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岳彩军 陆维松 +2 位作者 李清泉 梁旭东 端义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3-730,共8页
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的应用及分析研究,指出了模式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并评析了模式改进工作,最后进行了讨论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 研究 进展
下载PDF
初始强迫风场对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预报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岳彩军 陆维松 李清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6-516,共11页
结合观测的海表温度距平(SSTA)对925 hPa NCEP/NCAR再分析风应力距平(以下简称NCEP风应力距平)资料与FSU风应力距平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比分析了分别以NCEP、FSU风应力距平作为初始强迫风场时的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简称ZC耦合模... 结合观测的海表温度距平(SSTA)对925 hPa NCEP/NCAR再分析风应力距平(以下简称NCEP风应力距平)资料与FSU风应力距平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比分析了分别以NCEP、FSU风应力距平作为初始强迫风场时的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简称ZC耦合模式)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1980、1990年代NCEP风应力距平较FSU风应力距平与观测SSTA匹配更为合理。NCEP风应力距平不仅较FSU风应力距平对ZC海洋模式初始化效果好,尤其在1990年代更为显著,而且在1980、1990年代以NCEP风应力距平替代FSU风应力距平作为ZC耦合模式的初始强迫风场,都提高了该耦合模式预报能力,尤其是可提前6~8个月成功地预报出1997/1998年El Ni?o事件。进一步分析表明,在1997/1998年El Ni?o事件前兆、爆发阶段,NCEP风应力距平驱动海洋模式产生的SSTA比FSU风应力距平驱动海洋模式产生的SSTA更接近观测SSTA的水平冷、暖分布特征,这为ZC耦合模式提供了更为合理的预报初始强迫场,从而有利于提高其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 初始强迫风场 预报能力 影响
下载PDF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黄渤海周边近地层温湿预报的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丽丽 李英华 +3 位作者 王雪莲 林毅 董琪如 邱晓滨 《暴雨灾害》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相对中国其他海域,三面环陆的黄渤海区域海洋与中纬度大气间的相互作用有其独特性,在该区域开展海气耦合模式对气象要素的影响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大气和海洋的全球预报和再分析资料,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海气耦合模式(简称耦合模式)和... 相对中国其他海域,三面环陆的黄渤海区域海洋与中纬度大气间的相互作用有其独特性,在该区域开展海气耦合模式对气象要素的影响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大气和海洋的全球预报和再分析资料,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海气耦合模式(简称耦合模式)和非耦合模式,开展数值模拟试验。并根据国家地面常规气象观测站和埕北石油A平台实况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2020年6月两种模式对近地层大气温湿要素预报结果,并结合海温、海气热通量变化和风场调整情况,分析了海气双向耦合过程对近地层温湿要素预报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耦合模式对近地层的湿度要素预报改进较大,以增湿效应为主;海气双向耦合对温湿要素的影响范围可扩展至黄渤海周边省市全域,可提升耦合模式对黄渤海周边区域近地层湿度和白天温度的预报效果;湿度对海气双向耦合的响应速度明显快于温度,说明耦合模式先改进了近地层湿度预报效果;耦合模式海表向上的潜热通量增加是近地层温湿要素预报改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检验评估 热通量 温度 湿度
下载PDF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WON在东南亚低纬高原一次强降水事件模拟中的应用
4
作者 桂术 曹杰 +1 位作者 杨若文 李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2-994,共13页
