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溯历史之根脉、追忆文化之基因 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山壮族为例
1
作者 李锦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2期80-83,共4页
文山壮族《五虎平西》和《五虎平南》云南壮剧、“六郎节”与“七郎节”节日文化、紫色糯米饮食文化、“前补”和“后补”服饰文化等赓续并发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文山壮族文化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文山壮族文化... 文山壮族《五虎平西》和《五虎平南》云南壮剧、“六郎节”与“七郎节”节日文化、紫色糯米饮食文化、“前补”和“后补”服饰文化等赓续并发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文山壮族文化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文山壮族文化基因“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同构可为文山壮族文化的赓续、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托、历史支撑和现实支持,可为文山壮族接续奋斗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可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助力文山壮族与中国各民族更加团结进步,民族关系更加和谐共融,各项社会事业更加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壮族 云南壮剧 “六郎节”与“七郎节”节日文化 紫色糯米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文化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从“罗记群舞台”到“云南戏剧改进社”:云南滇剧的战时困顿
2
作者 方冠男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4期97-105,共9页
作为滇剧演出班社,罗记群舞台在有限的内循环经济体系中探索,这代表的是滇剧在市场向度的实践努力。但从历史事实来看,这一探索的结果并不成功,因为,在一个社会经济总量不断缩水的战时大环境里,文化产品并不能够自由发展,于是,官办色彩... 作为滇剧演出班社,罗记群舞台在有限的内循环经济体系中探索,这代表的是滇剧在市场向度的实践努力。但从历史事实来看,这一探索的结果并不成功,因为,在一个社会经济总量不断缩水的战时大环境里,文化产品并不能够自由发展,于是,官办色彩的云南戏剧改进社应运而生。对于滇剧来说,从罗记群舞台到云南戏剧改进社的演变,其中有一个滇剧从商业产品走向政治附属的转变。这种转变既是经济市场下行背景下的无奈选择,也是云南滇剧战时困顿的典型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剧 罗记群舞台 云南戏剧改进社 战时困顿
下载PDF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花灯戏的建档保护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馨元 刘为 王淼哲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32,共3页
随着云南各地花灯戏不断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部门对于云南花灯戏各方面的保护和促进力度也不断加强,但在花灯戏建档保护方面仍然有些不足。文章从花灯戏建档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花灯戏自身的特点,在档案收集、分... 随着云南各地花灯戏不断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部门对于云南花灯戏各方面的保护和促进力度也不断加强,但在花灯戏建档保护方面仍然有些不足。文章从花灯戏建档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花灯戏自身的特点,在档案收集、分类和开发利用方面给出一些建议,以推动云南花灯戏的科学合理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花灯戏 建档保护
下载PDF
略论云南傩面具及其文化审美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福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0-24,共5页
云南傩戏面具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特征。是云南各民族历史、宗教、艺术、民俗的复合产物 ,从中可窥视到云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习 ,看到云南各民族的先民渴望征服自然和保护自身的古老梦想。本文通过分析云南有代表性的几种... 云南傩戏面具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特征。是云南各民族历史、宗教、艺术、民俗的复合产物 ,从中可窥视到云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习 ,看到云南各民族的先民渴望征服自然和保护自身的古老梦想。本文通过分析云南有代表性的几种傩戏的面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傩面具 文化内涵 审美特征
下载PDF
重建现代戏曲的“民间趣味”——以滇剧《水莽草》等作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之薇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5期9-14,共6页
关于"戏曲的现代建设"和"戏曲的现代性"近年来一直是戏曲实践领域和理论研究领域共同思考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现代戏曲"一词被理论家提出,直至进入21世纪重新被不同的理论家拿出来探讨。"... 关于"戏曲的现代建设"和"戏曲的现代性"近年来一直是戏曲实践领域和理论研究领域共同思考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现代戏曲"一词被理论家提出,直至进入21世纪重新被不同的理论家拿出来探讨。"现代性""现代精神"成为衡量戏曲创作的第一要义,反之戏曲原生的"民间趣味"却越来越被漠视。在戏曲创作中,民间趣味和现代审美是二元对立的吗?实际上,向现代戏曲品格的转型恰恰是以对戏曲传统和剧种特色的正视和珍视为第一步的。因为,"民间"中的现代价值不容忽视,鲜活的主体所具有的丰富本土性以及充满个性的艺术表达使得"民间趣味"参与到现代戏曲的建设中来,不仅没有降低现代戏曲的品格,相反因其生动、质朴的特性以及在地域特色、剧种本位方面的坚守使这样的戏曲创作更具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曲 民间趣味 滇剧《水莽草》 芗剧《保婴记》
下载PDF
