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醇亲王载沣日记》看清末政情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晓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7-101,共5页
文章以《醇亲王载沣日记》(1900-1911)为主要研究史料,重点参考首次依原本整理出版的1901年的使德日记和1908年开始的监国摄政随笔日记,从亲历者的视角分析载沣作为二代醇亲王,如何在晚清末期内忧外患的纷杂朝局中,登上晚清政治舞台的中... 文章以《醇亲王载沣日记》(1900-1911)为主要研究史料,重点参考首次依原本整理出版的1901年的使德日记和1908年开始的监国摄政随笔日记,从亲历者的视角分析载沣作为二代醇亲王,如何在晚清末期内忧外患的纷杂朝局中,登上晚清政治舞台的中心;作为清廷最后的掌舵人,载沣是如何应对主少国疑、新旧官僚的利益纷争,又是如何应对要求扩大参政权的立宪派、主张反满的革命派;在这前所未有的严峻背景下载沣是如何开展监国摄政的,其领导下的宣统集团对近代中国政局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亲王载沣日记》载沣 清末 政情
下载PDF
浅析载沣为政与清朝灭亡
2
作者 刘福 吴学轩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2-55,共4页
载沣是宣统时期的最高掌权者,在位期间曾大力推行新政、发展实业,力图挽救大清王朝。但作为少年亲贵,他又缺少实际的执政能力,在位期间排挤汉人官僚,成立"皇族内阁",开罪立宪派,使其倒向革命阵营;在地方上大力收权、一味镇压... 载沣是宣统时期的最高掌权者,在位期间曾大力推行新政、发展实业,力图挽救大清王朝。但作为少年亲贵,他又缺少实际的执政能力,在位期间排挤汉人官僚,成立"皇族内阁",开罪立宪派,使其倒向革命阵营;在地方上大力收权、一味镇压民变,激化了中央与地方、民众的矛盾,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沣 摄政 失误 清朝灭亡
下载PDF
《全清词·雍乾卷》辑补61首 被引量:1
3
作者 和希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1-26,共6页
《全清词·雍乾卷》共收词人约1000多家,词作35000多首。然由于清代词籍的复杂性,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诗文集及地方志等,为之补录靳之隆、康载、王天发、王翰青、张礼等五家凡61首,以备续编采择之需。
关键词 《全清词·雍乾卷》 辑补 靳之隆 康载 王天发 王翰青 张礼
下载PDF
载沣与清朝末年的铁路政策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学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3-41,共9页
张之洞死后,湖南、湖北掀起了拒债废约运动。载沣不察两省绅民根本无力自办的实情,错误地支持了两省的拒债废约运动,对两省拒债废约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给邮传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压力之下,邮传部批准成立湖北铁路公司,搁置了四... 张之洞死后,湖南、湖北掀起了拒债废约运动。载沣不察两省绅民根本无力自办的实情,错误地支持了两省的拒债废约运动,对两省拒债废约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给邮传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压力之下,邮传部批准成立湖北铁路公司,搁置了四国借款谈判。日俄第二次协约签订后,清王朝的边疆危机大大加深,修筑铁路成为加强边防政治要图,而铁路商办进展缓慢且弊端重重,四国借款又签字在即,为摆脱困境,载沣仓促推出了干路国有政策。在还股问题上,载沣没有采纳张謇"宽恤民隐"的主张,支持了载泽、盛宣怀以逼迫四省绅民附股的还股方案,对四川绅民的正当诉求置之不理,一味压制,激化了矛盾,导致了局势的最终失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沣 铁路政策 干路国有
原文传递
载沣与清末海军的“兴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学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74,共10页
