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nstruction of the starting time series of rainy season in Yunnan and the evolvement of summer monsoon during 1711-1982 被引量:2
1
作者 YANG Yuda MAN Zhimin ZHENG Jingyu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2期212-220,共9页
According to the textual research into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dominated by archives yearly, as well as the verification with several other kinds of data, the later or earlier starting time of the rainy seasons in Yu... According to the textual research into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dominated by archives yearly, as well as the verification with several other kinds of data, the later or earlier starting time of the rainy seasons in Yunnan during 1711-1982 has been reconstructed.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obvious fluctuations in the starting date of the rainy seasons in Yunnan in a year or years, and long fluctuation on the decadal scale. The rainy season comes earlier in the early 18th century, later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earlier again in the 20th century. This reflects to a certain degree the gradual change of the summer monsoon in Yunnan. There exists an obvious quasi-3 years cycle, which is related to EI-Nino's quasi-3 years cycle, and a 11.3-year cycle which is notably related to the 11-year cycle of the solar activity of starting date of the rainy seasons in Yunnan. Meanwhile, the dissertation finds that the EI-Nino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starting date of the rainy seasons in Yunnan. The starting date of the rainy seasons in Yunnan often comes later or normally in the year of EI-Nino. However, there is an obvious imperfect period in such influence, which in turn may mean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fluctuation in the effect of ENSO on Asian summer monso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nnan qing dynasty starting date of rainy season summer monsoon ENSO
下载PDF
清代陕甘地区新建厅城的特征及其在清代城市史上的地位
2
作者 魏欣宝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从陕甘地区新建厅制城市的历史进程来看,清朝在内地的边缘地带置厅筑城一般是地域开发的结果,在边疆地区置厅筑城则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从城池选址的大位置角度来看,清代的交通路线与政区地理格局是影响厅城选址的重要因素。... 从陕甘地区新建厅制城市的历史进程来看,清朝在内地的边缘地带置厅筑城一般是地域开发的结果,在边疆地区置厅筑城则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从城池选址的大位置角度来看,清代的交通路线与政区地理格局是影响厅城选址的重要因素。就小位置而言,因地方长官着重考虑政治、军事因素,城址大多面临诸多地理条件的不足,但得益于清代对上述地域开发的深入,大量的厅城城址沿用至今。对于清代的城市发展而言,厅城作为清代特有的建置城市类型,在城市体系构建和整体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陕甘 厅制城市 城市变迁 城市选址 城市地位
下载PDF
明清滇黔行纪述论
3
