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DNA结合蛋白与Zα结构域 被引量:1
1
作者 时俊华 陶敏 +1 位作者 许丹 胡成钰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5-168,共4页
Z-DNA结合蛋白包括人、哺乳类和病毒中的ADAR1、DLM-1、E3L蛋白以及在鱼类中最新报道的PKR-like(PKZ),其共同点是都含有Zα结构域。本文简述了这几种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并着重分析Zα结构域与Z-DNA、Z-RNA、B-DNA等核酸分子的识别机制... Z-DNA结合蛋白包括人、哺乳类和病毒中的ADAR1、DLM-1、E3L蛋白以及在鱼类中最新报道的PKR-like(PKZ),其共同点是都含有Zα结构域。本文简述了这几种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并着重分析Zα结构域与Z-DNA、Z-RNA、B-DNA等核酸分子的识别机制和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na 作用于RNA的腺苷脱氨酶1 z-dna结合蛋白1 P25 类-蛋白激酶R
下载PDF
左手螺旋Z-DNA的研究 Ⅴ 环境因子对Oligo-d(G-C)_6构象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汝多 李振华 J.H.VandeSande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114-1118,共5页
脱氧寡聚核苷酸d(G-C)6是迄今所报道的同类脱氧多聚核苷酸中能形成左手螺旋DNA(Z-DNA)的最短序列。环境因子如PH,温度和离子的类别与浓度对d(G-C)6在溶液中的Z-构象的形成和B-、Z-构象的相对稳定性有... 脱氧寡聚核苷酸d(G-C)6是迄今所报道的同类脱氧多聚核苷酸中能形成左手螺旋DNA(Z-DNA)的最短序列。环境因子如PH,温度和离子的类别与浓度对d(G-C)6在溶液中的Z-构象的形成和B-、Z-构象的相对稳定性有着明显的影响。在合适的条件下,d(G-C)6在溶液中可呈现B-构象区,Z-构象相对稳定区和B-、Z-构象跃迁过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na 环境因子 Oligo-d(G-C)6 构象
下载PDF
Z-DNA功能研究的回顾和近况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成江 卢向阳 +1 位作者 易克 田云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0-112,共3页
自从Rich等在 1979年首次发现左手螺旋的Z DNA以后 ,人们对Z DNA的研究不断深入 ,并推测它在基因转录、基因调控以及基因重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Z DNA与病毒的发病机制有关。这个研究结果可能蕴藏着关于这种另类DNA如... 自从Rich等在 1979年首次发现左手螺旋的Z DNA以后 ,人们对Z DNA的研究不断深入 ,并推测它在基因转录、基因调控以及基因重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Z DNA与病毒的发病机制有关。这个研究结果可能蕴藏着关于这种另类DNA如何行使功能的答案 ,并可能由此成功研制能有效抗天花病毒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na 基因表达 基因调控 基因重组
下载PDF
Z-DNA的形成及其与基因转录的关系
4
作者 黄胜和 吴初新 +2 位作者 李东明 饶泽昌 胡成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9-703,共5页
Z-DNA是一种非常独特的DNA二级结构.与B-DNA相比,Z-DNA最显著的结构特征是左手螺旋和磷酸-核糖骨架呈"zigzag"状.虽然目前对Z-DNA功能的了解还不确切,但毫无疑问,Z-DNA与基因的转录和调控密切相关.一方面,在体内Z-DNA在基因... Z-DNA是一种非常独特的DNA二级结构.与B-DNA相比,Z-DNA最显著的结构特征是左手螺旋和磷酸-核糖骨架呈"zigzag"状.虽然目前对Z-DNA功能的了解还不确切,但毫无疑问,Z-DNA与基因的转录和调控密切相关.一方面,在体内Z-DNA在基因转录过程中产生;另一方面,分布于启动子等不同区域的Z-DNA又可以反过来调控基因的转录,即Z-DNA能够增强一些基因转录,也能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但其调控机制还不清楚.这种调控似乎与Z-DNA在启动子中的位置、基因和细胞类型有关.研究Z-DNA的形成及其与基因转录的关系对理解基因转录调控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na 基因转录 启动子 基因调控
下载PDF
Poly d(GC)在负超螺旋下形成的Z-DNA 被引量:1
5
作者 夏玉洁 吴初新 +1 位作者 马梅生 胡成钰 《细胞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67-870,共4页
