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Participatory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in a Community of Guizhou Mountainous Area
1
《Forestry and Society Newsletter》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关键词 Study on the Participatory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in a Community of Guizhou mountainous area
原文传递
Humus horizon development during natural forest succession process in the Polish Carpathians
2
作者 Justyna SOKOŁOWSKA Agnieszka JÓZEFOWSKA Tomasz ZALESK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647-661,共15页
As a result of socio-economic changes and land abandonment,the main ecological driver of the Carpathian landscape is the progression of the natural forest succession process.Thus,aspects of this process have become wo... As a result of socio-economic changes and land abandonment,the main ecological driver of the Carpathian landscape is the progression of the natural forest succession process.Thus,aspects of this process have become worthy of attention,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Soil processes,especially within the topsoil,are some of the most susceptible to change,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during such land-use transformations.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in topsoil development using the A Horizon Development Index(ADI)and to study the composition of humic substances and advanced organic matter humification in different land-use areas in selected Carpathian national parks,i.e.Bieszczady,Magura and Pieniny National Parks in southern Poland.Additionally,a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ADI and the spectroscopic coefficients of humic substances as indicators of the degree of humus horizon shaping as well as advanced organic matter humification.In total,ten transects were selected,each consisting of three different land-use areas:semi-natural meadow,successional forest and old-growth forest.Soil colour was determined in fresh and air-dried samples using the Munsell colour chart.In air-dried soil samples p H,soil texture,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were measured.Humic substances were extracted and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UV-VIS spectroscopy.The ADI confirmed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forest succession on soil colour darke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ppermost soil layer.Spectroscopic analyses of humic substances showed two different patterns depending on soil depth.In the 0–10 cm layer,natural forest succession reduced the rate of the humification process and decreased the degree of maturity of fulvic acids;in the 10–20 cm layer,it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the humification process and a decrease in the content of humic and fulvic acid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The 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indicators of soil development–the ADI and the spectroscopic coefficients of humic substances(Q_(4/6),Q_(2/4),Q_(2/3),Δlog K)–indicated that these indexes are based on different features of soil and cannot be used interchange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hanges natural forest succession Polish Carpathians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Protected areas management Humic substances
下载PDF
Analysis of Participatory Approach Applied in Creating a New Protected Area Anjozorobe Angavo
3
作者 Marie Victoire Ravaoharisoa Rabevohitra Andreas Klaey +1 位作者 Sylvain Ramananarivo Urs Wiesman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4年第2期61-69,共9页
The political will in compliance with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bring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MSPA (Madagascar system of protected areas). The aim is to conserve biodiversity, alleviate poverty and dev... The political will in compliance with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bring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MSPA (Madagascar system of protected areas). The aim is to conserve biodiversity, alleviate poverty and develop the country. Participation and involvement of local population in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consultation with all sectors and responsibilization of regional and local authorities in protected areas management are all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SPA. The paper brought focu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participation of local actors (populations, local authorities) and in their interes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in Anjozorobe Angavo. Th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by doing investigations and meetings with local actors. A typology of participations had been done. It has been indeed noticed that the understanding was differentiated then motivations to participate were not always the environmental one. The populations' participation could be either by convenience, or for personal interest, or imposed participation, or conscious participation. But in order to reach the purpose of the protected areas sustainable management, the operator should admit that the participation in protected areas management is imposed naturally and should consider those differences in visions; at last, the approach should motivate local populations to participate consc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IPATION local population protected area Anjozorobe Angavo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下载PDF
