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paleoflood deposits archived in unit T0403 of Yuxi Sit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s,China 被引量:17
1
作者 ZHU Cheng MA ChunMei +6 位作者 XU WeiFeng BAI JiuJiang ZHENG ChaoGui ZHU GuangYao WANG HuiLin CHEN Ye LU XueF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1-17,共17页
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es,multi-proxies such as AMS 14 C dating,grain size,component and morphology of heavy minerals,micromorphology of zircon,magnetic susceptibility,Rb/Sr and Hg content are used to research th... 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es,multi-proxies such as AMS 14 C dating,grain size,component and morphology of heavy minerals,micromorphology of zircon,magnetic susceptibility,Rb/Sr and Hg content are used to research the paleoflood sediments archived in the Yuxi Site.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since 7.6 kaBP,at least 16 times of paleoflood with water level above Wusong Elevation 147.024 m(a.s.l.) left deposits in the Neolithic layers of unit T0403 from the Yuxi Site.The results are induc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1)The plaeoflood sediments take on great similarities with modern flood sediments in the Yuxi Site and Zhongba Site in probability cumulative curves which mainly show a pattern of 3 segments in fluvial pattern.(2)There is some resemblance between the heavy mineral components and the zircon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paleoflood deposits and those of modern flood deposits.(3)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lues(40.44―70.10SI)are lower than those of sediments from cultural layers (59.59―188.68SI).(4)Hg values(290.71―742.51 ng/g)are lower than those of sediments from cultural layers(344.16―10518.17 ng/g).(5)Rb/Sr value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sediments from cultural layers, while those of the 4th,5th,6th,7th,8th cultural layers are high,which shows that they are inundated by paleoflood.The reason for many flood deposits existing is related to the site situated on the first terrace where the Yuxi River joins with the Yangtze River.As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plaeoflood sediments and those of the Zhongba Site,it is feasible to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paleoflood sediments based on the above p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s UNIT T0403 of yuxi site CHARACTERISTICS of paleoflood deposits probability CUMULATIVE curve of grain size shape of ZIRCON geochemistry indexes
原文传递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and research on the remains of the paleoflood of the Yuxi site 被引量:5
2
作者 BAI JiuJiang ZOU HouXi ZHU C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18-27,共10页
