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六味地黄丸异病同治老年性聋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景全 王金龙 +6 位作者 闫黎 王艺蓉 张新蕾 楚敏 刘晴 施建蓉 董杨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23-30,39,共9页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六味地黄丸异病同治老年性聋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共同分子机制,并采用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成分靶点数据库(SwissADME)获取六味地黄丸有效成分,...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六味地黄丸异病同治老年性聋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共同分子机制,并采用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成分靶点数据库(SwissADME)获取六味地黄丸有效成分,并结合基因和化学物质相互作用预测数据库(STITCH)获取作用靶点。利用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信息数据库(DisGeNET)获取老年性聋和AD靶点。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借助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获取核心靶点。利用富集分析数据平台(Metascape)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对核心靶点与相关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采用过氧化氢(H2O2)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观察六味地黄丸的作用。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观察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结果共获得六味地黄丸有效成分86种,主要来自薯蓣皂素、视黄醇、丹皮酚、软脂酸等化合物,六味地黄丸防治老年性聋和AD共有靶点49个,核心靶点为AKT1、TNF、IL-6、MMP-9等。GO分析表明这些共有靶点主要参与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进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共有靶点主要涉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TNF-α、IL-6、AKT1、MMP-9与相关成分均存在结合可能。细胞实验结果发现,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可以增强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ROS、TNF-α、IL-6水平,增加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六味地黄丸异病同治老年性聋和AD具有物质基础,其共同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薯蓣皂素、视黄醇、丹皮酚等多种成分,作用于AKT、TNF-α、IL-6、MMP-9等核心靶点,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少神经元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性聋 经典名方 六味地黄丸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中药研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勇 吴吉 +2 位作者 赵凡 朱沁泉 张涤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结合动物实验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六味地黄丸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基因信息,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结合动物实验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六味地黄丸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基因信息,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取ASD疾病靶基因;将上述靶基因用韦恩图取交集后再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关键靶点PPI网络;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靶点及六味地黄丸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动物实验验证:选用8只SPF级SD孕鼠,随机分为空白孕鼠组(1只)及模型孕鼠组(7只),采用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alproate,VPA)造模。筛选符合ASD疾病模型的30只雄性仔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维生素D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同样筛选出空白仔鼠,为空白组,每组6只。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六味地黄丸悬浮液0.75、1.5、3 g/kg灌胃;维生素D组予维生素D滴剂1480 IU/kg灌胃;模型组、空白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干预1次/d,连续干预2周。采用三箱社交实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社交情况;ELISA检测各组仔鼠海马体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仔鼠海马体中β-Catenin、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ellular myelocytomatosis oncogene,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ell cycle protein D1,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从六味地黄丸中筛选共得到74个活性成分及205个药物靶基因,3903个ASD疾病靶基因,127个关键靶点及蛋白激酶Bα(protein kinase Bα,Akt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显示主要作用于有机氮原化合物的细胞反应、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活动等,KEGG通路富集显示调控TNF、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Wn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中的有效成分可与核心蛋白Akt1结构稳定。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在社交能力测试阶段,模型组、维生素D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仔鼠接触陌生鼠1的时间均短于空白组(P<0.05);给药2周后,维生素D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接触陌生鼠1的时间延长(P<0.05)。在社交新颖性测试阶段,模型组、维生素D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仔鼠接触陌生鼠2的时间短于较空白组(P<0.05);给药2周后,维生素D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接触陌生鼠2的时间延长(P<0.05)。矿场实验结果提示,治疗后,中药低、中剂量组活动总路程及中央区域活动路程均增加(P<0.05),维生素D组、中药高剂量组活动总路程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维生素D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GSK-3β水平升高(P<0.05),β-Catenin水平降低(P<0.05),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减少(P<0.05);中药低剂量组Cyclin D1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可有效调控Wnt信号通路,改善VPA诱导的ASD仔鼠社交行为、焦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六味地黄丸 孤独症谱系障碍 WN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及在生殖医学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秦岭 高婷 +1 位作者 仲佳文 李晓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0期185-188,共4页