作者 姜建国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明清时期中央对云贵地区的管理由高层组织逐步深入至基层社会,随着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增加,尤其官员往来的频繁,出现了大量汉文滇黔行纪。经笔者收集整理共计67部,其中明代9部,清代58部。这些行纪的旅行路线以往来直隶与云贵以及江南... 明清时期中央对云贵地区的管理由高层组织逐步深入至基层社会,随着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增加,尤其官员往来的频繁,出现了大量汉文滇黔行纪。经笔者收集整理共计67部,其中明代9部,清代58部。这些行纪的旅行路线以往来直隶与云贵以及江南与云贵间的数量最多,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格局相一致。随着中央统治的深入,地理认知的拓展等因素,明清滇黔行纪所涉及的区域范围越来越广。行纪的作者以官员为主,由于官员选派施行地区回避制,因此大部分是省外至滇黔任职的官员。具体的出行原因以贬谪、为官、监考、处理军务、宣召、办案为数较多,地理考察、寻亲、游览、朝觐、赶考、矿产调查、地质勘察为数较少。明清云贵地区是此前文人、官员较少涉足的新天地,因此对他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并为他们的文学、绘画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土壤。明清滇黔行纪,既有写景叙事的文学佳作,又有大量关于明清滇黔交通、政治、经济、军事、风俗、教育、矿产、地理、气候的珍贵史料。滇黔地区很多旅游景点在明清时期就得到了开发,由于通行条件所限,驿道沿线的景区分布集中,且相关诗文记录丰富,可谓这些景点的文化富矿。滇黔行纪保留了景点的历史,积累起景点的人文底蕴,对当今云贵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云贵地区 交通史料 行纪
下载PDF
迎来送往:清代前中期云南督抚的外国贡使接待管理
4
作者 谢祺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通过对清代云南督抚管理下的对外国贡使的接待的历史进行梳理,可以看到接待殷勤周到,呈现了云南作为对东南亚西部国家外交窗口的重要作用和以云南官民为重要桥梁的中外睦邻友好的交往历史。也突显了云南在接待工作中各民族土司、土兵、... 通过对清代云南督抚管理下的对外国贡使的接待的历史进行梳理,可以看到接待殷勤周到,呈现了云南作为对东南亚西部国家外交窗口的重要作用和以云南官民为重要桥梁的中外睦邻友好的交往历史。也突显了云南在接待工作中各民族土司、土兵、翻译共同加入国家外事工作的特点。同时发现,云南督抚在对外国使者进行接待的过程中,包含了诸多关于收集东南亚外国形势资讯、了解外国文化、甄别外国外交意图等目的,为外交、边防、边疆治理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也是云南清代对外接待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云南 总督 巡抚 外国贡使 接待
下载PDF
清代前中期京局办铜的政策转型及其困境
5
作者 吕小琴 常蒙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1716—1730年是清廷京局办铜政策的转型期。尤其是雍正时期,国家钱局铸钱从依赖进口洋铜逐步转向了开发及采办滇铜。朝廷曾一度依赖日本洋铜的进口,却由于日本德川幕府对华贸易限制政策逐步陷入困境,以至于京师鼓铸一度出现铜荒的现象... 1716—1730年是清廷京局办铜政策的转型期。尤其是雍正时期,国家钱局铸钱从依赖进口洋铜逐步转向了开发及采办滇铜。朝廷曾一度依赖日本洋铜的进口,却由于日本德川幕府对华贸易限制政策逐步陷入困境,以至于京师鼓铸一度出现铜荒的现象。同时,滇铜产量的大幅增加又促使朝廷重新思考京局办铜之法。最终,朝廷通过改土归流和开发治理滇铜,调整办铜方略,逐步走出了受洋铜掣肘的困境。从办解洋铜到采办滇铜政策的转变,是清廷京局办铜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型。朝廷从中不仅看到了解决京局“铜荒”问题的可能,也看到了清代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洋铜 滇铜 铜政 转型
下载PDF
国家视域与边疆治理研究——以清代云南水利为中心
6
作者 吴连才 白玉军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清代云南水利发展达到传统农业社会的顶峰,与上至帝王下至地方官绅高度重视云南水利发展密不可分。总体上看,清代各朝皇帝都一如既往地重视云南水利发展,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地方官员和士绅对云南水利认识更为深刻,并针对不同情形提出... 清代云南水利发展达到传统农业社会的顶峰,与上至帝王下至地方官绅高度重视云南水利发展密不可分。总体上看,清代各朝皇帝都一如既往地重视云南水利发展,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地方官员和士绅对云南水利认识更为深刻,并针对不同情形提出因地制宜的水利发展策略。正是在社会各阶层所形成的重视水利发展的意识,奠定了云南水利发展基础,为清代治理云南夯实根基,为云南深度内地化创造了积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水利 边疆治理 帝王 地方官 清代
下载PDF
论《海与帝国:明清时代》对云南的书写
7
