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Z染色体基因表达的密码子偏性 被引量:6
1
作者 饶友生 梁菲菲 +2 位作者 王樟凤 柴学文 张细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4,共5页
从NCBI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rojects/mapview/map)下载鸡Z染色体上全部基因完整的cDNA,最终共有626个基因的CDS序列纳入统计分析.使用CodonW(1.4.2)进行密码子偏性分析,确定了CGG、AGC、UGC等26个密码子为Z染色体基因... 从NCBI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rojects/mapview/map)下载鸡Z染色体上全部基因完整的cDNA,最终共有626个基因的CDS序列纳入统计分析.使用CodonW(1.4.2)进行密码子偏性分析,确定了CGG、AGC、UGC等26个密码子为Z染色体基因表达的"最优"密码子.对应分析表明,影响鸡Z染色体基因表达的密码子偏性的主要因素分别为GC3s、基因的表达丰度、GC含量、CDS长度及氨基酸的疏水性.鸡Z染色体基因表达的密码子用法受到了核苷酸组成偏好的显著影响,这种核苷酸组成偏好很可能是突变偏畸、固定偏畸及基因转换导致的.对于鸡这种群体有效规模较大的群体,密码子的偏性更有可能是核苷酸组成偏好及选择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染色体 密码子 偏性
下载PDF
家蚕Bm Tpi基因Z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2
2
作者 牛宝龙 吕顺霖 +2 位作者 翁宏飚 沈卫锋 孟智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2-626,共5页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以家蚕Bombyxmori第11号染色体上的DH-PBAN基因为参照基因,检测家蚕不同个体间BmTpi基因与常染色体上DH-PBAN基因的拷贝数之比,雄体BmTpi∶DH-PBAN=1.0,雌体BmTpi∶DH-PBAN=0.5;并用已经定位于Z染色体上的BmKettin...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以家蚕Bombyxmori第11号染色体上的DH-PBAN基因为参照基因,检测家蚕不同个体间BmTpi基因与常染色体上DH-PBAN基因的拷贝数之比,雄体BmTpi∶DH-PBAN=1.0,雌体BmTpi∶DH-PBAN=0.5;并用已经定位于Z染色体上的BmKettin基因为参照,检测BmTpi基因的拷贝数与BmKettin基因的拷贝数之比,雄体BmTpi∶BmKettin=1.0,雌体BmTpi∶BmKettin=1.0,证明BmTpi基因在家蚕基因组中的拷贝数与BmKettin基因相同,说明BmTpi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Bm Tpi基因 DH-PBAN基因 BM Kettin基因 z染色体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家蚕Z染色体上胚胎期隐性致死突变的诱发及其基因座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安英 李木旺 +2 位作者 方瑷 陈秀 黄君霆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家蚕 z染色体 胚胎期 致死突变 基因位点
下载PDF
珍珠鸟(Taeniopygia guttata)Z染色体基因表达的密码子用法
4
作者 王樟凤 柴学文 +2 位作者 彭武林 黄润红 饶友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9-1283,共5页
从EMBL数据库下载珍珠鸟(Taeniopygia guttata)Z染色体全部基因的cDNA序列,共有610个基因的CDS序列纳入统计分析。使用CodonW(1.4.2)对CDS序列进行密码子偏性研究,确定了UUC、CUC、CUG等28个密码子为珍珠鸟Z染色体基因表达的"最优&... 从EMBL数据库下载珍珠鸟(Taeniopygia guttata)Z染色体全部基因的cDNA序列,共有610个基因的CDS序列纳入统计分析。使用CodonW(1.4.2)对CDS序列进行密码子偏性研究,确定了UUC、CUC、CUG等28个密码子为珍珠鸟Z染色体基因表达的"最优"密码子。对应分析表明,影响珍珠鸟Z染色体基因表达的密码子用法的主要因素分别为GC3s(同义密码子第3位的G C频率)、CDS的GC含量以及基因的表达水平。据此推论,珍珠鸟Z染色体基因表达的密码子偏性是核苷酸组成和选择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鸟 z染色体 密码子 用法
下载PDF
鹌鹑Z染色体特异DNA文库的构建及其同源性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琳 易梅生 +2 位作者 戢福云 任莉莉 余其兴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6-229,共4页
运用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 ,从鹌鹑有丝分裂相中分离了Z染色体 ,经DOP PCR扩增后 ,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Bluescript质粒中 ,构建了鹌鹑Z染色体的特异DNA文库。以该文库中分离的插入DNA作为探针 ,对鹌鹑染色体进行了描绘。结果在鹌鹑的分裂相... 运用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 ,从鹌鹑有丝分裂相中分离了Z染色体 ,经DOP PCR扩增后 ,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Bluescript质粒中 ,构建了鹌鹑Z染色体的特异DNA文库。以该文库中分离的插入DNA作为探针 ,对鹌鹑染色体进行了描绘。结果在鹌鹑的分裂相中 ,Z染色体被强烈的特异荧光信号完全覆盖 ,而在其他染色体上基本没有杂交信号。表明该文库中的插入DNA对鹌鹑Z染色体是特异的 ,可以用来制备性染色体的描绘探针 ,在其他相关物种中检测Z染色体的保守同线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 染色体显微分离 DOP-PCR 染色体描绘探针 z染色体特异DNA文库 同源性检测
下载PDF
鸡Z染色体上DMRT1基因的多重跨染色体剪接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洋 余红仕 +3 位作者 卢衡 姚凯 程汉华 周荣家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80,共6页
