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uid Inclusions of Calcite and Sources of Ore-forming Fluids in the Huize Zn-Pb-(Ag-Ge) District, Yunnan, China 被引量:25
1
作者 HANRunsheng LILTCongqiang +5 位作者 HUANGZhilong MADeyun LIYuan HUBin MAGengsheng LEIL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83-591,共9页
The Huize Zn-Pb- (Ag-Ge) district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well-known medium-to large-sized carbonate-hosted Zn-Pb- (Ag-Ge) deposits, occurring in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Pb-Zn Ore-forming Zone. Generally... The Huize Zn-Pb- (Ag-Ge) district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well-known medium-to large-sized carbonate-hosted Zn-Pb- (Ag-Ge) deposits, occurring in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Pb-Zn Ore-forming Zone. Generally, fluid inclusions within calcite, one of the major gangue minerals, are dominated by two kinds of small (1-10 um) inclusions including pure-liquid and liquid. The inclusions exist in concentrated groups along the crystal planes of the calcite. The ore-forming fluids containing Pb and Zn, which belong to the Na+-K+-Ca2+-Cl--F--SO42- type, are characterized by temperatures of 164-221℃, medium salinity in 5-10.8 wt% NaCl, and medium pressure at 410×105 to 661×105 Pa. The contents of Na+-K+ and C1--F-, and ratios of Na+/K+-Cl-/F- in fluid inclusions present good linearity. The ratios of Na+/K+ (4.66-6.71) and Cl-/F- (18.21-31.04) in the fluid inclusions of calcite are relatively high, while those of Na+/K+ (0.29-5.69) and Cl-/F- (5.00-26.0) in the inclusions of sphalerite and pyrite are relatively low. The ratio of Na+/K+ increases in accord with those of Cl-/F-, which indicates that ore-forming fluid of deep source participates in the mineralization. The waters of fluid inclusions have δD values from -43.5‰ to -55.4‰ of calcite. The δ18OV-SMOW values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calculated values, range from 17.09‰ to 18.56‰ of calcite and 17.80‰ to 23.14‰ for dolomite. δ13CV-PDB values range from -1.94‰ to -3.31‰ for calcite and -3.35‰ to 0.85‰ for the ore-bearing dolomite. These data better demonstrate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metamorphic water and magmatic hot fluid, in relation to the metamorphism of the Kunyang Group in the basement and magmatic hydrothermalism. The deposit itself might have resulted from ascending cycles of ore-forming fluid, enriched in Pb and Zn. The Huize Zn-Pb- (Ag-Ge) deposits related to carbonate-hosted Zn-Pb sulph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geochemistry fluid inclusion hydrogen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s Huize Zn-Pb-(Ag-Ge) district yunnan China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ineralization-Alteration Index about the Huize Lead-zinc district in Northeast Yunnan, China
2
作者 ZHANG Xiaopei HAN Runsheng +3 位作者 ZHAO Dong QIU Wenlong HE Jiaojiao CUI Junh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249-250,共2页
1 Introduction The super-large Huize lead-zinc ore district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lead-zinc deposits in Northeastern Yunnan poly-metallic deposit concentration district.So far,studies(Liu and Lin,1999;Han ... 1 Introduction The super-large Huize lead-zinc ore district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lead-zinc deposits in Northeastern Yunnan poly-metallic deposit concentration district.So far,studies(Liu and Lin,1999;Han et al.,2007)on the type of deposits like the Huize lead-zinc deposit,focused on deposit genesis,the sources of metallogenic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Zn Chin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ineralization-Alteration Index about the Huize Lead-zinc district in Northeast yunnan