为改善东南亚低纬高原区(LLHSA)降水模拟的性能,提高降水预报准确性,本文采用大气环流模式WRF(4.2版)和海洋分量模式NEMO(3.4版),用耦合器OASIS3-MCT进行桥接,得到区域海气耦合模式WRF-OASIS-NEMO(WON)。大气和海洋分量模式都配置成相同... 为改善东南亚低纬高原区(LLHSA)降水模拟的性能,提高降水预报准确性,本文采用大气环流模式WRF(4.2版)和海洋分量模式NEMO(3.4版),用耦合器OASIS3-MCT进行桥接,得到区域海气耦合模式WRF-OASIS-NEMO(WON)。大气和海洋分量模式都配置成相同的Arakawa-C网格,水平空间分辨率设为0.25°,耦合频次设置为逐小时,便于模拟海洋和大气环流相耦合的中尺度运动特征。为评估WON模式的模拟性能,选取2020年8月16-18日的强降水过程为例,与单独WRF模式的模拟效果进行比较分析。WON和WRF模式模拟的降水大值区位于高原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平均日降水量约为20 mm·d^(-1),与观测事实基本相符。WON模式改善了WRF模式在高原南部降水偏多而在高原西北部降水偏少的模拟偏差。WON模式改善了降水动力条件的模拟效果,在高原中南部气旋式环流增强,在高原西侧反气旋式环流增强,进而改善了WRF模式在高原南部周围降水偏少,高原西北部降水偏多的模拟偏差。WRF和WON模式均能再现垂直螺旋度的发展特征,即在对流层中低层为正垂直螺旋度发展,而在对流层高层为负垂直螺旋度发展。两个模式在雨带西部400 hPa高度层附近垂直螺旋度模拟偏强,而在600~700 hPa高度层上垂直螺旋度模拟偏弱。WON模式相对于WRF模式的改进区域主要集中在雨带中西部地区。本次强降水的水汽来源包括孟湾的西南水汽输送和中国南海的偏南水汽输送。WRF模式和WON模式均能较好地重现相关水汽通量特征。WRF模式在孟湾北部水汽辐合偏强,而在中国南海水汽向北输送偏弱。WON模式主要改善了WRF模式在中国南海水汽输送偏弱的模拟偏差。WON模式改善降水模拟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孟湾海表热通量交换导致孟湾中低层大气偏冷偏干,大气对流活动减弱,在孟湾北部形成的低层反气旋偏差改善了本次强降水过程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 东南亚低纬高原 强降水 垂直螺旋度 大气环流
下载PDF
用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研究的海气耦合模式综述:中间型和混合型模式
5
作者 张荣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共23页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强的年际变率信号,起源于热带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并对全球的天气和气候等产生显著的影响。过去几十年来,广泛、深入而细致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致力于...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强的年际变率信号,起源于热带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并对全球的天气和气候等产生显著的影响。过去几十年来,广泛、深入而细致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致力于发展和改进海气耦合模式以用于ENSO模拟和预测,各种类型的海气耦合模式应运而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ENSO数值模式及其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包括已发展了一些高度理想化的概念(concept)模型来解释ENSO准周期性循环(包括正负反馈机制等);同时也已发展了几类复杂程度不同的海气耦合模式并用于对ENSO的真实模拟和实时预测等研究,尤其是已能提前6个月或更长时间对ENSO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等进行有效的实时预测。其中最为复杂的模式是基于原始方程组的大气环流模式(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AGCMs)与海洋环流模式(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OGCMs)等所组成的环流型耦合模式(Coupl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CGCMs),这类模式变量取为完全变量的形式(如总的海表温度场,其可以分解为气候态部分和年际异常部分),还考虑了尽可能详尽的物理过程及其参数化方案。中间型耦合模式(Intermediate Coupled Models,ICMs)是一类介于高度理想化概念模型与复杂的环流型耦合模式之间的简化模式,其对应的控制方程组采用距平形式,直接取大气和海洋年际异常场作为预报变量(如海表温度年际异常),而相应的气候平均态部分则由对应的观测资料来给定;大气与海洋模式间的耦合采用异常耦合(anomaly coupling)。混合型耦合模式(Hybrid Coupled Models,HCMs)是另一类简化的海气耦合模式,其中海洋或大气模式有一个分量模式采用了简化的距平类模式(类似于ICMs),而另一个分量模式则采用环流型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GCMs);如可采用统计的大气风应力年际异常模式与OGCM间的耦合而构建一种HCMOGCM,也可采用简化的海洋距平类模式(如ICM中的海洋分量模式)与AGCM间的耦合而构建另一种HCMAGCM。历史上,ICMs、HCMs和CGCMs等这几类耦合模式都在ENSO理论体系的发展、数值模拟和实时预测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回顾作者与合作者所研发的ICMs和HCMs的构建、特点和应用例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海气相互作用 中间型耦合模式 混合型耦合模式 ENSO模拟性能
