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shale gas in the Carboniferous Jiusi Formation,northern Guizhou and Yunnan provinces,SW China
1
作者 Weiming Feng Rong Li +3 位作者 Zhan Zhao Qian Yu Wei Liu Junfeng Cao 《Energy Geoscience》 2023年第3期169-181,共13页
Dark mudstones and shales of the Carboniferous Jiusi Formation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northern Guizhou and Yunnan provinces, SW China.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 Dark mudstones and shales of the Carboniferous Jiusi Formation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northern Guizhou and Yunnan provinces, SW China.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organic-rich shales in this area are yet to be quantified, thus limiting the prospect of shale gas in this are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bas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Jiusi shale gas, using core data, well-logs, and some other test data, obtaining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e organic-rich shal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deltaic-to-shallow-shelf deposits, with thickness ranging from 0 to 450 m, and above 350 m around the subsidence center. The organic matter is mainly type Ⅱ kerogen with TOC content of mostly 1%–2%, indicating a moderate maturity. The argillaceous shale reservoirs are indicative of strong heterogeneity, high clay minerals content, low porosity, low permeability,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relatively developed secondary porosity. The gas-log anomaly intervals obtained from the survey wells have a cumulative thickness that is apparently greater than 200 m, and a few shale intervals showing high desorbed and adsorbed gas contents. Due to complex structures in the study area, conditions responsible for shale gas occurrence and trapping are generally moderate. However, areas having wide and gentle folds with moderate depth of burial reveals relatively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hydrocarbon traps. In contrast with typical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s, the Jiusi shale have better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shale gas preserv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framework and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Carboniferous Jiusi Formation provide more insight for the exploration of Carboniferous shale gas in sou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continental tansitional fades 0rganic-nich shale Shale gas Exploration potential CARBONIFEROUS Northem border area between Guizhou and yunnan China
下载PDF
连片特困地区县域交通扶贫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以滇西边境山区为例
2
作者 戢晓峰 曹瑞 +2 位作者 陈方 韩春阳 李晓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6,共13页
交通扶贫效率测度可为乡村振兴阶段区域交通规划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滇西边境山区56个县域四年间交通与经济发展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交通扶贫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测度滇西边境山区各县交通扶贫... 交通扶贫效率测度可为乡村振兴阶段区域交通规划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滇西边境山区56个县域四年间交通与经济发展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交通扶贫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测度滇西边境山区各县交通扶贫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同时,构建Tobit回归模型,探究县域交通扶贫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滇西边境山区县域交通扶贫效率整体呈逐步增长态势,在乡村振兴阶段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且交通扶贫综合效率主要受到规模效率的影响;滇西边境山区县域交通扶贫效率大幅提升;依据交通扶贫综合效率的平均值和Malmquist指数值两个维度,滇西边境山区56个县可划分为潜力型、发展型、成熟型及巩固型4种类型,而发展型和成熟型是滇西边境山区交通扶贫效率的主要形态;县域规模、产业结构对交通扶贫效率的提升具有反向抑制作用,就业支持、消费水平、区位优势、投资规模均在不同程度上对滇西边境山区交通扶贫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县域交通扶贫效率在影响强度和作用路径上存在差异。因此,应进一步优化县城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强化劳动力就业等因素与交通运输发展的“联动效应”,针对不同交通扶贫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短板,采取差异化、合理化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扶贫效率 测度 影响因素 DEA-Malmquist模型 滇西边境山区
下载PDF
2018—2022年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3
作者 何继波 念鹏英 +2 位作者 郑尔达 张妍黎 陈莉华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4期217-222,共6页