下载PDF
Miner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cation Significance of Biotite-Rutile in the Gabbro Intrusions in the Yinmin Iron-Copper District, Yunnan
3
作者 SUN Zijian FANG Weixuan +2 位作者 Lu Jia GUO Yuqian SONG Lih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224-226,共3页
1 Introduction After the Dongchuan Orogenic movement(Hudsonian Orogeny,ca.1800 Ma±),the tectonic basement layer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on the Yangtze massif could have been formed.And then tectonic-magmatic emp... 1 Introduction After the Dongchuan Orogenic movement(Hudsonian Orogeny,ca.1800 Ma±),the tectonic basement layer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on the Yangtze massif could have been formed.And then tectonic-magmatic empla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yunnan Miner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cation Significance of Biotite-Rutile in the Gabbro Intrusions in the Yinmin Iron-Copper district IOCG rock
下载PD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unty,County-level City and Municipal District in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in China
4
作者 Biao Zhao Kaiyong W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22年第1期25-38,共14页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olitical power re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optimal allocation,which profoundly shapes the spatial layout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To cl...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olitical power re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optimal allocation,which profoundly shapes the spatial layout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To clarify and compare differences between counties,county-level cities and municipal districts is the primary premise for 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counties and county-level cities,as well as counties,county-level cities and municipal districts,from the aspects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urban construction planning,land management,finance,tax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counties,county-level cities and municipal districts adapt to different levels and stag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the conversion from county to county-level city and the conversion from county(or county-level city)to municipal district are both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 ways to change their administrative systems,which has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pattern.At the same time,the transformation of county-leve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s also a“double-edged sword”,we should think about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as a whole to decide whether it should be adjusted,and effectively respond to the actual needs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COUNTY County-level city DIFFERENCE Municipal district Political geography China
下载PDF