为建立一个生理状态下的左旋DNA(Z-DNA)模型,本文以pMD18-T质粒为母本质粒,将含有d(GC)_6、d(GC)_8、d(GC)_(10)、d(GC)_(13)等poly d(GC)片段的特殊序列插入到pMD18-T质粒中,构建了poly d(GC)重组质粒。这些poly d(GC)重组质粒处于负... 为建立一个生理状态下的左旋DNA(Z-DNA)模型,本文以pMD18-T质粒为母本质粒,将含有d(GC)_6、d(GC)_8、d(GC)_(10)、d(GC)_(13)等poly d(GC)片段的特殊序列插入到pMD18-T质粒中,构建了poly d(GC)重组质粒。这些poly d(GC)重组质粒处于负超螺旋状态。甲基化抑制实验证实,这些插入到质粒中的poly d(GC)能够形成潜在的Z-DNA构象。同时,为进一步验证poly d(GC)重复的长度与形成Z-DNA效率的关系,原核表达并亲和层析纯化了鲫鱼PKZZα多肽(P★)。凝胶阻滞实验分析了d(GC)_6、d(GC)_8、d(GC)_(10)、d(GC)_(13)4种重组质粒与P_(Zα)的亲和性。结果显示,P_(Zα)对这4种重组质粒的迁移都能产生阻滞效应,并且随着GC的增多,阻滞效应越明显。说明d(GC)越多,poly d(GC)形成Z-DNA的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 d(GC) z-dna 负超螺旋 PKZ
下载PDF
Z-DNA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史学义 陈本懋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2年第4期62-64,共3页
基因活性的调控是当前生命科学的前沿课题之一。不少分子生物学家和物理化学家试图从DNA的构象转换来阐明基因开启与关闭的原因。发现DNA有A、B、C、X、Z等不同构象。其中,对B和Z两种构象及其相互转换研究得最多。B-DNA即Watson-Crick模... 基因活性的调控是当前生命科学的前沿课题之一。不少分子生物学家和物理化学家试图从DNA的构象转换来阐明基因开启与关闭的原因。发现DNA有A、B、C、X、Z等不同构象。其中,对B和Z两种构象及其相互转换研究得最多。B-DNA即Watson-Crick模型,通常描述的右旋双螺旋构象,人们最为熟悉,而Z-DNA是1979年由Rich发现,研究进展很快。兹就Z-DNA的结构特点、生成条件、检测方法及其生物学功能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na 结构 形成
下载PDF
Z-DNA与人类疾病
7
作者 周文琪 陈诗哲 +2 位作者 马天骏 李金明 郭艳芳 《生物医学》 2014年第2期17-21,共5页
Z-DNA在1979年被Rich等人发现,它处于高能状态而不稳定,不同于传统的B-DNA,Z-DNA以其特殊的构象和重要生物学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与其作用相关的Z-DNA结合蛋白也备受关注。Z-DNA有其特殊的序列和形成条件,其重要生物学功能也逐渐被... Z-DNA在1979年被Rich等人发现,它处于高能状态而不稳定,不同于传统的B-DNA,Z-DNA以其特殊的构象和重要生物学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与其作用相关的Z-DNA结合蛋白也备受关注。Z-DNA有其特殊的序列和形成条件,其重要生物学功能也逐渐被揭开面纱,在基因调控、肿瘤发生与病毒感染中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na z-dna结合蛋白 人类疾病 基因调控
下载PDF
B-到Z-DNA结构转变特性的理论研究
8
作者 董瑞新 闫循领 +1 位作者 杨冰 田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9-162,共4页
本文给出了B-到Z-DNA的结构转变模型,研究了盐浓度和外力矩对B-Z结构转变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折叠角的几率分布、B-Z转变的临界扭矩和转变能随盐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没有外力和外力矩的情况下,盐浓度达到2.3 mol/L时,Z构象开始出现... 本文给出了B-到Z-DNA的结构转变模型,研究了盐浓度和外力矩对B-Z结构转变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折叠角的几率分布、B-Z转变的临界扭矩和转变能随盐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没有外力和外力矩的情况下,盐浓度达到2.3 mol/L时,Z构象开始出现,与实验结果一致.随盐浓度的增加,Z构象存在的几率增大,B-Z转变所需的扭转力矩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B-Z转变 盐浓度
下载PDF
Z-DNA的结构与功能
9
作者 包永德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36-43,共8页
早在Watson及Crje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的同时,有人就考虑过左手螺旋DNA存在的可能性,并在理论上推测这种构象的存在会方便DNA复制叉的移动及复制链的分离。由于当时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多数科学家热衷于如何用自己的资料去证实以B型DN... 早在Watson及Crje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的同时,有人就考虑过左手螺旋DNA存在的可能性,并在理论上推测这种构象的存在会方便DNA复制叉的移动及复制链的分离。由于当时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多数科学家热衷于如何用自己的资料去证实以B型DNA为基础的双螺旋模型,上述设想末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na 负超螺旋 左手 质粒 基因载体 构象 功能
下载PDF
Presence/Absence of Two Types of Z-DNA Binding Domains in the Genomes of Organisms from Archaea, Bacteria, and Eukaryotes and Its Implications
10
