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阳通络汤联合ZEPU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艳 沈晓琪 蔡官言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4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汤联合ZEPU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SH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SH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康复医学科常规治疗、基础康复训练、ZEPU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汤联合ZEPU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SH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SH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康复医学科常规治疗、基础康复训练、ZEPU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阳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改良Ashworth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下肢各关节活动度、血清神经递质[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为72.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改良Ashworth分级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改良Ashworth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下肢FMA评分、髋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屈曲度、踝关节背屈度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GAB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Glu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lu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温阳通络汤联合ZEPU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SHAS,对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均有积极意义,且能降低患肢肌张力,改善神经递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痉挛性偏瘫 温阳通络汤 zepu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肢体功能 神经递质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PNF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徐立伟 刘辉 何兵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82例在漯河市中心医院接受TKA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82例在漯河市中心医院接受TKA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PNF技术,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平衡功能、膝关节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评分均较高(P<0.05);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el-Meyer评分法(FMA)评分均较高(P<0.05);活动限制、躯体功能、社会角色、精神、个性、健康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TKA患者术后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PNF技术能够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增强其膝关节以及下肢等功能,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平衡功能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区瑞庆 覃朋 林春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0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月—2024年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 目的:探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月—2024年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胫前肌最大等长收缩时的积分肌电值(iEMG)、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Barthel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干预4周,两组患者在iEMG、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并且治疗组干预4周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增强患者步行能力,并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肌电生物反馈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左菲菲 成旭东 +1 位作者 姬余良 李菲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9例脑梗死患者按康复护理方式差异设置对照组(125例)与研究组(1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进行康复治疗。... 目的:研究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9例脑梗死患者按康复护理方式差异设置对照组(125例)与研究组(1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进行康复治疗。对比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训练后研究组甘油三酯(TG)、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积分肌电(IEMG)值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水平,提高预后水平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反复促通疗法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不完全性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毕璐璐 项珏莹 郏佳妮 《医疗装备》 2024年第9期75-77,81,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不完全性腰段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94例不完全性腰段SCI患者分为常规组与智能组,每组4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不完全性腰段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94例不完全性腰段SCI患者分为常规组与智能组,每组4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智能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训练,两组均持续训练8周。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的肌电图指标[包括股四头肌与胫前肌表面平均肌电值(AEMG)]、下肢肌力(包括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评估表(FMA-L)评估]和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SS)评估]及步行能力[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SCI步行指数评估]。结果训练后,两组股四头肌与胫前肌AEMG、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FMA-L评分、BSS评分、FAC评分及SCI步行指数均高于同组训练前(P<0.05),且智能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不完全性腰段SCI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单一常规康复训练,可提高股四头肌与胫前肌AEMG、下肢肌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康复训练系统 脊髓损伤 腰段 不完全性 肌电图 肌力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上肢抗阻运动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任小萍 贺郁琳 +2 位作者 徐月花 吴希杭 杨加亮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7期616-619,共4页
目的 探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上肢抗阻运动对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留置时间、下肢运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4月我院康复科气管套管留置时间≥1个月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1例(201... 目的 探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上肢抗阻运动对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留置时间、下肢运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4月我院康复科气管套管留置时间≥1个月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1例(2018年5月-2019年10月)和观察组30例(2019年11月-2021年4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上肢抗阻运动进行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气管套管拔除率、下肢运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气管套管拔除率和Fugl 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分别为76.7%和(13.200±4.197)分,高于对照组的51.6%和(10.645±3.028)分,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6.7%)低于对照组(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上肢抗阻运动在缩短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留置时间、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抗阻运动 下肢运动功能 气管切开 护理
下载PDF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辛东玫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3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研究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开展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实施综合康复训... 目的 研究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开展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测评两组总有效率,干预前后分别评价两组双下肢痉挛(Ashworth)、踝关节活动度(ROM)、粗大运动功能(GMFM),统计两组干预前后的1 min步行距离、10 m步行时间,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0.00%高出对照组63.33%(P<0.05)。干预前两组Ashworth、ROM、GMFM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Ashworth低于对照组,但ROM、GMFM高出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1 min步行距离、10 m步行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1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但10 m步行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增强患者运动能力,促进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减轻下肢痉挛程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综合康复训练 下肢功能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1
8
作者 高春华 徐乐义 +1 位作者 黄杰 肖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时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进行下肢评定,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进行步行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Motricity指数(MI-L)进行下肢肌力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肌张力评定,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平衡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BI、MI-L、BBS、MAS、FAC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8周及12周后,观察组FMA、BI、MI-L、BBS、FAC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参数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呈上升趋势(P<0.05);观察组MAS得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OTOmed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沈敏 李泽萍 +4 位作者 崔艳 康丽红 谢志蛟 姚雪华 顾秋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9期828-829,共2页
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以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运用综合康复训练。6个月后,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 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以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运用综合康复训练。6个月后,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肌力评定表评定疗效。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下肢的肌张力、肌力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的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脑性瘫痪 康复 肌力 肌张力 痉挛
下载PDF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晓平 冯小军 +1 位作者 陈冲 鲍文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病程为1~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病程为1~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每天2次,每次20 min。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MA-L评分量表)和步行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智能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且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46