目的掌握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边境地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2年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采用描述... 目的掌握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边境地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2年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时间、地区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8—2022年,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9起,占全省的20.53%;涉及病例14877例,死亡1例。事件的级别以一般事件(Ⅳ级)为主(110起,占61.45%);类别以乙类传染病为主(77起,占43.02%);涉及病种12种,前3位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64起,占35.75%)、水痘(42起,占23.46%)、流行性感冒(26起,占14.53%)。事件的高发月份为4—7月(71起,占39.66%)和9—12月(65起,占36.31%);高发场所为学校(96起,占53.63%),其中小学占55.21%(53/96)。境外输入传染病引起的事件共11起,主要来自缅甸(7起,占63.64%)。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4(4,35)d,最长持续时间为153 d。结论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事件以乙类传染病为主,学校是防控的重点场所,高发季节要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边境地区 传染病 流行特征 云南省
下载PDF
滇南边疆地区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4
作者 贾雅迪 马嘉怿 +1 位作者 闻素霞 潘莹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7期154-157,共4页
目的了解滇南边疆地区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应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96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滇南边疆地区初... 目的了解滇南边疆地区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应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96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滇南边疆地区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总均值、各分量表及维度均值均显著高于选项理论中值3(P<0.01);分量表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性价值观(3.76±0.61)分、性适应(3.55±0.48)分、性认知(3.32±0.74)分。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滇南边疆地区初中生的性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处于中上水平;3个分量表的发展水平不一致;7个维度中性态度得分最高,性知识得分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边疆地区 初中生 性心理健康
下载PDF
从“箸”与“筷子”解读云南人的饮食记忆
5
作者 朱和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80,共13页
筷子在云南境内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蜀身毒道的开拓使云南成了联结印度和华夏文明的锁链,为“梜”“箸”等中华饮食器具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从东往西(即五尺道)、从北往南(即零关道)的两条传... 筷子在云南境内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蜀身毒道的开拓使云南成了联结印度和华夏文明的锁链,为“梜”“箸”等中华饮食器具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从东往西(即五尺道)、从北往南(即零关道)的两条传播路线在滇中交汇,催生了云南历史上较早的一批青铜箸原产地,因为考古工作者在祥云县大波那村发掘到了战国中晚期的实物证据,在云南世居族群的语言中至今仍顽强地保留着“梜”“箸”的历史称谓。从青铜箸到金银箸、从竹木筷到象牙筷的制作技艺凝聚着云南人的智慧和汗水,为他们深植了割舍不掉的饮食文化基因,增强了中华饮食文化圈的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筷子 云南人 华夏边缘 饮食文化圈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边境地区服务国家语言战略规划构想
6
作者 潘玲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19-22,共4页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实现“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还需语言互通来搭建桥梁。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另外,云南还是中国跨境...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实现“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还需语言互通来搭建桥梁。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另外,云南还是中国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鉴于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对云南边境地区语言使用状况和语言教育概况进行调查,了解边境地区的主要语言需求至关重要。然后根据语言需求,从国家语言战略出发,制定合理的语言教育规划,来提升边境居民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克服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时的语言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建设 云南 边境地区 语言 战略 规划
下载PDF
提升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对策思考——以云南省为例
7
作者 刘虹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3-98,共6页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云南省的高等教育在近些年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其高等教育无论是在布局结构、内涵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此,调整高等教育布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云南省的高等教育在近些年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其高等教育无论是在布局结构、内涵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此,调整高等教育布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社会经济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推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云南省高等教育进一步提升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边疆民族地区 高等教育 教育结构 内涵式发展
