物种.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野生的版纳鱼螈已经十分稀少,加之野外生境的恶劣和生活习性的特殊,很难对野生版纳鱼螈的生长规律及饲养条件进行研究.本文对2016年实验室内饲养的版纳鱼螈的生活习性进行观察,了解其生长规律和饲养条件,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鱼螈 两栖动物 饲养条件 生长规律
下载PDF
庄稼地生境中版纳鱼螈资源调查方法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阮桂文 罗法运 +9 位作者 何应强 韦昌汛 何芳琳 王秋玲 欧明柯 黄小珍 吴艳艳 贝永建 蒙绍权 李桂芬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版纳鱼螈是两栖类蚓螈目在中国的唯一代表物种,在掌握版纳鱼螈野外种群分布的基础上,根据我们对版纳鱼螈栖息地生境选择规律的了解,为寻找一种适合版纳鱼螈的资源调查方法,本研究选择庄稼地和田埂作为研究生境,设计并比较了样线法、人... 版纳鱼螈是两栖类蚓螈目在中国的唯一代表物种,在掌握版纳鱼螈野外种群分布的基础上,根据我们对版纳鱼螈栖息地生境选择规律的了解,为寻找一种适合版纳鱼螈的资源调查方法,本研究选择庄稼地和田埂作为研究生境,设计并比较了样线法、人工掩蔽物法和挖掘法在版纳鱼螈资源调查方法中的效果。结果显示,通过样线法调查发现112条(次)版纳鱼螈,人工掩蔽物法和挖掘法未发现版纳鱼螈,说明人工掩蔽物法和挖掘法对于版纳鱼螈的调查没有很好的效果,庄稼地和田埂生境中样线法是适合版纳鱼螈资源调查的一种方法,而在其它生境中,如小溪、池塘、荒地、村庄等的调查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鱼螈 调查方法 样线法 人工掩蔽物法 挖掘法
下载PDF
版纳鱼螈胚胎和幼体鳃的退化观察
6
作者 蒙绍权 贝永建 +2 位作者 李桂芬 吴德峰 祁保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1-227,共7页
为了解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胚胎和幼体鳃的退化特征,同窝卵中8枚在胚胎成熟阶段早期被随机取出剖产,随后余下的9枚卵在胚胎成熟阶段晚期时孵出或剖产,观察幼体或胚胎鳃的变化。成熟阶段早期的胚胎,初时其鳃色鲜红,鳃枝充盈... 为了解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胚胎和幼体鳃的退化特征,同窝卵中8枚在胚胎成熟阶段早期被随机取出剖产,随后余下的9枚卵在胚胎成熟阶段晚期时孵出或剖产,观察幼体或胚胎鳃的变化。成熟阶段早期的胚胎,初时其鳃色鲜红,鳃枝充盈,鳃丝与鳃轴近乎垂直;随后鳃色发白,鳃枝疲软,鳃丝卷曲,鳃丝与鳃轴夹角变小。成熟阶段晚期的胚胎和刚孵出的幼体,初时其鳃色纯白,鳃枝疲软,鳃丝卷曲,鳃丝与鳃轴夹角较小;随后鳃逐渐脱落。观察发现,版纳鱼螈胚胎或幼体鳃的退化模式不是重吸收,也不是重吸收加脱落,而仅为脱落。鳃退化过程经历外鳃供血减少-供血停止-鳃枝组织死亡和脱落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胚胎进入成熟阶段后,越早孵化,鳃枝留存越多,反之,鳃枝留存越少。发白后的鳃枝随机性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蚓螈 版纳鱼螈 退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