下载PDF
改进Zebiak-Cane耦合模式的空间场结构 被引量:4
6
作者 钱维宏 李立 王绍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7-264,共8页
针对Zebiak-Cane耦合模式的模拟风场与观测存在的明显差异,本文用引进Hadley环流异常改进的Zebiak-Cane模式作了ENSO循环的模拟,发现改进的模式不但风场的模拟更接近于观测,而且1992~1993... 针对Zebiak-Cane耦合模式的模拟风场与观测存在的明显差异,本文用引进Hadley环流异常改进的Zebiak-Cane模式作了ENSO循环的模拟,发现改进的模式不但风场的模拟更接近于观测,而且1992~1993年的海温异常预报也与观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HADLEY环流 风场 空间场结构
下载PDF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模拟的全球季风:版本比较和海气耦合过程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星 周天军 +2 位作者 张文霞 左萌 张丽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0-486,共17页
本文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水汽收支诊断和合成分析方法,对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模拟的全球季风进行了系统评估,给出其较之前版本FGOALS-g2的优缺点,并通过与其大气分量模式GAMIL结果的比较,讨论了海气耦合过程的影响。结果... 本文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水汽收支诊断和合成分析方法,对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模拟的全球季风进行了系统评估,给出其较之前版本FGOALS-g2的优缺点,并通过与其大气分量模式GAMIL结果的比较,讨论了海气耦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FGOALS-g3能合理再现全球季风气候态的基本特征,包括年平均、年循环模态、季风降水强度和季风区范围等,但模式低估陆地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高估海洋平均降水,模拟的热带地区春秋非对称模态偏强。研究指出FGOALS-g3模拟的陆地季风区范围偏小,这与模式模拟的夏季水汽垂直平流(尤其是热力项)偏小有关。年际变率上,FGOALS-g3能再现El Niño年全球季风降水偏少的整体特征,其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季风区的降水异常存在一定偏差,例如其模拟的El Niño年西非季风区降水偏多和西南印度洋的偶极子型降水异常,均与观测分布不一致,且模式中西北太平洋季风区降水较观测偏多。这是由于El Niño年,模式中西非高层无弱辐合中心,且海洋性大陆较观测偏暖,对流中心西移。相较于FGOALS-g2,FGOALS-g3对环流、季风降水的年际变率和季风–ENSO关系的模拟有改善。比较耦合和非耦合模拟结果,耦合模式的偏差大多源自大气模式本身,海气耦合过程部分提高了对亚澳季风区和热带印度洋的降水和环流的模拟,但耦合过程引起的海温偏差增强了气候态上印度半岛的干偏差和热带印度洋的湿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季风 FGOALS-g2模式 FGOALS-g3模式 海气耦合
下载PDF
基于海气耦合模式的超强台风“山竹”数值模拟
8
作者 吕曌 伍志元 +3 位作者 蒋昌波 张浩键 高凯 颜仁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31,共11页
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和区域海洋模式ROMS,构建WRF-ROMS海气双向耦合模式,针对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进行模拟。利用观测数据对台风路径和强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海气耦合模式对台风“山竹”的模拟相对单一模式有更高的精度,耦合模式... 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和区域海洋模式ROMS,构建WRF-ROMS海气双向耦合模式,针对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进行模拟。利用观测数据对台风路径和强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海气耦合模式对台风“山竹”的模拟相对单一模式有更高的精度,耦合模式得到的台风路径与最佳路径吻合良好,误差控制在60 km以内;获取的风速和海平面气压结果也较单一模式更为准确。基于海气耦合模拟结果,进一步分析台风作用下风场、气压场、海表流场和风暴增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方面,台风进入南海后,七级风圈半径在台风沿路径右后方较大;气旋式流场与台风风场呈现出显著的埃克曼效应,流向与风向呈45°;风场、气压场、风生流场和增水分布均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台风路径右侧的台风强度、流速和增水均大于左侧。2)时间分布方面,风场与气压场分布特征相似且与台风中心保持同步,流场和近岸风暴增水相对台风路径存在3 h左右的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风暴潮 数值模拟 南海 台风“山竹”