下载PDF
清末新政前夕云南边疆军政高层冲突及影响
8
作者 段金生 陈子牛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7-49,共13页
清末新政实施前夕,彼此相互牵制、职权又重合的云南提督冯子材与云贵总督崧蕃、云南巡抚丁振铎围绕云南军政权力分配发生了公开冲突,这既是甲午战后清朝中枢与地方权力结构失衡的表现,也从另一维度呈现了云南地方社会政治矛盾日益尖锐... 清末新政实施前夕,彼此相互牵制、职权又重合的云南提督冯子材与云贵总督崧蕃、云南巡抚丁振铎围绕云南军政权力分配发生了公开冲突,这既是甲午战后清朝中枢与地方权力结构失衡的表现,也从另一维度呈现了云南地方社会政治矛盾日益尖锐化的面相。这次冲突表现出的清廷中枢力量日益“弱化”、央地之间的复杂互动、云南地方军政高层的“歧异”、云南地方财政及军事的不足等内容,都将制约新政的正式政令及改革举措的实际运行效果。位处西南边疆关键地区的云南社会政治的这些复杂形态,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清末新政在西南边疆的实施必然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复杂、艰巨局面。深刻洞察这一复杂景象,才能对清末新政在西南边疆的具体实施有更全面、透彻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边疆 军政高层冲突 冯子材、崧蕃、丁振铎 地方政局
下载PDF
云南边境地区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变迁研究(2000~2020) 被引量:2
9
作者 晏月平 徐岗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4,共14页
云南边境地区传统地理区位劣势明显,“兴边强边、稳边富民”行动和现代化建设面临一定挑战。如何破解区位劣势积极融入边贸口岸经济,有力推进人口与经济有序协调分布,探索富有边境地区特色创新发展的“云南模式”,对推进沿边地区高质量... 云南边境地区传统地理区位劣势明显,“兴边强边、稳边富民”行动和现代化建设面临一定挑战。如何破解区位劣势积极融入边贸口岸经济,有力推进人口与经济有序协调分布,探索富有边境地区特色创新发展的“云南模式”,对推进沿边地区高质量全局发展意义非凡。文章使用2000年以来3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历年云南统计年鉴数据,探讨了2000~2020年云南省边境县(市)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的变迁趋势,并构造面板数据基于OLS回归分析人口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该区域人口负增长范围持续扩大,经济发展总体积极向好,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但区域内发展差距不断扩大;边境县(市)应综合调控区域人口空间格局,以适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提升人口质量,释放人口质量红利;加快就业人口向文旅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农文旅、民俗风情旅边境全域游;抓住机遇释放边贸与口岸红利,简化通过报关流程,助力边贸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边境 人口与经济 耦合协调 OLS回归 人口质量红利
下载PDF
云南边境地区肉牛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基因分型研究
10
作者 马慧 程文杰 +3 位作者 贺君君 杨建发 邹丰才 王开胜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肉牛弓形虫感染的流行情况,分别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共采集858头肉牛组织样品2 574份。方法 本研究分别提取其组织DNA,利用巢式PCR方法对弓形虫SAG3基因进行检测,在此... 目的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肉牛弓形虫感染的流行情况,分别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共采集858头肉牛组织样品2 574份。方法 本研究分别提取其组织DNA,利用巢式PCR方法对弓形虫SAG3基因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针对阳性DNA样本SAG3基因开展了PCR-RFLP分型研究,初步确定了主要流行株的基因型。结果 该批组织样品中有来自89头牛呈弓形虫SAG3基因阳性,弓形虫总感染率为10.37%(89/858)。不同地区、不同品种肉牛之间弓形虫感染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德宏地区的样品均显示为阴性,而保山、西双版纳地区的阳性率分别为0.33%(1/300,95%CI=0.00~0.99)、25.14%(88/350,95%CI=20.60~29.69);不同品种中,黄牛感染率最高(23.73%)。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云南省边境地区肉牛感染为SAG3表面抗原Ⅰ型。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云南部分边境地区的肉牛弓形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云南边境地区肉牛弓形虫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边境地区 肉牛 弓形虫 流行病学调查 基因分型
下载PDF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为例
11
作者 段桂超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9-15,共7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关系到国家稳定与民族团结,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地处西南边陲,基础设施仍滞后,人口流失严重,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边境安全问题复杂,文化陋习频现,使得该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关系到国家稳定与民族团结,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地处西南边陲,基础设施仍滞后,人口流失严重,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边境安全问题复杂,文化陋习频现,使得该地区存在易返贫风险且乡村振兴的必要性更加突出。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为例,探讨了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路径,提出了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本土产业优势、铸牢边境安全防线、培养良好道德风尚等方向,致力于提高孟连县边民的社会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扎实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边境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路径探析
下载PDF
清末川边治理研究
12
作者 李沂枭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14,23,共6页
