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B_1和B_(12)不同注射方法对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谢伟 于广红 +1 位作者 王桂玲 李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86-87,共2页
目的减轻肌肉注射时的疼痛是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的追求。方法比较维生素B1和B12注射液分开注射和混合注射两种方法,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主诉等,优选出对患者痛苦最小的注射方式。结果分开组中重度疼痛的患者有3例,而混合组中重... 目的减轻肌肉注射时的疼痛是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的追求。方法比较维生素B1和B12注射液分开注射和混合注射两种方法,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主诉等,优选出对患者痛苦最小的注射方式。结果分开组中重度疼痛的患者有3例,而混合组中重度疼痛的患者有11例。结论通过两种注射方法对疼痛影响的观察,认为分开注射法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推荐使用分开注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注射 疼痛 溶媒 提拉推注法 连线法
下载PDF
Z径路肌内注射法与常规肌内注射法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加干 鲍鹤玫 褚静菇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2期15-18,共4页
目的 对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和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有关两种注射法的病例对照研究,将纳入的7篇文献中有关两种注射法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用RevMan4.2软件... 目的 对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和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有关两种注射法的病例对照研究,将纳入的7篇文献中有关两种注射法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用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Z径路肌内注射法和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药(血)液渗出率低(RR=0.38,95%CI为0.29~0.50,P〈0.05)、皮肤变色率低(RR=0.34,95%CI为0.22~0.52,P〈0.05)、组织变形率低(RR=0.39,95%CI为0.21~0.72,P〈0.05)、疼痛发生率低(RR=0.40,95%CI为0.33~0.50,P〈0.05)。结论 Z径路肌内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药物利用度高,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注射 Z径路 常规 护理
下载PDF
不同肌内注射方法致药液回渗发生率的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华慧娟 贾文冬 许芳蕾 《上海护理》 2006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 比较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与国外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所致药液回渗情况。方法 2005年5月~2005年12月期间接受肌内注射治疗的患者400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200例,老年组200例,每组男女各占一半,采用自身对照,各组每例分... 目的 比较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与国外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所致药液回渗情况。方法 2005年5月~2005年12月期间接受肌内注射治疗的患者400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200例,老年组200例,每组男女各占一半,采用自身对照,各组每例分别在两侧臀大肌交替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track肌内注射法给药,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液回渗情况。结果 无论在中青年组还是老年组,Z-track肌内注射法均较常规肌内注射法药液回渗的发生率低,差异具有显著性,老年组的差别更加明显。结论 Z-track肌内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药液回渗的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在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注射 Z径路肌内注射法 基础护理
下载PDF
黄体酮注射液Z径路肌内注射法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姣红 余悦满 刘润改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31-33,72,共4页
目的观察Z径路肌内注射法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需黄体酮支持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自身对... 目的观察Z径路肌内注射法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需黄体酮支持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自身对照,左侧应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对照组),右侧应用Z径路肌内注射法(观察组)。观察记录每例患者两侧臀部注射黄体酮1、4、8、12周后药液外渗、硬结、疼痛程度及瘙痒发生情况。结果 Z径路注射法较常规注射法药液外渗、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Z径路肌内注射法在黄体酮治疗中能有效减少药液外渗及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黄体酮的剂量和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酮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 Z径路肌内注射法 药液外渗 硬结
下载PDF
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减轻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时疼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梁艳 周海燕 +1 位作者 叶小聪 郭君怡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7期651-652,共2页
目的探讨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减轻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时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接受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患者298例,第1天用常规肌内注射法注射,第2天用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比较两次患者疼痛评分(... 目的探讨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减轻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时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接受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患者298例,第1天用常规肌内注射法注射,第2天用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比较两次患者疼痛评分(NRS)及注射后5min药液渗出情况。结果 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肌内注射时产生的中重度疼痛率及注射后5min药液渗出率均明显低于常规肌注法(P<0.01)。结论 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可有效缓解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时的疼痛,且可以降低药液渗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 鼠神经生长因子 肌内注射 疼痛缓解 护理
