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对流风暴结构的双偏振雷达Z_(DR)柱识别及应用研究
1
作者 潘佳文 徐鸣一 +4 位作者 吴举秀 吴伟杰 郑秀云 彭婕 韩颂雨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3-957,共15页
双偏振雷达观测到的垂直伸展至环境0℃层之上的柱状差分反射率因子增强区(即Z_(DR)≥1 dB),被称为Z_(DR)柱。Z_(DR)柱可以提供对流风暴上升气流的位置和强度信息,是分析对流风暴演变的有力工具。为了实现对Z_(DR)柱的自动识别并提供用... 双偏振雷达观测到的垂直伸展至环境0℃层之上的柱状差分反射率因子增强区(即Z_(DR)≥1 dB),被称为Z_(DR)柱。Z_(DR)柱可以提供对流风暴上升气流的位置和强度信息,是分析对流风暴演变的有力工具。为了实现对Z_(DR)柱的自动识别并提供用于对流风暴预警的诊断信息,基于对流风暴的三维形态特征,使用厦门双偏振雷达观测数据设计了Z_(DR)柱识别算法,并提取Z_(DR)柱形态参数。结合地面观测资料,探索Z_(DR)柱形态参数在对流风暴定量化分析领域的应用。研究表明:(1)强风暴和非强风暴在Z_(DR)柱形态参数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这为预报员据此判别两类对流风暴提供了参考依据。当Z_(DR)柱深度达到1500 m后,至少有60%的雷达体扫个数与强风暴相关。Z_(DR)柱体积、质心高度和最大Z_(DR)值的阈值达到20 m3、500 m和3 dB时,这一比例分别达到70%、70%和50%。(2)Z_(DR)柱的演变可较好地指示对流风暴的发展过程,其形态参数的极值早于强对流天气现象出现。在连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中,Z_(DR)柱的再度发展预示着对流风暴的再次增强。(3)Z_(DR)柱对于风暴的合并与分裂过程具有预示性。在风暴合并(分裂)过程中伴有Z_(DR)柱合并(分裂)的现象,其中有57%(69%)的过程Z_(DR)柱提前于对流风暴发生合并(分裂)。(4)Z_(DR)柱的位置与对流风暴的后续传播方向存在相关,可为改善对流风暴移动路径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z_(dr) 识别算法 对流风暴
下载PDF
二次长寿命超级单体风暴参数与Z_(DR)柱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刁秀广 杨传凤 +1 位作者 张骞 吕庆利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0-589,共10页
基于济南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数据,结合探空和地面实况资料,对两次长寿命超级单体的风暴参数及Z_(DR)柱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具有强的热力不稳定,中等强度以上垂直风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利于高组织性的风暴... 基于济南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数据,结合探空和地面实况资料,对两次长寿命超级单体的风暴参数及Z_(DR)柱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具有强的热力不稳定,中等强度以上垂直风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利于高组织性的风暴产生与维持。两次超级单体风暴历时超过4 h,≥60 dBZ反射率因子维持时间都超过3 h,最大反射率因子(DBZM)平均值65.8 dBZ,同时都具有较大的基于单体的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两次强风暴移动方向基本一致,但移动速度差别明显,导致移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500 hPa引导气流的风速差异明显。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柱表现为环境0℃层高度以上的Z_(DR)大值区,位于风暴的强上升气流区内,表明风暴强上升气流区内存在直径偏大的扁状雨滴或少许水平定向的湿冰粒子,Z_(DR)柱对应的相关系数偏低,主要是混合相态粒子的存在所导致。Z_(DR)柱出现之后风暴快速发展,Z_(DR)柱消失后风暴逐渐减弱,Z_(DR)柱的出现可作为冰雹预警的指标之一。Z_(DR)柱的出现表明风暴内部上升气流的强度增强、高度增高,预示着风暴会迅速发展。Z_(DR)柱的消失说明风暴内部强上升气流的强度减弱、高度迅速降低,预示着风暴质心将要降低,风暴强度将要减弱。两次风暴Z_(DR)柱顶部高度有明显差别,但与0℃层高度的差值没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 上升气流 z_(dr)柱 差异性
下载PDF
双偏振雷达K_(DP)足及Z_(DR)弧的自动识别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管理 戴建华 +3 位作者 袁招洪 陶岚 尹春光 邹兰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8-591,共14页
差分反射率(Z_(DR))弧表示超级单体风暴中前侧入流区域弧状的Z_(DR)大值区,差分相移率(K_(DP))足则表示风暴核心顺切变方向K_(DP)大值区。超级单体风暴中的Z_(DR)弧及Z_(DR)弧-K_(DP)足分离特征已被证实为风暴中粒子“分选机制”的重要... 差分反射率(Z_(DR))弧表示超级单体风暴中前侧入流区域弧状的Z_(DR)大值区,差分相移率(K_(DP))足则表示风暴核心顺切变方向K_(DP)大值区。超级单体风暴中的Z_(DR)弧及Z_(DR)弧-K_(DP)足分离特征已被证实为风暴中粒子“分选机制”的重要示踪因子,并且Z_(DR)弧和K_(DP)足质心连线和分离角与低层入流和风暴相对螺旋度相关较好。为快速识别K_(DP)足及Z_(DR)弧并提取Z_(DR)弧-K_(DP)足分离特征,运用其指示意义提升极端大风和冰雹的预报能力。