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罗斯对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翻译和研究
1
作者 高玉海 《长江学术》 2024年第3期77-89,共13页
相较于中国古典戏曲在俄罗斯的翻译和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在俄罗斯的翻译更少,但俄罗斯汉学家对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既有数量可观的单篇论文,也有专论元杂剧特点、明杂剧历史的专著,甚至出现了专论戏曲演出的著作,所... 相较于中国古典戏曲在俄罗斯的翻译和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在俄罗斯的翻译更少,但俄罗斯汉学家对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既有数量可观的单篇论文,也有专论元杂剧特点、明杂剧历史的专著,甚至出现了专论戏曲演出的著作,所论内容涉及中国古典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创作与批评、角色与演出等方面。俄罗斯汉学界对中国古典戏曲史的关注始于20世纪初,研究持续时间最长;对戏曲创作和批评理论的研究较晚,大概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到国内《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出版的影响开始的;关于角色和演出的论述不多,但也有少数汉学家长期深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汉学 戏曲理论 中国古典戏曲 元杂剧 明杂剧
下载PDF
元杂剧服饰装饰性的当代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顾丽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8期31-33,共3页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中的一种,由元人杂剧发展而来。元人杂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深远,产生过重大的历史贡献,并对后世戏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服装作为中国古代戏剧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要素,其发展脉络也十分...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中的一种,由元人杂剧发展而来。元人杂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深远,产生过重大的历史贡献,并对后世戏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服装作为中国古代戏剧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要素,其发展脉络也十分清晰。元杂剧作为戏曲舞台上一种较为独特的表演艺术,其服饰装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成为一部充满视觉审美体验的古代戏剧文化。对元杂剧服装装饰进行研究,可为戏曲服装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服装设计 戏曲服饰
下载PDF
明传奇的衍流改编与批点阐释互动研究——以朱墨套印本《校正原本红梨记》为例
3
作者 程誉慧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44-51,共8页
朱墨套印本《校正原本红梨记》是现存《红梨记》版本系统中重要一种,由明代常熟剧作家、戏曲理论家徐复祚著,吴兴凌性德刊印,后附元代张寿卿《红梨花》杂剧一卷。全文附有刊印者凌氏四百余条内容丰富、理论审美颇具价值的戏曲批点。对... 朱墨套印本《校正原本红梨记》是现存《红梨记》版本系统中重要一种,由明代常熟剧作家、戏曲理论家徐复祚著,吴兴凌性德刊印,后附元代张寿卿《红梨花》杂剧一卷。全文附有刊印者凌氏四百余条内容丰富、理论审美颇具价值的戏曲批点。对此本的存本形态、版本情况与故事源流衍变、传奇对杂剧剧情关目的继承与变异、批点与文本的互动关系及其理论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利于探析追索明代传奇剧作对原有史料及元代杂剧的改编样态,以及接受视域下戏曲评点的独特风貌,有助于开拓研究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正原本红梨记》 明传奇 杂剧改编 凌性德 戏曲评点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刻本性质及戏曲史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杜海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15,76,共6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我国现存的唯一元人刊刻的元杂剧作品集,是一多种有特色刻本的组合体,对于研究元杂剧发展史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或云其为建本,但其刻板形式字距特密,行文省略太多,且省略不规范,错字太多,难以阅读,肯定不便于售卖...