目的归纳近些年来六味地黄丸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其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方法查阅文献,总结分析。结果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肝肾的经典方剂,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有增强免疫功能、增强生殖功能、延缓衰老及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作... 目的归纳近些年来六味地黄丸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其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方法查阅文献,总结分析。结果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肝肾的经典方剂,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有增强免疫功能、增强生殖功能、延缓衰老及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有明显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男女生殖疾病有独到的优势,应重视其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现代药理学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知柏地黄丸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机制
4
作者 罗雨薇 马晓婧 +2 位作者 屈满娇 张天骄 刘玉清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知柏地黄丸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文献研究挖掘知柏地黄丸中各个药物的活性成分,并利用TCMSP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知柏地黄丸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文献研究挖掘知柏地黄丸中各个药物的活性成分,并利用TCMSP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过全球蛋白质资源(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蛋白进行校正。在GeneCards、在线孟德尔遗传(OMIM)、DisGeNET数据库中获得ICPP的疾病靶点。取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并制作韦恩图,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制作“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获取中药核心成分,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导入Cytoscape 3.9.1软件中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和AutoDock Vina脚本将得到的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知柏地黄丸复方中活性成分114个,相关靶点233个,ICPP疾病靶点1628个,交集靶点111个。复方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脱水淫羊藿素、豆甾醇等22个,核心靶点包括AKT1、FOS、ESR1、IL6、EGFR等14个。GO分析结果显示,交集靶点与基因表达的正向调节、DNA诱导转录的正向调节、RNA聚合酶2启动子转录正调节、突触后膜的组成、蛋白激酶结合等相关,KEGG分析结果主要涉及到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通路、内分泌抵抗、细胞衰老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知柏地黄丸治疗ICPP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知柏地黄丸治疗ICPP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柏地黄丸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网络药理学 半柔性分子对接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赵益 罗蓉 +3 位作者 朱卫丰 尚广彬 徐国良 刘红宁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剂量的六味地黄丸水溶液以灌胃方式给药,以空白血清组为对照组,应用MTT法检测考察不同给药天数、不同采血时间点大鼠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剂量的六味地黄丸水溶液以灌胃方式给药,以空白血清组为对照组,应用MTT法检测考察不同给药天数、不同采血时间点大鼠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肺癌细胞A549共同孵育不同时间段的抑制作用。结果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4.8 g.kg-1)给药5 d与10 d,在末次给药1 h眼眶取血制作的含药血清与肝癌细胞孵育48 h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抑制率分别为43.2%和42.8%。与空白对照血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从给药天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4.8 g.kg-1)给药5 d末次给药4 h取血制作的含药血清培养基,与人肺癌细胞孵育72 h的抑制作用为49.2%;给药10 d末次给药2 h眼眶取血制作的含药血清培养基,与人肺癌细胞孵育48 h的抑制作用为47.2%,与空白对照血清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从给药天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进行干预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以低剂量(4.8 g.kg-1),给药5 d,给药后1 h取血,与肝癌肿瘤细胞培养48 h的抑制作用最为理想。对人肺癌细胞A549进行干预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以低剂量(4.8 g.kg-)1,给药5 d,给药后4 h取血,与肺癌肿瘤细胞培养72 h的抑制作用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含药血清 肿瘤细胞 MTT法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自杀基因治疗黑色素瘤增效作用的缝隙连接机制初探 被引量:11
6
作者 杜标炎 郭玉荣 +2 位作者 易华 谭宇蕙 吴映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1-658,共8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杀伤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细胞增效作用的缝隙连接机制。方法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分别为2.5%、5.0%、10.0%六味血清)及10.0%对照血清。采用RT-PCR法检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B16...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杀伤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细胞增效作用的缝隙连接机制。方法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分别为2.5%、5.0%、10.0%六味血清)及10.0%对照血清。