The research of the paleoflood remains from archaeological sit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jobs in the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rchaeological methods and the archaeological finds from the... The research of the paleoflood remains from archaeological sit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jobs in the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rchaeological methods and the archaeological finds from the Yuxi site,Fengdu County of Chongqing,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ultural layers and the possible paleoflood layers from various angles,such as contents,shapes of gravels,pottery,etc.,identifies the possible paleoflood deposit layers,i.e.the paleoflood remains of the Yangtze River,and discusses the periodicity of the fl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flood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CULTURE LAYER POSSIBLE palieoflood LAYER yuxi site
原文传递
玉溪遗址多期古洪水的气候背景与周期性
3
作者 李中轩 朱诚 +1 位作者 袁胜元 焦士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6,共10页
全新世时期形成的连续性古洪积层是追溯古环境信息的可靠记录。重庆市丰都县玉溪遗址存在多期连续的文化层与洪积层,但已有研究并未系统分析该遗址区的古洪水发生机制及其气候背景,并且缺乏基于多期古洪积层的周期性研究。(1)本文基于... 全新世时期形成的连续性古洪积层是追溯古环境信息的可靠记录。重庆市丰都县玉溪遗址存在多期连续的文化层与洪积层,但已有研究并未系统分析该遗址区的古洪水发生机制及其气候背景,并且缺乏基于多期古洪积层的周期性研究。(1)本文基于动物骨屑AMS ^(14)C年代数据,用Bacon程序拟合玉溪遗址剖面的沉积-年代关系,判定玉溪剖面古洪积层形成时段为约6.4 ka BP~7.3 ka BP。(2)古洪水沉积序列的粒度和端元分析结果显示,玉溪古洪积层由细粉砂-粉砂组成,表明古洪积层为溢岸憩流和滞水缓流堆积而成。(3)孢粉组合、磁化率、Rb/Sr和Si/Al比值等环境指标显示,玉溪剖面的古洪水沉积经历了早期湿热、中期温干、晚期暖湿三个阶段,其中古洪积层在温干阶段的沉积速率最大(30 cm·(100a)^(-1)),而且古洪水发生的频率亦高于湿热期。(4)古洪水沉积序列的小波功率谱分布特征表明,玉溪剖面的古洪水存在约30 a的短周期和约350 a的长周期;其长周期与区域性气候冷事件相关、短周期与ENSO事件导致的夏季风异常有关。本文提出的搬运洪积物的三种动力类型、干湿期古洪水的沉积速率差异以及古洪水泛滥的长短周期,对研究新石器早期重庆地区的人地关系和长江上游的洪水发生机制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沉积 环境变迁 端元分析 古洪水周期 气候异常 玉溪遗址
下载PDF
地形坡度场地分类法在玉溪-江川-通海盆地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学良 高孟潭 +2 位作者 俞言祥 陈鲲 李铁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46-152,共7页
基于高精度的ASTER GDEM数据,利用Wald和Allen地形坡度场地分类法,并借鉴30 m等效剪切波速v30s和20 m等效剪切波速v20s之间的关系,对我国云南的玉溪盆地、江川盆地、通海盆地的场地土,按照我国的场地土类别规则加以划分,并将结果与综合... 基于高精度的ASTER GDEM数据,利用Wald和Allen地形坡度场地分类法,并借鉴30 m等效剪切波速v30s和20 m等效剪切波速v20s之间的关系,对我国云南的玉溪盆地、江川盆地、通海盆地的场地土,按照我国的场地土类别规则加以划分,并将结果与综合探测的"真实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地形坡度场地分类法划分出了中硬土ZYⅡ和中软土ZRⅢ这两种区域,定性上与"真实情况"相类似。(2)将玉溪地区当作活动地块,比将其当作稳定地块,要更符合实际情况。(3)该方法没有划分出软弱土RRⅣ区,与"真实情况"相比,定量上存在显著的、较大的差别。说明将该方法直接应用于深厚的、成因复杂的沉积盆地的场地土类别划分,是有局限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坡度场地分类法 高精度 玉溪-江川-通海盆地 我国场地土类别 相似性 局限性
下载PDF
玉溪大河排污口污染物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梅 《云南环境科学》 2005年第A01期159-161,共3页
以玉溪大河排污口调查、监测为基础,基本了解主要排污口和污染物,对入河废污水量、污染物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污染物进入河道后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为玉溪大河的综合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河排污口 污染物 水质分析 玉溪
下载PDF
玉溪文化古居民生业模式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珊珊 马江波 《农业考古》 2020年第3期13-20,共8页
玉溪遗址是重庆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堆积深厚,发现遗物丰富,为研究该遗址古居民的生业模式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文结合动植物遗存和古环境研究成果,综合生活、生产器物分析和遗址资源域分析方法,对玉溪文化时期古居民... 玉溪遗址是重庆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堆积深厚,发现遗物丰富,为研究该遗址古居民的生业模式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文结合动植物遗存和古环境研究成果,综合生活、生产器物分析和遗址资源域分析方法,对玉溪文化时期古居民的生业模式进行了初步讨论。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的玉溪古居民生活以采集和渔猎为主,辅以简单的农业种植和家畜饲养,就近制作石器、陶器和骨器等日常生活、生产用器,对频发的长江洪水有着规律性的认识;依靠遗址周边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玉溪文化古居民在此生活了千年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溪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居民 生业模式 遗址资源域