甲午战后,清政府始终以重建海军为念。光绪末年,清政府虽然提出了规复海军,并制定了初步的计划,但由于财政困难,缺乏兴办的决心,并未落实。载沣摄政后,毅然决定兴复海军。在载沣的支持、推动下,清政府明确了海军复兴目标,制定了复兴计划... 甲午战后,清政府始终以重建海军为念。光绪末年,清政府虽然提出了规复海军,并制定了初步的计划,但由于财政困难,缺乏兴办的决心,并未落实。载沣摄政后,毅然决定兴复海军。在载沣的支持、推动下,清政府明确了海军复兴目标,制定了复兴计划,筹措了巨额资金,初步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制度,建立了巡洋和巡江两支舰队,开建了象山军港,与美国贝里咸钢铁公司订立兴办海军的借款合同。载沣执政时期,清王朝的海军重建已开始步入轨道,假以时日,兴复有望。不过,历史不再留给清王朝和载沣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沣 清末 海军
原文传递
臣掌君权:载沣摄政礼节纷争与宣统朝权势新局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欣荣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139,共14页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突然驾崩,临终懿旨令载沣以摄政王监国,“重大事件”向隆裕太后请旨。其时中外舆论环境颇有利于载沣,清廷通过合议方式制订摄政王监国礼节,载沣与隆裕达成分别处置国家政事与宫内事件的权力妥协。在台谏势力的推动...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突然驾崩,临终懿旨令载沣以摄政王监国,“重大事件”向隆裕太后请旨。其时中外舆论环境颇有利于载沣,清廷通过合议方式制订摄政王监国礼节,载沣与隆裕达成分别处置国家政事与宫内事件的权力妥协。在台谏势力的推动下,意在掌控国政、兼具立宪特征的钤章署名制得以实施,禁城防卫乃至全国兵权亦收归摄政权力。另一方面,载沣甘居臣位,谦逊处置居所、召对、班见等礼仪问题,淡化皇权威严,符合舆论的立宪期待,同时亦引发礼节不肃的担忧。监国摄政王体制的核心是臣掌君权,易受慈禧遗旨以及皇室权力斗争的影响,载沣后续又未能及时推行立宪政制以消除隐患,宣统朝的亲贵政治与政出多门由此发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沣 隆裕 摄政礼节 钤章署名制
原文传递
宣统元年东三省总督人事变动与清末政局 被引量:3
7
作者 潘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0-49,共10页
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十九日,徐世昌离任东三省总督,补授邮传部尚书,云贵总督锡良调补东三省总督。尽管徐、锡人事变动不乏个人使力因素且皆与驱袁事件脱不了干系,但整体看来,实为载沣斟酌其时政治局势做出的正常人事调整。徐世昌离东内... 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十九日,徐世昌离任东三省总督,补授邮传部尚书,云贵总督锡良调补东三省总督。尽管徐、锡人事变动不乏个人使力因素且皆与驱袁事件脱不了干系,但整体看来,实为载沣斟酌其时政治局势做出的正常人事调整。徐世昌离东内用,长远原因是其东三省施政屡遭时论指斥,驱袁事件则客观上加速了其请辞步伐并营谋内调。清廷内用徐世昌实收一箭数雕之效:顺应舆论要求且顾及了徐氏情绪,并能以徐氏之才补邮传部尚书空缺,同时又有监视督导之意。是举体现出在光、宣之交权力交接以及老臣凋零的时代背景下,载沣致力于消减驱袁之后弥漫于官场的不安情绪并培植枢臣人选的努力和追求。锡良由滇调东,根本原因是其施政能力得到载沣信任赏识,而其廉洁自律的品行、滇督任内屡屡请辞的个人诉求以及蒙古旗人身份、"平日不附项城"等因素,则增添了重要砝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世昌 锡良 载沣 驱袁事件
原文传递
《日本开国五十年史》献书事件与宣统政局
8
作者 杨硕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58,共8页
宣统朝虽仅有三年,却是清季预备立宪的关键时期。对于宣统政局的研究,日本因素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不能不被纳入考察的范围。宣统元年(1909),日本文学博士副岛八十六受日本前首相大隈重信之命将《日本开国五十年史》(汉译本)呈献... 宣统朝虽仅有三年,却是清季预备立宪的关键时期。对于宣统政局的研究,日本因素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不能不被纳入考察的范围。宣统元年(1909),日本文学博士副岛八十六受日本前首相大隈重信之命将《日本开国五十年史》(汉译本)呈献至清政府及各地督抚,这是一件值得深入挖掘却鲜被学术界提及的事件。大隈重信向中国呈献《日本开国五十年史》的目的是希望清廷能够以日本改革为范本,推行立宪政治,编修民商法典,实行中央集权,统一财权,兴办陆海军等。在摄政王载沣的主导下,宣统年间的立宪进程不断提速,既促进了清政府的财政整理、币制改革等各项改革事业,也引爆了朝野各方的利益冲突,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开国五十年史》 大隈重信 载沣 宣统政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