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我国现存的唯一元人刊刻的元杂剧作品集,是一多种有特色刻本的组合体,对于研究元杂剧发展史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或云其为建本,但其刻板形式字距特密,行文省略太多,且省略不规范,错字太多,难以阅读,肯定不便于售卖,所以建本之说实误。而从元杂剧刻本强烈的广告意识、宾白科范的简略、刻板的巾箱本形式、俗体字的写法、刊刻风格不同看,它应该是有多个剧团刻就的版本,它反映了元代杂剧剧团的发展,这对我们研究元杂剧发展史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戏曲艺术 刻书 剧团 戏曲史
下载PDF
古典曲论中“重北轻南”现象之考述 被引量:2
5
作者 浦晗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重北轻南"是中国古典曲论中长期存在的观念,它肇始于戏曲理论形态形成的初期,并伴随着戏曲理论的发展而演进、成熟与转型。"重北轻南"思维形成的原因,除了因南戏本身粗糙的艺术形式遭文人冷遇之外,元杂剧在曲史中... "重北轻南"是中国古典曲论中长期存在的观念,它肇始于戏曲理论形态形成的初期,并伴随着戏曲理论的发展而演进、成熟与转型。"重北轻南"思维形成的原因,除了因南戏本身粗糙的艺术形式遭文人冷遇之外,元杂剧在曲史中的"元典"地位以及戏曲自身审美风格的嬗变也与此紧密相关,此外早期的南北文艺批评方式、元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明清的学风等多种因素都对其产生了影响。这种"重北轻南"观念也直接且深刻地影响了古代的南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曲论 古代南戏研究 元杂剧 “重北轻南”
下载PDF
论元杂剧中关羽形象的矛盾及其成因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丽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5-149,126,共6页
在隋唐就被神化、宋元明清又不断被最高统治者褒封的关羽,是深受尊崇的佛道之神、世俗之圣。但元杂剧中的关羽形象则复杂矛盾。在张飞为主角的剧中,关羽是胆小懦弱、屈从权威、逆来顺受的庸夫;而在关羽为主角的剧中,关羽是义薄云天的英... 在隋唐就被神化、宋元明清又不断被最高统治者褒封的关羽,是深受尊崇的佛道之神、世俗之圣。但元杂剧中的关羽形象则复杂矛盾。在张飞为主角的剧中,关羽是胆小懦弱、屈从权威、逆来顺受的庸夫;而在关羽为主角的剧中,关羽是义薄云天的英雄。元杂剧中关羽形象矛盾的成因,一是对关羽形象的建构文学作品较之佛道及世俗道德等抽象意识形态相对滞后,元代其文学形象尚未达到其所"应有"的"神"、"圣"境界;二是如今看到的元杂剧中完美的关羽形象多为明刊本,经过明代意识形态的剪裁。研究元杂剧中关羽形象的矛盾及其成因对探讨关羽被神化的过程很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艺术作品 关羽 人物形象 元杂剧 神化 庸夫 完人
下载PDF
合阳跳戏——宋金杂剧的遗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文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共4页
跳戏是流行于陕西省合阳县沿黄河一带的古老剧种。其表演以吟诵、拳术舞蹈动作、锣鼓伴奏为特征,与河东山西临猗、新绛等地流行的“锣鼓杂戏”同源异流,与山西、陕西、河北、内蒙流行的赛戏和晋东南流行的队戏同属宋、金时期流传的吟诵... 跳戏是流行于陕西省合阳县沿黄河一带的古老剧种。其表演以吟诵、拳术舞蹈动作、锣鼓伴奏为特征,与河东山西临猗、新绛等地流行的“锣鼓杂戏”同源异流,与山西、陕西、河北、内蒙流行的赛戏和晋东南流行的队戏同属宋、金时期流传的吟诵类戏剧形态。对跳戏的历史、演出形态以及它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的研究,对于了解我国早期戏曲文化的特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阳 跳戏 宋金杂剧
下载PDF
元明时期道教道情的传播及其影响——以元明杂剧小说中的唱道情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泽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唱道情是宣扬道家思想的民间说唱艺术,是道教济世度人的教化方式,在元明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当盛行。元代杂剧不乏道教题材的剧目,并有道士说唱道情的描写。而明代有关道教题材的小说,对道情说唱及道士放荡不羁形象的描写更为细致。元明时... 唱道情是宣扬道家思想的民间说唱艺术,是道教济世度人的教化方式,在元明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当盛行。元代杂剧不乏道教题材的剧目,并有道士说唱道情的描写。而明代有关道教题材的小说,对道情说唱及道士放荡不羁形象的描写更为细致。元明时期道教注重通俗化的弘道宣教,由此促成唱道情与中国民间信仰的结合。元明时期杂剧小说中的唱道情,反映出历史上道教传播影响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时期 唱道情 愚鼓 杂剧小说 《韩湘子全传》
