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文学研究专题--生态文明意识中的西部小说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学勇 田文兵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5,共7页
西部小说持续而执著地关注和叙述西部人们的生存状态,追求和谐的生态环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特征,体现了西部作家自觉的生态意识以及构建生态文明图景的多元探索。创作中表现在皈依自然的传统生态意识、诗意栖居的现代生态意识、... 西部小说持续而执著地关注和叙述西部人们的生存状态,追求和谐的生态环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特征,体现了西部作家自觉的生态意识以及构建生态文明图景的多元探索。创作中表现在皈依自然的传统生态意识、诗意栖居的现代生态意识、聚焦寻根的文化生态意识、自我超越的精神生态意识,以及关怀生命的人文生态意识等五个方面。深入发掘西部小说中丰富的生态内涵和不同的表现形态,认识其价值和不足,不仅对西部地域小说,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和批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小说 西部作家 生态意识 自然 和谐 张承志 贾平凹 红柯
下载PDF
都市里的民间世界:《倾城之恋》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思和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0-32,共13页
张爱玲与海派文学的关系 ,并不表现为其左翼的批判的都市文化传统 ;在繁华与腐朽同在的现代性传统上 ,张爱玲的小说也远不及穆时英、刘呐鸥那样强烈。但张爱玲却开拓了另外一条道路 ,即从《海上花列传》
关键词 张爱玲 《倾城之恋》 海派 都市民间
下载PDF
《心灵史》:辉煌壮烈的民族史诗——张承志小说论之八 被引量:4
3
作者 容本镇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4-90,共7页
《心灵史》是一部溶历史、文学、宗教于一体的辉煌壮烈的民族史诗。在这部深沉凝重的奇书中 ,张承志不仅第一次披露和揭示了生活在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鲜为人知的“血脖子教”哲合忍耶的隐秘的历史、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 。
关键词 张承志 小说 《心灵史》 民族史诗 文学评论 回族精神 民族品格
下载PDF
现代性与中国的诗性浪漫主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春时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2,共6页
浪漫主义是对现代性的第一次反叛。中国五四以后的30年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发生了两次浪漫主义思潮。由于中国现代性的特性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决定了中国浪漫主义不同于西方的神性浪漫主义,而是一种诗性浪漫主义。它具有现实关怀、写实... 浪漫主义是对现代性的第一次反叛。中国五四以后的30年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发生了两次浪漫主义思潮。由于中国现代性的特性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决定了中国浪漫主义不同于西方的神性浪漫主义,而是一种诗性浪漫主义。它具有现实关怀、写实风格、明朗健康的情绪、平民精神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现代性 沈从文 张承志
下载PDF
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张承志小说论之九 被引量:1
5
作者 容本镇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1-96,共6页
历史学者出身的张承志以其深厚的创作实力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其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 :辽远而开阔的艺术视野 ,痛苦而坚忍的主人公形象 ,酣畅淋漓的心理剖白 。
关键词 张承志 小说创作 艺术风格 文学评论 历史 人物形象 心理 艺术视野 诗意
下载PDF
张承志:异类精神的文化再造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宏存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2-144,共3页
张承志以自己的回族文化认同寻找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他试图以一种异质的文化资源补充、整合、再造汉语文明,其创作所展现的宗教世界观对汉语文化再造提供了某种独特的价值参照。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伊斯兰文化 文化参照
下载PDF
论张承志、张炜及阿来小说的诗意叙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泉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08-312,共5页
诗和小说在叙述上是相通的。“二张”和阿来以诗人的气质进行小说创作,让诗和小说达到了灵与肉的真正统一。他们对民间文化的熟稔加强了这种融合,其小说的诗意叙事使小说拥有了一种精神,换言之,诗人的梦想在小说中得以实现。3位作家通... 诗和小说在叙述上是相通的。“二张”和阿来以诗人的气质进行小说创作,让诗和小说达到了灵与肉的真正统一。他们对民间文化的熟稔加强了这种融合,其小说的诗意叙事使小说拥有了一种精神,换言之,诗人的梦想在小说中得以实现。3位作家通过不同的意象进行艺术构思,让小说的叙事空间在诗意氛围里得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张炜 阿来 小说 诗意叙事 意象
下载PDF
论寻根小说景象描写中的宗教“神秘”——以张承志和史铁生的创作为个案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克凌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24-130,共7页
