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Soil Nutrient Contents and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of Ginger(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被引量:1
1
作者 毛红军 冉烈 李会合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期92-95,167,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ertilization of ginger with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Method] The soil nutrient contents and plant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of Zhugen ginger(Z...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ertilization of ginger with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Method] The soil nutrient contents and plant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of Zhugen ginger(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were studied.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of ginger planting area in Chongqing(Yongchuan) Seedling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was acidic overall,th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was low and alkali-hydrolyzable N was at moderate level; and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 P, Ca, Mg, Fe, Mn, Cu and Zn were extremely rich, while the available S was in lack. The contents of N and K were abundant and P was little in ginger plants, the content of K was more than N in ginger roots and stems, while the content of N was more than K in ginger leaves. [Conclusion]In practical production, it was necessary to fertilize rationally and control the ratio of N fertilizer to K fertilizer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hereby promoting ginger growth and realize high-yield ginger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ger(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Soil nutrients N-K fertilizer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Effect of Biofertilizer on Growth, Productivity, Quality and Economics of Rainfed Organic 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Bhaisey cv. in North-Eastern Region of India 被引量:1
2
作者 Nongmaithem Jyotsna Mainak Ghosh +2 位作者 Dulal Chandra Ghosh Wahengbam Ingo Meitei Jagadish Tims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3年第2期83-98,共16页
Ginger yields in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of India are low because the extremely poor farmers of the region can not afford to apply any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hence apply only the locally-available farmyard manures t... Ginger yields in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of India are low because the extremely poor farmers of the region can not afford to apply any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hence apply only the locally-available farmyard manures to ginger fields. Biofertilizers may be a cheap source of fertilizers for ginger cultivation as they can increase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improve rhizome quality and are required in small quantity. An investigation was thus undertaken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biofenilizers on growth, productivity, quality and economics of organic ginger grown under rainfed condition in NorthEastern region of India. Seed treatment with biofertilizers enhanced growth, increased rhizome yield by 19.0% and resulted in 32.4% higher net profit over control. Among the seed treatments, Azotobacter 5.0 kg ha"l, Azospirillum 3.75 kg hal and Phosphotica 3.75 kg ha-1 were found optimum in improving most of the growth attributes, increasing yield components and yield of rhizome by 5.6%-13.5%. They also improved rhizome quality by increasing specific gravity, oleoresin and dry matter content and by decreasing crude fibre in rhizome. They resulted in higher net return by 4.0%-12.0% as compared to their other levels. Combined use of Azotobacter 5.0 kg hal along with Phosphotica 3.75 kg ha"l was found to be the best treatment combination which greatly improved growth and yield attributes of ginger and ultimately recorded markedly higher productivity (2.0%-23.5%) over other