清廷设置川滇边务大臣后在川边地区施行的多项政策,是一次对川边地区各方面都有所触及的改革。首任川滇边务大臣对川边地区的治理,促进了川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进步,引导川边地区向近代化的进程前进,维护了西南地区的和谐... 清廷设置川滇边务大臣后在川边地区施行的多项政策,是一次对川边地区各方面都有所触及的改革。首任川滇边务大臣对川边地区的治理,促进了川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进步,引导川边地区向近代化的进程前进,维护了西南地区的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同时,清末时期的川边治理促进了民国时期西康省的建立和当今四川省西部地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川滇边务大臣 川边地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研究——以X、Y、Z村为例
13
作者 李欣欣 任兆昌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87-90,96,共5页
该研究以云南省3个边境村——X、Y、Z村为例,通过文献搜索和实地调研方法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现状,并提出关于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思考。研究发现:3个村的农业产业具有独特性,基础很好且成规模,给村民带来... 该研究以云南省3个边境村——X、Y、Z村为例,通过文献搜索和实地调研方法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现状,并提出关于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思考。研究发现:3个村的农业产业具有独特性,基础很好且成规模,给村民带来了较好的收入;3个村的生态环境良好,村民对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的满意度较高。为进一步推进这3个村的发展,也为云南省其他边境村和我国其他边疆省份边境村的发展提供参考,提出要加强党和政府的引领,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户经营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引育并举,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强化生态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以及乡村治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云南
下载PDF
云南沿边境地带生态环境3S监测、评价与调控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齐清文 何大明 +2 位作者 邹秀萍 姜莉莉 李晋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i001,共13页
本文利用全球新千年整体生态系统评估的理论,以云南省沿边境地带生态系统变化跨境生态安全为研究对象,探寻并揭示我国陆疆系统的跨境生态系统变化监测、评价和生态安全综合调控的基础理论与信息机理;进而研究基于“3S”云南沿边境地带... 本文利用全球新千年整体生态系统评估的理论,以云南省沿边境地带生态系统变化跨境生态安全为研究对象,探寻并揭示我国陆疆系统的跨境生态系统变化监测、评价和生态安全综合调控的基础理论与信息机理;进而研究基于“3S”云南沿边境地带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与综合调控的方法和关键技术,包括方法和技术体系的建立、指标体系的建立、多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数学模型的建立、综合调控模式和决策方案的建立等;在案例研究部分,建立了背景数据库,然后选择大、中、小尺度进行了全区生态环境现状评价,重点河道、典型路段和重点口岸的影响评价和预测预报研究,最后进行了综合调控模式和方案的探讨,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动态仿真和虚拟表达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沿边境地带 生态环境 3S监测 综合调控 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
下载PDF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蚀变特征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厚民 毛景文 +3 位作者 徐章宝 陈毓川 张长青 许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502,共8页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具层控特征 ,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部。矿化主岩为玄武岩流顶部的淬碎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岩流之间的含炭沉积岩 ;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及其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具层控特征 ,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部。矿化主岩为玄武岩流顶部的淬碎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岩流之间的含炭沉积岩 ;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及其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沥青、炭质物、石英、沸石、方解石、绿帘石等 ,此外还有少量绿泥石、钠长石、铁阳起石、榍石、辉铜矿、硅孔雀石、铜蓝、褐铁矿等。以玄武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沥青 +石英及不含沥青等有机质的自然铜 +石英 +绿帘石 ,以含炭沉积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炭质物 +沸石 +石英 (+辉铜矿 ) ;原生铜矿化有 2个期次 :早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入之前 ,晚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入之后。该类铜矿化的同生火山热液特征不明显 ,以后生热液矿化为主。淬碎玄武质角砾岩不仅是有机流体的良好储层 ,也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就位空间 ,是铜矿化层控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机流体及含碳沉积岩中碳质为成矿物质以自然铜形式沉淀提供了还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铜矿 矿化 成矿作用 沥青 炭质物
下载PDF
川南滇北交界处杏仁状玄武岩中的沥青微形貌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良钜 曾南石 +3 位作者 阮青锋 曾伟来 李东升 黎琪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3-528,共6页
对产出于川南和滇北交界处杏仁状玄武岩中的沥青进行了微形貌特征研究。沥青呈皮壳状、圈层状、杏仁状、致密块状产出于杏仁状玄武岩的晶洞、气孔或裂隙中。沥青的螺旋生长花纹表明沥青是由热液相或气相转变为固相的,沥青中的气孔构造... 对产出于川南和滇北交界处杏仁状玄武岩中的沥青进行了微形貌特征研究。沥青呈皮壳状、圈层状、杏仁状、致密块状产出于杏仁状玄武岩的晶洞、气孔或裂隙中。沥青的螺旋生长花纹表明沥青是由热液相或气相转变为固相的,沥青中的气孔构造是沥青中的天然气(主要为甲烷)从沥青的气孔逸出的佐证,也表明沥青是成矿热液中的原油受热(>300℃)发生热裂解的产物。沥青的元素组成、H/C比值、反射率以及微区X射线衍射、水晶晶体中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测试结果表明,川南普格石油热演化与变质程度比滇北昭通石油要高。沥青的碳同位素δ13C在-25‰~-31‰之间变化,表明沥青具生物成因,有机质来自下二叠统的碳酸盐岩。川南普格玄武岩有利于气藏的形成,滇北昭通玄武岩则有利于油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螺旋生长花纹与气孔构造 碳同位素 杏仁状玄武岩 成因 川南与滇北交界处
下载PDF