作者 张浩浩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4-121,共8页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是日本“讲谈社”出版的系列中国史普及读物之一,其立足海洋史,探讨中国明清时代的历史发展。该书中存在部分有关云南的书写,主要分析了由元至明的云南地缘政治特征,明初“蓝玉案”与云南的关联,移民实边和推行土...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是日本“讲谈社”出版的系列中国史普及读物之一,其立足海洋史,探讨中国明清时代的历史发展。该书中存在部分有关云南的书写,主要分析了由元至明的云南地缘政治特征,明初“蓝玉案”与云南的关联,移民实边和推行土司制度等云南边疆治理举措;同时,聚焦清朝时期的云南边疆治理,关注到了康熙时期的平定“三藩之乱”、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以及陈宏谋治滇的相关举措。上田信以宏大的视野书写云南历史特征和相关历史事件,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但是其中的一些看法比较片面,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上田信 云南
下载PDF
康熙《罗平州志》的成书时间、特点及价值
8
作者 徐志坤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目前学界对黄德巽,胡承灏,周启先等人编纂的《罗平州志》的成书时间存在争议,经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黄德巽等人编纂的《罗平州志》的成书时间为康熙五十七年(1718)。罗平地处西南边陲,文教不兴,无较多的文献资料记载,在这种情况下,黄... 目前学界对黄德巽,胡承灏,周启先等人编纂的《罗平州志》的成书时间存在争议,经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黄德巽等人编纂的《罗平州志》的成书时间为康熙五十七年(1718)。罗平地处西南边陲,文教不兴,无较多的文献资料记载,在这种情况下,黄德巽等人根据罗平当时的实际情况编纂了《罗平州志》,故该志可称为清前期的罗平大全,其特色主要有云南军政长官为其做序,在兼顾汉志编纂传统的基础上又兼具罗平本地的民族特色,同时因罗平地处三省交界而又具有军事特色。康熙五十七年编纂的《罗平州志》作为一部清前期的罗平大全,在地方治理、保存史料和促进社会教化、罗平民族融合等方面有巨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云南方志 康熙《罗平州志》 民族交融
下载PDF
清代云南民间诗歌音韵研究——以《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为例
9
作者 赵锦华 罗雅馨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2-53,共12页
竹枝词,作为一种源于民间的诗歌艺术形式,是记录民间名物生活习俗的重要载体,其语言较为接近民间社会生活真实状况。以李孝友《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为代表,其中的语言信息,可一定程度揭示清代乾隆到光绪年间云南民间对汉语的掌握程... 竹枝词,作为一种源于民间的诗歌艺术形式,是记录民间名物生活习俗的重要载体,其语言较为接近民间社会生活真实状况。以李孝友《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为代表,其中的语言信息,可一定程度揭示清代乾隆到光绪年间云南民间对汉语的掌握程度,以及云南汉语方言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云南 民间诗歌 竹枝词 诗歌用韵 云南方言
下载PDF
甘肃土司始于何时
10
作者 李世愉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甘肃土司始于何时,这是撰写《中国土司制度通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明史》《清史稿》等记载,明代甘肃的卫所官并未列入土司系列,《明会典》中所列明代的土司职衔,也不包括卫所官。明代严格区分土官与夷官,土官指云南、贵州、广... 甘肃土司始于何时,这是撰写《中国土司制度通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明史》《清史稿》等记载,明代甘肃的卫所官并未列入土司系列,《明会典》中所列明代的土司职衔,也不包括卫所官。明代严格区分土官与夷官,土官指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广之土官(即土司),而甘肃及东北等卫所官则属夷官。此外,明代甘肃卫所官的世袭与内地卫所官并无区别。甘肃的卫所官是在清朝划归土司系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土司 明朝 卫所官 清朝
下载PDF
清代滇南文人沙琛著述考述
11
作者 杨学娟 郭婉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沙琛是乾嘉时期较有影响的滇南作家,有《点苍山人诗集》《点苍山人诗钞》《沙雪湖先生诗稿》等著述传世。经考,《点苍山人诗集》共二卷,收诗303首,嘉庆十一年刻,为沙琛诗文首次汇编刊刻,现藏云南省图书馆。《点苍山人诗钞》为增补《诗... 沙琛是乾嘉时期较有影响的滇南作家,有《点苍山人诗集》《点苍山人诗钞》《沙雪湖先生诗稿》等著述传世。经考,《点苍山人诗集》共二卷,收诗303首,嘉庆十一年刻,为沙琛诗文首次汇编刊刻,现藏云南省图书馆。《点苍山人诗钞》为增补《诗集》而成,收诗1340首,有六卷本与八卷本两种:内蒙古图书馆藏六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云南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藏八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道光二年增修。民国四年,王廷治以道光二年增修本为底本,增修出版铅印本,《云南丛书》收录此书时汇合诸家,成为后世通行本。《沙雪湖先生诗稿》为沙琛手稿本,收诗121首,现藏云南省图书馆,其中多首诗不见于刻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琛 云南 清代文学 版本