11
作者 陈清法 黄华垚 +1 位作者 陈振强 倪国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7-442,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rTMS治疗组和伪rTMS治疗组,每组各30例。伪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rTMS治疗组和伪rTMS治疗组,每组各30例。伪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rTMS假刺激治疗,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1Hz 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1Hz rTMS治疗以及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上肢F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MAS评分以及F波潜伏期、波幅、Hmax/Mmax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rTMS治疗组明显低于伪rTMS治疗组(P<0.05);三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但rTMS治疗组的FMA-UE、MBI评分与伪rTMS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肉痉挛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上肢运动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偏瘫
下载PDF
头穴电针与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盛佑祥 雷远志 +5 位作者 陶红星 杨万章 赵宁 向云 王俊 张敏 《中国康复》 2015年第1期35-36,共2页
观察头穴电针与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A组)、观察B组(B组)、观察C组(C组)各15例。对照组先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再给予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A组先头... 观察头穴电针与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A组)、观察B组(B组)、观察C组(C组)各15例。对照组先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再给予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A组先头穴电针,再常规康复治疗,最后进行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B组先常规康复治疗,再进行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最后给予头穴电针;C组先常规康复治疗,再给予头穴电针与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同步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4组简式Fugl-Meyer(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A、B、C组的FMA、Berg及FAC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C组的FMA、Berg及FAC评分更高于A、B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穴电针与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同步治疗能更好地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步行能力 头穴 电针 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下载PDF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强化康复护理训练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龚海虹 吴浩 陶立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7期133-134,共2页
目的分析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强化康复护理训练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确诊脑瘫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康复,观察组增加强化康复护理训练,连续治疗3月末对比改善痉挛效果和改善... 目的分析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强化康复护理训练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确诊脑瘫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康复,观察组增加强化康复护理训练,连续治疗3月末对比改善痉挛效果和改善粗大功能情况。结果治疗3月末,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2组均能够提高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但观察组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强化康复护理训练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肌肉痉挛程度,在促进患儿功能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对协同治疗效果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康复护理训练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翠霓 邓景贵 +2 位作者 宋涛 刘佳 蔡华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17期3982-3983,共2页
选择本院治疗的72例帕金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治疗前、后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 选择本院治疗的72例帕金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治疗前、后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治疗后两组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衡功能及生活能力BI评分别为49.75±5.73、77.91±16.7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35.13±5.61及53.13±15.2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帕金森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临床康复治疗时,在医院常规康复措施前提下,应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显著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故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帕金森患者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物理治疗结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敬满 高明月 +3 位作者 彭晓燕 孙素真 杨花芳 孙国志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2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物理治疗结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5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物理治疗,实验组进行物理治疗结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分别于治疗... 目的:观察物理治疗结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5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物理治疗,实验组进行物理治疗结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儿肌张力进行评级,并对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进行测量,以评定肌张力的改变情况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肌张力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均较对照组增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物理治疗结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降低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物理治疗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提高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任平 卢柳艺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提高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智能训练系统...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提高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智能训练系统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 Meyer评定(FMA)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MA评分[(58.63±7.64)分]和BI评分[(69.61±9.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3.52±13.61)分,(56.25±1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经颅磁刺激技术 智能训练系统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斌 高晶 +2 位作者 薛晶晶 何璐娜 王丽娜 《中国康复》 2022年第10期611-613,共3页
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偏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等常规康复训练和作业治疗,... 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偏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等常规康复训练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儿经12周治疗后,FMFM及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联合作业治疗能有效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的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痉挛型偏瘫 精细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小冬 占科 叶益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1期20-23,共4页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的康复方案,观察和分析其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12月的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的康复方案,观察和分析其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12月的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FMA-LE)、步行功能分级(FAC)、平衡功能(BB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LE、FAC、BBS、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LE、FAC、BBS、MBI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FMA-LE、FAC、BBS、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重复经颅磁刺激 步行能力
下载PDF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范艳萍 李伟 +4 位作者 许洪伟 宋福祥 赵彦博 栾天明 吕智海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年第4期35-36,共2页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痉挛型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长期的肢体痉挛严重的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本文旨在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痉挛型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长期的肢体痉挛严重的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本文旨在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头穴电针配合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步速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盛佑祥 田腾飞 +5 位作者 杨万章 雷远志 陶红星 赵宁 向云 王俊 《现代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头穴电针与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步速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C组,每组15例。对照组先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接着给予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A组:先头穴电针... 目的观察头穴电针与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步速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C组,每组15例。对照组先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接着给予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A组:先头穴电针,再常规康复治疗,最后进行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B组:先常规康复治疗,接着进行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最后给予头穴电针,治疗C组:先常规康复治疗,接着给予头穴电针与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同步治疗,临床观察4周。评定治疗前后患者Berg评分、步行速度(步速)、步行频率(步频)以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并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治疗后,各组观察指标均比治疗前增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A组、治疗B组和治疗C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C组的各项观察指标的提高比治疗A组、治疗B组的提高更加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电针配合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能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能力 头穴 电针 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脑梗死 康复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