采用RT-PCR法检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B16细胞株的缝隙链接蛋白(Cx)26和Cx43 mRNA的影响,Western blot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对B16细胞Cx26和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RT-PCR检测Cx26-309、Cx26-337、Cx26-367、Cx26-2098 SiRNA对Cx26的干扰效率,选用干扰效率最高的Cx26-2098 SiRNA干扰Cx26基因后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HSV-tk/GCV的旁观者效应;MTT法检测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功能(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抑制剂甘草次酸(GA)对六味地黄丸联合tk/GCV系统对B16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实验设为对照血清组,2.5%、5.0%、10.0%六味血清组(简称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血清联合GCV组,低、中、高剂量联合GCV组,低、中、高剂量联合GCV加GA组。GCV终浓度为20mol/L,GA终浓度为50mol/L。结果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提高B16细胞中Cx43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具有量效依赖关系;对Cx26 mRNA与蛋白的表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低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而高剂量是能上调其表达;SiRNA干扰Cx26基因表达后,六味地黄丸联合自杀基因治疗的旁观者效应与没有干扰前比较无明显的变化;低、中、高剂量联合GCV组在GA阻断前细胞抑制率(48.75%、59.39%、69.28%)与阻断后细胞抑制率(29.14%、38.71%、58.13%)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杀伤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效作用与缝隙连接机制有关,可能是通过提高Cx26和Cx43等缝隙连接蛋白表达而达到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基因治疗 自杀基因 六味地黄丸 血清药理学 缝隙连接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调控肝癌CBRH7919细胞Cx43表达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易华 王坤 +4 位作者 邹一丹 李巧 夏荃 赵婷秀 杜标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72-877,共6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分别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分别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剂量(体积分数0%、2.5%、5%、10%)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组CBRH7919细胞Cx43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各组肝癌细胞Cx43 m 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0%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比较,体积分数为2.5%、5%、10%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均能明显提高肝癌CBRH7919细胞Cx43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结论】六味地黄丸可能是通过促进肝癌CBRH7919细胞Cx43蛋白及m RNA的表达,改变Cx43膜定位,改善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功能,从而发挥抑制肝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血清药理学 肝癌 基因表达调控 缝隙连接蛋白 细胞培养
下载PDF
知柏地黄丸对抑那通诱导特发性性早熟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孟渊 徐雯 +1 位作者 肖柳英 韩超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8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对抑那通诱导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选用18日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ICPP模型组,知柏地黄丸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01.4g.kg-1.d-1、50.7g.kg-1.d-1),甲地孕酮对照组(...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对抑那通诱导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选用18日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ICPP模型组,知柏地黄丸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01.4g.kg-1.d-1、50.7g.kg-1.d-1),甲地孕酮对照组(剂量为3.9mg.kg-1.d-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抑那通,首次剂量为1573.5μg/kg,第2次、第3次剂量均为1180μg/kg,隔日1次,复制模型;检测各组小鼠阴道开口数,体重,血清雌二醇(E2)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子宫、卵巢重量,计算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子宫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等。结果知柏地黄丸高剂量组于造模第3-4天对抑那通所致阴道开口提前有抑制作用(P<0.05,P<0.01),知柏地黄丸低剂量组于造模第2-5天对抑那通所致阴道开口提前有抑制作用(均P<0.05,P<0.01),甲地孕酮对照组于造模第3天对抑那通所致阴道开口提前有抑制作用(P<0.05);知柏地黄丸高剂量组可降低抑那通所致子宫重量增加(P<0.05),知柏地黄丸低剂量组及甲地孕酮对照组均可降低抑那通所致子宫、卵巢重量增加及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的升高(P<0.01);高、低剂量的知柏地黄丸及甲地孕酮均有抑制抑那通降低E2水平的作用(P<0.05,P<0.01),各给药组对抑那通升高LH水平、诱导阴道角化细胞的出现及排卵后出现的子宫内膜分泌期改变无明显影响。结论知柏地黄丸对抑那通刺激诱导的ICPP模型具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PGA的靶腺(性腺)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柏地黄丸 药理学 性早熟 黄体生成素 雌二醇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茱萸制剂中熊果酸的含量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宝珠 张建超 +1 位作者 刘义梅 万江陵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08-609,共2页
目的 :采用 HPL C法测定知柏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 :流动相 :甲醇 -水 -磷酸 (90∶ 10∶ 0 .1) ,检测波长 :2 15nm。结果 :熊果酸进样量在 2 .4 0~ 12 .0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C=6 86 73A- 787.9,r=0 .9993,回收率为 99.3% ... 目的 :采用 HPL C法测定知柏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 :流动相 :甲醇 -水 -磷酸 (90∶ 10∶ 0 .1) ,检测波长 :2 15nm。结果 :熊果酸进样量在 2 .4 0~ 12 .0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C=6 86 73A- 787.9,r=0 .9993,回收率为 99.3% ,RSD=1.16 %。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捷、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知柏地黄丸 熊果酸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知柏地黄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倩 霍宇 姜蔚 《中国医药》 2022年第11期1752-1756,共5页