下载PDF
杂剧关公戏文本的艺术形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杜鹃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史料记载的元明三国杂剧有40种,其中"关公戏"有近20种,目前留存的"关公戏"剧本有11部。11部留存的"关公戏"剧本,都保持着分折的结构特色,部分剧本折与折之间还加楔子予以补充。剧本的题目正名既概括剧本... 史料记载的元明三国杂剧有40种,其中"关公戏"有近20种,目前留存的"关公戏"剧本有11部。11部留存的"关公戏"剧本,都保持着分折的结构特色,部分剧本折与折之间还加楔子予以补充。剧本的题目正名既概括剧本描述事件、勾勒情节发展变化,也起着交代事件发展起因、提示剧中精彩内容以及彰显作者褒贬立场的作用。其通常都是用仙吕、南吕、中吕、正宫、双调、越调等六个宫调,并有着对应的情感表达,遵循着北曲杂剧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公戏 杂剧 关公戏艺术形式
下载PDF
论元杂剧中母亲形象的类型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兰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1-44,118,共5页
元杂剧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剧作家以其奇思妙笔成功地塑造出一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母亲人物形象类型多样,蕴含丰富,使之成为文学史上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然而元杂剧中母亲形象存在着明显类型化的痕迹,分析其特点并... 元杂剧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剧作家以其奇思妙笔成功地塑造出一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母亲人物形象类型多样,蕴含丰富,使之成为文学史上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然而元杂剧中母亲形象存在着明显类型化的痕迹,分析其特点并探讨形成类型化特点的成因,客观指出其类型化的塑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母亲形象 类型化
下载PDF
王实甫不入“元曲四大家”原因管窥 被引量:2
11
作者 颜廷军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4-35,共2页
王实甫以剧作《西厢记》成就了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但在从明代以来形成的“元曲四大家”的称谓中,却没有王的位置。这主要是《西厢记》的剧作的形式、其故事情节来源、历史上对《西厢记》作者的争议、明人对王实甫贬语等原因造成的。... 王实甫以剧作《西厢记》成就了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但在从明代以来形成的“元曲四大家”的称谓中,却没有王的位置。这主要是《西厢记》的剧作的形式、其故事情节来源、历史上对《西厢记》作者的争议、明人对王实甫贬语等原因造成的。而“元曲六大家”似乎更能给古人一个交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实甫 杂剧 “元曲四大家”
下载PDF
沈璟及其昆曲杂剧
12
作者 徐子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3,共3页
作为一代昆曲大师 ,沈在杂剧创作方面也有所染指。这方面最值得提出的是他将杂剧形式正式引入了昆曲领域 ,创作了《十孝记》和《博笑记》两部短剧集。它们在演唱音律方面显然和他的传奇一样 ,同属昆曲的范畴 ,准确地应称之为昆曲杂剧 ... 作为一代昆曲大师 ,沈在杂剧创作方面也有所染指。这方面最值得提出的是他将杂剧形式正式引入了昆曲领域 ,创作了《十孝记》和《博笑记》两部短剧集。它们在演唱音律方面显然和他的传奇一样 ,同属昆曲的范畴 ,准确地应称之为昆曲杂剧 ,以与杨慎、许潮乃至徐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景 杂剧 昆曲 《十孝记》 《博笑记》 音律
下载PDF
明杂剧研究的现代学术品格之构建——以民国时期戏曲史著为考察对象
13
作者 程华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8,共10页