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及交叉重叠关系研究
4
作者 栾春凤 时兆慧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以南太行地区5种类型99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交叉重叠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太行自然保护... 以南太行地区5种类型99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交叉重叠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太行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的数量最多,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长治市内的保护地分布数量最多,整体呈集聚的空间分布类型;其保护地按照密度值可分为3档,大多为点状分布,高密度区主要呈带状和团块状分布在南太行东部地带及部分南部地区;99处保护地中存在27处交叉重叠,风景名胜区交地质公园是最多的重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交叉重叠 整合优化 南太行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研学旅游的知识与社区居民的地方认同重构——以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地为例
5
作者 杨继荣 张朝枝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402,共10页
以知识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研学旅游逐渐成为自然保护地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的替代性选择,但知识如何影响参与研学旅游的社区居民的地方认同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文章以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地为案例地,探讨丹霞山从观光旅游向研学旅游转型发展... 以知识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研学旅游逐渐成为自然保护地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的替代性选择,但知识如何影响参与研学旅游的社区居民的地方认同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文章以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地为案例地,探讨丹霞山从观光旅游向研学旅游转型发展过程中,知识类型的转变以及社区居民的知识学习、传播对他们的地方认同产生影响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1)研学旅游中的知识重新建立社区居民与地方之间的联系并产生地方认同;2)知识对于地方差异的界定与学习、传播知识的行为互动过程共同影响社区居民地方认同形成与变化,不同类型的知识界定地方差异并赋予相应的意义;3)地方认同产生于社区居民对于特定知识框架下的地方差异和地方意义的学习内化过程。知识传播过程中的身份展演实现地方认同的社会化,并产生集体层面的地方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认同 知识 身份展演 研学旅游 自然保护地 丹霞山
下载PDF
典型国家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差别化管理经验借鉴及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凤仪 冯聪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1期6-10,32,共6页
如何管理保护区内矿业活动是大部分矿业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典型国家制定保护区规划较早,目前已经做出了很多制度性探索,为我国进一步制定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差别化管理政策提供了经验借鉴。本文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等国家为... 如何管理保护区内矿业活动是大部分矿业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典型国家制定保护区规划较早,目前已经做出了很多制度性探索,为我国进一步制定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差别化管理政策提供了经验借鉴。本文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等国家为例,总结梳理了各国的自然保护地区内矿业活动在准入、运营、处置等不同阶段的管理模式,从保护区规划、法律制度、机构建设和管理机制四方面提炼出共性特点。同时,结合我国生态保护红线与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间面临的矛盾,提出启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矿业权管理 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 差别化管理 国际经验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建设及关键技术
7
作者 董志 齐钊 《化工管理》 2024年第6期76-78,共3页
山区地质灾害频发、管道管理难度大,开展山区管道完整性管理对预防山区天然气管道事故、保障山区管道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山区管道敷设特点,从“人、机、环境”三个角度出发,构建了山区管道完整性管理流程,分析了管理... 山区地质灾害频发、管道管理难度大,开展山区管道完整性管理对预防山区天然气管道事故、保障山区管道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山区管道敷设特点,从“人、机、环境”三个角度出发,构建了山区管道完整性管理流程,分析了管理过程中的难点,提出山区管道应建立主动式的防护体系。利用卫星、无人机、光纤等先进技术构建管道风险智能监控网络,并详细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用途,搭建了山区管道智能防护体系,研究成果可以为山区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管道 完整性管理 防护体系
下载PDF
城市自然保护地监测路径研究
8
作者 郑坤 罗婷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58-62,69,共6页
监测能有效了解自然保护地保护现状和趋势,助力保护地管理决策。在梳理自然保护地监测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城市自然保护地监测的必要性,并结合城市特征分析城市自然保护地面临的空间结构复杂、人类活动干扰频繁、监测内容繁杂、数据集成... 监测能有效了解自然保护地保护现状和趋势,助力保护地管理决策。在梳理自然保护地监测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城市自然保护地监测的必要性,并结合城市特征分析城市自然保护地面临的空间结构复杂、人类活动干扰频繁、监测内容繁杂、数据集成存在短板等监测困境。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然资源清查、时空大数据、分类分区、公众参与等视角提出城市自然保护地监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然保护地 监测路径 资源清查 城市管理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保护性旅游开发探讨
9
作者 李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141-144,共4页