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保强 熊理然 +1 位作者 蒋梅英 张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5,共7页
基于云南沿边地区56个县域单元1993,2002,2009,2015年人均GDP数据,运用ESDA-GIS方法分析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格局,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但相关性相对较弱。199... 基于云南沿边地区56个县域单元1993,2002,2009,2015年人均GDP数据,运用ESDA-GIS方法分析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格局,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但相关性相对较弱。1993年以来,县域经济整体格局变动不大,经济热点区域始终处于弥勒、建水、蒙自等县市,冷点区域则始终处于广南、麻栗坡、绿春等县域;而经济增长格局则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演化和跃迁特征。整体上看,云南沿边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较大,由随机成分造成空间异质性也逐渐增强,且东—西方向上县域经济差异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以及区域发展政策是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空间格局演化 ESDA 云南沿边地区
下载PDF
川滇黔交界地区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韩奎 罗金海 +4 位作者 王宗起 闫全人 武昱东 张国锋 年秀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9-641,共13页
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中普遍发育含矿角砾岩。文章综述了角砾岩的成因分类,在重点矿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含矿角砾岩显示张性角砾岩的特点,仅个别矿床同... 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中普遍发育含矿角砾岩。文章综述了角砾岩的成因分类,在重点矿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含矿角砾岩显示张性角砾岩的特点,仅个别矿床同时出现挤压角砾岩。综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和典型铅锌矿床的同位素测年数据,可大致推断出,从中二叠世茅口期以来该铅锌成矿区伸展构造至少有2期:一期发生在铅锌矿化之前或同时,即早二叠世/晚二叠世的升降运动(东吴运动)与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间,此次伸展作用形成的角砾岩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大量的容矿空间,并最终导致成矿流体沿断裂运移并充填沉淀而形成角砾状或网脉状-脉状构造的矿石;另一期发生在铅锌矿化之后,即白垩纪—古近纪,发育一系列正断层,并有可能破坏了铅锌矿体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铅锌矿床 含矿角砾岩 构造意义 伸展作用 川滇黔交界地区
下载PDF
川滇黔邻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1
19
作者 汪正江 余谦 +6 位作者 杨平 刘伟 杨菲 刘家洪 熊国庆 何江林 邓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15,共15页
中国的页岩气资源评价必须立足于中国主要陆块的地质条件与构造演化特点之上,对于不同层系、不同地区的页岩气选区评价,也必须抓住关键因素。川滇黔邻区的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发育,但保存条件较渝东南地区更为复杂。印支期以来... 中国的页岩气资源评价必须立足于中国主要陆块的地质条件与构造演化特点之上,对于不同层系、不同地区的页岩气选区评价,也必须抓住关键因素。川滇黔邻区的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发育,但保存条件较渝东南地区更为复杂。印支期以来,该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应力场转换,断裂、褶皱发育,因此,建立针对性的页岩气选区评价参数体系是该区页岩气勘探走出困局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该区已有页岩气钻井成效的基础上,立足于扬子海相层系页岩气勘探应是基于保存条件的"连续型甜点区"的选区评价基本思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5大因素(区域盖层、直接盖层、底板条件、页岩层自身条件、构造改造强度)、4个等级、17个选区评价参数。另外,根据已有相关钻井数据,总结提出了5个页岩气层评价表征参数(含气量、孔隙度、电阻率、氮气组分含量和压力系数)。根据该指标体系,对川滇黔邻区的主要构造单元进行了梳理分析,优选出5个有利区,提出了各有利区的首选可能突破点。本研究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有利区带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黔邻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气 主控因素 构造保存 有利区优选
下载PDF
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18
20
作者 郭晓芳 吴超 +6 位作者 王丕玉 毛祥华 周红宁 杨捷 董书华 蔺应学 高世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2-504,507,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状况,为制定有效登革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具有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的不同地区采集健康人群血清,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结果采集的740份中国... 目的了解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状况,为制定有效登革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具有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的不同地区采集健康人群血清,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结果采集的740份中国籍血清标本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9%(81/740)和5.7%(42/740),两种抗体同为阳性的阳性率为0.81%(6/740);缅甸籍学生这两种登革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5%(13/104)和2.9%(3/104)。登革IgG/IgM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性别、民族、不同国籍学生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务农人群IgG抗体阳性率高于非农人群(P<0.05);盈江县IgG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云南省边境地区人群广泛存在登革病毒的既往和新近隐性感染,建议加强对边境口岸和边境地区的登革热疫情监测,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提高当地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血清学调查 云南边境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