combinations. This treatment combination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e and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gross return ($4,905 hal), net return ($3,525 hal) and return per dollar (3.55) invested in ginger cultivation. It appears that growing organic ginger by treating the seed rhizome with Azotobacter 5.0 kg ha-~ along with Phosphotica 3.75 kg ha-1 can result in good growth and high productivity of improved quality rhizome and ultimately result in maximum net profit and thus can be recommended for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of In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FERTILIZERS GROWTH PRODUCTIVITY QUALITY economics 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下载PDF
云南产生姜UHPLC指纹图谱及4种成分定量分析研究
3
作者 胡力飞 王冰清 +5 位作者 吴涛 梅菊 杨烨辉 廖香莲 殷涛 孙代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606,735,共11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HPLC)建立20批云南不同产地生姜的指纹图谱,并对4个姜辣素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生姜UHPLC指纹图谱并对20批样本的18个共有峰进行了化学计量学分析;聚类分析(...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HPLC)建立20批云南不同产地生姜的指纹图谱,并对4个姜辣素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生姜UHPLC指纹图谱并对20批样本的18个共有峰进行了化学计量学分析;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可将样本分为4类,色谱峰则被分为3组,红河与文山样本比较相近且被聚为2类,曲靖样本被聚为2类;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红河与文山(云南东南部)样本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同时两地与曲靖(云南东部)样本的差异相对较大,主成分得分及各变量的载荷分布情况与聚类分析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可实现对云南东南部、云南东部的有效区分,并筛选了8个差异性标志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红河与文山生姜样本含量较为相近,两地与曲靖生姜样本存在一定差异,差异成分主要为6-姜辣素、8-姜酚和6-姜烯酚。本研究可为药用生姜的产地选择、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指纹图谱 姜辣素 化学计量学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黄精和生姜抗皮肤癣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付爱华 尹建元 +3 位作者 孙莹 段明郁 刘洁宇 张宏桂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4-385,共2页
目的 :观察黄精和生姜提取物抗真菌效果。方法 :采用试管内药基法对其提取物进行抗真菌实验研究。结果 :生姜提取物对常见皮肤癣菌有明显抑菌和杀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MIC)为0 .0 62 5 %~ 0 .12 5 % ,最低杀菌浓度 (MFC)为 0 .12 5 %... 目的 :观察黄精和生姜提取物抗真菌效果。方法 :采用试管内药基法对其提取物进行抗真菌实验研究。结果 :生姜提取物对常见皮肤癣菌有明显抑菌和杀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MIC)为0 .0 62 5 %~ 0 .12 5 % ,最低杀菌浓度 (MFC)为 0 .12 5 %~ 0 .2 5 0 % ;黄精提取物的 MIC为 2 %~ 8% ,MFC为 4 %~ 8%。结论 :生姜提取物的抑菌和杀菌活性极为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黄精 皮肤癣菌 抗真菌作用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生姜对高血脂大鼠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宁 霍贵成 +1 位作者 张玲 张学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3,共2页
生姜是中国人日常食用的根茎类食物 ,也是中药材 ,有许多药理学功能。最近研究表明 ,生姜不仅能降低血脂水平 ,而且能使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区域减少 ,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文研究生姜对高脂大鼠抗氧化作用 ,观察其血中GSH Px和LPO的... 生姜是中国人日常食用的根茎类食物 ,也是中药材 ,有许多药理学功能。最近研究表明 ,生姜不仅能降低血脂水平 ,而且能使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区域减少 ,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文研究生姜对高脂大鼠抗氧化作用 ,观察其血中GSH Px和LPO的变化。雄大鼠分为对照、预防和治疗组 ,在各实验组饲料中分别加入 2 %和 5 %的生姜 ,实验结束测定血液中GSH Px和LPO。结果显示 ,各实验组较对照组GSH Px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LPO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姜可以对体内自由基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高血脂 大鼠 脂质过氧化 研究
下载PDF
姜的脱毒方法比较与繁殖生根同步化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韦坤华 李林轩 +1 位作者 缪剑华 高山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522-4525,共4页
考察了茎尖大小、热处理催芽结合茎尖培养以及催芽后高温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等对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茎尖培养脱毒效果影响,并进行了脱毒姜试管苗的繁殖生根同步化培养基筛选。结果表明,0.3 mm的茎尖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成... 考察了茎尖大小、热处理催芽结合茎尖培养以及催芽后高温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等对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茎尖培养脱毒效果影响,并进行了脱毒姜试管苗的繁殖生根同步化培养基筛选。结果表明,0.3 mm的茎尖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成活率、成苗率,并且具有较好的脱毒效果;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能够提高脱毒效果,且催芽后高温短时间热处理的脱毒效果优于热处理直接催芽;确定脱毒姜繁殖生根同步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2.50 mg/L 6-BA+0.4 mg/L NAA+0.2~0.3 mg/L ABT,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试管苗长势旺盛,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 脱毒方法 分生组织培养 同步化培养