近年来,知柏地黄丸在国内临床应用上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广泛,可以被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性早熟、牙周炎、紫癜性肾炎、阴道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等妇科疾病以及男性不育,在进一步的探究中发现知柏地黄丸具有抑制成骨细胞过度亢进,调节免... 近年来,知柏地黄丸在国内临床应用上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广泛,可以被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性早熟、牙周炎、紫癜性肾炎、阴道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等妇科疾病以及男性不育,在进一步的探究中发现知柏地黄丸具有抑制成骨细胞过度亢进,调节免疫和物质代谢,调节激素水平等药理作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中药知柏地黄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了解知柏地黄丸药理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柏地黄丸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六味地黄丸干预二型糖尿病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志龙 林奕凯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11期2151-2155,2183,共6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六味地黄丸干预2型糖尿病潜在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出活性成分的潜在的作用靶点,通过权威数据库(Dr...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六味地黄丸干预2型糖尿病潜在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出活性成分的潜在的作用靶点,通过权威数据库(Drugbank、OMIM、TTD、CTD)检索T2DM相关靶点,将预测的潜在靶点和糖尿病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得到两者的共同靶点作为六味地黄丸干预T2DM的靶点,并通过Cytoscape 3.2.1软件建立成分-靶点网络模型进行网络分析。将核心靶点导入到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并进行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阐明六味地黄丸成分对疾病的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出六味地黄丸37个活性成分,共预测出148个潜在靶点;找到和T2DM相关靶点共57个,这些关键靶点涉及的通路包括糖尿病并发症通路、胰岛素抵抗、炎症通路、氧化应激通路。结论:六味地黄丸可能是通过糖尿病并发症通路、胰岛素抵抗、炎症通路、氧化应激通路干预糖尿病。本研究为阐明中药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六味地黄丸 网络药理学 胰岛素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与研究 被引量:52
12
作者 谢奇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1期116-118,共3页
六味地黄丸最早记载于宋代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下卷》,系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方药衍化而来,由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6味药成方。六味地黄丸,全方配伍严谨,有补阴方剂之祖的称号,为中医方剂之... 六味地黄丸最早记载于宋代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下卷》,系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方药衍化而来,由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6味药成方。六味地黄丸,全方配伍严谨,有补阴方剂之祖的称号,为中医方剂之经典。现代药理表明,其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等作用。六味地黄丸在糖尿病治疗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应用符合中医的辨证论治。近年来关于六味地黄丸的研究不断深入,药理试验表明本方剂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细胞凋亡,抗氧化等作用。本文就该方对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做一综述,并对近年来该方的加减应用及联合西药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六味地黄丸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志华 刘琰 +2 位作者 闫海峰 姬艳苏 王淑萍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4-82,共9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六味地黄丸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与六味地黄丸中6味中药相关的所有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TTD、Drugbank、Dis...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六味地黄丸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与六味地黄丸中6味中药相关的所有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筛选冠心病相关的疾病靶点,将冠心病靶点与药物靶点进行Venn分析,筛选出二者的共同靶点,应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通过DAVID(Version 6.8)数据库对疾病与药物共同靶点进行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六味地黄丸的43种主要成分及与治疗冠心病相关的关键靶点85个,靶点主要涉及调节脂多糖代谢、炎症反应、细胞分裂、细胞因子活性、DNA复制及其转录等生物过程,通过参与TNF、HIF-1、PI3K/Akt、Estrogen、TLRs、NF-κB、cGMP-PKG、cAMP等信号通路治疗冠心病。结论本研究从多角度探索了六味地黄丸治疗冠心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六味地黄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治疗疾病的特点,为其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其药效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冠心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生物过程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杞菊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眼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海波 叶方博 李春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1期11-14,31,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杞菊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眼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杞菊地黄丸中的药物成分,并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然后通过TCMSP数据库预测相应靶点,再将预测的靶点输入到UniProt中转换...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杞菊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眼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杞菊地黄丸中的药物成分,并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然后通过TCMSP数据库预测相应靶点,再将预测的靶点输入到UniProt中转换为相应的基因,构建杞菊地黄丸有效成分的靶点网络,再通过PharmGKB数据库检索糖尿病眼病相关基因,构建糖尿病眼病靶点网络,合并杞菊地黄丸有效活性成分的靶点网络与糖尿病眼病的靶点网络,通过筛选取得核心基因团。