下载PDF
论清代甘肃竹枝词中的陇右民俗文化
12
作者 冉耀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25-133,共9页
竹枝词是中国古代受民间歌谣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诗歌体裁。自中唐刘禹锡、白居易的《竹枝词》流行以后,历代创作竹枝词的诗人层出不穷,歌咏各地民情风俗的地方竹枝词也不断涌现,蔚为大观。清代是竹枝词创作的鼎盛时期,描写陇右民情风... 竹枝词是中国古代受民间歌谣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诗歌体裁。自中唐刘禹锡、白居易的《竹枝词》流行以后,历代创作竹枝词的诗人层出不穷,歌咏各地民情风俗的地方竹枝词也不断涌现,蔚为大观。清代是竹枝词创作的鼎盛时期,描写陇右民情风俗的竹枝词的数量也较多。陇右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要道,不但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也有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和西域文化的影响,民风民俗极为丰富多彩,其节日民俗、日常民俗、少数民族民俗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本文通过清代甘肃竹枝词中所描写的陇右民俗文化来探讨陇右民俗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文献价值,为中华竹枝词的研究和陇右民俗文化的研究贡献一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甘肃竹枝词 陇右民俗文化
下载PDF
清代新疆镇迪道再探
13
作者 鲁靖康 《历史地理研究》 2023年第2期55-67,159,共14页
清代新疆镇迪道系由安西道和乌鲁木齐差缺粮务道改置而来,在同治以前的承平时期肩负着内地直省藩、臬两司之任,辖境内既有正式设立的府厅州县政区,也有分防佐贰杂职分担州县的部分职能。同期该道由陕甘总督“统辖”、乌鲁木齐都统“兼辖... 清代新疆镇迪道系由安西道和乌鲁木齐差缺粮务道改置而来,在同治以前的承平时期肩负着内地直省藩、臬两司之任,辖境内既有正式设立的府厅州县政区,也有分防佐贰杂职分担州县的部分职能。同期该道由陕甘总督“统辖”、乌鲁木齐都统“兼辖”,乌鲁木齐都统同时受伊犁将军“节制”。但总督对镇迪道的“统辖”很大程度属于“遥领”,将军对都统的“节制”也流于形式,从而使都统的“兼辖”有了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道员任兼藩臬,都统职权与直省督抚相仿,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行省性质的特殊政区———乌鲁木齐都统辖区。这种特殊的行政体制被其他面临相似情况的地区援例效仿,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新疆 镇迪道 乌鲁木齐都统 陕甘总督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川滇黔与贬谪文人相互文化影响
14
作者 陈为兵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7-84,共8页
出于巩固边防的需要,明清两朝将大量文人谪戍川滇黔地区充军,因此与前朝历代相比,明清时期川滇黔地区贬谪文人数量急剧扩大。贬谪文人的到来一方面通过自身文学著述、交游授徒、评点文物等影响了川滇黔地区,提升了当地的文化水平;另一方... 出于巩固边防的需要,明清两朝将大量文人谪戍川滇黔地区充军,因此与前朝历代相比,明清时期川滇黔地区贬谪文人数量急剧扩大。贬谪文人的到来一方面通过自身文学著述、交游授徒、评点文物等影响了川滇黔地区,提升了当地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川滇黔地区特殊的民俗民风和地理风情,促使贬谪文人的思想得以锤炼和升华,在当地各界人士的照拂下,他们没有朝廷的政治羁绊,腾出手来著书立说,文学和理学成就得到快速提升。基于此,川滇黔地域和贬谪文人之间实现了文化上的互动和互赢,儒家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沟通和交流,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黔 明清 贬谪 文化
下载PDF
清末民初开埠通商对云南产业结构变化的推动
15
作者 张丽虹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8-43,共6页
清末民初开埠通商透射的云南产业变化动向为发展进口替代轻工业以及有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农矿产品初加工业,棉纺织品大量输入是触发云南自然经济基础裂变的动力,随着开埠通商而出现矿产品出口,凸显了矿业游离于农业的专业化倾向。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开埠通商 云南 产业结构
下载PDF
从石刻看明清时期云南的诸葛亮崇拜
16
作者 李丹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6-133,共8页