基于经典概念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利用华东地区S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进行了K_(DP)足和Z_(DR)弧的自动识别算法设计,并计算了Z_(DR)弧-K_(DP)足质心距离和分离角。而后针对华东地区4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结合地面自动观测资料验证了K_(DP)足及Z_(DR)弧识别结果及定量化计算效果。结果显示:设计的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出超级单体风暴中的K_(DP)足和Z_(DR)弧,Z_(DR)弧-K_(DP)足质心距离和分离角的变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极端大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_(dr)弧 K_(DP)足 质心距离 分离角
下载PDF
一次孤立单体雹暴过程“ZDR柱”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沈雨 周筠珺 +2 位作者 邹书平 杨哲 曾勇 《气象科技》 2023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为了研究孤立单体内“Z_(DR)柱”(差分反射率因子柱)的演变特征,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结合地面观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5月8日的一次孤立单体降雹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孤立单体发展阶段,“Z_(DR)柱”跃增,跃增后0℃层... 为了研究孤立单体内“Z_(DR)柱”(差分反射率因子柱)的演变特征,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结合地面观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5月8日的一次孤立单体降雹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孤立单体发展阶段,“Z_(DR)柱”跃增,跃增后0℃层以上过冷水数量与高密度霰数量骤增,变化率分别为26.7库/min与11.8库/min。成熟阶段,“Z_(DR)柱”深度延展至接近-20℃层,单体内微物理反应加剧,冰雹数量骤增,生成速率为105.8库/min。“Z_(DR)柱”转化面积为210库的“Z_(DR)洞”(差分反射率因子洞)(Z_(DR)<1),可以指示地面降雹位置。(2)降雹发生在“Z_(DR)柱”崩塌后,固体降水物的拖拽作用使得“Z_(DR)柱”高度降至-10℃层以下。小雹下落至0℃层以下时融化,表层形成水膜,导致降雹时近地面出现Z_(DR)大值区。(3)孤立单体内微物理过程与热动力过程相互作用,促进了“Z_(DR)柱”的生成发展。本文针对一次孤立单体雹暴过程不同阶段“Z_(DR)柱”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对应的雹暴模型,对当地冰雹的预警及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z_(dr)柱 粒子识别算法 微物理 热动力
下载PDF
Z_(DR)柱识别方法在海南地区的应用
5
作者 邢峰华 黄彦彬 +3 位作者 李光伟 李思腾 车云飞 毛志远 《气象科技》 2022年第6期859-869,共11页
基于双偏振天气雷达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雷达如何识别粒子相态、精细化探测云系垂直结构方面,专门针对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柱的识别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海南地区对流云系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套基于双偏振雷达探测数据(2020—2... 基于双偏振天气雷达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雷达如何识别粒子相态、精细化探测云系垂直结构方面,专门针对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柱的识别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海南地区对流云系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套基于双偏振雷达探测数据(2020—2021年)的Z_(DR)柱识别方法,结合多源资料对发生在海南地区的2次对流天气过程展开分析,验证Z_(DR)柱识别效果。结果表明:(1)Z_(DR)柱通常在对流云系前中期较为深厚,最大可达0℃层以上3~5 km,在空间分布上Z_(DR)柱与雷达径向速度的辐合有密切关系,其正负径向速度对的差值与Z_(DR)柱的强弱变化规律呈正相关,并且深厚的Z_(DR)柱较大概率出现在对流云系运动方向的前缘位置,与对流云团雷达反射率因子较大区域(≥50 dBz)有明显的对应关系;(2)Z_(DR)柱最大深度的变化趋势同雷达回波顶高和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有弱相关性,雷达回波顶高和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的变化通常滞后于Z_(DR)柱深度的变化(约12~15 min)。该方法具备识别海南岛地区Z_(DR)柱现象的能力,可以在分析强对流天气过程、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短临灾害天气预警等方面发挥应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_(dr)柱 双偏振雷达 上升气流 对流云系
下载PDF
有限环Cl_(2)/Z_(p)的相关性质
6
作者 郑荣兰 曹慧慧 曹文胜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7-21,共5页
本文给出了有限环Cl_(2)/Z_(p)中幂等元、幂零元和零因子的相关性质,得到了Cl_(2)/Z_(p)与有限域Z_(p)上的二阶矩阵环同构.