本文对皇藏峪风景名胜区的基本情况、保护价值、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待改进的方面以及可持续开发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显示,该景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价值,同时也存在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 本文对皇藏峪风景名胜区的基本情况、保护价值、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待改进的方面以及可持续开发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显示,该景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价值,同时也存在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旅游开发与周边社区建设的协调等需重点关注的方面。为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坚持保护优先、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完善功能区划、保护古树名木、健全森林防火机制和建立社区生态补偿机制等策略,目的是平衡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确保该地自然资源和文化得到保护与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优化整合 旅游开发 自然资源保护 可持续经营 生态补偿
下载PDF
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途径探讨 被引量:35
10
作者 邹厚远 关秀琦 +1 位作者 张信 古晓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4,共2页
通过对近15年来云雾山保护区的保护、科研与有效的生产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探讨了该保护区经过保护而恢复、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云雾山 自然保护区 管理 草原
下载PDF
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类型保护地关系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冰 朱彦鹏 +3 位作者 罗建武 靳勇超 辛利娟 王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9-135,共7页
利用GIS技术,以云南省为案例,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类型保护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之间的空间分布及管理权属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各类型保护地空间分布与重点物种的丰富度和社会经济发展... 利用GIS技术,以云南省为案例,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类型保护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之间的空间分布及管理权属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各类型保护地空间分布与重点物种的丰富度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分布格局来看,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均匀度高于其他类型保护地,其中存在三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与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交叉重叠的现象;从管理权属来看,存在不同机构分别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代管和统一机构管理三种模式。此外,云南省各县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占面积比例与物种丰富度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平均面积比例随人口密度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而其他类型保护地的面积比例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并不显著,但其平均面积比例随人口密度和人均GDP的增长则呈现增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保护地 空间分布 管理权属 云南省
下载PDF
“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澜沧江流域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0
12
作者 葛军旗 孙肖红 +6 位作者 龚正达 梁国栋 李镜辉 冯星明 张丽云 李斌 付士红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33,共10页
为探索我国西南山地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与区系分异,作者于2005年7-9月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滇西北"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中的澜沧江流域6个纬度梯度带(24°-30°N)和5个海拔梯度带(1,000-3,500m)山地居民区的... 为探索我国西南山地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与区系分异,作者于2005年7-9月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滇西北"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中的澜沧江流域6个纬度梯度带(24°-30°N)和5个海拔梯度带(1,000-3,500m)山地居民区的蚊类进行了调查取样。共捕获蚊类76,458只,分属于2亚科5属36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物种丰富度随纬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型分布格局;(2)α多样性随纬度的升高呈先降低而后略有升高的分布格局,最高峰位于Ⅰ带(24°-25°N),而随海拔的升高呈波浪状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C(2,000-2,500m)和E(3,000-3,500m)带;(3)β多样性(Cody指数)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基本形成两端高中间低的格局。两端高峰的具体地理位置分别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气候和暖温带向寒温带气候的过渡地带,说明蚊类β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区系及物种的组成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4)从种群组成相似性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不同纬度、海拔梯度带间蚊类都被分为3个地域区系类型,即东洋区系、东洋与古北区系的过渡区和古北区系;(5)典范对应分析(CCA)的排序结果显示:气温和降水均影响当地蚊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降水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类 生物多样性 空间分布格局 山地 居民区 澜沧江
下载PDF
河北小五台山景观昆虫研究Ⅱ:蛾类名录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国栋 郭书彬 +2 位作者 甄卉 张丽莎 马靖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4-312,共9页
对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河北省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蛾类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和少量收录,共计得到28科601种和亚种,其中481种为该保护区新记录,提供了已知种类的分类目录.所有定名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关键词 鳞翅目 蛾类 区类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 中国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广磊 丁国栋 +3 位作者 张佳音 任丽娜 臧荫桐 梁文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5,共5页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内1hm2标准地植被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这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优势种白桦混交程度较低,林木空间隔离状况较差,亚优势种...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内1hm2标准地植被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这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优势种白桦混交程度较低,林木空间隔离状况较差,亚优势种和伴生树种混交程度普遍较高,林分混交形式以零度和弱度混交为主,平均混交度为0.400。