最后利用DAVID对筛选出的核心基因团进行GO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杞菊地黄丸有96个有效活性成分,94个靶点,糖尿病眼病有43个相关基因,筛选出核心基因团180个,富集通路主要为甲状腺激素、MAPK、FoxO、PI3K/Akt、胰岛素信号通路。结论杞菊地黄丸的有效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眼病可能与甲状腺激素、FoxO与胰岛素的信号通路串话、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菊地黄丸 糖尿病眼病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知柏地黄丸联合西医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傅圣洁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1期153-155,共3页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联合西医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C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C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知柏地黄丸。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联合西医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C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C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知柏地黄丸。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和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血清、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 (IL-8)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清、龈沟液中TNF-α、CRP、IL-8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血清、龈沟液中TNF-α、CRP、IL-8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知柏地黄丸联合西医疗法治疗CP,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CP) 中西医结合疗法 知柏地黄丸 炎症因子 疗效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卢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5期82-83,共2页
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肝肾阴虚患者,依据疾病类型分为3组,慢性肾炎组22例,糖尿病组38例,高血压组26例,3组均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结果慢性肾炎组总有效率为95.45%... 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肝肾阴虚患者,依据疾病类型分为3组,慢性肾炎组22例,糖尿病组38例,高血压组26例,3组均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结果慢性肾炎组总有效率为95.45%,其尿蛋白水平改善明显;糖尿病组总有效率为94.74%,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4 h血糖均明显下降;高血压组总有效率为96.15%,其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下降。3组临床疗效均比较高,治疗效果较佳。结论在慢性肾炎、糖尿病及高血压临床治疗中应用六味地黄丸,可取得较高的疗效,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中成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六味地黄丸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温明韬 梁学振 +2 位作者 李嘉程 李刚 许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29-1134,1153,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六味地黄丸在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过程中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得六味地黄丸组方的药物有效成分及其预测靶点;利用疾病数据库筛选骨质疏松症相关疾病作用靶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六味地黄丸在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过程中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得六味地黄丸组方的药物有效成分及其预测靶点;利用疾病数据库筛选骨质疏松症相关疾病作用靶点;将获得的关键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完成PPI网络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完成关键靶点的富集分析;通过Auto Dock Vina等软件完成化学有效药物成分与关键靶点的分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六味地黄丸组方化学有效成分69个、药物靶点蛋白128个及药物与骨质疏松症共同相关靶点81个;获得了IL6、TP53、VEGFA、TNF、JUN、MAPK1、EGF、EGFR、ESR1、CAT等PPI网络中的关键靶点。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其通过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药物代谢、雌激素反应调节与细胞抗缺氧、抗衰老等生物学进程,调控TNF、药物代谢过程、HIF-1、VEGF、雌激素调节等信号通路,参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调控网络中的关键靶点与相关有效成分之间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结论借助生物信息学手段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揭示了六味地黄丸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后续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及实验验证提供了目标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骨质疏松症 分子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网络药理学的六味地黄丸中标志物的预测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华杰 魏惠珍 +2 位作者 吕尚 金浩鑫 饶毅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45-1352,共8页
目的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网络药理学预测不同剂型六味地黄丸潜在的质量标志物以及差异标志物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六味地黄丸不同剂型中10个已明确化学结构的共有成分的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 目的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网络药理学预测不同剂型六味地黄丸潜在的质量标志物以及差异标志物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六味地黄丸不同剂型中10个已明确化学结构的共有成分的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法同时测定,色谱柱为AtlantisTM Premier BEH C18(2.1 mm×100 mm,2.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氨水(A)-0.01%氨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35℃;进样量:5μL;正负离子模式下测定。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综合评价和比较浓缩丸和水蜜丸制剂的质量差异。