关键词 Cl_(2)/z_(p) 幂等元 幂零元 零因子 环同构
下载PDF
一次强冰雹超级单体风暴双偏振参量特征分析
7
作者 李芳 刁秀广 魏鸣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9,共15页
利用济南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章丘探空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灾情调查,对2021年7月9日发生在济南章丘的一次特大冰雹超级单体风暴双偏振和微物理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涡天气背景下,强的垂直风切变和强的对流... 利用济南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章丘探空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灾情调查,对2021年7月9日发生在济南章丘的一次特大冰雹超级单体风暴双偏振和微物理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涡天气背景下,强的垂直风切变和强的对流有效位能,利于超级单体的形成与维持。阵风锋是风暴触发机制,也是风暴长时间维持机制。初始风暴由阵风锋触发,经过合并发展产生超级单体。成熟阶段,风暴西侧与阵风锋交汇区域不断激发新生单体,并与主体合并,风暴长时间维持。风暴顶强辐散是中气旋长时间维持和风暴顶高度较高的关键因子之一。特大冰雹阶段风暴底层右后有明显的入流缺口,其前侧有差分反射率(Z_(DR))弧,表现为少量大的液态粒子或小的湿冰粒子,入流缺口左侧强反射率因子区对应小的Z_(DR)和小的相关系数,为冰雹降落区。垂直结构上,强上升气流区一侧存在深厚的有界弱回波区,0℃层高度之下分布有Z_(DR)环,有界弱回波区内及上方存在Z_(DR)柱,且高度较高,含有少许偏大的液态或融化的小的冰相粒子。较高的Z_(DR)柱表明风暴内上升气流强盛且高度较高,利于风暴的发展与维持以及冰雹粒子的湿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 强冰雹 差分反射率(z_(dr))柱 差分相移率(K_(DP))柱
下载PDF
R^(3)上具有一般凹凸非线性项的Klein-Gordon-Born-Infeld方程无穷多解的存在性
8
作者 陈尚杰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649,共13页
该文运用临界点理论中的Z_(2)-山路定理得到了R^(3)上具有凹凸非线性项的Klein-Gordon方程和Born-Infeld理论耦合系统无穷多解的存在性.
关键词 KLEIN-GORDON方程 Born-Infeld理论 变分方法 z_(2)-山路定理
下载PDF
中子诱发^(238)U裂变产额的统一评价
9
作者 李畅 刘玲 +5 位作者 舒能川 曹超维 宿阳 陈永静 肖越 刘萍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2期77-86,131,共11页
采用基于Z_(P)模型的裂变产额统一评价方法,开展中子诱发^(238)U裂变产额评价,通过拟合实验数据获得优化的模型参数,基于获得的模型参数计算入射能量为裂变谱(F)和14 MeV(H)的中子诱发^(238)U裂变的独立产额和累积产额,并建立了ENDF/B-V... 采用基于Z_(P)模型的裂变产额统一评价方法,开展中子诱发^(238)U裂变产额评价,通过拟合实验数据获得优化的模型参数,基于获得的模型参数计算入射能量为裂变谱(F)和14 MeV(H)的中子诱发^(238)U裂变的独立产额和累积产额,并建立了ENDF/B-VI格式数据库。该评价方法包含了裂变独立产额、累积产额和衰变数据相互关联的物理机制,可以获得自洽的产额数据,解决了传统评价方法产额不自洽的问题,同时可以获得缺失或者缺乏实验数据的产额。与国际现有产额数据库比较,本工作评价的累积产额与实验数据的符合度χ^(2)=7.1(F)和2.9(H),与ENDF/B-VIII.0裂变产额子库的χ^(2)=8.0(F)和57.3(H)、JEFF-3.3裂变产额子库的χ^(2)=57.0(F)和74.2(H)相比,有较好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产额 裂变产额评价 z_(p)模型 n+^(238)U
下载PDF
X波段双偏振雷达不同衰减订正方法对比分析
10
作者 黄勤 王玮 +1 位作者 李亚丽 贾晨刚 《陕西气象》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利用旬邑X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采用Z_(h)-K_(DP)综合法、Z_(h)-K_(DP)综合分类法、ZPHI降水廓线法和初始相位法进行衰减订正对比分析,并将订正后数据与西安C波段天气雷达数据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4种订正方法均能对反射率因子进行有... 