作者 Hiroshi Nakashima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We conducted genome sequence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presence/absence of two types of Z-DNA binding domains in various organisms. We examined 68 organisms from archaea, 914 organisms from bacteria, and 199 organisms f... We conducted genome sequence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presence/absence of two types of Z-DNA binding domains in various organisms. We examined 68 organisms from archaea, 914 organisms from bacteria, and 199 organisms from eukaryotes. RecA protein from Escherichia coli has a Z-DNA binding domain and this protein promotes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ll the organisms examined had this domain. 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is domain is essential for all the organisms. RNA editing enzyme, adenosine deaminase from human has another type of Z-DNA binding domain. This domain was observed in some organisms of archaea, bacteria, and eukaryotes. The presence/absence of Z-DNA binding domain in adenosine deaminase indicated that gain and loss of this domain had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The implication of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this domain is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na Binding Domain RECA Protein Adenosine DEAMINASE Acting on RNA Genome Sequence Analysis
下载PDF
揭开Z-DNA的神秘面纱
11
作者 孙琪琳 《自然与科技》 2012年第4期14-14,共1页
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于1953年发现生物遗传物质的准确结构,即DNA双螺旋结构,宣告了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开始。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又进了一步,而这一重大发现也被载入史册。
关键词 z-dna DNA双螺旋结构 分子生物 英国科学家 美国科学家 遗传物质 克里克 大自然
下载PDF
Z-DNA及其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汤雅男 杨攀 胡成钰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5,共4页
Z-DNA是一种处于高能状态、不稳定的DNA分子构象。形成Z-DNA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转录过程中,移动的RNA聚合酶在模板DNA的5'端产生负超螺旋扭曲力,导致Z-DNA的形成;其次,含有d(GC)n序列的核酸分子在高浓度的NaCl、[Co(NH3)6]2+盐溶液... Z-DNA是一种处于高能状态、不稳定的DNA分子构象。形成Z-DNA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转录过程中,移动的RNA聚合酶在模板DNA的5'端产生负超螺旋扭曲力,导致Z-DNA的形成;其次,含有d(GC)n序列的核酸分子在高浓度的NaCl、[Co(NH3)6]2+盐溶液中也能够形成Z-DNA;最后,化学修饰也可以使DNA产生稳定的Z-DNA。Z-DNA是在体外首先发现的,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Z-DNA在体内也广泛存在并可能具有功能的多样性,包括参与基因表达调控、染色体断裂、基因重组、抗病毒、病毒发生等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na 基因表达 z-dna结合蛋白 干扰素系统
原文传递