非正式治理的制度化运作:管区制与乡镇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明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管区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组织设置,在乡镇与村级治理单元之间建构出实体性质的中间结构,具有低成本、非正式性和制度稳定性等特点,成为乡镇政权的延伸。管区设置虽然增加了乡镇内部的“委托—代理”层级,但通过行政体制上的形式化设置和实... 管区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组织设置,在乡镇与村级治理单元之间建构出实体性质的中间结构,具有低成本、非正式性和制度稳定性等特点,成为乡镇政权的延伸。管区设置虽然增加了乡镇内部的“委托—代理”层级,但通过行政体制上的形式化设置和实践中的非正式运作,具有了超越科层体制约束的优势,借助激励动员和组织重构实现了有效治理。管区借助乡镇内部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在不变体制的情况下进行机制创新,实现了非正式治理的制度化运作,匹配了当前乡村社会转型和治理转型的需求,成为当前强国家治理背景下探索乡镇治理现代化的一条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区制 非正式治理 准行政组织 制度化运作 行政发包 乡镇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双层级”村庄分类研究以山南市乃东区为例
6
作者 单卓然 潘浩澜 +2 位作者 袁满 安月辉 黄亚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69,共8页
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开展村庄“定型”,是实施分类指导的必要前提。在各地灵活丰富的村庄分类里,介入自然聚落尺度是近期兴起的创新来源。文章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为例,将传统单纯围绕行政村展开的村庄分类流程,扩展为由自然聚落... 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开展村庄“定型”,是实施分类指导的必要前提。在各地灵活丰富的村庄分类里,介入自然聚落尺度是近期兴起的创新来源。文章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为例,将传统单纯围绕行政村展开的村庄分类流程,扩展为由自然聚落与行政村尺度共同构成的“双层级”村庄分类技术框架。研究认为,行政村内自然聚落间的强烈异质性及聚落发展的实心化,是应用“双层级”村庄分类理论模型的重要条件。研究提出,“双层级”村庄分类方法由“政策判定+潜力评估+镇村酝酿”的自然聚落分类方法、“占比测算+矩阵构建+系统聚类”的自然聚落→行政村类型转换方法、二次镇村酝酿基础上的行政村分类方案生成方法等共同组成,具体的分类流程需落实聚落定性、聚落测评、聚落分类、类型转换、行政村分类等5项主要环节。理论模型在山南市乃东区国土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实际应用,识别出5类自然聚落,制定了主导式与并重式的两种行政村类型认定规则,提出了“融保聚改”的四类型行政村分类方案。分类过程及工作成果得到地方积极正面反馈,验证了“双层级”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旨在丰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村庄分类布局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分类 双层级 自然聚落 行政村 山南市乃东区
下载PDF
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基于撤县设区的视角
7
作者 刘修岩 余雪微 王峤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62,共11页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市紧凑集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探讨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6年全国范围内演进的撤县设区数据,深入考察了撤县设区带来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效应的研究发现:(1)撤县设区...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市紧凑集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探讨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6年全国范围内演进的撤县设区数据,深入考察了撤县设区带来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效应的研究发现:(1)撤县设区促使了城市空间形态松散化和内部低密度发展,该结论在考虑多种指标、方法以及政策滞后效应之后仍成立。(2)撤县设区政策对东部城市的空间结构松散化影响更强,且不利于其发挥中心集聚优势;相比于建设规制较弱的城市,规制较强的城市受到撤县设区对城市空间结构分散化的影响更为显著。(3)进一步研究表明,自主选择型撤县设区对城市空间结构分散化的影响更加明显,而顺应融入型撤县设区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空间结构趋于紧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城市空间结构 撤县设区 多期DID
下载PDF
明代府州县的繁简与等级划分——以江西为中心的考察
8
作者 高寿仙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4,共16页
从秦汉到元朝,皆以户口数量为主要指标,兼顾政治地位、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因素,把地方政区划分为若干等级。明太祖一改前代做法,先是以税粮为标准把府州县分为上中下三等,旋即又综合考虑税粮多少以及地理冲僻、事务繁简、负担轻重等... 从秦汉到元朝,皆以户口数量为主要指标,兼顾政治地位、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因素,把地方政区划分为若干等级。明太祖一改前代做法,先是以税粮为标准把府州县分为上中下三等,旋即又综合考虑税粮多少以及地理冲僻、事务繁简、负担轻重等因素把府州县分为繁简两等,开启了主要依照事务繁简和地理冲僻等因素划分政区等第的新趋向。到明代后期,繁简两分法被进一步发展为上中下三等制。从江西各府州县的相关资料看,上、中、下等级与政务繁简、道里冲僻、治理难易等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并不严格,说明政区等级评定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无论采用何种标准都难全部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政区分等 繁简制 三等制
下载PDF
县域乡镇街道重构的驱动机制:以T县街道设置为例
9
作者 匡贞胜 何水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39,198,共21页