利用旬邑X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采用Z_(h)-K_(DP)综合法、Z_(h)-K_(DP)综合分类法、ZPHI降水廓线法和初始相位法进行衰减订正对比分析,并将订正后数据与西安C波段天气雷达数据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4种订正方法均能对反射率因子进行有效订正,订正后强回波中心与K DP强中心基本吻合,可基本还原降水分布特征;采用ZPHI降水廓线法订正后出现条纹状误差回波,订正效果较差;不同订正方法均可使X波段雷达反射率因子与C波段雷达反射率因子间的相关性提高;采用Z_(h)-K_(DP)综合法、Z_(h)-K_(DP)综合分类法和初始相位法订正后,强回波中心位置与C波段雷达较接近,订正后的反射率因子平均值与C波段雷达反射率因子值接近,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减小;Z_(h)-K_(DP)综合分类法和初始相位法订正效果相对不稳定,Z_(h)-K_(DP)综合法订正效果较好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双偏振雷达 衰减订正 z_(h)-K_(DP)综合法 z_(h)-K_(DP)综合分类法 zPHI降水廓线法 初始相位法
下载PDF
外电场调控V_(2)NO_(2)/MoGe_(2)N_(4)异质结界面性质的第一性原理
11
作者 王泽 白丽娜 牛丽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研究V_(2)NO_(2)和MoGe_(2)N_(4)的基础性质,及其异质结界面的电场响应特性.V_(2)NO_(2)具有类金属特性,MoGe_(2)N_(4)为间接带隙半导体特性.两种结构搭建的异质结具有六种不同堆叠方式,全部构型进行优化并选...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研究V_(2)NO_(2)和MoGe_(2)N_(4)的基础性质,及其异质结界面的电场响应特性.V_(2)NO_(2)具有类金属特性,MoGe_(2)N_(4)为间接带隙半导体特性.两种结构搭建的异质结具有六种不同堆叠方式,全部构型进行优化并选用了最低能量构型进行电场响应特性分析.V_(2)NO_(2)/MoGe_(2)N_(4)异质结构的界面相互作用为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两种结构在异质结中良好地保持了自己的本征性质.在外电场的调控下,V_(2)NO_(2)/MoGe_(2)N_(4)异质结可以在p型肖特基接触和欧姆接触之间转换.结果表明,V_(2)NO_(2)/MoGe_(2)N_(4)是可调的金属/半导体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_(2)z_(4) 异质结 肖特基势垒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V_(2)NO_(2)/TiSi_(2)N_(4)异质结界面性质调控的理论研究
12
作者 冯继辰 马宁 牛丽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外加电场对V_(2)NO_(2)/TiSi_(2)N_(4)异质结构接触类型和肖特基势垒的调控.计算结果表明,外电场可以有效地调控V_(2)NO_(2)/TiSi_(2)N_(4)肖特基势垒的高度及其异质结的接触类型.正负向外电场均能实现V_(2)NO_... 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外加电场对V_(2)NO_(2)/TiSi_(2)N_(4)异质结构接触类型和肖特基势垒的调控.计算结果表明,外电场可以有效地调控V_(2)NO_(2)/TiSi_(2)N_(4)肖特基势垒的高度及其异质结的接触类型.正负向外电场均能实现V_(2)NO_(2)/TiSi_(2)N_(4)异质结构p型与n型肖特基接触之间的动态转化.此项工作为基于TiSi_(2)N_(4)半导体的肖特基功能器件及场效应晶体管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s 异质结 肖特基势垒 第一性原理 MA_(2)z_(4)
下载PDF
南岭地区一次高架雷暴冰雹过程双偏振特征分析
13
作者 袁韬 唐明晖 +3 位作者 陈伟 冯盼盼 杨湘婧 汤宇 《暴雨灾害》 2024年第3期332-341,共10页
2023年3月22—23日南岭地区郴州发生了一次高架雷暴冰雹过程,降雹范围广、冰雹直径达20 mm,在高架对流中鲜见。为增强对此类冰雹过程的预报预警能力,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SA波段双偏振雷达产品,对此次过程的天气形势、双偏振雷达回波... 2023年3月22—23日南岭地区郴州发生了一次高架雷暴冰雹过程,降雹范围广、冰雹直径达20 mm,在高架对流中鲜见。为增强对此类冰雹过程的预报预警能力,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SA波段双偏振雷达产品,对此次过程的天气形势、双偏振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发生在地面锋线北侧冷区内,属于典型的高架雷暴,降雹落区位于地面锋面北侧140 km处,20 mm直径大冰雹由超级单体风暴造成。