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ird Order Optical Nonlinearities of C<sub>450</sub>Doped Polymer Thin Film Investigated by the Z-Scan
1
作者 Zainab S. Sadik Dhia H. Al-Amiedy Amal F. Jaffar 《Advances in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12年第1期43-49,共7页
In the present work, z-scan technique was used to study the nonlinear properties, represented by nonlinear refractive index and nonline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 for Coumarin 450 (C450) doped PMMA as a function of conc... In the present work, z-scan technique was used to study the nonlinear properties, represented by nonlinear refractive index and nonline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 for Coumarin 450 (C450) doped PMMA as a function of concentration for two different solvents. The results show change of the effect from self-focusing to self-defocusing in closed aperture z-can (or change of the effect from two photon absorption to saturable absorption in open aperture z-scan), when the sample dissolved in low viscosity and more po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opticS SOLVENT effect z-scan Technique
下载PDF
Role of the aperture in Z-scan experiments: A parametric study 被引量:1
2
作者 M.R.Rashidian Vaziri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280-284,共5页
In close-aperture Z-scan experiments, a small aperture is conventionally located in the far-field thereby enabling the detection of slight changes in the laser beam profile due to the Kerr-lensing effect. In this work... In close-aperture Z-scan experiments, a small aperture is conventionally located in the far-field thereby enabling the detection of slight changes in the laser beam profile due to the Kerr-lensing effect. In this work, by numerically solving the Fresnel-Kirchhoff diffraction integrals, the amount of transmitted power through apertures has been evaluated and a parametric study on the role of the various parameters that can influence this transmitted power has been done. In order to perform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e have used a nonlinear phase shift optimized for nonlocal nonlinear media in our calculations. Our results show that apertures will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symmetrical fluctuations on the wings of Z-scan transmittance curves. It is further shown that the appearance of these fluctuations can be ascribed to the natural diffraction of the Gaussian beam as it propagates up to the aperture plane. Our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nonlocal parameter variations can shift the position of fluctuations along the optical axis, whereas their magnitude depends on the largeness of the induced nonlinear phase shift. It is concluded that since the mentioned fluctuations are produced by the natural diffraction of the Gaussian beam itself, one must take care not to mistakenly interpret them as noise and should not expect to eliminate them from experimental Z-scan transmittance curves by using apertures with different siz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optics Kerr effect z-scan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
下载PDF
测量光学非线性的Z扫描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余力 陈谋智 +2 位作者 黄美纯 黄文达 朱梓忠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33-440,共8页
本文从理论框架,测量灵敏度,光源,样品的吸收和厚度以及时间分辨等方面对光学非线性Z扫描测量方法的近年来的发展予以论述.
关键词 Z扫描 光学非线性 横向效应 光电子学 光子学
下载PDF
Z-扫描技术的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杜艳秋 申作春 王秀琴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306,共4页
单光束激光Z-扫描技术是利用光束的横向特性来研究材料的光学非线性的,其灵敏度的提高有助于测量微弱折射率变化。从入射光束、调制方式、光束检测等方面论述了Z-扫描技术的灵敏度。顶环光束入射相对于标准Z-扫描技术的高斯光束入射其... 单光束激光Z-扫描技术是利用光束的横向特性来研究材料的光学非线性的,其灵敏度的提高有助于测量微弱折射率变化。从入射光束、调制方式、光束检测等方面论述了Z-扫描技术的灵敏度。顶环光束入射相对于标准Z-扫描技术的高斯光束入射其灵敏度可提高2.5倍,但要求光源的输出能量达到一定值,仅适用于测定较小的非线性相移;在光路中插入调制元件后放大因子可达到780,但调节光路难以调节焦移效应。利用CCD作为探测器的TPDZ-扫描技术能够测量小于λ/15000的非线性相位畸变,CCD能够充分获得光束的横向信息,有望成为另一种测量光学非线性的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Z-扫描 高斯光束 横向效应
下载PDF