下载PDF
蝎毒注射液治疗神经痛 被引量:2
6
作者 潘以正 汤业磊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 :观察蝎毒注射液对各种神经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双盲对照法 ,分为蝎毒组 30例 (男性 17例 ,女性 13例 ,年龄 4 8a±s 13a)。一次性给蝎毒注射液 2 0 μg ,im。丁丙诺啡组30例 (男性 14例 ,女性 16例 ,年龄 39a&... 目的 :观察蝎毒注射液对各种神经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双盲对照法 ,分为蝎毒组 30例 (男性 17例 ,女性 13例 ,年龄 4 8a±s 13a)。一次性给蝎毒注射液 2 0 μg ,im。丁丙诺啡组30例 (男性 14例 ,女性 16例 ,年龄 39a± 13a)。一次性给丁丙诺啡 0 .15mg ,im。结果 :蝎毒组与丁丙诺啡组中度疼痛缓解率分别为 53%和 4 7% (P >0 .0 5)。蝎毒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结论 :蝎毒注射液对神经痛的镇痛作用和丁丙诺啡相当 ,不良反应少 ,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注射液 肌肉内注射 神经痛
下载PDF
初探肌内注射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2
7
作者 宋艳丽 王明丽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9期I0406-I0406,共1页
目的:通过对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与欧洲等国家常用的Z-径路肌内注射法所致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研究,为临床肌内注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接受肌内注射治疗的病人356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位病人分别在两侧臀大... 目的:通过对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与欧洲等国家常用的Z-径路肌内注射法所致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研究,为临床肌内注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接受肌内注射治疗的病人356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位病人分别在两侧臀大肌交替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径路肌内注射法(以下简称Z-法)给药,观察并记录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无论是常规肌内注射法还是Z-法,都有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但是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Z-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Z-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药物利用度高,推荐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注射 Z径路肌内注射法 基础护理
下载PDF
应用注意力转移法降低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过程中的疼痛 被引量:8
8
作者 杨妍 滕小萍 +2 位作者 杨宝勤 ZHANG Yaqiong PAN Zhengting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年第5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注意力转移方法,降低患者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过程中的疼痛。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间随机选取77例20~70岁不同年龄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肌肉注射,肌肉注射过程中仅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注意力转移方法,降低患者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过程中的疼痛。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间随机选取77例20~70岁不同年龄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肌肉注射,肌肉注射过程中仅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干预组在肌肉注射过程中在观察患者用药反应的同时和患者进行非注射相关的沟通交流分散转移患者注意力。结果对照组4例患者反馈轻度疼痛,30例患者反馈肌肉注射过程中度疼痛,5例患者反馈重度疼痛,干预组患者28例反馈肌肉注射过程轻度疼痛,8例患者反馈中度疼痛,2例患者反馈重度疼痛。对照组轻度疼痛率占10.3%,中度疼痛率占76.9%,重度疼痛率占12.8%。干预组轻度疼痛率占73.7%,中度疼痛率占,21%,重度疼痛率占5.3%。两组患者数据统计,干预组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有效降低患者注射过程中的疼痛,两组数据统计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z=-5.216;P〈0.05,两组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肌肉注射过程中应用注意力转移法,能有效降低患者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过程中的疼痛,同时减轻患者疼痛恐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转移法 鼠神经生长因子 肌肉注射 降低疼痛
下载PDF
人文化注射方法在婴幼儿肌肉注射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9
作者 王莹 王珺 +1 位作者 张晓丽 王晶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4期173-175,共3页
目的:观察人文化注射方法在婴幼儿肌肉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6月笔者所在医院的20例病毒性脑炎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以常规注射法进行肌肉注射,观察组以人文化注射液法进行肌肉... 目的:观察人文化注射方法在婴幼儿肌肉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6月笔者所在医院的20例病毒性脑炎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以常规注射法进行肌肉注射,观察组以人文化注射液法进行肌肉注射。统计与比较两组的肌肉注射不良情况发生率、家长满意率及不适感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注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长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不适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化注射方法在婴幼儿肌肉注射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不适感,因此更受患儿家长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化注射方法 婴幼儿 肌肉注射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基于成本控制的肌内注射要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0