(2)导致郴州南部出现大冰雹的风暴可分为初生、发展跃增、降雹、减弱消亡阶段。风暴发展跃增阶段的强回波中心迅速增高且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跃增,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柱伸至0℃层以上4~5 km,上升气流强劲,有利于冰雹发展;降雹阶段强回波中心迅速降低,弱回波区(WER)消失,Z_(DR)柱高度明显下降,下降融化的冰雹表现为Z_(DR)和差分传播相移率(K_(DP))向着地面方向逐渐增大,K_(DP)足位置与降雹落区对应较好。(3)大冰雹的三体散射(TBSS)特征表现为根部Z_(DR)值较大,随着径向距离增加,Z_(DR)值迅速减小,相关系数(CC)明显偏低;大冰雹的旁瓣回波特征表现为低Z_(DR)、低CC,以上双偏振特征为大冰雹预警的关键关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雷暴 双偏振雷达 南岭 三体散射 z_(dr)柱
下载PDF
裂变产额的Z_(p)模型评价方法及燃耗不确定度分析
14
作者 舒能川 朱淑瑜 +10 位作者 祖铁军 金永利 卢泽润 曹超维 宿阳 刘丽乐 陈永静 葛智刚 刘萍 黄小龙 续瑞瑞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7-936,共10页
裂变产额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发展可靠、高效的产额评价方法和相应燃耗计算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对于建立高质量的产额数据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裂变产物核衰变模式和衰变分支比,建立独立产额与累积产额的转换矩阵... 裂变产额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发展可靠、高效的产额评价方法和相应燃耗计算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对于建立高质量的产额数据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裂变产物核衰变模式和衰变分支比,建立独立产额与累积产额的转换矩阵,用于Z_(p)模型的扩展,使之适用于独立产额和累积产额的统一描述,并以此建立了用于产额统一评价的拟合程序ZpFit。把ZpFit程序应用于中子诱发^(235)U裂变产物产额评价,获得了自洽的独立产额、累积产额和相应的协方差数据,并建立ENDF格式的中子诱发^(235)U裂变的产额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计算了UAM燃耗基准题的TMI-1栅元的k_(inf)、重要核素原子核密度的不确定度,比对了本工作评价的产额数据和ENDF/B-Ⅷ.0评价库中产额数据传递给响应量的相对不确定度,结果基本一致,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产额评价 z_(p)模型 n+^(235)U 不确定度分析
下载PDF
一类Z_(2)等变Hamilton向量场在分段低次多项式扰动下极限环个数的估计
15
作者 曾慧 李宝毅 张永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6,共6页
考虑一类Z_(2)等变Hamilton向量场,当平面分为左右2个区域时,基于二阶微分算子法和广义Rolle定理讨论该系统的周期闭轨族在分段非连续(连续)n次多项式扰动下(n=1、2、3)极限环的个数,当一阶Melnikov函数不恒为0时,得到了该系统分支出极... 考虑一类Z_(2)等变Hamilton向量场,当平面分为左右2个区域时,基于二阶微分算子法和广义Rolle定理讨论该系统的周期闭轨族在分段非连续(连续)n次多项式扰动下(n=1、2、3)极限环的个数,当一阶Melnikov函数不恒为0时,得到了该系统分支出极限环个数的上确界B(n)(B_(c)(n))(计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_(2)等变向量场 HAMILTON系统 极限环 二阶微分算子 广义Rolle定理
下载PDF
独立点数为3的图的Z_(3)-连通性
16
作者 张小霞 余鲲 黄明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19,共3页
Jaeger猜想为“5-边连通图是Z_(3)-连通的”,此猜想对于独立点数为2的图是成立的。利用收缩、点分裂、反证等方法,证明了此猜想对于独立点数为3且点连通度不大于5的图也是成立的。
关键词 处处非零3-流 z_(3)-连通性 独立点数 收缩 连通图
下载PDF
独立点数为2的图的Z_(3)-连通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小霞 余鲲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1-533,共3页
设G是独立点数为2的连通简单图.主要证明两个结论:(1)当边连通为4时,G是Z 3-连通的;(2)当点连通为3时,G是Z 3-连通的当且仅当G{K 4,W 5}且G不是一类特殊的图.