县辖街道已在中国大规模实施,且日渐成为县城建设的重要政策工具,但这一现象尚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论文结合一个县域撤乡镇设街道的现实案例,采用“过程-事件”分析范式,力图打开基层政区改革的“黑箱”决策过程,梳理其调整动因、方案... 县辖街道已在中国大规模实施,且日渐成为县城建设的重要政策工具,但这一现象尚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论文结合一个县域撤乡镇设街道的现实案例,采用“过程-事件”分析范式,力图打开基层政区改革的“黑箱”决策过程,梳理其调整动因、方案设置与决策考量,并与政区改革三重逻辑理论展开对话,以充分审视并检验乡镇街道重构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T县街道设置的初始动因与具体方案的设置深受经济发展、权力博弈以及政治妥协相关因素影响,直接表现为捕获以建设用地为主的关键资源,降低开发区运行的不确定性,以及获取行政等级体系中的合法性,体现出市域撤县(市)设区逻辑在县域尺度的重复再生,而与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的治理因素并未成为方案设置的重要依据。乡镇改街道存在潜在风险,未来应进一步厘清县城建设、城乡融合与街道设置之间的关系,谨防县域街道设置陷入短视化误区,背离其保障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 街道办事处 撤乡镇设街道 行政区划
下载PDF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多院区药事管理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成效探讨
10
作者 周冰花 闫美兴 +5 位作者 刘畅 杨越 于宝东 韩龙 李蓉 莫晓媚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3期351-359,共9页
目的:探讨多院区药事管理一体化管理方法,为提升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多院区一体化”管理理念为指引,通过“总院垂直化、分院扁平化”管理策略,建立药师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药学信息管理一体化、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的... 目的:探讨多院区药事管理一体化管理方法,为提升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多院区一体化”管理理念为指引,通过“总院垂直化、分院扁平化”管理策略,建立药师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药学信息管理一体化、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的多院区一体化药事管理模式,包括制定《积分制管理办法》和《科研管理办法》,统一宣传平台和管理平台,建立标准化的药事质量管理体系。结果:通过实施药师人力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优化了各院区人员结构,提升了药师队伍水平,有效配置了药师资源,并拓展了教研工作;通过实施药学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提高了科室凝聚力和学科知名度以及管理效能;通过实施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管理模式,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次均药费,提升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水平。结论:从药师、药学信息、药事质控3个方面实施一体化管理,药师资源实现了最大化利用,各院区信息实现互通共享,各院区药事质量的均一性得到保障,有效促进了医院多院区同质化和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院区 一体化管理 药事管理 药师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 药学信息管理一体化 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 积分制 科研管理办法
下载PDF
从发展边缘到专业中心:都市圈背景下政区边缘城镇功能转变研究
11
作者 杨凡 申立 《上海城市管理》 2024年第5期2-12,共11页
大都市圈协同发展为政区边缘城镇功能转型提供契机,如何突破“行政区经济”桎梏,发挥“行政区资源”效应,根本在于城镇自身发展思维与治理方式的转变。以上海嘉定区外冈镇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发现,政区边缘城镇受“行政区经济”影响,面临... 大都市圈协同发展为政区边缘城镇功能转型提供契机,如何突破“行政区经济”桎梏,发挥“行政区资源”效应,根本在于城镇自身发展思维与治理方式的转变。以上海嘉定区外冈镇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发现,政区边缘城镇受“行政区经济”影响,面临着城镇吸引力下降、产业式微、交通不畅、文化边缘化等问题。因此,应在都市圈背景下,围绕打造嘉昆太城镇连绵区的专业中心这一目标,从高水平乡村治理、高品质城镇建设、高效能交通提升、高质量产业发展等维度转变发展模式。从发展边缘向专业中心转变,都市圈协同发展仅仅是基本条件之一,关键在于城镇发展思维转换、发展价值转化、合作模式转型、发展动力转变等,期待对当前都市圈内政区边缘城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经济 行政区资源 政区边缘 专业中心 都市圈 嘉定外冈镇
下载PDF
民国时期自费留学考试述评——以第二届自费留学考试为例
12
作者 李亚兰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110,共8页
为延续和发展留学教育,并为抗战后国家建设培养人才,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46年组织了第二届自费留学考试。这是一次全国性考试,由教育部组织留学生考选指导委员会及其分区考试委员会制定章程草案,管理南京、重庆、北平、上海、西安、武汉... 为延续和发展留学教育,并为抗战后国家建设培养人才,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46年组织了第二届自费留学考试。这是一次全国性考试,由教育部组织留学生考选指导委员会及其分区考试委员会制定章程草案,管理南京、重庆、北平、上海、西安、武汉、广州、昆明、成都九个考区的考选工作。相较于第一届自费留学生考试,第二届考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自费留学制度,对留学教育的发展和近代考试制度的转型均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在国民政府党化教育大背景下,自费留学考试成为国民党统制教育的一种手段,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费留学考试 九大考区 统制管理
下载PDF
民国时期洞庭湖政区变动与边界类型构建研究
13
作者 粟黎源 王春霞 《城市学刊》 2024年第3期85-94,共10页