具有横向效应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同步传输技术
5
作者 赵丽娜 魏庆涛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9-566,共8页
通过修正描述半导体激光器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具有横向效应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动力学方程,并分析了横向效应对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具有横向效应的半导体激光器输出信号的同步传输技术。结果表明,考虑横... 通过修正描述半导体激光器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具有横向效应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动力学方程,并分析了横向效应对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具有横向效应的半导体激光器输出信号的同步传输技术。结果表明,考虑横向效应后,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呈现新的时空混沌态,且对初始值非常敏感。同时,无论是利用半导体激光器进行单通道信号的同步传输还是多通道信号的同步传输,其传输性能均十分稳定。该项同步技术十分简单,非常易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半导体激光器 横向效应 时空混沌 同步传输
下载PDF
硅材料外加直流电场诱导的线性电光效应
6
作者 朱景程 贾刚 +5 位作者 刘秀环 孙鉴波 张志平 赵建勋 牟晋博 陈占国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85-1489,共5页
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硅单晶的反演对称性被破坏,从而诱导产生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主要研究了硅材料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诱导产生的场致线性电光效应。以沿(111)面切割的近本征硅材料为样品,采用平行板电容器结构,通过横向电光调制实验,... 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硅单晶的反演对称性被破坏,从而诱导产生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主要研究了硅材料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诱导产生的场致线性电光效应。以沿(111)面切割的近本征硅材料为样品,采用平行板电容器结构,通过横向电光调制实验,观测到在不同直流偏压下,电光信号随调制电压而线性增加,且直流偏压越大,电光信号增加的斜率越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硅材料场致线性电光信号的大小随直流偏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这种场致线性电光效应可被用于制作新型的硅基高速电光调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光电子学 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场致线性电光效应 横向电光调制
下载PDF
掺镱全光纤激光振荡器横向模式不稳定与受激拉曼散射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小林 陶汝茂 +4 位作者 杨保来 史尘 张汉伟 周朴 许晓军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3-49,共7页
研究了掺镱全光纤激光振荡器中横向模式不稳定效应与受激拉曼散射之间的关系。在纤芯直径为20μm的单端抽运1.5kW级全光纤激光振荡器中,当受激拉曼散射达到一定阈值时,横向模式不稳定效应突然出现,激光器输出功率突然减小,减小的输出功... 研究了掺镱全光纤激光振荡器中横向模式不稳定效应与受激拉曼散射之间的关系。在纤芯直径为20μm的单端抽运1.5kW级全光纤激光振荡器中,当受激拉曼散射达到一定阈值时,横向模式不稳定效应突然出现,激光器输出功率突然减小,减小的输出功率由包层光滤除器倾泻到谐振腔外。实验发现:受激拉曼散射光谱增强、输出功率减小与包层光滤除器温度上升存在一定的关联;通过缩短光纤长度抑制受激拉曼散射,可以将单端抽运激光振荡器的横向模式不稳定阈值增大到2kW以上。对纤芯直径为25μm的双端抽运激光振荡器进行研究,同样通过抑制受激拉曼散射增大了横向模式不稳定阈值,获得了大于5kW的激光功率输出。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在非线性较强的情况下,受激拉曼散射是导致横向模式不稳定的原因,通过抑制受激拉曼散射可以增大横向模式不稳定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光纤激光 光纤激光振荡器 横向模式不稳定 受激拉曼散射 非线性效应
原文传递
特殊激光光束的非线性传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祁义红 钮月萍 +1 位作者 崔妮 龚尚庆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16,共7页
介绍了在特殊激光光束非线性传输特性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具有横向效应的超短脉冲的时空演化、半导体量子阱系统的自诱导传输现象及电磁诱导透明介质中的共振多极矢量孤子。由于横向效应,包络面积为2nπ双曲正割脉冲在传输过程中会发... 介绍了在特殊激光光束非线性传输特性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具有横向效应的超短脉冲的时空演化、半导体量子阱系统的自诱导传输现象及电磁诱导透明介质中的共振多极矢量孤子。由于横向效应,包络面积为2nπ双曲正割脉冲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形变甚至分裂,随后发生月牙形脉冲的干涉,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干涉相长和自聚焦现象在横向轴上及其两侧出现。超短脉冲在量子阱中传输时,传统的面积定理失效,通过定义有效面积,实现了有效面积为2π的自感应传输。研究了四能级原子系统中共振多极矢量孤子的形成与传输,弱探测矢量场的两个偏振成分相互俘获,形成稳定的耦合态并实现了非常低的传输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超短脉冲 横向效应 面积定理 矢量孤子
原文传递
硅材料的场致线性电光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占国 赵建勋 +8 位作者 张玉红 贾刚 刘秀环 任策 武文卿 孙鉴波 曹昆 王爽 时宝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36-1340,共5页
从经典的极化理论出发,分析了直流电场、低频调制电场和光波电场共同存在时硅材料折射率的变化,从理论上揭示了场致线性电光效应的物理实质。以近本征硅材料为样品,采用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样品结构,搭建了由塞纳蒙(Senarmont)补偿器改... 从经典的极化理论出发,分析了直流电场、低频调制电场和光波电场共同存在时硅材料折射率的变化,从理论上揭示了场致线性电光效应的物理实质。以近本征硅材料为样品,采用金属-绝缘体-半导体样品结构,搭建了由塞纳蒙(Senarmont)补偿器改进成的横向电光调制系统。在硅材料空间电荷区内观测到显著的线性电光调制效应,系统的半波电压小于170 V,从实验上直接证实了硅材料中内建电场诱导的场致线性电光效应的存在。此外还观测到由克尔效应引起的二次电光调制信号,以及由场致光整流效应引起的、随线偏振光的方位角的二倍余弦变化的电信号。实验结果与经典极化理论的预期完全一致,也间接证实了硅材料中场致线性电光效应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场致线性电光效应 场致光整流 克尔效应 横向电光调制 硅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