下载PDF
合(肥)裕(溪口)航道整治工程——裕溪船闸公路桥改造工程设计
7
作者 倪建华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3-96,共4页
考虑合(肥)裕(溪口)航道整治裕溪船闸公路桥改造工程既受长江大堤、裕溪节制闸,船闸等建筑物的限制,又须满足船闸的营运要求,文章介绍了该公路桥的方案设计,桥梁结构设计及施工工艺。
关键词 裕溪枢纽 桥位布置 结构设计 施工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玉溪遗址的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孢粉记录 被引量:8
8
作者 崔安宁 马春梅 +2 位作者 朱诚 白九江 张文卿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对玉溪遗址剖面53个地层样品和附近山地的9个现代表土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玉溪文化时期(6 000a.BP—7 200a.BP)孢粉组合以乔灌木为主,草本次之,蕨类孢子含量较少。乔灌木中以松属、桦木属、栎属占绝对优势;草本中藜科、蒿属含... 对玉溪遗址剖面53个地层样品和附近山地的9个现代表土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玉溪文化时期(6 000a.BP—7 200a.BP)孢粉组合以乔灌木为主,草本次之,蕨类孢子含量较少。乔灌木中以松属、桦木属、栎属占绝对优势;草本中藜科、蒿属含量较高;蕨类孢子以凤尾蕨为主。孢粉谱反映了较为湿润的气候特征。表土孢粉以超代表性的松属占绝对优势,可能是植被群落演替过程中松属植物作为先锋种类表现在演替初级阶段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结果,表土孢粉组合基本与当地植被状况相吻合。本研究在14 C测年基础上结合其它代用指标发现在剖面上部第4—8层和下部淤泥层中Rb/Sr值较高且乔灌木花粉百分含量明显增加,可以解释为该段淤泥层为古洪水遗迹,洪水可能有利于对孢粉的富集。地层剖面中文化层与淤泥层呈现交互沉积,表明周期性的洪水事件影响到了人类活动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古洪水 人类活动 玉溪遗址 三峡库区 长江
原文传递
重庆市玉溪遗址古洪积地层的粒度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中轩 闫慧 +1 位作者 朱诚 吴国玺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5-539,共5页
通过玉溪遗址T0403探方11个古洪积层粒度参数分析,发现该遗址古洪积层的特征是:①遗址古洪积层粒度频率曲线为单峰正偏,分选差,概率累积曲线为典型三段式,且推移质组分〉40%;②洪积层角闪石、磷灰石等不稳定矿物含量高于现代洪水层,表... 通过玉溪遗址T0403探方11个古洪积层粒度参数分析,发现该遗址古洪积层的特征是:①遗址古洪积层粒度频率曲线为单峰正偏,分选差,概率累积曲线为典型三段式,且推移质组分〉40%;②洪积层角闪石、磷灰石等不稳定矿物含量高于现代洪水层,表明古洪积层主要为近源沉积。联系到古洪积层形成期(6.3~7.5 ka B.P.)属于全新世大暖期的高温波动期,干湿波动是造成玉溪地区洪水频发的主要原因,同时根据遗址文化地层出土的器物判断,古洪积层沉积粒度特征变化与新石器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溪遗址 古洪水沉积 粒度
原文传递
长江三峡库区玉溪遗址地层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伟峰 朱诚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6,共6页
在考古断代和AMS14C测年基础上,通过对洪水沉积环境以及三峡库区中坝遗址1981年洪水沉积和玉溪疑似古洪水沉积的粒度对比分析,发现它们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都在同一值域范围内;概率累积曲线都呈明显的三段式,从而推断出玉... 在考古断代和AMS14C测年基础上,通过对洪水沉积环境以及三峡库区中坝遗址1981年洪水沉积和玉溪疑似古洪水沉积的粒度对比分析,发现它们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都在同一值域范围内;概率累积曲线都呈明显的三段式,从而推断出玉溪遗址的文化间隙层为古洪水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沉积 粒度特征 第四纪 玉溪遗址 长江三峡 重庆市
原文传递
玉溪遗址动物骨骼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静芳 袁东山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三峡地区的玉溪遗址跨越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商周时期,出土了丰富的动物骨骼。动物群包括28个种,其中猪、狗为家养动物,其余为野生动物。通过对动物骨骼上人工痕迹的观察统计,复原了肢解动物的程序以及"锥形器"的制作流程。... 三峡地区的玉溪遗址跨越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商周时期,出土了丰富的动物骨骼。动物群包括28个种,其中猪、狗为家养动物,其余为野生动物。通过对动物骨骼上人工痕迹的观察统计,复原了肢解动物的程序以及"锥形器"的制作流程。野生动物则指示了遗址周围为亚热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溪遗址 动物骨骼 家养 肢解流程 制作骨器 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