下载PDF
脱病毒生姜同源四倍体的诱导和鉴定 被引量:11
7
作者 曾杨 高山林 +2 位作者 王蔚 谢燕 刘蓁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8-342,共5页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运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脱病毒生姜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化和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并对试管苗进行了生理生化指标的考察。结果表明MS+BA(6-苄氨基嘌呤)2.0 mg/L+NAA(α-萘乙酸)0.1 mg/L+KT(激动素)1.0 mg/L的培养基...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运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脱病毒生姜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化和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并对试管苗进行了生理生化指标的考察。结果表明MS+BA(6-苄氨基嘌呤)2.0 mg/L+NAA(α-萘乙酸)0.1 mg/L+KT(激动素)1.0 mg/L的培养基组成最适合于丛生芽的繁殖,MS+BA 0.2 mg/L+NAA1.0 mg/L+KT 0.1 mg/L的培养基组成最适合于生姜根的生长。多倍体诱导试验表明,秋水仙碱浸泡生姜芽12h的诱导率最高。并且发现检测的多倍体生姜试管苗的蛋白含量升高,SOD酶活升高,POD酶活升高,APX酶活升高,叶绿素含量升高,预示多倍体可能具有较好的生长势,对提高生姜的产量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四倍体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强光胁迫下SOD对姜叶片光抑制破坏的防御作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艾希珍 张振贤 +1 位作者 王绍辉 崔志峰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8-201,共4页
晴天条件下 ,田间姜叶片的光化学效率 (Fv/Fm)和表观量子效率 (AQY)上午随PFD升高而降低 ,12~ 14时后随PFD的降低而升高 ,中午前后丙二醛 (MDA)含量达到最高 ,而光合速率 (Pn)出现低谷 ,表明午间强光使光合作用发生光抑制 ,甚至光氧化... 晴天条件下 ,田间姜叶片的光化学效率 (Fv/Fm)和表观量子效率 (AQY)上午随PFD升高而降低 ,12~ 14时后随PFD的降低而升高 ,中午前后丙二醛 (MDA)含量达到最高 ,而光合速率 (Pn)出现低谷 ,表明午间强光使光合作用发生光抑制 ,甚至光氧化。超氧物岐化酶 (SOD) 14时以前呈增加趋势 ,之后逐渐降低。苗期遮荫 60 % ,Fv/Fm与AQY明显提高 ,MDA含量降低 ,SOD活性减弱 ,Pn降低且日变化曲线变为“单峰型” ,表明苗期适当遮荫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和PSII光化学效率 ,减轻光抑制和光氧化。强光下喷施SOD抑制剂二乙基 -二硫代氨基甲酸酮盐 (DDTC) ,使Pn、AQY及Fv/Fm明显降低 ,光抑制加重 ,而遮荫条件下喷施同浓度DDTC则影响较小 ,表明SOD在强光下对姜叶片光合机构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膜脂过氧化 SOD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多效唑对生姜试管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志敏 牛义 +1 位作者 汤青林 宋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9-42,共4页
研究了在组培条件下多效唑(PP333)对生姜试管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PP333对生姜试管苗根、茎、叶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表现为植株明显变矮、根短且粗大等,同时PP333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试管苗的繁殖率,最高达到8.6... 研究了在组培条件下多效唑(PP333)对生姜试管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PP333对生姜试管苗根、茎、叶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表现为植株明显变矮、根短且粗大等,同时PP333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试管苗的繁殖率,最高达到8.60.对试管苗的一些生理指标测定后发现,PP333(0.5~25mg/L范围内)对生姜试管苗的可溶性总糖、淀粉和蛋白质的合成有促进作用,对游离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也都有提高作用,而时MDA则会抑制其含量的增加,从而减轻对细胞膜的伤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姜试管苗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试管苗 多效唑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光质对生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4
10
作者 张瑞华 徐坤 董灿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722-3727,共6页
【目的】探讨光质对苗期生姜叶片光能利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生姜苗期遮光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莱芜大姜为试材,采用不同颜色塑料薄膜及尼龙纱网进行苗期遮光处理,创造光强相同而光质不同的环境条件,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 【目的】探讨光质对苗期生姜叶片光能利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生姜苗期遮光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莱芜大姜为试材,采用不同颜色塑料薄膜及尼龙纱网进行苗期遮光处理,创造光强相同而光质不同的环境条件,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和光呼吸速率日变化及光合特征参数。【结果】不同处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动态相似,但叶片Fv/Fm、Fv’/Fm’、ΦPSⅡ、qP和光化学反射指数(PRI)均以绿膜处理最高,其次为蓝膜和白膜处理,红膜处理最低;而PSⅠ和PSⅡ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和NPQ则以绿膜处理最低,蓝膜、白膜和红膜处理依次升高。叶片Pn日变化均为有明显午休的双峰曲线,但由高到低依次为绿膜、白膜、红膜、蓝膜;而Pr及Pr/Pn则相反。红膜处理叶片AQY较高而光补偿点较低;绿膜处理叶片CE、RuBP最大再生速率及光饱和光合速率较高。【结论】适当增加遮光光质中绿光比例,生姜叶片午间光抑制程度较轻,PSⅠ和PSⅡ间线性电子传递协调性较好,激发能热耗散较低,光能利用效率较高。因此,绿膜处理叶片适应强光能力较强,Pn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有色膜 光质 光能利用 光合特性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姜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29
