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流关系视域与概念、理路、方法:关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以《关学源流》为中心的学术述评
1
作者 赵馥洁 李东升 Chi Zhen(译) 《孔学堂》 2023年第1期90-99,183-193,共21页
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林乐昌主编的《关学源流》,是一部重新探寻研究理路的关学史著作。该书针对学术界先后流行的宋亡后关学“衰熄不存”论和关学历经宋金元明清“传续不绝”论,提出关学史是“有绝有续”的演变过程,从而梳理... 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林乐昌主编的《关学源流》,是一部重新探寻研究理路的关学史著作。该书针对学术界先后流行的宋亡后关学“衰熄不存”论和关学历经宋金元明清“传续不绝”论,提出关学史是“有绝有续”的演变过程,从而梳理了一条新的关学历史纵向演变脉络;针对晚明冯从吾在界定“关学”时将其归结为“关中理学”,混淆了关中地域内作为理学分支的关学学派与理学多分支整体,提出以张载之学的丰富内容为关学之源,以此源头的完整内容作为研判后世关学传承的基准,从而确立了一种新的关中理学横向结构关系。《关学源流》的创获集中体现为,以“关学”概念的再论证为支点,运用以“两原”“两基”为特色的方法,上下纵观,左右横论,为关学史研究建构了完整的新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冯从吾 关学史 《关学源流》 研究新理路
下载PDF
光宣之交清廷内部派大使政争史实考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永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62,共10页
1908年7月,清政府派遣唐绍仪赴美致谢退还庚款事并赴各国考察财政。袁世凯命唐绍仪与列强各国秘密商谈互派大使问题。1908年12月10日,唐绍仪从华盛顿给清廷发回电报,报告美国当选总统塔夫脱提议与清政府互派大使事。该电报引发朝廷内部... 1908年7月,清政府派遣唐绍仪赴美致谢退还庚款事并赴各国考察财政。袁世凯命唐绍仪与列强各国秘密商谈互派大使问题。1908年12月10日,唐绍仪从华盛顿给清廷发回电报,报告美国当选总统塔夫脱提议与清政府互派大使事。该电报引发朝廷内部的激烈政争。摄政王载沣和军机大臣张之洞等对袁世凯私自策划派大使事深为不满。他们不能认可大使所享权限和礼节,并不愿承受派大使所需经费。1908年12月25日奕劻被迫致电唐绍仪令其"缓办"派大使事宜。袁世凯仍不死心,27日又向摄政王和军机大臣上呈主张派大使的《节略》、《说帖》等文件,载沣、张之洞等人不为所动,否决了袁世凯的主张。12月31日,清廷发电报谕旨给唐绍仪,请其通知美国政府,将互派大使一事"作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清廷政争 载沣 张之洞
下载PDF
冯友兰对“仇必和而解”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1-16,共6页
冯友兰对张载"仇必和而解"命题的诠释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重视"对"的涵义;第二个时期突出"仇"的作用;第三个时期强调"和"的价值。他将"仇必和而解"不仅视为张载辩证法的核心,... 冯友兰对张载"仇必和而解"命题的诠释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重视"对"的涵义;第二个时期突出"仇"的作用;第三个时期强调"和"的价值。他将"仇必和而解"不仅视为张载辩证法的核心,而且认为其构成了传统辩证法的主要特色,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相比体现了独特的理论旨趣。冯友兰的观点引发了学界的广泛讨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仇必和而解 冯友兰
下载PDF
载沣新论 被引量:1
4
作者 苏全有 姚腾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73-76,共4页
载沣当政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许多方面尽心竭力,其中政治方面主耍是澄清吏治、推行宪政等,经济方面乃发展实业、开源节流、慎重国债、注重农工商业的发展等,外交方面是维护主权、选用外交人才及法律御侮等,军事方面为振... 载沣当政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许多方面尽心竭力,其中政治方面主耍是澄清吏治、推行宪政等,经济方面乃发展实业、开源节流、慎重国债、注重农工商业的发展等,外交方面是维护主权、选用外交人才及法律御侮等,军事方面为振兴海陆军、实行义务兵制、加强军队素质建设等,文化方面是注重真才实学、改进教育制度等。载沣出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的目的,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但由于生不逢时,结果只能是徒唤奈何。长期以来学界对载沣评价极低,这是错误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沣 勤政 评价
下载PDF
对戊午科场案的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贾熟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99,共4页
按照清代制度,科举戒律森严。但因其为进身之阶,还是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咸丰初年,条子关节之风已经盛行,大庭广众之中不以为讳。咸丰帝决心整顿,结果是上相弃市,士人满狱,震惊朝野,影响深远。有人认为此案系载垣等公报私仇,实际上完全... 按照清代制度,科举戒律森严。但因其为进身之阶,还是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咸丰初年,条子关节之风已经盛行,大庭广众之中不以为讳。咸丰帝决心整顿,结果是上相弃市,士人满狱,震惊朝野,影响深远。有人认为此案系载垣等公报私仇,实际上完全由咸丰帝决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午科场案 咸丰帝 载垣 柏莅 清代