作者 毛丽娜 覃悦 文素芳 《医药前沿》 2023年第31期1-4,共4页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一套基于成本控制的肌内注射要素质量评价体系。方法:运用轮回改良德尔菲法对医疗护理领域的12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首先建立成本控制肌内注射要素质量评价小组,设置纳入标准选择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出...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一套基于成本控制的肌内注射要素质量评价体系。方法:运用轮回改良德尔菲法对医疗护理领域的12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首先建立成本控制肌内注射要素质量评价小组,设置纳入标准选择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出成本控制要素质量评价指标调查表,经过2轮专家函询及修改指标形成最终指标。结果:12名专家的意见集中程度较高,专家权威系数为0.80;最终确立的要素质量评价体系指标包括了6个一级指标(组织管理、制度规范、人力资源培训考核、物品设备、工作环境)、15个二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成本控制的肌内注射要素质量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及可靠性,可作为临床肌内注射要素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注射 要素质量 轮回改良德尔菲法 评价体系 构建
下载PDF
高职护生肌内注射法技术训练中翻转课堂的应用探讨
11
作者 胡宇琳 《智慧健康》 2019年第12期19-20,24,共3页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高职护生肌内注射法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88名高职护生依据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包含44名对象。对照组在肌内注射法技术训练中应用常规教学方法,研究组在肌内注射法技术训练中应用翻转...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高职护生肌内注射法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88名高职护生依据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包含44名对象。对照组在肌内注射法技术训练中应用常规教学方法,研究组在肌内注射法技术训练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比2组注射器药品吸入、注射器进针位置、注射器进针深度、药品注射、拔针操作得分,并评价2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注射器药品吸入、注射器进针位置、注射器进针深度、药品注射、拔针操作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等级分布及总满意率均可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职护生肌内注射法技术训练中翻转课堂的应用能够提升实训成绩,改善其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护生 肌内注射法 技术训练 翻转课堂
下载PDF
成人股外侧肌比例法注射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友燕 徐佳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分析一种新的股外侧肌注射安全区比例确定法(比例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分成传统法组和比例法组各100例,按照文献提供的股外侧肌注射要求,对他们的安全范围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传统法组8例出现股外侧肌... 目的:分析一种新的股外侧肌注射安全区比例确定法(比例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分成传统法组和比例法组各100例,按照文献提供的股外侧肌注射要求,对他们的安全范围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传统法组8例出现股外侧肌神经下支刺激症状,比例法组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症状。传统法组的安全区确定难于比例法组,而且在女性患者中明显较小。传统法组出现硬结和影响运动的疼痛明显高于比例法组(P〈0.01),2组均未出现脓肿等严重感染性并发症。传统法组和比例法组均未出现明显肌肉坏死挛缩情况。结论:比例法最佳安全区(伸直腿后股部外侧上2/5与下1/5区域)确定准确易掌握,扩大安全区(伸直腿后股部外侧3/5区域)注射深度严格控制在皮肤和浅筋膜厚度加1.0~1.2 cm是很安全的,且对注射深度的要求有效降低了硬结、疼痛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 肌肉内 股外侧肌 比例法
下载PDF
减少肌肉注射中药物残留的改进方法
13
作者 王崇琴 张艳 马晓燕 《临床护理杂志》 2007年第2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注射 肌肉内/方法 药物残留物/分析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诱导BALB/c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梅 李文桂 刘兴超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b-EmⅡ/3-Eml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分别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黏膜接种以及口服接种免疫BALB/c小鼠...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b-EmⅡ/3-Eml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分别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黏膜接种以及口服接种免疫BALB/c小鼠,双歧杆菌(Bb)液和磷酸盐缓冲液(PBS)为对照,12周后,用50个Em原头蚴腹腔注射进行攻击,攻击感染18周剖杀小鼠,检获泡球蚴组织,称取重量,计算减蚴率;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疫苗免疫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黏膜接种、口服接种)小鼠检获泡球蚴重量[(0.77±0.52)、(0.87±0.60)、(2.17±0.50)、(3.06±0.15)g]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3.54±0.32)g.P〈0.05或〈0.01]。疫苗免疫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黏膜接种、口服接种)小鼠脾CD4+T细胞亚群[(28.2±2.5)%、(25.0±2.7)%、(24.0±1.3)%、(23.0±1.8)%]显著高于PBS对照组[(16.1±2.2)%,P均〈0.01];各疫苗免疫组小鼠CD8+T细胞亚群水平均轻微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P〉0.05)。皮下注射组小鼠CD4+T细胞亚群高于肌肉注射组、鼻腔黏膜接种组和口服接种组(P均〈0.05)。结论CD4+T细胞亚群在Em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疫苗皮下注射是一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