间歇性洪涝灾害与持续性泥沙淤积是民国时期洞庭湖政区变动与边界类型构建的关键因素。民国时期长江上游泥沙淤积至洞庭湖中部、西南部、东部,新淤洲土引发利益纠纷。为解决纠纷,1947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仿清末设置南洲直隶厅的经验来... 间歇性洪涝灾害与持续性泥沙淤积是民国时期洞庭湖政区变动与边界类型构建的关键因素。民国时期长江上游泥沙淤积至洞庭湖中部、西南部、东部,新淤洲土引发利益纠纷。为解决纠纷,1947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仿清末设置南洲直隶厅的经验来筹设东湖设治局,但因湘、资二水影响而设置未成。在边界类型构建上,民国洞庭湖政区边界可以分为以河为界、以堤为界、以湖为界、以高辨识度的地物为界四种类型,而这无疑是民国洞庭湖区空间地理基础与人为政治过程不断互动调适的结果,也是洞庭湖区“地理特性”的重要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洞庭湖 政区变动 边界类型
下载PDF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中地方规划单元转型研究
14
作者 胡若函 蔡玉梅 柳泽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传导提出新的要求,也赋予了规划单元新的内涵。随着地方控制性详细规划从一次性编制转向按需编制,全域覆盖的规划单元成为分解落实总体规划要求的空间底板。以部分先行省市为例,从编制技术和治理...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传导提出新的要求,也赋予了规划单元新的内涵。随着地方控制性详细规划从一次性编制转向按需编制,全域覆盖的规划单元成为分解落实总体规划要求的空间底板。以部分先行省市为例,从编制技术和治理体系视角探讨规划单元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传导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一是单元层面的刚性管控内容着重体现底线性和公益性;二是划分规划单元不仅是一项规划编制技术,还能形成一套市区间达成共识的公共资源统筹和任务分解方案,将地块层面(尤其是经营性用地)的部分规划权力赋予区级政府,可以提高详细规划管理的动态适应能力。在为地方实践提出建议的同时,对规划立法问题进行探讨,建议相关法规对是否允许各地探索不同的详细规划模式等问题作出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详细规划 规划单元 规划传导 市区分权
下载PDF
明代云南府州县治城池的规模等级与分布
15
作者 王世礼 胡丹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有明一代,大规模府州县治城池的建设是中央王朝在云南建立和维持其统治的重要举措,并成为遍及全国的筑城运动的重要组成。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区位、历史沿革及社会状况,其府州县治城池的建设表现出与中原地区不尽相同的特征。基于历史文... 有明一代,大规模府州县治城池的建设是中央王朝在云南建立和维持其统治的重要举措,并成为遍及全国的筑城运动的重要组成。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区位、历史沿革及社会状况,其府州县治城池的建设表现出与中原地区不尽相同的特征。基于历史文献,梳理明代云南府州县治城池的建设情况,结合明代云南自然地理、社会结构及中央王朝的边疆治理策略,对其规模等级及分布特征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云南 城池 等级规模 空间分布 边疆治理
下载PDF
龙云主政时期云南县区卫生发展情况评析
16
作者 韦政 嵇冰洁 《西部学刊》 2024年第5期25-28,共4页
云南地区自古生态环境复杂,疫病丛生,近代以来卫生行政系统亦极度缺失。蛮烟瘴雨之下,百弊丛生,县区卫生发展刻不容缓。龙云主政云南期间,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倡导下建立起较为完善之县区卫生体系,拟定《云南各县卫生专员暂行简章》,卫生... 云南地区自古生态环境复杂,疫病丛生,近代以来卫生行政系统亦极度缺失。蛮烟瘴雨之下,百弊丛生,县区卫生发展刻不容缓。龙云主政云南期间,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倡导下建立起较为完善之县区卫生体系,拟定《云南各县卫生专员暂行简章》,卫生行政机关及卫生院先后成立,明确卫生专员职责,在疟疾防治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费拮据、专业人员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云主政时期 卫生实验处 县区卫生
下载PDF
乡镇治理结构的双重调适及其实践逻辑——基于管区制度的案例研究
17
作者 梁伟 《地方治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27-37,M0003,共12页
通过乡镇治理结构调适提高基层政府的适应能力,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以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W镇的管区制度为例,探讨乡镇政府治理结构调适的实践过程与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乡镇政府通过管区制度再造科层组织结构,实现了基... 通过乡镇治理结构调适提高基层政府的适应能力,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以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W镇的管区制度为例,探讨乡镇政府治理结构调适的实践过程与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乡镇政府通过管区制度再造科层组织结构,实现了基层治理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统合。在此基础上,乡镇政府借助管区制度推动任务执行,形成统筹包干制的治理策略,充分调动了乡镇干部的治理积极性。治理结构的双重调适体现了乡镇政府的多重实践逻辑,即党政体制对组织结构的调适、基层治理对一线治理的适应以及治理成本与有效治理的平衡。治理结构调适说明乡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源于基层党政体制的弹性与制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治理 治理结构 党政体制 统筹包干制 乡镇自主性 基层治理 管区制度 科层组织
下载PDF
基于比较研究的品牌设计教学实践
18
作者 刘双花 董月夕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4期53-57,共5页