性别决定与分化发育是同时涉及生命现象中两种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式的惟一的分化发育过程。对该过程中关键基因DMRT1的转录分析,发现位于鸡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分别同时与4号染色体上的CENPC1基因、5号染色体上CD5R基因和... 性别决定与分化发育是同时涉及生命现象中两种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式的惟一的分化发育过程。对该过程中关键基因DMRT1的转录分析,发现位于鸡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分别同时与4号染色体上的CENPC1基因、5号染色体上CD5R基因和2号染色体上37LRP/p40基因发生跨染色体剪接,由此构成了新的跨染色体剪接本DMRT1-CENPC1、DMRT1-CD5R和DMRT1-37LRP/p40。对其剪接位点的分析,发现两段染色体序列存在的重叠区可能在这种剪接中起着重要作用。DMRT1基因在转录过程中同时与多个染色体上基因发生多次跨染色体剪接的发现,无疑有助于对在转录水平上的多样性基因调控以及性别决定与分化发育等的认识开辟另一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决定 z染色体 转录
下载PDF
家蚕Z染色体遗学图谱以及W染色体特殊标记的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徐秋云 《广东蚕业》 2005年第2期50-50,共1页
家蚕的ZW异型配子是雌性,ZZ同型配子是雄性。雌性异型配子是鳞翅目昆虫中的典型。尽管家蚕中W染色体决定雌性,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与W染色体连锁的形态特征基因。Z染色体带有重要经济价值基因和多种表型特征基因,但是我们只知道相对... 家蚕的ZW异型配子是雌性,ZZ同型配子是雄性。雌性异型配子是鳞翅目昆虫中的典型。尽管家蚕中W染色体决定雌性,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与W染色体连锁的形态特征基因。Z染色体带有重要经济价值基因和多种表型特征基因,但是我们只知道相对2%大小的分子信息。迄今为止,研究表明Z染色体连锁基因没有剂量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染色体 z染色体 家蚕 鉴定 标记 图谱 特征基因 连锁基因 鳞翅目昆虫
下载PDF
利用Z染色体培育家蚕的平衡致死系统
8
作者 大沼昭夫 毛秋霞 《广东蚕丝通讯》 1991年第3期73-78,共6页
一、前言为实现雄蚕育,田岛(1951)和Strunikov(1969)等选育出了限性黑卵,但这些系统要有待别的选卵装置。Strunikov(1979)又利用Z染色体的平衡致死选育出雄蚕全部致死的系统。大沼,田岛(1983)首先利用包括第5染色体在内的性染色体转座系... 一、前言为实现雄蚕育,田岛(1951)和Strunikov(1969)等选育出了限性黑卵,但这些系统要有待别的选卵装置。Strunikov(1979)又利用Z染色体的平衡致死选育出雄蚕全部致死的系统。大沼,田岛(1983)首先利用包括第5染色体在内的性染色体转座系统(鬼丸、田岛,1983)进行由卵色基因识别雌雄的平衡致死系统的培育,选育出雌蚕全部致死,只有雄蚕能孵化的系统。但在实际应用中总存在非用T(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致死 z染色体 雄蚕 幼虫性状 油蚕 转座 大沼 基因识别 赤蚁 性状表现
下载PDF
基于PacBio三代测序的高质量汶上芦花鸡基因组的组装
9
作者 薛倩 邢伟杰 +6 位作者 李国辉 周成浩 张会永 殷建玫 蒋一秀 朱云芬 韩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69-3881,共13页
【目的】汶上芦花鸡为中国唯一的芦花羽地方鸡品种资源,芦花基因可伴性遗传,芦花羽性状可用于雏鸡的自别雌雄。试验旨在丰富家鸡基因组信息,获取汶上芦花鸡全基因组序列,为鸡伴性芦花羽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材料。【方法】以汶上芦花鸡为试... 【目的】汶上芦花鸡为中国唯一的芦花羽地方鸡品种资源,芦花基因可伴性遗传,芦花羽性状可用于雏鸡的自别雌雄。试验旨在丰富家鸡基因组信息,获取汶上芦花鸡全基因组序列,为鸡伴性芦花羽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材料。【方法】以汶上芦花鸡为试验动物,基于BGI MGISEQ构建小片段文库进行基因组特征评估,利用PacBio三代测序技术、Hi-C技术组装及构建汶上芦花鸡全基因组信息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基因组序列进行组装和功能注释。【结果】试验共获得BGI二代测序数据量59.70 Gb;获得PacBio三代测序数据量31.13 Gb,reads平均长度为15362 bp;获得Hi-C数据量95.37 Gb;拼接和初步组装得到基因组大小为1.12 Gb,经Hi-C辅助组装后,共有1.07 Gb的序列挂载到41条染色体上,挂载率95.62%,基因组contigs N50为9.61 Mb,scaffold N50为91.29 Mb,BUSCO评估为98.50%,基因组连续性和完整度良好;预测基因组有22.57%的重复序列,有426个tRNAs、56个rRNAs、260个miRNAs和308个snRNAs;共预测得到蛋白编码基因17338个,其中96.00%的基因在数据库中得到了功能注释;组装获得汶上芦花鸡Z染色体长度约88.23 Mb,预测并注释到蛋白编码基因742个,这些基因显著富集于氨基酸、脂肪等代谢相关通路,在汶上芦花鸡Z染色体上准确定位了TYRP 1、CDKN 2 A、SLC 45 A 2等羽色相关基因。【结论】研究获得了汶上芦花鸡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基因组,丰富了家鸡基因组遗传信息,准确定位了Z染色体上一些羽色相关基因。研究结果可为从全基因组水平挖掘汶上芦花鸡优异性状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上芦花鸡 基因组组装 PacBio三代测序技术 基因组注释 z染色体 伴性芦花羽
下载PDF
禽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江霞 李显耀 杨宁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49,共3页