11
作者 邱琴 张国英 +2 位作者 刘辛欣 丁玉萍 刘廷礼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57,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从干姜片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超临界CO2 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 4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 72%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从干姜片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超临界CO2 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 4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 72%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了 5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 89%以上。提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萃取过程短、温度低、提取系统密闭、挥发油的收率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片 超临界流体萃取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干姜制备过程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谭建宁 王锐 +2 位作者 黄静 严克俭 梁臣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9-573,共5页
目的考察干姜制备过程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在干姜制备过程中定时取样,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挥发油,用GC-MS分析姜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在干姜制备过程中,姜含水量为99.16%时,鉴定出69个化学成分,含水量为4.75%时,鉴定出26... 目的考察干姜制备过程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在干姜制备过程中定时取样,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挥发油,用GC-MS分析姜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在干姜制备过程中,姜含水量为99.16%时,鉴定出69个化学成分,含水量为4.75%时,鉴定出26个化学成分,共有化学成分25个。结论在干姜制备过程中,随着姜中水分逐渐减少,姜中挥发油的含量逐渐下降,化学成分发生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干姜中姜酚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洪燕 韩燕全 +4 位作者 高家荣 汪永忠 夏伦祝 桂洁 陈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0期2100-2103,共4页
目的:以6、8、10姜酚含量为指标,考察干姜中姜酚类成分的提取方法,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6、8、10姜酚的含量方法;对6、8、10姜酚的提取溶剂、提取方法进行单因素考察,确定其最佳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采用L9(34)... 目的:以6、8、10姜酚含量为指标,考察干姜中姜酚类成分的提取方法,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6、8、10姜酚的含量方法;对6、8、10姜酚的提取溶剂、提取方法进行单因素考察,确定其最佳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6、8、10姜酚的总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乙醇倍数和渗滤速度3个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UPLC法测定6、8、10姜酚的含量的最佳条件为:色谱柱:Acquity BEH 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乙腈-0.1%醋酸水溶液,流速为0.30 mL·min-1;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6、8、10姜酚的最佳提取溶剂为80%乙醇,最佳提取方法为渗漉法;最佳渗漉工艺为:12倍量80%乙醇渗漉,渗漉速度为5 mL/(kg·min)。结论:正交试验优选出的干姜中姜酚的提取方法,提取率较高,具备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姜酚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
下载PDF
鲜姜有效部位对H_2O_2致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宋芸 魏欣冰 +1 位作者 丁华 程秀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38-1541,共4页
目的研究鲜姜有效部位对离体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大鼠每日ig不同剂量(200、400、800mg/kg)鲜姜有效部位或洛伐他汀(40mg/kg),共4d,取含药血清作为受试药物。采用H2O2建立离体培养的ECV-304细胞氧... 目的研究鲜姜有效部位对离体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大鼠每日ig不同剂量(200、400、800mg/kg)鲜姜有效部位或洛伐他汀(40mg/kg),共4d,取含药血清作为受试药物。采用H2O2建立离体培养的ECV-304细胞氧化应激的损伤模型,测定细胞存活率、内皮细胞培养液中LDH、MDA水平及细胞中MDA水平。结果鲜姜有效部位含药血清能够显著提高H2O2损伤的内皮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受损内皮细胞培养液中LDH,并减少细胞培养液及细胞中MDA。结论鲜姜有效部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及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可减轻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姜有效部位 H2O2 乳酸脱氢酶(LDH) 丙二醇(MDA)
下载PDF
姜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5
作者 吴晓慧 顾龚平 +1 位作者 张卫明 吴国荣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年第3期5-9,共5页
对国内外姜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技术研究进行综述 。
关键词 综合利用 深加工技术 姜产品 姜科
下载PDF
闪式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姜挥发油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谢捷 施力瑕 +1 位作者 朱兴一 王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82-1885,共4页