进入民国伊始,现代学术史意义上的戏曲史著不断问世。这些著作对明代杂剧的发展脉络作了初步的梳理,对每一阶段杂剧的发展特征、文体演变特点予以总结,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如杂剧的南曲化、一折短剧、短剧连缀及文人化等,作了较为深入... 进入民国伊始,现代学术史意义上的戏曲史著不断问世。这些著作对明代杂剧的发展脉络作了初步的梳理,对每一阶段杂剧的发展特征、文体演变特点予以总结,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如杂剧的南曲化、一折短剧、短剧连缀及文人化等,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厘清了明杂剧发展中的一些史实。在此基础上,民国戏曲史家从南戏、传奇特别是昆山腔的影响、杂剧作者多为南方人、南方歌者不习北曲等方面,对明杂剧嬗变的原因加以揭示。民国戏曲史著初步构建了明杂剧研究的现代学术格局,有其历史成就,也有其不足与缺陷,值得进一步关注与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杂剧 民国戏曲史 学术史
下载PDF
驾头杂剧考论
14
作者 吕靖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7-201,共5页
驾头杂剧是元杂剧中常见的剧类之一,其名称缘于宋金大驾卤簿中的法物"驾头"。此类杂剧一般以叙述君王故事为主,许多剧目与"霸王杂剧"、"上皇院本"等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有众多杂剧名家参与创作的驾头杂... 驾头杂剧是元杂剧中常见的剧类之一,其名称缘于宋金大驾卤簿中的法物"驾头"。此类杂剧一般以叙述君王故事为主,许多剧目与"霸王杂剧"、"上皇院本"等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有众多杂剧名家参与创作的驾头杂剧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也产生了不少被后世反复模仿的经典关目。这一杂剧类型在元代的兴盛,主要得益于当时相对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尤其是君王之讳的松弛。入明以后,随着皇权的空前强化,驾头杂剧从戏曲舞台上迅速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元杂剧 驾头杂剧 驾头 君王戏 演变
下载PDF
试论曹寅的戏曲创作
15
作者 唐海宏 《昆明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25-127,132,共4页
曹寅的戏曲作品存世的不多,只有杂剧《北红拂记》、《太平乐事》和传奇《续琵琶记》与《虎口余生》四部。然而,根据尤侗《艮斋倦稿》、萧奭《永宪录续编》、姚燮《今乐考证》、刘廷玑《在园杂志》、清无名氏《传奇汇考》、焦循《剧说》... 曹寅的戏曲作品存世的不多,只有杂剧《北红拂记》、《太平乐事》和传奇《续琵琶记》与《虎口余生》四部。然而,根据尤侗《艮斋倦稿》、萧奭《永宪录续编》、姚燮《今乐考证》、刘廷玑《在园杂志》、清无名氏《传奇汇考》、焦循《剧说》与黄文旸等撰《曲海总目提要》等的记载,可以看出曹寅在戏曲的体制形态、题材的选择、审美追求上都有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寅 杂剧 传奇 戏曲作品 戏曲创作 艺术特色
下载PDF
黄河流域曲家与明清时期的南曲北渐
16
作者 李献芳 《殷都学刊》 2002年第3期83-85,共3页
During the three dynasties of Yuan, Ming, and Qing, the northern Zaju had much influence from the southern tunes,which is popular at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This article is a tentative study of this kind of influe... During the three dynasties of Yuan, Ming, and Qing, the northern Zaju had much influence from the southern tunes,which is popular at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This article is a tentative study of this kind of influence and also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kinds of operas at that time. It holds the view that , on the one hand, the playuniters in the HuangHe River Valley had inherited much from the Southern tun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y had kept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one word, they had much Cou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peras in the HuangHe River Valle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曲北渐 南北合套 南曲 北杂剧