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研究述评与讨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吕维洪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0-43,共4页
云南是民族文化的富集地,从而使得云南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都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也正如此,作为云南传统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云南古代戏曲文学在形成和不断发展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但在文献梳理中我们显然感到云南古代戏... 云南是民族文化的富集地,从而使得云南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都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也正如此,作为云南传统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云南古代戏曲文学在形成和不断发展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但在文献梳理中我们显然感到云南古代戏曲文学研究的单一和单薄,即便在戏曲作家、戏曲作品的收集、整理方面都显得极为匮乏;在对其发展过程中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联探讨的成果就更为鲜见,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应该做的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古代戏曲文学 述评与讨论
下载PDF
《三言》与云南方言中“着”的词语考释 被引量:1
7
作者 施文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7-149,共3页
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与汉族人口的流动迁徙有关,而且也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教化和倡导有关。我国古代(特别是宋代以来)的白话文学作品中记录了当时使用的汉语词汇和语法,因此,对这些白话文学中所见到的云南方言... 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与汉族人口的流动迁徙有关,而且也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教化和倡导有关。我国古代(特别是宋代以来)的白话文学作品中记录了当时使用的汉语词汇和语法,因此,对这些白话文学中所见到的云南方言词语进行研究,或许有助于我们较为准确地认识云南方言形成的时期和过程。"着"字体现了云南汉语方言受到元代和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汉语语用影响的复杂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方言 “着” 《三言》 元代戏曲
下载PDF
戏曲化的陷阱——兼评滇剧《水莽草》
8
作者 孙红侠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5期15-18,共4页
由玉溪市滇剧院创作演出的滇剧《水莽草》是一部从创作思路到舞台呈现都高度戏曲化的作品,但其在追求戏曲化的简约情节的同时却流于叙事的单薄。面对这样一部高度戏曲化的,但却并不是传统民间形态的现代剧场艺术作品,我们也许更应该思... 由玉溪市滇剧院创作演出的滇剧《水莽草》是一部从创作思路到舞台呈现都高度戏曲化的作品,但其在追求戏曲化的简约情节的同时却流于叙事的单薄。面对这样一部高度戏曲化的,但却并不是传统民间形态的现代剧场艺术作品,我们也许更应该思考的是"符合戏曲艺术的规律"和一部"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之间的距离,对"戏曲化"过度的理论关注很可能会削弱戏曲应有的叙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莽草》 滇剧 戏曲化 叙事性
下载PDF
乐舞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民族剧种的诞生和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戈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13-21,共9页
云南是歌舞的海洋,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乐舞、乐歌在抒情表意的繁复发展中,一直到“演故事”发生,就走进了“戏剧家族”。云南民族剧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事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鼓励、推动下产生的中华戏剧家族中的新剧种... 云南是歌舞的海洋,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乐舞、乐歌在抒情表意的繁复发展中,一直到“演故事”发生,就走进了“戏剧家族”。云南民族剧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事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鼓励、推动下产生的中华戏剧家族中的新剧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边疆政治稳定及边疆政治意识形态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对边疆文艺的领导 云南民族剧种 乐舞 乐歌 乐舞剧
下载PDF
关肃霜民族题材现代戏之管窥
10
作者 方冠男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71-76,共6页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关肃霜先生演出了四部民族题材的现代戏曲作品《多沙阿波》《黛诺》《佤山雾》《娜蒂秀》。以这四部作品为代表,关肃霜民族现代戏的背后,存在三个方面的隐性意义:第一,体现出国家意志与戏剧的内在关系...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关肃霜先生演出了四部民族题材的现代戏曲作品《多沙阿波》《黛诺》《佤山雾》《娜蒂秀》。以这四部作品为代表,关肃霜民族现代戏的背后,存在三个方面的隐性意义:第一,体现出国家意志与戏剧的内在关系;第二,体现出对民族戏剧的历史自省;第三,是云南边地戏剧的文化自觉表现。因此,在研究关肃霜京剧艺术和以关肃霜为引领的滇派京剧的同时,我们非但要关注关肃霜本人的艺术造诣,也要重视国家文化建设的政策;既要重视对演员的培养,也要重视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肃霜 民族题材 现代戏 滇派京剧
下载PDF