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显著差异成分相关的作用靶蛋白和通路,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富集的作用通路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靶蛋白进行验证。结果浓缩丸和水蜜丸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CA、PCA以及OPLS-DA 3种分析方法均可对不同剂型进行划分,并确定了其中6个具有差异的化学成分为差异标志物,4个无差异化学成分为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6个差异标志物可能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发挥差异性疗效;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各组iNOS表达量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浓缩丸和水蜜丸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质量差异,5-羟甲基糠醛、地黄苷D、苯甲酰芍药苷可作为不同剂型间的潜在质量标志物,马钱苷、獐芽菜苷、23-乙酰泽泻醇B、丹皮酚、莫诺苷、没食子酸可作为不同剂型间的差异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化学模式识别 网络药理学 质量标志物 差异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复方知柏地黄丸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嘉鑫 李慧 +5 位作者 刘思佳 孟宪悦 李艳春 杨宇峰 石岩 张丹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553-557,565,共6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挖掘中药复方知柏地黄丸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中药复方知柏地黄丸中八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并进行靶点预测。通过OMIM、TTD...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挖掘中药复方知柏地黄丸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中药复方知柏地黄丸中八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并进行靶点预测。通过OMIM、TTD、DisGeNET数据库检索代谢综合征的相关靶点,将中药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作用靶点。应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对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基于Metascape软件并进行GO-BP生物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经数据库分析中药复方知柏地黄丸中含有活性化合物74个,作用靶点906个,其中290个为与代谢综合征共有靶点;通过对共有靶点的拓扑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78个,GO-BP生物功能富集以及KEGG通路分析发现,其可通过循环系统、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脂多糖调节、调控血压、脂质代谢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多条代谢通路发挥其治疗作用。结论:中药复方知柏地黄丸可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脂酰肌醇激酶(PIK3)等靶点经过循环系统、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与环状核苷酸第二信使偶联以及VEGF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代谢通路发挥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用,为其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知柏地黄丸 网络药理学 靶点预测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六味地黄丸入脑成分改善D-gal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邱琦 徐艳明 +5 位作者 薛傲 王业秋 孙琪 薛慧 徐红丹 张宁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11期1294-1301,1305,共9页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六味地黄丸的入脑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及体外验证实验探讨该成分改善D-半乳糖(D-gal)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核心靶点、关键通路等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D-...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六味地黄丸的入脑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及体外验证实验探讨该成分改善D-半乳糖(D-gal)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核心靶点、关键通路等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250 mg/(kg·d)构建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六味地黄丸,1.62 g/(kg·d)]。应用新物体识别、Morris水迷宫2种行为学实验评估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通过UPLC-Q-TOF-MS技术对空白大鼠脑脊液样品及六味地黄丸给药后的大鼠脑脊液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快速识别及鉴定,确定六味地黄丸原型入脑成分;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预测六味地黄丸入脑成分作用的潜在靶点,通过治疗靶点数据库、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疾病靶点,取药物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绘制韦恩图,通过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模型,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六味地黄丸“入脑成分-靶点-AD”网络关系图,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关键通路。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检测六味地黄丸脑脊液对D-gal损伤PC12细胞增殖率及β淀粉样蛋白(Aβ)、活性氧(ROS)、白细胞介素6(IL-6)、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结果:六味地黄丸可显著上调模型组大鼠新物体识别指数、穿越平台次数和靶象限停留时间,显著缩短定位潜伏期,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并恢复海马神经元形态。通过数据分析,六味地黄丸给药后在大鼠脑脊液中发现7个原型入脑成分,分别为莫诺苷、(-)-奎宁酸、阿魏酸、芍药苷、泛酸、5-羟甲基糠醛和尿苷。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六味地黄丸入脑成分潜在作用靶点102个,与AD共同靶点47个,获得44条GO信号通路和14条KEGG信号通路,与Aβ沉积、Tau蛋白磷酸化、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能量代谢及神经递质水平密切相关。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脑脊液可显著升高D-gal损伤PC12细胞增殖率,5-HT、DA水平,显著降低Aβ、ROS和IL-6水平,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对D-gal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改善作用,可能是六味地黄丸入脑成分通过抑制Aβ沉积、Tau蛋白磷酸化和氧化应激,抗炎、改善能量代谢障碍及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阿尔茨海默病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入脑成分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