禽类的性别决定机制迄今尚无定论,目前较为公认的有以下几种假说:一是W染色体上携带性别决定基因(类似于哺乳动物的SRY)决定着个体的雌性化发育;二是Z染色体上某些基因的过表达(即不受剂量补偿效应限制)引发了个体的雄性化发育;三是前2... 禽类的性别决定机制迄今尚无定论,目前较为公认的有以下几种假说:一是W染色体上携带性别决定基因(类似于哺乳动物的SRY)决定着个体的雌性化发育;二是Z染色体上某些基因的过表达(即不受剂量补偿效应限制)引发了个体的雄性化发育;三是前2种机制共同作用。已知禽类的性别决定候选基因有W染色体上的FET1、ASW和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此外,常染色体上的许多基因也参与禽类的性别决定和分化过程,如SOX9,AMH,cFOXL,CYP19A1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决定 性别分化 综述 z染色体 V4染色体
下载PDF
松毛虫DpKettin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初步定位研究
11
作者 牛宝龙 翁宏飚 +2 位作者 何丽华 沈卫锋 孟智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23-828,共6页
对于ZW型鳞翅目昆虫,雄性为ZZ,雌性为ZW;细胞内Z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在雌雄间存在差异,雄性为2Z∶2A=1.0,雌性为Z∶2A=0.5,如果某物种一个基因(假如K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另一个基因(假如N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体中2K∶2N=1.0... 对于ZW型鳞翅目昆虫,雄性为ZZ,雌性为ZW;细胞内Z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在雌雄间存在差异,雄性为2Z∶2A=1.0,雌性为Z∶2A=0.5,如果某物种一个基因(假如K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另一个基因(假如N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体中2K∶2N=1.0,雌体中K∶2N=0.5。研究利用家蚕、棉铃虫等昆虫Kettin基因序列,克隆了松毛虫的同源基因(DpKettin)片段,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以松毛虫的ANT基因为参照基因,检测松毛虫雌雄不同个体间DpKettin基因与腺苷酸转移酶基因(ANT)的拷贝数之比,结果表明:雄体DpKettin∶ANT=1.0,雌体DpKettin∶ANT=0.5,说明DpKettin基因位于松毛虫Z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Kettin基因 ANT基因 荧光定量PCR z染色体 松毛虫
下载PDF
家蚕性别决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大林文 铃木正彦 +1 位作者 岛田透 王慧超 《蚕学通讯》 2002年第4期28-31,36,共5页
关键词 W染色体 染色体 z染色体 Bmdsx基因 家蚕 性别决定
下载PDF
Direct cloning and transplanting of large DNA fragments from Escherichia coli chromosome
13
作者 Ying Zhu Yan Yang +3 位作者 Pingping Den Yong Huang Mengxiang Ni Hongqing Fa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034-1041,共8页
We applied a resistance split-fusion strategy to increase the in vivo direct cloning efficiency mediated by Red recombination.The cat cassette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cma(which has a homologous sequence with cmb) ... We applied a resistance split-fusion strategy to increase the in vivo direct cloning efficiency mediated by Red recombination.The cat cassette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cma(which has a homologous sequence with cmb) and cmb, each of which has no resistance separately unless the two parts are fused together. The cmb sequence was integrated into one flank of a target cloning region in the chromosome, and a linear vector containing the cma sequence was electroporated into the cells to directly capture the target region. Based on this strategy, we successfully cloned an approximately 48 kb DNA fragment from the E.coli DH1-Z chromosome with a positive frequency of approximately 80%. Combined with double-strand breakage-stimulate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we applied this strategy to successfully replace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 of the E. coli DH36 chromosome and knock out four non-essential genomic regions in one step. This strategy could provide a powerful tool for the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of microbial natural product biosynthetic pathways for genome assembly and for the functional study of DNA sequences dozens of kilobases in l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片段 z染色体 直接克隆 大肠杆菌 微生物天然产物 移植 同源序列 生物合成途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