东、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感"神秘"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当代寻根小说景象描写中多有宗教"神秘主义"的情感元素呈现,然而其创作艺术比较缺失向崇高"神圣"维度升华的境界,以作家张承志和史铁生的寻根小说作比照,... 东、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感"神秘"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当代寻根小说景象描写中多有宗教"神秘主义"的情感元素呈现,然而其创作艺术比较缺失向崇高"神圣"维度升华的境界,以作家张承志和史铁生的寻根小说作比照,指出其艺术创作面向上的失与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小说 宗教“神秘” 景象描写 张承志 史铁生
下载PDF
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小说的空间意识与独特韵味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明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9-92,共4页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是在空间中展开的,体现了作者对安放身体的空间的独特领会。对空间的看重不只是因为张爱玲对具体的生存空间的体悟,也深植于张爱玲对时间的想象。在一个对时间逻辑充满着热切想望的时代,张爱玲对生命困境的解决不是在...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是在空间中展开的,体现了作者对安放身体的空间的独特领会。对空间的看重不只是因为张爱玲对具体的生存空间的体悟,也深植于张爱玲对时间的想象。在一个对时间逻辑充满着热切想望的时代,张爱玲对生命困境的解决不是在时间中完成,而是选择了在空间中探问。正因如此,张爱玲的作品显现出了独具的风采与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城之恋》 张爱玲 空间意识
下载PDF
心灵的迷狂——张承志现象批判 被引量:6
10
作者 傅书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1-72,共12页
张承志小说中心灵的迷狂表现为对物质、世俗生活现代意义的否定,对泯灭个体生命的“虚构的集体”所构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作为以精神来组织社会的传统社会消极产物的宗教情怀,有违现代个体生命的主体性及主体间性关系的对激情、牺牲、... 张承志小说中心灵的迷狂表现为对物质、世俗生活现代意义的否定,对泯灭个体生命的“虚构的集体”所构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作为以精神来组织社会的传统社会消极产物的宗教情怀,有违现代个体生命的主体性及主体间性关系的对激情、牺牲、信仰、对苦难的承当的盲目美化、鼓吹。由于对物质与精神关系把握的失误,由于将下层民众顽强的生存力量、实际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与下层民众在人类精神领域里所可能具有的力量混为一谈,造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心灵皈依的误区,民间立场对人性、人道主义的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物质 精神 个体 集体 心灵迷狂
下载PDF
毕沅《续资治通鉴》考辨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存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1-78,共8页
乾嘉之际,经史考证之学蔚为学术潮流,一时名儒硕彦多有专精之作。在此潮流之下,儒臣毕沅以其自身的学术素养,依凭一批学有专长的幕客,致力于经史之学的编纂与张扬。其中,《续资治通鉴》煌煌巨帙的结撰,一方面彰显出毕沅诸人努力之所获,... 乾嘉之际,经史考证之学蔚为学术潮流,一时名儒硕彦多有专精之作。在此潮流之下,儒臣毕沅以其自身的学术素养,依凭一批学有专长的幕客,致力于经史之学的编纂与张扬。其中,《续资治通鉴》煌煌巨帙的结撰,一方面彰显出毕沅诸人努力之所获,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史学在乾嘉之际的学术走向。然而,由于官场的风波,毕沅未能将此书尽付剞劂,即赍志而殁。这一变故,遂使《续资治通鉴》的卷数、版本等问题留下了诸多歧异。本文通过对与此相关问题的梳理考辨,一则尽可能澄清歧异产生的致因,一则藉此彰显毕沅主持经营是书之艰辛及价值,以期对史学在乾嘉之际的走向与成就有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沅 《续资治通鉴》 章学诚 钱大昕 胡适
下载PDF
个人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评析张承志《北方的河》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光华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9-22,共4页
小说里抒写了张承志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但在这个时代却显得有些形单影只,孤掌难鸣,张承志用他自己的方式表示了他的孤愤。
关键词 张承志 生命体验 《北方的河》 英雄主义 理想主义
下载PDF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五位杭州作家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则杰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对代表迄今为止清代诗文文献研究最高成就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加以订正与补充,是一项很有意义又有难度的工作。文章根据平日读书所得,对其中五位杭州作家的有关问题予以订补,供作者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张丹 孙治 陈曾藙 陈灿 胡珵 生卒年
下载PDF
论张承志小说世界的色彩表现
14
作者 蔺春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3,共5页