林木个体大小分化明显,各树种平均大小比数排序为:华北落叶松>花楸>蒙古栎>棘皮桦>白桦>青杄>山杨>油松>华北五角枫。群落内多数林木处于随机分布状态,但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62,属团状分布。依据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特征,分析预测了群落演替趋势,并提出森林经营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林分结构 森林经营 华北土石山区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志国 桑霞 +2 位作者 戴光忠 殷瑰姣 田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29-133,137,共6页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重点探讨了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中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尤其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自然文化双遗产和文化景观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自然遗产 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保护 旅游开发 武陵山片区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制问题分析与应对 被引量:28
16
作者 彭琳 赵智聪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8-113,共6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一项关系全民福祉、生态安全和国家形象的重要国家战略。如何处理与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制度的关系是实施该项战略必须要应对的重要问题。研究系统梳理了我国自然保护地制度建设历程。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一项关系全民福祉、生态安全和国家形象的重要国家战略。如何处理与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制度的关系是实施该项战略必须要应对的重要问题。研究系统梳理了我国自然保护地制度建设历程。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10余类自然保护地制度并存。总结出我国自然保护地制度存在的五大主要问题:"保护职能部门分散""保护空间和类型交叠""保护资金缺乏""过于逐利经营"与"立法不健全",并初步提出相应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管理制度 问题分析
下载PDF
国家自然保护区金佛山北坡鸟类资源及G-F指数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长雷 韩宗先 +1 位作者 方平 冉景胜 《生态科学》 CSCD 2009年第4期329-334,共6页
2008年7月至8月,采用样点法对国家自然保护区金佛山北坡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鸟类的G-F指数,结果表明:金佛山北坡鸟类资源丰富,共有鸟类115种,分属于10目33科,其中,最多为雀形目92种(80%),其次为鸡形目5种(4.35%);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2008年7月至8月,采用样点法对国家自然保护区金佛山北坡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鸟类的G-F指数,结果表明:金佛山北坡鸟类资源丰富,共有鸟类115种,分属于10目33科,其中,最多为雀形目92种(80%),其次为鸡形目5种(4.35%);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种,被列入CITES名录的鸟类有4种;东洋界鸟类81种(70.43%),古北界鸟类26种(22.61%),广布种8种(6.96%);从居留类型看,留鸟82种(71.30%),夏候鸟27种(23.48%)、冬候鸟4种(3.48%),旅鸟2种(1.74%);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北坡的F指数为17.1257,G指数为4.1561,G-F指数为0.7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金佛山 鸟类 区系 G-F指数
下载PDF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西坡退牧封育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永祯 张斌武 程业森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6-149,共4页
贺兰山区自1999年—2004年期间进行退牧还林、封育保护,本文通过对贺兰山退牧还林后不同立地类型及不同地带的森林植被恢复和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贺兰山退牧还林五年来取得的成效。研究表明,退牧封育可促进植物生长和更新,动植物种群... 贺兰山区自1999年—2004年期间进行退牧还林、封育保护,本文通过对贺兰山退牧还林后不同立地类型及不同地带的森林植被恢复和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贺兰山退牧还林五年来取得的成效。研究表明,退牧封育可促进植物生长和更新,动植物种群增加,植被盖度和密度增加,从而增强了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护功能。同时还对贺兰山今后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合理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牧还林 封育 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
下载PDF
基于B/S模式的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红霞 王兵 +2 位作者 李保玉 牛香 刘祖英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131,共6页
脱离传统的纸质数据与地图,在具备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所囊括的数据查询、修改等操作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保护区资源数据、机构信息与办公信息的同步数据共享,以资源数据多维度批量处理分析、机构信息多媒体形式展现、办... 脱离传统的纸质数据与地图,在具备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所囊括的数据查询、修改等操作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保护区资源数据、机构信息与办公信息的同步数据共享,以资源数据多维度批量处理分析、机构信息多媒体形式展现、办公信息人性化处理为目标,建立一套完整的用于保护区管理局内部使用的基于B/S模式的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提高管理部门的分析决策效率,增强数据文件的安全性,促使数据得到规范的管理,在改善办公条件水平的同时,实现实时动态整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模式 自然保护区 信息管理系统
下载PDF
保护区分类和分级的动态管理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献溥 李俊清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6-48,共3页
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场所。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 ,保护区规划和管理得好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就有必要的保障。保护教育和立法是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的两个关键因素 ,应给予足够重视。当前 ,在中国各种各样保护实... 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场所。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 ,保护区规划和管理得好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就有必要的保障。保护教育和立法是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的两个关键因素 ,应给予足够重视。当前 ,在中国各种各样保护实体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 ,及时地对它们进行类型和级别的划分 ,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发挥各个主管部门和有关组织的管理积极性 ,开展有效的动态管理 ,是保护区事业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从保护区的含义和作用、保护区类型和级别的划分、保护区分类和分级的动态管理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供有关方面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区 生物圈保护区 分类 分级 动态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