下载PDF
异地高速互联环境下的海气耦合模式应用
9
作者 韩琦琦 刘鑫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833-837,共5页
随着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大规模数值计算、大数据分析对算力基础设施的能力和数量的要求日益增长,受成本与功耗等因素的制约,单个超算中心不能无限制扩大规模,异地超算互联互通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文中基于济南至青岛10 Gb... 随着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大规模数值计算、大数据分析对算力基础设施的能力和数量的要求日益增长,受成本与功耗等因素的制约,单个超算中心不能无限制扩大规模,异地超算互联互通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文中基于济南至青岛10 Gbps DWDM光纤网络,搭建了济青跨地域500 km高速互联的计算集群,实现了两地计算资源的统一调度,利用海气耦合模式COAWST中的海洋分量模式ROMS和大气分量模式WRF进行了多组同地和异地不同资源规模和配置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耦合模式在异地高速互联环境下协同计算是可行的,WRF模式和ROMS模式在济南同地和济青异地运行同一算例的模拟结果相同,WRF模式在济南集群运行、ROMS模式在青岛集群运行时,运行时间比二者都在济南集群运行时增加5%,单分量模式拆分在济南集群和青岛集群协同计算时通信耗时较长,异地高速互联环境更适合有分量模块的耦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网络 超算互联 海气耦合 COAWST模式 分布式计算
下载PDF
一个大洋环流模式和相应的海气耦合模式的评估 I.热带太平洋年平均状态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学洪 俞永强 +3 位作者 宇如聪 刘海龙 周天军 李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49-970,共22页
评估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环流模式L30T63和海气耦合模式FGCM 0模拟的热带太平洋年平均状态 ,资料取自L30T63由观测的大气强迫驱动的Control试验、由NCARCCM3大气强迫驱动的Sp... 评估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环流模式L30T63和海气耦合模式FGCM 0模拟的热带太平洋年平均状态 ,资料取自L30T63由观测的大气强迫驱动的Control试验、由NCARCCM3大气强迫驱动的Spinup试验、以及相应的海气耦合模式FGCM 0。主要的结论是 :( 1 )在“准确”的海表强迫下 ,Control模拟的海面温度和温跃层与观测结果相当接近 ,模式的固有误差是赤道冷舌过分西伸和东南太平洋温跃层偏浅。 ( 2 )Spinup能模拟出合理的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 ,但存在两个问题 ,即 :暖池区海面温度显著偏高、沿赤道的梯度过大 ;赤道温跃层偏浅、东西向坡度偏小 ,它们分别与CCM3提供的海表短波辐射通量和风应力的系统误差有关。这两个问题很可能是海气耦合模式FGCM 0运行初期误差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 3)FGCM 0模拟的赤道暖池区上层 1 0 0m的平均温度比观测低 3℃。分析表明FGCM 0夸大了暖池区海洋动力过程的降温作用 ,使得模拟的“暖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冷舌的属性。FGCM 0模拟的热带南太平洋温跃层比观测结果偏浅数十米到 1 0 0m ,以致赤道两侧的上层海洋温度分布趋于对称 ,成为“doubleITCZ”现象在上层海洋中的表现。风应力旋度的系统误差和垂直混合随深度衰减过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太平洋 海表温度 温跃层 海洋环流模式 海气耦合模式
下载PDF
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对大气中水汽输送、辐散辐合与海气间水通量交换的模拟 被引量:15
11
作者 周天军 宇如聪 +4 位作者 张学洪 俞永强 李薇 刘海龙 刘喜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6-608,共13页