Z-DNA的发现者——里奇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晓强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9-74,共6页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从而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诞生了大量科学大师和伟大科学家。许多工作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从而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诞生了大量科学大师和伟大科学家。许多工作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对今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一些未获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同样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比如在RNA表达和调控的研究领域,20世纪50~70年代的RNA结构解析与Z-DNA的发现就是重要的基础。做出这些重要发现的就是美国著名生物物理学家亚历山大·里奇(AlexanderRich)(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na 现代分子生物学 发现者 科学研究 生命科学 诺贝尔奖 双螺旋模型 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盐离子对B-DNA到Z-DNA结构转变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瑞新 闫循领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414-4419,共6页
在已给出的与溶液盐浓度有关的DNA弹性模型基础上 ,考虑到Z DNA的碱基堆积和氢键相互作用 ,给出了一个新的B DNA到Z DNA的结构转变模型 .研究了盐浓度对B—Z结构转变特性的影响 ,得到了力 延伸曲线、折叠角概率分布以及B—Z结构转变的... 在已给出的与溶液盐浓度有关的DNA弹性模型基础上 ,考虑到Z DNA的碱基堆积和氢键相互作用 ,给出了一个新的B DNA到Z DNA的结构转变模型 .研究了盐浓度对B—Z结构转变特性的影响 ,得到了力 延伸曲线、折叠角概率分布以及B—Z结构转变的临界扭矩随盐浓度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当盐浓度达到 2 4mol L时 ,松弛DNA的Z构象开始出现 ,并且随盐浓度的增加 ,Z构象存在的概率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堆积能 弹性 盐浓度 B-z结构转变
原文传递
坏死性凋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任泓沁 王雁 +3 位作者 李倩 张嘉宾 付爱双 戈艳蕾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72-78,共7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相对常见的慢性炎性疾病,已经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但目前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减少其高患病率及其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目前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相对常见的慢性炎性疾病,已经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但目前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减少其高患病率及其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目前有研究发现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与COPD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且以往坏死性凋亡调控COPD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较少。这项新的研究可能为之后COPD治疗及药物靶点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凋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线粒体自噬 z-dna结合蛋白1
下载PDF
鲫鱼PKR-like Zα与d(GC)_(13)质粒的结合及其适应性进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陶敏 吴初新 +1 位作者 杨攀 胡成钰 《细胞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94-498,共5页
Zα是一类能特异性识别与结合左旋DNA(Z-DNA)的蛋白质结构域,分布于不同物种的多种蛋白质中,其结构保守并分化自一个共同的祖先Z-结构域。适应性进化分析显示Zα没有经历正达尔文选择,表明与其结构对应Zα的功能相当保守。凝胶阻滞试验... Zα是一类能特异性识别与结合左旋DNA(Z-DNA)的蛋白质结构域,分布于不同物种的多种蛋白质中,其结构保守并分化自一个共同的祖先Z-结构域。适应性进化分析显示Zα没有经历正达尔文选择,表明与其结构对应Zα的功能相当保守。凝胶阻滞试验表明原核表达的鲫鱼PKR-like Zα多肽(CaPZα)不与pMD18-T质粒结合,而却能与包含d(GC)13的重组质粒pMD18-T/(GC)13结合。同时,与ADAR1Zα相比,CaPZα与d(GC)13质粒的结合能力较弱,即CaPZα1和CaPZα2子域单独不能结合d(GC)13质粒。这表明Zα功能虽然没有异化,但有很大的不同。实验结果还表明负超螺旋和d(GC)n可能都是正常生理条件下,DNA形成潜在Z-DNA必不可少的因素。定点突变试验证实38N与60W两个氨基酸位点对于CaPZα结合Z-DNA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R-like d(GC)n 适应性进化 z-dna结合蛋白