下载PDF
旧题韦孟《讽谏》《在邹》创作时代辨正
6
作者 郜同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169-172,共4页
《汉书·韦贤传》载有韦孟《讽谏》《在邹》二诗,班固对此二诗的作者并不确定,但后世学者大多不加辨别地将此二诗系于韦孟名下。此二诗引用了《尚书》《尚书大传》等韦孟不太可能见到的书,大量化用《诗经》等儒家经典语句,而且其中... 《汉书·韦贤传》载有韦孟《讽谏》《在邹》二诗,班固对此二诗的作者并不确定,但后世学者大多不加辨别地将此二诗系于韦孟名下。此二诗引用了《尚书》《尚书大传》等韦孟不太可能见到的书,大量化用《诗经》等儒家经典语句,而且其中还有大一统的思想,这都与汉初风气不同。因此这两首诗不可能产生了武帝之前,绝非韦孟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孟 讽谏 在邹
下载PDF
论冯契在张载哲学研究中的特色
7
作者 张瑞元 《武陵学刊》 2017年第1期39-44,共6页
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契的张载哲学研究,有重视逻辑分析和重视广义认识论的特色。冯契认为,张载"仇必和而解仇"的命题使用含有必然性的"必",不符合形式逻辑。他在广义认识论视域下指出,张载肯定了逻辑思维能够把... 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契的张载哲学研究,有重视逻辑分析和重视广义认识论的特色。冯契认为,张载"仇必和而解仇"的命题使用含有必然性的"必",不符合形式逻辑。他在广义认识论视域下指出,张载肯定了逻辑思维能够把握宇宙发展法则,突出了张载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贡献。冯契《智慧说三篇》的哲学体系,也吸收了张载哲学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张载 逻辑分析 广义认识论
下载PDF
冯友兰晚年思想与张载哲学
8
作者 羊涤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3,共3页
冯友兰先生的思想历程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自我——失去自我——回归自我,而应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正、反、合三阶段。他晚年的哲学思想,已从“理在事外”转变为“理在事中”,也即从唯心转向唯物从理学转向气学,从接着程、朱讲... 冯友兰先生的思想历程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自我——失去自我——回归自我,而应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正、反、合三阶段。他晚年的哲学思想,已从“理在事外”转变为“理在事中”,也即从唯心转向唯物从理学转向气学,从接着程、朱讲转为接着张载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学术思想 张载 哲学思想 哲学体系
下载PDF
失败的集权与立威——载沣驱袁事件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增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101,共11页
从清末满汉权力格局的角度考察,载沣驱除袁世凯是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必然结果,亦是少壮派满族王公逐渐集权的必然举措。载沣驱袁的态度与理由发生过明显的转变,最终以足疾为由将袁世凯罢黜,是载沣在与其他清廷高层各派系博弈下有所妥协的... 从清末满汉权力格局的角度考察,载沣驱除袁世凯是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必然结果,亦是少壮派满族王公逐渐集权的必然举措。载沣驱袁的态度与理由发生过明显的转变,最终以足疾为由将袁世凯罢黜,是载沣在与其他清廷高层各派系博弈下有所妥协的抉择。驱袁后,载沣并未真正实现集权,他的统治权威非但没有通过驱袁树立起来,反而招致了清廷朝野内外各政治势力对其统治能力的质疑,并最终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沣 袁世凯 满族王公 集权
下载PDF
张载对冯友兰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宝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5-138,共4页
通过考察冯友兰的系列哲学著作,其人生哲学的核心是境界说,“人生四境界说”,尤其是“天地境界”思想的提出,是他对中国近代哲学的重要贡献。考察冯友兰一生对“天地境界”问题的研究,张载的《西铭》和“民胞物与”思想是冯友兰“天地... 通过考察冯友兰的系列哲学著作,其人生哲学的核心是境界说,“人生四境界说”,尤其是“天地境界”思想的提出,是他对中国近代哲学的重要贡献。考察冯友兰一生对“天地境界”问题的研究,张载的《西铭》和“民胞物与”思想是冯友兰“天地境界”思想的重要来源;纵观冯友兰一生的学术活动,在其学术生涯的不同时期,“横渠四句”对他的人生理想、学术信念以及境界学说,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冯友兰 思想影响
下载PDF
摄政王载沣与清政府的倾覆
11
作者 周迎春 张爱华 《贵州文史丛刊》 2005年第3期11-13,共3页