基于ECMWF再分析结果对LASG第三代全球海洋- 大气- 陆地耦合系统模式 (GOALS)的两个版本和第四代耦合气候模式初始版(FGCM—0) 所模拟的大气水汽输送 与辐散辐合特征、海气间水通量交换,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对垂直积... 基于ECMWF再分析结果对LASG第三代全球海洋- 大气- 陆地耦合系统模式 (GOALS)的两个版本和第四代耦合气候模式初始版(FGCM—0) 所模拟的大气水汽输送 与辐散辐合特征、海气间水通量交换,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对垂直积分的水汽 通量场的流函数及其对应的无辐散水汽通量矢量的模拟,三个耦合模式都能够较为合理地再 现副热带大洋的涡旋结构、中纬度西风带的东向水汽输送。赤道东风带的西向水汽输送和东 亚夏季风水汽输送等行星尺度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只是GOALS的涡旋位置。FGCM—0的 涡旋中心强度,较之实际略有偏差。(2) 反映在垂直积分的水汽通量场的势函数和对应的无 旋水汽矢量上,对南北半球副热带大洋水汽辐散区、热带辐合带(ITCZ)、东亚夏季风区强 烈的水汽辐合特征等的模拟,FGCM—0的结果相对合理。GOALS的热带辐合中心过于集 中在印度尼西亚群岛附近,东亚夏季风水汽辐合中心偏南。(3)关于海气水通量交换, FGCM—0较为理想地再现了副热带的净蒸发、ITCZ和中高纬度的净降水特征以及夏季 ITCZ的季节性北移,但对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副热带南大西洋的净蒸发特点,以及 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季节变化的差异,模拟结果不理想。FGCM—0在模拟SPCZ上的偏 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气候模式 水汽输送 海气水通量交换 水汽辐散 水汽辐合
下载PDF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季风降水模拟的检验 被引量:65
12
作者 张莉 丁一汇 孙颖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1-276,共16页
以CMAP(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月平均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40年再分析资料集ERA40为观测基础,分析了当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 AR4)的17个全球海气... 以CMAP(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月平均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40年再分析资料集ERA40为观测基础,分析了当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 AR4)的17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和环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模式基本上都能够模拟出降水由东亚东南部海洋至东亚西北部中国内陆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部分模式能够模拟出降水的部分主要模态;(2)大部分模式基本上能够模拟出中国东部陆地降水的季节进退。但同时也存在相当的差异,这包括:(1)多数模式普遍存在模拟降水量偏少、降水变幅偏小的缺陷;(2)雨带的季节推进过程与观测存在一定偏差,尤其海洋上的季节进退过程模拟较差,有的模式甚至不能模拟出东亚季风区东部海洋上大致的季节进程。因此,模式对东亚季风区降水的模拟能力还是比较有限的,需要进一步改进。多模式集合的夏季环流场以偏弱为主,不利于降水的形成,这在中国东部大陆部分比较明显。另外,空气湿度模拟值偏低、从而造成水汽输送偏弱也是导致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模拟偏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季风降水 模拟 检验
下载PDF
海气耦合模式在东亚地区的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32
13
作者 赵宗慈 丁一汇 +1 位作者 李晓东 王绍武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1期9-18,共10页
该文利用近30年(1961~1990)的表面大气温度、海平面气压、500hPa高度和降水的季平均气候资料,评估了5个海气耦合模式(DKRZOPYC,DKRZISG,NCAR,GFDL,HADL)对东亚和中国气候的模拟... 该文利用近30年(1961~1990)的表面大气温度、海平面气压、500hPa高度和降水的季平均气候资料,评估了5个海气耦合模式(DKRZOPYC,DKRZISG,NCAR,GFDL,HADL)对东亚和中国气候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这些模式部有一定的能力模拟东亚和中国的气候,但模拟场都有明显的系统误差,在模拟季平均的气候变量场上不同的模式各有优缺点。另外,冬季的模拟效果比夏季好;500hPa高度场的模拟效果最好,降水场的模拟效果最差,海平面气压和大气温度的模拟效果居中,考虑各个季节各个气候变量模拟的总体情况,可以认为在模拟东亚气候的效果上,DKRZOPYC是目前最好的海气耦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 海气耦合模式 瞬变模拟 可靠性 东亚地区
下载PDF