下载PDF
噬菌体Z基因组生物合成通路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荟玉 赵素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7-903,共17页
噬菌体基因组中存在丰富的碱基修饰,主要用于逃避宿主内切酶的切割。40多年前,在蓝藻噬菌体S-2L的DNA中,研究者发现2-氨基腺嘌呤(Z)完全取代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形成具有三根氢键的互补配对,形成了特殊的Z基因组。近年来,研究者在... 噬菌体基因组中存在丰富的碱基修饰,主要用于逃避宿主内切酶的切割。40多年前,在蓝藻噬菌体S-2L的DNA中,研究者发现2-氨基腺嘌呤(Z)完全取代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形成具有三根氢键的互补配对,形成了特殊的Z基因组。近年来,研究者在多个噬菌体中发现并证实了噬菌体Z基因组生物合成通路。该通路是一个多酶系统,其中包含由噬菌体DNA编码的2-氨基脱氧腺苷琥珀酸合成酶(PurZ)、脱氧腺苷三磷酸水解酶(dATPase/DatZ)、脱氧腺苷/脱氧鸟苷三磷酸的焦磷酸水解酶(DUF550/MazZ)和DNA聚合酶(DpoZ)。本文在简述噬菌体中各种修饰核苷发现历史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Z基因组生物合成通路中多种酶的研究进展,最后对Z基因组及其合成通路中多种酶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基因组 噬菌体 DNA修饰 2-氨基腺嘌呤 生物合成通路
下载PDF
绵羊痘病毒E3L蛋白N端结构和功能预测
18
作者 卢昌 吴国华 +6 位作者 颜新敏 赵志荀 于少雄 叶奕优 朱海霞 李健 张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89,共5页
E3L蛋白是痘病毒的一类早期表达的非结构蛋白,其主要抑制宿主的先天性免疫,与病毒的致病力和宿主嗜性有关,但是目前对绵羊痘病毒E3L蛋白的研究较少。作者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用已知的E3L蛋白N端结构作为模板,并使用WebLab、SWISS-MODE... E3L蛋白是痘病毒的一类早期表达的非结构蛋白,其主要抑制宿主的先天性免疫,与病毒的致病力和宿主嗜性有关,但是目前对绵羊痘病毒E3L蛋白的研究较少。作者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用已知的E3L蛋白N端结构作为模板,并使用WebLab、SWISS-MODEL和ExPASY等在线软件预测其功能结构域和二、三级结构及氨基酸组成,对其作为Zα潜在家族成员的真实性、可靠性作出理论上的判断。分析结果表明,绵羊痘病毒E3L蛋白N端结构符合Zα家族蛋白的一些基本的结构特征,具有其他E3L蛋白N端相同的功能结构,为该蛋白质N端结构属于Zα蛋白家族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痘病毒 E3L蛋白 z-dna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DNA结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红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3期53-54,共2页
综述了DNA分子结构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包括DNA双螺旋精细结构、三股螺旋和H^-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态性,这些结构与DNA的复制、转录和基因调控等生物学功能之间有十分重要的联系。
关键词 精细结构 三股螺旋 H-DNA z-dna
下载PDF
高质量枣树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李登科 黄丛林 +2 位作者 田建保 王永康 王永勤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79-583,共5页
主要针对枣树组织中多糖严重干扰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问题,本研究比较了常规CTAB法、TE3D法和改良CTAB法3种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常规CTAB法提取DNA难以去除植物组织中的多糖类杂质;TE3D法提取DNA多糖杂质少,但产率低、易降解、褐... 主要针对枣树组织中多糖严重干扰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问题,本研究比较了常规CTAB法、TE3D法和改良CTAB法3种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常规CTAB法提取DNA难以去除植物组织中的多糖类杂质;TE3D法提取DNA多糖杂质少,但产率低、易降解、褐化严重;而改良CTAB法提取DNA量大(1000ng/滋l左右),产率高,可达120滋gDNA/g新鲜组织,无明显降解,杂质少,A260/A280比值1.80左右,通过基因组DNA-AFLP指纹图谱分析,完全满足实验要求。并进一步对改良CTAB法的关键步骤作出具体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提取方法 枣树 质量 改良CTAB法 基因组DNA提取 指纹图谱分析 处理效果 植物组织 DNA量 实验要求 分析讨论 关键步骤 杂质 多糖类 产率 降解 褐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