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安医家郑梅涧论治喉病思想探究
1
作者 胡伟 李玮 +1 位作者 储水柔 孙培养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529-532,551,共5页
以清代新安医家郑梅涧著作《重楼玉钥》为依托,探讨其治疗喉病的学术思想。郑梅涧深刻剖析咽与喉在解剖、功能、病变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指出喉病的病因主要为风邪热毒。在治疗上,以养阴清热、气血并治为原则。用药方面,开创性地应用紫地... 以清代新安医家郑梅涧著作《重楼玉钥》为依托,探讨其治疗喉病的学术思想。郑梅涧深刻剖析咽与喉在解剖、功能、病变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指出喉病的病因主要为风邪热毒。在治疗上,以养阴清热、气血并治为原则。用药方面,开创性地应用紫地散、辛乌散和各种吹药等,其组方用药思想成为养阴清肺汤形成的基础;针灸方面,首创“开风路针”“气针”“破皮针”等特色针法。其临证时中药、针灸灵活变通,随症用之,疗效肯定,独具特色,为后人治疗喉病积累了大量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梅涧 新安医家 喉病 紫地散 辛乌散 吹药 针灸
下载PDF
从《重楼玉钥》初探郑梅涧针灸治疗喉疾的思路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立志 许能贵 +1 位作者 常乐 付丹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5,共2页
《重楼玉钥》为清代新安医家郑梅涧所著,主张针药并用,尤其推崇针灸,首创"郑氏三针"说,即"开风路针""破皮针"与"气针",对针灸治疗喉疾颇有研究。学术价值较高,可读性较强。文章就郑梅涧《重楼... 《重楼玉钥》为清代新安医家郑梅涧所著,主张针药并用,尤其推崇针灸,首创"郑氏三针"说,即"开风路针""破皮针"与"气针",对针灸治疗喉疾颇有研究。学术价值较高,可读性较强。文章就郑梅涧《重楼玉钥》对有关喉科针灸治疗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归纳和分析"郑氏三针"的特色,并从其首从"风"治、宛陈则除之、调气为先三个方面阐述治喉疾理论,笔者认为该理论充分、透彻,实用性强,对于临床喉科类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郑梅涧 《重楼玉钥》 思路
下载PDF
新安医家孙一奎、郑梅涧命门学说发微 被引量:1
3
作者 鲁建 孙泰 +4 位作者 祝福 屠彦红 宋若会 高士秀 郑日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16期1-3,共3页
新安医家孙一奎、郑梅涧在全面分析、理解了先贤对于命门位置、形态、属性、肾命关系、功能及临证应用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临床实践,提出独到见解,各自在传承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进行创新与发微,赋予命门学说新的内涵,影响了同时... 新安医家孙一奎、郑梅涧在全面分析、理解了先贤对于命门位置、形态、属性、肾命关系、功能及临证应用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临床实践,提出独到见解,各自在传承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进行创新与发微,赋予命门学说新的内涵,影响了同时代及后世的诸多医家,值得进一步学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门学说 新安医家 孙一奎 郑梅涧
下载PDF
《重楼玉钥》三十六症喉风病名今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志勇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2-14,共3页
Thirty six symptoms of throat wind syndrome in Precious Works on Throat Diseases written by Zheng Meijian in the Qing Dynasty was truely 41 symptoms relating to 57 kinds of diseases in Western medicine.The symptoms in... Thirty six symptoms of throat wind syndrome in Precious Works on Throat Diseases written by Zheng Meijian in the Qing Dynasty was truely 41 symptoms relating to 57 kinds of diseases in Western medicine.The symptoms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diseases in Western medicine were contrasted and analyzed one by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玉钥》 喉风病名 郑梅涧 中医学
下载PDF
郑梅涧《箑余医语》及其对脉诊的新见解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红梅 郑日新 +3 位作者 陆翔 陈雪功 吴凡 刘凯凯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87-89,共3页
清朝乾隆年间新安医家郑梅涧,遗有手稿《箑余医语》,代代相传,《安徽医学》于1959年第5期标点横排刊登.《箑余医语》记载了郑梅涧对医理的所思所悟,特别对寸口脉诊多有新见,认为寸关尺三部分候脏腑当与经络相结合,脉位浅以候腑,深以候脏... 清朝乾隆年间新安医家郑梅涧,遗有手稿《箑余医语》,代代相传,《安徽医学》于1959年第5期标点横排刊登.《箑余医语》记载了郑梅涧对医理的所思所悟,特别对寸口脉诊多有新见,认为寸关尺三部分候脏腑当与经络相结合,脉位浅以候腑,深以候脏,即所谓“腑浅脏深”;将诊脉指力分为8级;提出诊脉不可拘泥一法,应当“三法参伍”,灵活运用.这些观点对脉诊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梅涧 《箑余医语》 脉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