清政府的倾覆,原因是多方面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成绩也很斐然,但笔者仍觉得有补充研究的必要,其中对摄政王载沣的研究就是一个关注点。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在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以载沣的所作所为为考察对象,试... 清政府的倾覆,原因是多方面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成绩也很斐然,但笔者仍觉得有补充研究的必要,其中对摄政王载沣的研究就是一个关注点。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在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以载沣的所作所为为考察对象,试阐述其在清王朝倾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倾覆 载沣 研究成果 考察对象 关注点 清王朝
下载PDF
载沣军事集权论略
12
作者 张继格 高俊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9-62,共4页
醇亲王载沣在监国摄政期间,为改变晚清长期以来形成的外重内轻格局,解决统治危机,强化皇权,全力进行军事集权,维护大清的统治,但由于清朝各方面矛盾重重,军事集权最终并没有成功,反而加剧了统治危机。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精心经营的军... 醇亲王载沣在监国摄政期间,为改变晚清长期以来形成的外重内轻格局,解决统治危机,强化皇权,全力进行军事集权,维护大清的统治,但由于清朝各方面矛盾重重,军事集权最终并没有成功,反而加剧了统治危机。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精心经营的军事势力要么倒向革命党要么倒向袁世凯,最终为应对危机不得不向袁世凯交出清廷的全部权力,军事集权彻底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载沣 军事集权
下载PDF
第12届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1/4决赛男双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孔令奎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1年第5期71-73,76,共4页
对第12届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1/4决赛男双(蔡赟/傅海峰VS李龙大/郑在成)比赛中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组合年龄偏大,体能上处于劣势,发球落区较集中,双方在各项技术得分率上差异不大,但得分手段不同,双方在... 对第12届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1/4决赛男双(蔡赟/傅海峰VS李龙大/郑在成)比赛中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组合年龄偏大,体能上处于劣势,发球落区较集中,双方在各项技术得分率上差异不大,但得分手段不同,双方在技术运用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赟/傅海峰 郑在成/李龙大 苏迪曼杯 羽毛球 1/4决赛
下载PDF
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的平满汉畛域思想与满汉政策的新变化——以光绪三十三年之满汉问题奏议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细珠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50,109,共16页
在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实行平满汉畛域举措的过程中,光绪三十三年慈禧太后发布化除满汉畛域懿旨与官绅群起奏议,是一个关键性的事件。本文具体探讨光绪三十三年慈禧太后化除满汉畛域懿旨出台的原因、官绅奏议讨论的问题及其应对之策,以及... 在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实行平满汉畛域举措的过程中,光绪三十三年慈禧太后发布化除满汉畛域懿旨与官绅群起奏议,是一个关键性的事件。本文具体探讨光绪三十三年慈禧太后化除满汉畛域懿旨出台的原因、官绅奏议讨论的问题及其应对之策,以及清政府满汉政策的新变化,以期为观察清末满汉关系演变与清王朝覆灭问题提供新的视角。文章认为,在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清廷试图化除满汉畛域,而对满汉政策作出了新的调整,但因种种因素制约,而并没有切实施行,也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致使清王朝最终难逃覆亡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备立宪 满汉畛域 满汉政策 慈禧太后 载沣
原文传递
宰丰骨柶刻辞与功能考释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晖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6-61,共6页
晚商雕纹宰丰骨栖根据其刻辞及骨料鉴定,是用商郊所获赭红色爪哇犀牛骨料制作并雕刻上文字及图案花纹的。其器自命为"(?)",实即"栖"字本字。古代匕、栖用途与形制式样相同但所用场所不同,普通实用者为匕,而以兽骨... 晚商雕纹宰丰骨栖根据其刻辞及骨料鉴定,是用商郊所获赭红色爪哇犀牛骨料制作并雕刻上文字及图案花纹的。其器自命为"(?)",实即"栖"字本字。古代匕、栖用途与形制式样相同但所用场所不同,普通实用者为匕,而以兽骨做成并雕上花纹在宗庙、朝廷等重大礼仪场所使用者为"柶"。宰丰骨柶为古代匕、柶之别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 甲骨文 宰丰骨柶 礼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