关键词 z_(3)-连通性 处处非零3-流 独立点数
下载PDF
Z_(2)Z_(4)[u]-加性循环码
18
作者 耿婕 吴化璋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7-20,28,共5页
针对环Z_(2)Z_(4)[u],介绍一类新的加性循环码:Z_(2)Z_(4)[u]-加性循环码。讨论Z_(2)Z_(4)[u][u]-加性循环码及其对偶码的相关性质,以及码字内积和Rα,β上多项式乘积之间的关系。研究环Z_(2)Z_(4)[u]-循环码的代数结构和最小生成集,并... 针对环Z_(2)Z_(4)[u],介绍一类新的加性循环码:Z_(2)Z_(4)[u]-加性循环码。讨论Z_(2)Z_(4)[u][u]-加性循环码及其对偶码的相关性质,以及码字内积和Rα,β上多项式乘积之间的关系。研究环Z_(2)Z_(4)[u]-循环码的代数结构和最小生成集,并通过相应的实例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_(2)z_(4)[u]-循环码 对偶码 最小生成集
下载PDF
Janus MSiGeN_(4)(M=Zr and Hf)monolayers derived from centrosymmetricβ-MA_(2)Z_(4):A first-principles study
19
作者 Xiaoshu Guo Sandong Guo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22-28,共7页
A two-dimensional(2D)MA_(2)Z_(4)family with and phases has been attracting tremendous interest,the MoSi_(2)N_(4)and WSi_(2)N_(4)of which have been successfully fabricated(Science 369,670(2020)).Janus monolayers have b... A two-dimensional(2D)MA_(2)Z_(4)family with and phases has been attracting tremendous interest,the MoSi_(2)N_(4)and WSi_(2)N_(4)of which have been successfully fabricated(Science 369,670(2020)).Janus monolayers have been achieved in many 2D families,so it is interesting to construct a Janus monolayer from the MA_(2)Z_(4)family.In this work,Janus MSiGeN4(M=Zr and Hf)monolayers are predicted from-MA_(2)Z_(4),which exhibit dynamic,mechanical and thermal stabilities.It is found that they are indirect band-gap semiconductors by using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plus spin-orbit coupling(SOC).With biaxial strain a/a0 from 0.90 to 1.10,the energy band gap shows a nonmonotonic behavior due to a change of conduction band minimum(CBM).A semiconductor to metal transition can be induced by both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strains,and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point is about 0.96 for compressive strain and 1.10 for tensile strain.The tensile strain can change the positions of CBM and valence band maximum(VBM),and can also induce the weak Rashba-type spin splitting near CBM.For MSiGeN4(M=Zr and Hf)monolayers,both an in-plane and out-of-plane piezoelectric response can be produced,when a uniaxial strain in the basal plane is applied,which reveals the potential as piezoelectric 2D materials.The high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in the visible light region suggest that MSiGeN4(M=Zr and Hf)monolayers have potential photocatalytic applications.Our works provide an idea to achieve a Janus structure from the MA_(2)Z_(4)family,and can hopefully inspire further research exploring Janus MA_(2)Z_(4)mono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 monolayers piezoelectronics MA_(2)z_(4)family
下载PDF
THE COMPUTATION OF SYMMETRY-BREAKING BIFURCATION POINTS IN Z_2×Z_2-SYMMETRIC NONLINEAR PROBLEMS
20
作者 YERUISONG YANGZHONGHUA 《Applied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SCD 1995年第2期179-194,共16页
This paper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corank-2 and corank-3 symmetrybreaking bifurcation point in Z2×Z2-symmetric nonlinear problems. Regular extended systems are used to compute corank-2 and corank-3 symmetry--bre... This paper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corank-2 and corank-3 symmetrybreaking bifurcation point in Z2×Z2-symmetric nonlinear problems. Regular extended systems are used to compute corank-2 and corank-3 symmetry--breaking bifurcation points. Two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In addition, we show that there exist three quadratic pitchfork bifurcation point curves passing through corank-2 symmetry breaking bifurcation p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_2×z_2-symmetry symmetry-breaking bifurcation point extended syste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