石刻作为一种具有文物性质的文献,记载着各地的历史与文化,比如云南境内就留存着一些与“武侯祠”有关的石刻,从中可见明清时期云南地区的诸葛亮崇拜。这些石刻集中在滇中与滇西两地,滇中地区(包括昆明、曲靖、楚雄和玉溪)的石刻反映的... 石刻作为一种具有文物性质的文献,记载着各地的历史与文化,比如云南境内就留存着一些与“武侯祠”有关的石刻,从中可见明清时期云南地区的诸葛亮崇拜。这些石刻集中在滇中与滇西两地,滇中地区(包括昆明、曲靖、楚雄和玉溪)的石刻反映的是对于“圣人教化之功”的崇拜,滇西地区(主要集中于保山和大理)的石刻反映的是对于“神明庇庥之功”的崇拜。从本质上来说,这些石刻中体现的诸葛亮崇拜都是云南各民族对中原地区汉文化的认同。这种历史文化现象不仅推进了云南各民族的团结与进步,还促进了云南各民族的交融与发展,更为云南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民俗文化和丰富的精神余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云南石刻 武侯祠 诸葛亮崇拜 精神余韵
下载PDF
西南边疆环境史上官民互补环保机制研究——以清代云南二元环保模式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琼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2,共19页
明清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环境灾害的发生随着开发的深入日趋频繁,地方的环境保护逐渐形成了官方法制及民间法制共存互补的二元环保机制。官方推行的植树禁伐令等措施得到了各民族的认可,民族地区从自然崇拜及乡规民约、习惯法层面推行的... 明清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环境灾害的发生随着开发的深入日趋频繁,地方的环境保护逐渐形成了官方法制及民间法制共存互补的二元环保机制。官方推行的植树禁伐令等措施得到了各民族的认可,民族地区从自然崇拜及乡规民约、习惯法层面推行的生态联保措施也得到了官方支持,形成了官方与民间两种环保法制并存共进、相辅相成的模式,并在具体的生态管理实践中高度契合。官方认可并支持民间环保法制及其实施,民间环保法制依赖并弥补了官方法制的不足,从而使云南民族区域的生态环境长期保持了良性发展态势,彰显出边疆民族地区二元环保机制的现实资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环境史 清代 云南 二元环保机制 官方及民间并行模式 制度维度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甘肃八景诗的艺术表现
18
作者 张莉 骆锦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8-72,共5页
八景诗是明清时期兴盛的一种诗歌样式。明清时期的八景诗创作延续了中国自魏晋以来山水诗的创作传统。甘肃八景诗的创作在体裁上多为近体诗,古体诗较少,以律诗为主。甘肃八景诗具有创作体式灵活多样、遣词造句精练严谨、修辞手法灵活多... 八景诗是明清时期兴盛的一种诗歌样式。明清时期的八景诗创作延续了中国自魏晋以来山水诗的创作传统。甘肃八景诗的创作在体裁上多为近体诗,古体诗较少,以律诗为主。甘肃八景诗具有创作体式灵活多样、遣词造句精练严谨、修辞手法灵活多变等艺术特征,显示出了甘肃八景诗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甘肃 八景诗 艺术表现
下载PDF
清代赵元祚散文辑校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明奎 崔馨月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21,共12页
清代集学者、诗人和官员等身份于一身的赵元祚创作了不少包括论、序、铭、记、传等文体在内的散文,这些散文记载了其为人、仕宦、交友、思想情感等历史信息,是今日研究赵元祚的重要史料之一。因此,综合运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 清代集学者、诗人和官员等身份于一身的赵元祚创作了不少包括论、序、铭、记、传等文体在内的散文,这些散文记载了其为人、仕宦、交友、思想情感等历史信息,是今日研究赵元祚的重要史料之一。因此,综合运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从《滇南文略》《道光成安县志》等文献中辑录近20篇赵元祚创作的散文,并对部分内容略加校勘发现,这些辑录的散文虽然在具体文字内容方面有所差异,但极大地丰富了今人对赵元祚作品的认识,能进一步推进赵元祚研究的进展,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云南人物 赵元祚 散文 辑校
下载PDF
清光绪朝云南匪患探析
20
作者 张瑜 张亚栋 李永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1-97,共7页
清光绪朝,中央政府对云南的控制力愈加式微。一方面,积重难返的内治之困--膨胀的人口、凋敝的经济、频繁的灾荒使得云南社会、经济与政治全面失序而游匪不断。另一方面,随着19世纪末越、缅两邻国被法、英实际控制,中国西南边防局势骤然... 清光绪朝,中央政府对云南的控制力愈加式微。一方面,积重难返的内治之困--膨胀的人口、凋敝的经济、频繁的灾荒使得云南社会、经济与政治全面失序而游匪不断。另一方面,随着19世纪末越、缅两邻国被法、英实际控制,中国西南边防局势骤然生变。不断进逼的“外患”使得大量游匪流窜于中越、中缅之间频频衅乱。内外力的双重挤压与拉扯之下,云南各类匪患丛生,其负面影响已经侵入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光绪朝云南地方社会的恶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光绪朝 云南匪患 结构性紧张 边疆危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