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云南壮剧——云南壮剧音乐初探(之一)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六军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在全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有些剧种是单声腔剧种,有些剧种是多声腔剧种。云南壮剧既有在本土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山乐西土戏的〔乐西戏调〕和富宁土戏的〔哎依呀〕腔调、〔哎的呶〕腔调,同时又有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广南北路沙... 在全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有些剧种是单声腔剧种,有些剧种是多声腔剧种。云南壮剧既有在本土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山乐西土戏的〔乐西戏调〕和富宁土戏的〔哎依呀〕腔调、〔哎的呶〕腔调,同时又有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广南北路沙戏的〔沙调〕、富宁土戏的〔乖嗨咧〕腔调、〔依嗬嗨〕腔调以及散用在富宁土戏和广南沙戏音乐中的〔皮黄腔调〕,因此,云南壮剧是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云南壮剧 本土腔 多声腔
下载PDF
云南壮剧演出习俗“扫寨”中的符咒现象——云南壮剧符咒探秘之二
12
作者 许六军 《文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55-59,共5页
在云南壮剧演出习俗"扫寨"中,频繁地出现符咒现象。广南县坡佣沙戏班"扫寨"中的唱祝歌呼祝咒求雨、沿门逐疫、撒豆成兵、驱妖逐怪、书写符箓、悬挂"赏哈"、河边设坛"敬神驱鬼逐疫"、度送神灵... 在云南壮剧演出习俗"扫寨"中,频繁地出现符咒现象。广南县坡佣沙戏班"扫寨"中的唱祝歌呼祝咒求雨、沿门逐疫、撒豆成兵、驱妖逐怪、书写符箓、悬挂"赏哈"、河边设坛"敬神驱鬼逐疫"、度送神灵回宫、验看鸡卜、预卜吉凶、憧憬来年、向往明天。文山乐西土戏"扫寨"中恭送灵官回宫、铁链捉怪、茅草扫鬼、刺棵逐疫、草绳辟邪、壮话吼喊咒语。这些现象蕴含了丰富的壮族文化色彩,显现出"扫寨"斑驳的原生性,折射出民间艺人对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的坚韧和不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壮剧 演出习俗 扫寨 符咒文化
下载PDF
云南花灯艺术之管窥
13
作者 郑明钧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2年第1期11-13,共3页
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非物质文化领域的若干问题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像云南花灯这样的地方剧种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从云南花灯的历史发展过程、艺术特征、演出内容及其形式等方面分析花灯的发展趋势,并对花灯的保护... 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非物质文化领域的若干问题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像云南花灯这样的地方剧种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从云南花灯的历史发展过程、艺术特征、演出内容及其形式等方面分析花灯的发展趋势,并对花灯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具体而独特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花灯 艺术特征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云南壮剧器乐曲牌——云南壮剧音乐初探之十七
14
作者 许六军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2-55,64,共5页
云南壮剧器乐曲牌包含了众多不同用途的吹打曲牌和丝弦曲牌。不同的曲牌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艺术个性,而这些丰富的器乐曲牌、风格浓郁的演奏乐器和独特的演奏方法充分展示了壮剧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壮剧民间艺人对不同民族的音乐和不同... 云南壮剧器乐曲牌包含了众多不同用途的吹打曲牌和丝弦曲牌。不同的曲牌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艺术个性,而这些丰富的器乐曲牌、风格浓郁的演奏乐器和独特的演奏方法充分展示了壮剧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壮剧民间艺人对不同民族的音乐和不同戏曲剧种的音乐广纳博采、兼收并蓄的学习态度和包容胸怀,令人肃然起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壮剧 音乐 器乐曲牌
下载PDF
云南壮族原生符咒文化体系的构成要素——云南壮剧符咒探秘之一
15
作者 许六军 《文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1-44,89,共5页
详查云南壮剧一系列演出习俗中出现的众多符咒现象,我们会发现,除了道教符咒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壮族原生符咒构成了云南壮族原生符咒文化体系。这个体系是由云南壮族原生符箓、云南壮族原生咒语、摩教典籍中的符咒、手绘图符典籍中的... 详查云南壮剧一系列演出习俗中出现的众多符咒现象,我们会发现,除了道教符咒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壮族原生符咒构成了云南壮族原生符咒文化体系。这个体系是由云南壮族原生符箓、云南壮族原生咒语、摩教典籍中的符咒、手绘图符典籍中的符咒、口传典籍中的咒语、壮族系列占卜中的符咒等要素构成。云南壮族原生符咒伴随着云南壮剧的传承和发展,沿袭到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壮剧 原生符咒 符咒文化体系 构成要素
下载PDF
一次游曳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戏曲创新——滇剧《水莽草》的文本价值及对“传统戏曲现代化”的探索 被引量:3
16
作者 龚孝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88-92,共5页
新编滇剧《水莽草》的文本创作和舞台呈现,是一次游曳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戏曲创新,在舞台剧创作不断趋向功利、浮躁、猎奇,无病呻吟、颠覆传统的当下,具有正面的示范价值。该剧的创排,还有力推动了滇剧作为具有古典审美风格地方戏曲剧... 新编滇剧《水莽草》的文本创作和舞台呈现,是一次游曳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戏曲创新,在舞台剧创作不断趋向功利、浮躁、猎奇,无病呻吟、颠覆传统的当下,具有正面的示范价值。该剧的创排,还有力推动了滇剧作为具有古典审美风格地方戏曲剧种的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戏曲现代化"这一命题,进行了有益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传统戏曲现代发展的新路。本文对滇剧《水莽草》的文本进行分析,就该剧"扎根传统、大胆创新"的成功创作经验进行简要总结,分析其成功的必然性,并就"传统戏曲现代化"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新 文本 滇剧 水莽草 审美传达 传统戏曲现代化