随着品牌设计拓展至商业以外的政治文化领域,面对更驳杂的设计对象和更灵活的设计手段,品牌设计教学亟需解决两个重要问题:1)教学主题和过程怎样规划和设计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全程参与的热情,对品牌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2)如何激励学生... 随着品牌设计拓展至商业以外的政治文化领域,面对更驳杂的设计对象和更灵活的设计手段,品牌设计教学亟需解决两个重要问题:1)教学主题和过程怎样规划和设计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全程参与的热情,对品牌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2)如何激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起服务和开拓本土品牌的意识?为此,课程以北京为对象,选取包含多个子集的集合对象作为实践主题(如北京16城区、北京中轴线等),采用比较研究法,以集中调研、分散设计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形成一套新的品牌设计教学模式,最终取得预期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品牌设计 北京行政区 北京中轴线 城市研究
下载PDF
清代前中期京局办铜的政策转型及其困境
19
作者 吕小琴 常蒙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1716—1730年是清廷京局办铜政策的转型期。尤其是雍正时期,国家钱局铸钱从依赖进口洋铜逐步转向了开发及采办滇铜。朝廷曾一度依赖日本洋铜的进口,却由于日本德川幕府对华贸易限制政策逐步陷入困境,以至于京师鼓铸一度出现铜荒的现象... 1716—1730年是清廷京局办铜政策的转型期。尤其是雍正时期,国家钱局铸钱从依赖进口洋铜逐步转向了开发及采办滇铜。朝廷曾一度依赖日本洋铜的进口,却由于日本德川幕府对华贸易限制政策逐步陷入困境,以至于京师鼓铸一度出现铜荒的现象。同时,滇铜产量的大幅增加又促使朝廷重新思考京局办铜之法。最终,朝廷通过改土归流和开发治理滇铜,调整办铜方略,逐步走出了受洋铜掣肘的困境。从办解洋铜到采办滇铜政策的转变,是清廷京局办铜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型。朝廷从中不仅看到了解决京局“铜荒”问题的可能,也看到了清代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洋铜 滇铜 铜政 转型
下载PDF
Space-tim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and Built-up Area Expansion in China 被引量:1
20
作者 WANG Kaiyong QI W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and built-up area expansion are two main forms of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Using geometric methods,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space-time path method to characterize the space-time relation...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and built-up area expansion are two main forms of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Using geometric methods,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space-time path method to characterize the space-tim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and built-up area expansion, and drew the space-time path sets of major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from 2000 to 2010 by constructing a coordinate system of the standardized built-up areas and municipal district areas. This divided them into four quadrants, namely, H-H, L-H, L-L, and H-L, based on the relative mean value to evaluate overall and individual stability by three indexes of the trajectory vectors, namely, direction, length, and slope. Results provid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is an effective spatial expansion way for city-scale promotion in China. Since 2000,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s have been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coastal regions and mid-western capital cities along with their surrounding cities. 2)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affects the scale and status of a city in China. Many cities that have expanded municipal districts behave stably and cross quadrants. 3) Great majority second-tier cities have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ir scale and status through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The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of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in the mid-west area is relatively advanced compared with city development. 4)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with minimal magnitude is severely restricted from upgrading the scale and status of a city.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entirely incorporated counties or cities to municipal districts should be the mainstream in future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built-up area space-time path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