目的:研究闪式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姜挥发油的工艺,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提取工艺,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闪式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 目的:研究闪式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姜挥发油的工艺,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提取工艺,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闪式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姜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生姜颗粒粒径5目,闪式预处理120 s,料液比1∶4(g/mL),水蒸气蒸馏提取20 min。此法所得挥发油的26个成分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同,但挥发油得率提高了31.42%,较高沸点的倍半烯萜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有显著提高。结论:闪式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是一种高效提取生姜挥发油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式辅助水蒸气蒸馏 生姜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干姜中多种微量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胜帮 郭玉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95-397,共3页
为了探讨干姜中多种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本文采用湿法硝酸-双氧水进行消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试样中钾、镁、铅、铜、铁、铬、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的方法。其检出限为0.0004~0.0954μg/ml,变异系数为... 为了探讨干姜中多种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本文采用湿法硝酸-双氧水进行消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试样中钾、镁、铅、铜、铁、铬、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的方法。其检出限为0.0004~0.0954μg/ml,变异系数为0.4%~4.9%,回收率除铅(114.6%)外,在91.8%~110.2%。结果令人满意。发现食品、中药两用的干姜中含有比较丰富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药膳中可能起到一定的药理作用,用ICP-AES测定干姜中微量元素以评价其药膳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干姜 HNO3-H2O2 微量元素
下载PDF
GC-MS法测定干姜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姜酚类成分的追踪 被引量:9
18
作者 史琪荣 王莉 +4 位作者 闫荟 杨峰 陈艳 孙晓迪 孙世光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96-298,302,共4页
目的分析干姜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并追踪萃取物中的姜酚类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干姜药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6-姜酚和10-姜酚直接进样分析,将姜酚图谱与萃取物图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干姜超临界CO2萃... 目的分析干姜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并追踪萃取物中的姜酚类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干姜药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6-姜酚和10-姜酚直接进样分析,将姜酚图谱与萃取物图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干姜超临界CO2萃取物中鉴定了52种成分。在6-姜酚和10-姜酚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过程中追踪到两者部分裂解或完全裂解为己醛、姜酮和癸醛、姜酮。结论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干姜中的干姜油,既可获得挥发性成分,又可获得非挥发性成分。姜酚类物质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中,完全或部分发生热裂解,发生麦氏重排反应,其产物是对应的醛和姜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超临界CO2 气相色谱-质谱 姜酚
下载PDF
索氏法提取干姜挥发油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红星 陈少东 +1 位作者 陈福北 游明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5-106,112,共3页
文章以石油醚为溶剂,用索氏法从干姜中提取挥发油,用正交试验法L9(33)优选提取条件,结果显示最佳索氏提取条件是:浴温90℃、物料比(g∶mL)30∶150、提取时间为4 h。所得的挥发油经气相-质谱联用手段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 文章以石油醚为溶剂,用索氏法从干姜中提取挥发油,用正交试验法L9(33)优选提取条件,结果显示最佳索氏提取条件是:浴温90℃、物料比(g∶mL)30∶150、提取时间为4 h。所得的挥发油经气相-质谱联用手段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干姜挥发油的12个色谱峰中鉴定出1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77%,其主要成分依次为:α-姜烯(40.23%),β-倍半水芹烯(18.04%),β-没药烯(17.16%),α-姜黄烯(1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索氏提取法 挥发油 正交试验法 气相-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干姜和白术挥发油提取工艺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孝栋 潘卫三 +1 位作者 吴立军 殷沃权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干姜和白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用共水回流冷凝法分别提取干姜和白术的混合挥发油、干姜挥发油以及白术挥发油 ,并将提取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技术检测其主要成分。结果经GC MS分析 ,3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一致 ,... 目的研究干姜和白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用共水回流冷凝法分别提取干姜和白术的混合挥发油、干姜挥发油以及白术挥发油 ,并将提取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技术检测其主要成分。结果经GC MS分析 ,3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一致 ,性质稳定。结论共水回流冷凝法对干姜和白术混合提取挥发油的工艺可行、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白术 挥发油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