下载PDF
玉溪市滇剧院“新滇剧”创作现象研究
17
作者 李贺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99-105,共7页
围绕着“发掘传统精髓,开创滇剧新篇”的发展定位,玉溪市滇剧院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创作出了以《水莽草》《贵妇还乡》《王者江上》《马克白夫人》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滇剧”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保持、传承着滇剧的传统精髓,还为滇剧的... 围绕着“发掘传统精髓,开创滇剧新篇”的发展定位,玉溪市滇剧院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创作出了以《水莽草》《贵妇还乡》《王者江上》《马克白夫人》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滇剧”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保持、传承着滇剧的传统精髓,还为滇剧的创新谱写了新的篇章。玉溪市滇剧院的“新滇剧”作品从体裁类型上覆盖了大戏、小剧场戏曲、小品小戏;在题材上涉及了现实题材、历史题材、改编国内外名著等丰富类别。这些作品虽然题材、体裁各异,但在作品的美学精神、导表演风格、舞台面貌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新滇剧”的品格和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滇剧 玉溪市滇剧院 《水莽草》 寓言剧 传承创新
下载PDF
文化自觉视角下的滇剧传承发展--以昆明市牛街庄滇剧为例
18
作者 夏禾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75-81,共7页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文化多样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觉醒成为文化自觉的核心。随着滇剧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滇剧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发展,昆明市牛街庄滇剧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触发...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文化多样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觉醒成为文化自觉的核心。随着滇剧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滇剧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发展,昆明市牛街庄滇剧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触发的文化自觉以及随之带来的文化自信对于牛街庄滇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牛街庄滇剧博物馆和牛街庄社区滇剧传承基地为地方戏曲的文化展示提供了专属文化空间,这种以民间力量主动参与保护传统文化的做法,虽然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需要不断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但其在地方戏曲的活态传承与复兴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剧 牛街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自觉 传承
下载PDF
云南京剧班社格局之变迁
19
作者 张俊卿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79-87,共9页
京剧流入云南,经历了从众多班社市场竞争到形成以关肃霜为中心的格局,体现了政权的更迭引起的演出制度、戏剧观念、艺术生存环境一系列的急遽变化。云南京剧前后整体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京剧在云南开辟了市场,... 京剧流入云南,经历了从众多班社市场竞争到形成以关肃霜为中心的格局,体现了政权的更迭引起的演出制度、戏剧观念、艺术生存环境一系列的急遽变化。云南京剧前后整体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京剧在云南开辟了市场,奠定了演员阵容,拥有了广泛的观众;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剧院的重组向外展示了云南京剧强大的实力,创造了时代的辉煌。但人为铲除商业化市场,以导演制全面代替提纲幕表制,以政治标准编演新戏取代大量传统剧目,无形中破坏了京剧生存的根基和环境,为后来的不景气埋下了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京剧 民间班社 商业化竞争 戏改运动
下载PDF
关肃霜与云南京剧艺术风格的形成关系初探
20
作者 何利飞 张俊卿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110-117,共8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肃霜扎根云南以后,以她为代表的云南京剧,在运用京剧艺术形式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现实生活以及塑造少数民族人物形象方面大胆创新,创作演出了一系列云南少数民族题材京剧剧目,形成了云南京剧区别于京派、海派独具滇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肃霜扎根云南以后,以她为代表的云南京剧,在运用京剧艺术形式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现实生活以及塑造少数民族人物形象方面大胆创新,创作演出了一系列云南少数民族题材京剧剧目,形成了云南京剧区别于京派、海派独具滇韵的艺术风格;关肃霜因成功塑造剧中椰枝、黛诺等各具民族特色、性格鲜活的云南少数民族妇女形像,形成了鲜明的表演艺术风格。当时关肃霜和云南京剧也因此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让全国观众耳目一新,跻身于全国京剧强手之林。目前,在云南京剧整体阵容的构建和关派表演艺术传承方面,仍然存在制约其后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京剧 关肃霜 表演艺术 艺术风格 民族题材 发展瓶颈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