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大谷大学藏明刊孤本《四太史杂剧》考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仕忠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7-53,共7页
《四太史杂剧》 ,仅存日本大谷大学 ,含明杨慎《洞天玄记》、王九思《游春记》、胡汝嘉《红线金盒记》、明陈沂《苦海回头记》 ,万历间新安刊本。《金盒记》为孤本 ;另三剧在版本上别具价值。此书实系明焦选录 ,授意门人孙学礼编校刊... 《四太史杂剧》 ,仅存日本大谷大学 ,含明杨慎《洞天玄记》、王九思《游春记》、胡汝嘉《红线金盒记》、明陈沂《苦海回头记》 ,万历间新安刊本。《金盒记》为孤本 ;另三剧在版本上别具价值。此书实系明焦选录 ,授意门人孙学礼编校刊行。从龙洞山农所作序文 ,可见明代著名理学家焦对于晚明以金陵为中心的戏曲评论与刊刻活动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太史杂剧 龙洞山农 红线金盒记
下载PDF
明代北杂剧服饰刍议 被引量:3
2
作者 宋俊华 王开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4,共7页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穿关”是明代北杂剧服饰的集中反映,它表明明代北杂剧服 饰已趋于成熟,并形成了融程式性、符号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特点。
关键词 明代北杂剧 脉望馆 穿关 服饰
下载PDF
元代杂剧在昆曲中的流存 被引量:3
3
作者 俞为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9-76,共8页
元杂剧虽到了元末就已衰落,但杂剧的某些因素如剧目、曲调及演唱形式等,为明清时期的昆曲所继承。昆曲将元杂剧的剧目全本改编或选取单折,继续在舞台上流传;杂剧所用的曲调及其联套形式也为昆曲继承,但根据昆曲的剧本体制,发生了一些变... 元杂剧虽到了元末就已衰落,但杂剧的某些因素如剧目、曲调及演唱形式等,为明清时期的昆曲所继承。昆曲将元杂剧的剧目全本改编或选取单折,继续在舞台上流传;杂剧所用的曲调及其联套形式也为昆曲继承,但根据昆曲的剧本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异;昆曲在演唱杂剧所采用俚歌北曲时,也采用了依字定腔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昆曲 剧目 曲调 演唱形式
下载PDF
从剧诗到单折戏——论明杂剧对文学体裁的两个贡献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子方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2-66,共5页
剧诗归根结蒂属于诗,衡量剧诗的标准只能是诗,不以赋形舞台为直接目的。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剧诗便是明代文人南杂剧,它们中虽多有被称为不能施之场上的案头剧,一直被戏曲史界所轻视,但视作诗歌却自有创新之处。另一方面,明代开始形成并成... 剧诗归根结蒂属于诗,衡量剧诗的标准只能是诗,不以赋形舞台为直接目的。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剧诗便是明代文人南杂剧,它们中虽多有被称为不能施之场上的案头剧,一直被戏曲史界所轻视,但视作诗歌却自有创新之处。另一方面,明代开始形成并成熟的单折戏,直到清代都不断有人创作和演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在于选题严肃、线索分明、结构紧凑,自始至终为一个完整行动所贯穿,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长度,自成一个整体。从这个角度来说,单折戏即可以被看作近代意义上的独幕剧。以写意抒情为宗旨的剧体诗及中国式独幕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体裁领域的新突破,明杂剧作家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杂剧 诗剧 剧诗 单折戏 独幕剧
下载PDF
关汉卿八种杂剧对白中不带“得(的)”的结果补语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晓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在关汉卿八种杂剧对白不带“得 (的 )”的结果补语中 ,动词作补语比起变文时期有了十分迅速的发展 ,且V、C结合得更紧密 ,V与C中间很少插入宾语 ,到现代汉语中很多都凝固成动结式合成词或短语。语义指向方面 ,结果补语的语义联接对象可... 在关汉卿八种杂剧对白不带“得 (的 )”的结果补语中 ,动词作补语比起变文时期有了十分迅速的发展 ,且V、C结合得更紧密 ,V与C中间很少插入宾语 ,到现代汉语中很多都凝固成动结式合成词或短语。语义指向方面 ,结果补语的语义联接对象可以是语句中的诸多成分 ,这较接近现代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杂剧 得(的) 结果补语 合成词 语义指句 对白 宾白
下载PDF
王国维关于元代戏曲“有悲剧在其中”说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邓绍基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在研究元杂剧的西方和东方学者刻板地运用西方悲剧涵义,怀疑或断定中国戏曲中没有悲剧的语境下,王国维提出的“而元(剧)则有悲剧在其中”的论断,富有中国个性,并有历史意义。
关键词 王国雏 元杂剧 戏剧 悲剧 文化差异
下载PDF
文本类型视角的元杂剧英译质量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广涛 《韶关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69-74,共6页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纯理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戏曲翻译以及戏曲翻译质量的评估模式,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的显型语篇角度对杨宪益、戴乃迭所译《关汉卿杂剧选》八种剧作的英译文本质量进行分析评估。杨、戴译文在显型语篇形态方面相对于原作而言...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纯理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戏曲翻译以及戏曲翻译质量的评估模式,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的显型语篇角度对杨宪益、戴乃迭所译《关汉卿杂剧选》八种剧作的英译文本质量进行分析评估。杨、戴译文在显型语篇形态方面相对于原作而言具有诸多偏离之处,具有浓厚的归化意图与归化痕迹,揭示了文本类型语篇意义对于译文质量和评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元功能 元杂剧翻译 质量评估 剧形式对应 形态等值