冬季北太平洋海表热通量异常和海气相互作用——基于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长期积分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学洪 俞永强 刘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11-521,共11页
利用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长期积分所给出的资料,分析了冬季北太平洋海表湍流热通量(潜热和感热)异常及其对海表温度(SST)异常的影响,并比较了海表热通量诸分量和海洋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对SST变化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冬... 利用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长期积分所给出的资料,分析了冬季北太平洋海表湍流热通量(潜热和感热)异常及其对海表温度(SST)异常的影响,并比较了海表热通量诸分量和海洋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对SST变化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冬季热带外海洋上的湍流热通量是影响SST的主要因子,但在北太平洋中部海水的平流作用也不可忽视。冬季热带外海洋向大气释放的潜热和感热通量与SST倾向(而不是SST本身)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这同Cayan和Reynolds等利用COADS资料和NCEP资料同化模式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模式诊断的结果支持这样一种看法:和热带海洋不同,冬季热带外海洋上的海气相互作用主要地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作用,而不是相反。模式给出的SST倾向的第一个EOF分量及其与海平面气压场的相关特征同Walace等从观测资料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冬季北太平洋的大部分区域(特别是西太平洋),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SST的异常,而这种决定作用正是通过它对湍流热通量的强烈影响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热通量 北太平洋 海气耦合模式 冬季
下载PDF
利用一个海气耦合模式对台风Krovanh的模拟 被引量:23
15
作者 蒋小平 刘春霞 齐义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8,共10页
采用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和区域海洋模式POM构造了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模拟了Krovanh(0312)台风过程中台风-海洋相互作用,分析了台风引起的海面降温影响台风强度的机制和海洋对台风响应的特征。试验结果显示:考虑台风引起的海面降温使台... 采用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和区域海洋模式POM构造了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模拟了Krovanh(0312)台风过程中台风-海洋相互作用,分析了台风引起的海面降温影响台风强度的机制和海洋对台风响应的特征。试验结果显示:考虑台风引起的海面降温使台风强度模拟有了较大改进,模拟的台风中心气压和近中心最大风速均与实况较符合。POM模拟的海表面温度与TRMM/TMI观测的海表面温度也较为一致,台风Krovanh在其路径右侧95 km处引起较大的海面降温,最大降温幅度达5.8℃。与海表面温度降低相对应的是混合层深度的增加,较大的海面降温对应较大的混合层加深,表明大风夹卷在海表面温度的降低中起主要作用。分析表明,台风引起的海面降温降低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特别是在台风内核区,平均总热通量减少了32.1%。热通量的减少使得湿静力能及湿静力能径向梯度减小,削弱了台风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相互作用 台风强度 耦合模式 海面降温
下载PDF
北大西洋年际变率的海气耦合模式模拟Ⅰ局地海气相互作用 被引量:28
16
作者 周天军 宇如聪 +1 位作者 郜永祺 Helge Drange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7,共17页
检验了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北大西洋年际气候变率的模拟,讨论了导致这种年际变率型的物理机制,并分析了其对年代际变率的可能影响。北大西洋冬季SST的主导变率模态,在经向上表现为三核型,自北而南出现“-+-”的带状距平型;最大距平... 检验了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北大西洋年际气候变率的模拟,讨论了导致这种年际变率型的物理机制,并分析了其对年代际变率的可能影响。北大西洋冬季SST的主导变率模态,在经向上表现为三核型,自北而南出现“-+-”的带状距平型;最大距平中心位于副极地大洋、中纬度大洋的西部以及热带海域,耦合模式较为真实地再现了这一特征。与三核型SST异常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型表现为北大西洋涛动,具有显著的正压结构。上述异常型主要发生在年际尺度,具有3—4年的谱峰;在次年代际尺度上,也存在谱峰。