张承志的创作总是以燃烧的色调去染化、丰富小说的艺术表现空间 ,将作家壮怀激烈、纵横驰骋的情绪释放出来 ,这构成了他独有的美学追求。本文拟从荷兰艺术家温森特·梵高对张承志的影响出发 。
关键词 张承志 梵高 色彩世界 精神对话
下载PDF
论张承志小说中的拟父子模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彦文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3-76,共4页
张承志的“寻父”意识是一种“拟血缘认同感”,在这种认同感的驱使下,张承志在小说中构建了大量的拟父子模式。其中的自然父亲威严、崇高,儿子从中汲取超越自身的精神力量,这时儿子的认父仪式是父子的亲切拥抱;英雄父亲刚烈、英勇且是... 张承志的“寻父”意识是一种“拟血缘认同感”,在这种认同感的驱使下,张承志在小说中构建了大量的拟父子模式。其中的自然父亲威严、崇高,儿子从中汲取超越自身的精神力量,这时儿子的认父仪式是父子的亲切拥抱;英雄父亲刚烈、英勇且是神圣价值的承载者,这时儿子的认父仪式是向父亲下跪。张承志的“寻父”是在寻求生命的意义,但儿子的身份定位限制了他意义寻求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拟血缘认同感 拟父子模式
下载PDF
让我们学会微笑——简评张承志新著《你的微笑》
16
作者 马梅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93-97,共5页
张承志全新散文集《你的微笑》收录了作者2007年以来的35篇新作。本文试从"在路上"、底层与民间的"惦记"、正义的呐喊、心灵之悟等方面归纳该散文集的若干关键主题,并简评作者立场的持守与改变。
关键词 回族文学 文学评论 张承志 《你的微笑》
下载PDF
简论宋儒“一体之仁”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以张载、二程、朱子的“一体之仁”思想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根友 Peng Ping 《孔学堂》 2015年第2期36-42,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共17页
宋儒提出的"一体之仁"的命题,是对先秦原始儒家仁学思想的一次新发展,张载、二程、朱子等人对于"一体之仁"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但都认同这一命题,体现了宋儒在仁学思想方面的一致性。宋儒"一体之仁"的思... 宋儒提出的"一体之仁"的命题,是对先秦原始儒家仁学思想的一次新发展,张载、二程、朱子等人对于"一体之仁"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但都认同这一命题,体现了宋儒在仁学思想方面的一致性。宋儒"一体之仁"的思想经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发展,再经过王门后学的一支"泰州学派"王艮的发展,中经李贽,再穿过清代,到晚清谭嗣同的解释,发展出"仁以通为第一义"的新命题,从而与近现代的人道主义思想发生了内在的关联。这一命题在当代仍然可以与生态主义思想发生联系,并且可以为生态主义提供中国式的哲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儒 一体之仁 张载 二程 朱子
下载PDF
克服“那喀索斯情结”——张承志散文的回族文化自我批判
18
作者 丁旭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125-129,共5页
一个文化主体能否自觉地进行文化自我批判,关系到一种文化的兴衰存亡。张承志在高扬回族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逐渐对民族文化中的缺陷——乡约传统、小商传统、内部分裂、宗教世俗化堕落、人道主义的缺失、穷人消极等待救助等... 一个文化主体能否自觉地进行文化自我批判,关系到一种文化的兴衰存亡。张承志在高扬回族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逐渐对民族文化中的缺陷——乡约传统、小商传统、内部分裂、宗教世俗化堕落、人道主义的缺失、穷人消极等待救助等进行了批判。这种自觉的文化自我批判意识,对于他的文学主题的升华和回族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回族 文化自我批判
下载PDF
《黑骏马》:爱是启蒙,也是命运与历史
19
作者 方晓枫 《枣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4-30,共7页
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是张承志在中篇小说《黑骏马》中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有过一段炽热的恋情,但突发变故使白音宝力格远离草原,也使索米娅扎根草原。传统文学评论大多认为张承志讴歌了爱情的美好与草原的博大胸襟。本文则通过梳理... 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是张承志在中篇小说《黑骏马》中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有过一段炽热的恋情,但突发变故使白音宝力格远离草原,也使索米娅扎根草原。传统文学评论大多认为张承志讴歌了爱情的美好与草原的博大胸襟。本文则通过梳理白音宝力格的心路历程,通过与索米娅人生经历的对比,分析作品其实没有将爱情与爱的本质表达出来,也证明了作品缺乏启蒙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黑骏马》 白音宝力格 索米娅 爱情 启蒙
下载PDF
试论张承志与石舒清书写之异同
20
作者 锁晓梅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51-55,共5页
通过比较张承志、石舒清两位回族作家对西海固伊斯兰文化及其民众的认知与书写,分析了两位作家在其作品中所展示的伊斯兰文化、信仰、民众、审美观四个方面的异与同。张承志是以理性和激情经由艺术的途径来接近"圣"的空间,以... 通过比较张承志、石舒清两位回族作家对西海固伊斯兰文化及其民众的认知与书写,分析了两位作家在其作品中所展示的伊斯兰文化、信仰、民众、审美观四个方面的异与同。张承志是以理性和激情经由艺术的途径来接近"圣"的空间,以审美的方式去践履他的神圣价值观;石舒清是在回民的黄土高原这一"圣"的空间之内生活和写作的,他的文学表达在意义上更接近于伊斯兰教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石舒清 伊斯兰文化 人的信仰 关注民众 审美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