下载PDF
宋元理学与杂剧兴衰
8
作者 赫广霖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99-103,共5页
宋元时期,理学与杂剧同步兴起。杂剧在其发展中经过了萌芽、繁荣与衰退的历程,其原因固然众说纷纭,但本质上却与理学社会地位的升降紧密相关。本文试从理学嬗变中探究宋元杂剧兴衰的根源,旨在揭示理学对古典戏曲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宋元时期 理学 杂剧 兴衰
下载PDF
舞末与副末
9
作者 黎国韬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6-58,共3页
唐宋宫廷队舞中的舞末与宋杂剧中的副末有着不少相近之处,比如名称中都带有"末"字,其出场次序都在各自表演形式的末尾,他们又都是各自表演形式中的主角等等。因此,宋杂剧脚色副末应当是从唐宋宫廷队舞中的舞末发展而来的。
关键词 队舞 舞末 杂剧 副末
下载PDF
论宋元理学对杂剧发展的影响
10
作者 赫广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2-56,共5页
宋元时期,理学与杂剧同步兴起。杂剧在其发展中经过了萌芽、繁荣与衰退的历程,究其原因固然众说纷纭,但本质上却与理学社会地位的升降紧密相关。本文试从理学嬗变中探究宋元杂剧兴衰的根源,旨在揭示理学对古典戏曲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宋元理学 杂剧 影响
下载PDF
孙悟空形象世俗性的转变——从杂剧《西游记》到小说《西游记》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宪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2-55,共4页
从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到小说《西游记》孙悟空形象的世俗性由强变弱。表现在:(一)出身,(二)性格。转变的原因:(一)时代背景,(二)文人心态,(三)载体不同。
关键词 杂剧 小说 孙悟空 世俗性
下载PDF
论元杂剧中太湖石程式化的叙事作用及创新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文婷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4-67,共4页
太湖石是园林中的常用石种,在元杂剧中具有提供标志性地点、转变观察视角等程式化的叙事功能,且在插科打诨、抒情、修辞、表现元代文人梦想与审美等方面有很多创新之处。元杂剧中太湖石的运用,体现元代文人将园林置石思想初步地用于叙事。
关键词 元杂剧 太湖石 叙事 程式化 创新
下载PDF
评散曲《集杂剧名咏情》的价值
13
作者 曹华强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70-72,共3页
元人孙季昌创作了套数《集杂剧名咏情》,作品汇集杂剧名称六十个,不仅为后世研究元杂剧提供了史料,同时,巧用杂剧名抒写了一曲闺怨离情之歌,这种形式与全曲内容相谐相契,诡喻出奇,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元散曲 《集杂剧名咏情》 杂剧名
下载PDF
元“以曲取士”众家说辨析
14
作者 吴小洪 《新余高专学报》 2009年第2期27-29,共3页
元代是否"以曲取士",争论由来已久,肯定者与否定者都未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论据。透过这一命题,探讨元代宫廷文学与民间文学的相互影响,关注元代梨园教坊中是否存在考试制度,不失为一有价值的途径。
关键词 元代 以曲取士 杂剧 献剧 梨园考试
下载PDF
古代戏曲格律发凡
15
作者 薛瑞兆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2-173,192,共13页
中国的民族戏剧称之为戏曲,从观念到形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戏曲的特质是什么?戏曲是运用脚色行当在一个完整的故事里摹拟人的社会生活,使美的东西得以充分体现,从而引起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根本上说,一种艺术的特征取决于以怎样的... 中国的民族戏剧称之为戏曲,从观念到形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戏曲的特质是什么?戏曲是运用脚色行当在一个完整的故事里摹拟人的社会生活,使美的东西得以充分体现,从而引起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根本上说,一种艺术的特征取决于以怎样的方式概括生活。戏曲的虚拟表现方法不是任意的,而要受生活逻辑与舞台逻辑两方面制约。古代戏曲的脚色、曲辞、科范、道白等,各有规定与范式,戏曲格律不仅包括"曲",也涵盖了这种表演艺术的方方面面。戏曲格律是由一系列表演程式构成的,它既使戏曲艺术获得了独特风貌,也蒙受了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戏曲 格律 北曲 杂剧 角色
下载PDF
研精覃思铸精品 独具匠心成佳作——评《〈元刊杂剧三十种〉词语研究》
16
作者 李彬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词语研究》在古籍校勘、新义抉发、义类归纳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尤其在语言研究方面,其对近代汉语词汇系统面貌的揭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词语研究》 词汇系统 新词新义 义类归纳
下载PDF
略谈元曲家对宫调的选用习惯
17
作者 石麟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83,共7页
元曲家在使用宫调时的习惯具有规律性,创作散曲与剧曲时对宫调的选择又有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每一位曲作家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探讨这些问题,正是从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元曲的基础。
关键词 宫调 元杂剧 元散曲 运用习惯
原文传递
《青楼集》“软末泥”斟疑
18
作者 武翠娟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6,共9页
对于"软末泥"一语学界说法不一,"软"又多释为"软弱"。笔者认为"软末泥"是指元杂剧中以文人秀士为主角,以其风流韵事、闲情雅趣为主要内容的抒情剧。它是宋官本杂剧中的"哮剧"和金元... 对于"软末泥"一语学界说法不一,"软"又多释为"软弱"。笔者认为"软末泥"是指元杂剧中以文人秀士为主角,以其风流韵事、闲情雅趣为主要内容的抒情剧。它是宋官本杂剧中的"哮剧"和金元院本名目中以儒生为主角的"酸剧"的沿续,《太和正音谱》之"风花雪月"和《远山堂剧品》之"韵事"也主要是指此类而言。"软"则是指文人的风流本色,及他们在女人面前有意表现出的唯诺与柔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末泥 杂剧类型 文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