下载PDF
民国传奇杂剧的戏曲史与文学史地位
17
作者 姚大怀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36,共11页
部分学者曾偶涉民国传奇杂剧的艺术贡献与戏曲史、文学史地位,但并未从整体上突出其特殊性。缘于此,笔者拟将民国传奇杂剧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在梳理其艺术贡献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其戏曲史、文学史地位。文章认为,民国传奇杂剧是元明... 部分学者曾偶涉民国传奇杂剧的艺术贡献与戏曲史、文学史地位,但并未从整体上突出其特殊性。缘于此,笔者拟将民国传奇杂剧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在梳理其艺术贡献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其戏曲史、文学史地位。文章认为,民国传奇杂剧是元明清戏曲史的延续,是传奇杂剧史的殿军与终点,是民国戏剧史的旁枝与支流,并与其他文体一道,共同构筑起斑斓多姿的民国文学,堪称中国戏曲史与民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传奇杂剧 艺术贡献 戏曲史地位 文学史地位
下载PDF
花部戏曲的兴起与传奇杂剧的创变
18
作者 左鹏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38,157,共7页
清乾隆末年开始特别是道咸年间以降,在花部戏曲兴起并逐渐取代昆曲而占据主导地位的戏剧史背景下,传奇杂剧面临着空前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由于不同戏曲剧种之间的必然相互借鉴与影响,一方面由于传统戏曲谋求生存之路的需要,传奇杂剧进入... 清乾隆末年开始特别是道咸年间以降,在花部戏曲兴起并逐渐取代昆曲而占据主导地位的戏剧史背景下,传奇杂剧面临着空前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由于不同戏曲剧种之间的必然相互借鉴与影响,一方面由于传统戏曲谋求生存之路的需要,传奇杂剧进入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由局部到整体的创新变革时期。这种创变的结果是复杂且值得深思的:既促进了传奇杂剧的着力创新与大胆变革,使之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迎来了传奇杂剧的最后一次繁荣;又从戏曲观念和文体形态等方面改变了传奇杂剧的内部构成,在创变的同时消解了其自身的特性,也就促进了它的消亡。花部戏曲的兴起和传奇杂剧的创变这一互动的戏剧史历程,留下了值得深长思之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部戏曲 传奇杂剧 创变 关系 影响
下载PDF
程式化与世俗化——《谢天香》杂剧的创作特征
19
作者 杨忠谦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84-87,共4页
关汉卿杂剧具有强烈的斗争色彩和鲜明的爱憎倾向。不过,在某些作品中,关汉卿的主观创作思想往往被程式化与世俗化的戏曲模式所弱化,从而呈现出大众化的、诙谐的、偏重于舞台演出气氛的创作特点。本文即以《谢天香》一剧为例,分析这种现... 关汉卿杂剧具有强烈的斗争色彩和鲜明的爱憎倾向。不过,在某些作品中,关汉卿的主观创作思想往往被程式化与世俗化的戏曲模式所弱化,从而呈现出大众化的、诙谐的、偏重于舞台演出气氛的创作特点。本文即以《谢天香》一剧为例,分析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剧 程式化 戏曲模式 大众化
下载PDF
宋代戏曲与运河论略
20
作者 赵豫云 《文化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360-374,共15页
宋代戏曲包括宋杂剧和南戏,是中国古代戏剧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深入民间的早期戏曲形式。宋代大运河及沿岸因交通便捷、市镇兴起带来了人口聚集特别是商人聚集,为戏曲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消费市场、表演平台和传播渠道,如河... 宋代戏曲包括宋杂剧和南戏,是中国古代戏剧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深入民间的早期戏曲形式。宋代大运河及沿岸因交通便捷、市镇兴起带来了人口聚集特别是商人聚集,为戏曲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消费市场、表演平台和传播渠道,如河市乐的繁盛,船台戏的流行,汴京杂剧的西线传播,建炎南渡对宋杂剧传播和南戏生成的影响,南戏的沿运河北传等。运河和运河文化是促进宋代戏曲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南戏 运河 河市乐 船台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