分析表明,模式中三核型SST异常的产生,主要来自大气的强迫,NAO增强,中纬度大洋上的西风减弱,海洋感热和潜热通量损失减少,中纬度大洋得到的净热通量增加,导致SST出现正距平;在包括Labrador海在内的副极地大洋,NAO增强、冰岛低压加深,气旋性环流增强,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吹过洋面,海气温差加大,大洋的感热通量损失增加,SST降低。热带地区东风的增强,也是导致那里SST降低的重要机制。三核型SST异常对大气的反馈作用较弱,文中没有证据表明它能够影响到北大西洋地区的年代际气候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涛动 年际气候变率 海气耦合模式 局地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BCC_CM1.0)对江淮梅雨降水预报的检验 被引量:13
17
作者 司东 丁一汇 柳艳菊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7-960,共14页
以国家气候中心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BCC_CM1.0)20年的预报产品为基础,重点分析了该模式对中国江淮梅雨的预报能力以及梅雨预报中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试验表明:BCC_CM1.0对江淮梅雨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模式基本上能够预报出气候态... 以国家气候中心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BCC_CM1.0)20年的预报产品为基础,重点分析了该模式对中国江淮梅雨的预报能力以及梅雨预报中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试验表明:BCC_CM1.0对江淮梅雨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模式基本上能够预报出气候态下梅雨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尽管其方差贡献率和时间系数与观测相比有偏差,但模式还是能够预报出梅雨降水的主要模态。气候平均下,BCC_CM1.0模式预报的梅雨雨带位置偏北,因而预报的江淮流域长江以北降水偏多,而长江以南预报的降水偏少。同时发现模式对江淮流域梅雨期中等强度降水预报较好,雨强概率分布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而对大雨强降水和小雨强降水预报相对较差。合成分析发现,江淮流域雨带偏北、降水偏少时,模式的预报能力较好;而江淮流域雨带偏南、降水偏多时,模式预报能力相对较差。BCC_CM1.0对高度场的预报普遍偏低,尤其是在青藏高原上空有一个虚假的低值中心,对副热带高压的预报也偏弱,这样使得东亚季风区气压梯度增加,从而导致预报的东亚夏季风偏强、向北推进的幅度加大,最终致使预报的梅雨雨带偏北。此外,比湿场预报的偏差也可能是造成梅雨雨带偏北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海气耦合模式 江淮梅雨 降雨预报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极端降水模拟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志福 钱永甫 林惠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21,共9页
使用区域海气耦合模式40年的降水模拟结果,采用百分位的方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分析了耦合模式模拟的夏季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基本能够模拟出气候平均极端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型及极端降水事件在长江中游... 使用区域海气耦合模式40年的降水模拟结果,采用百分位的方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分析了耦合模式模拟的夏季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基本能够模拟出气候平均极端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型及极端降水事件在长江中游、西南部分地区和长江下游局部地区的显著增加、增强趋势,在中西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局部的显著减少、减弱趋势。EOF分析发现,模式模拟的极端降水事件几个特征量在我国江南地区长江以南与华南沿海及长江以北的呈反位相变化,这一变化以年代际为主要特征。区域耦合模式基本能够模拟出极端降水量、夏季总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两两间的高时空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系统 极端降水 EOF分析 空间相关
下载PDF
一个可描写ENSO循环基本特点的简单热带海气耦合模式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严邦良 黄荣辉 张人禾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3-205,共13页
在所构造的海气耦合模式中,采用Zebiak海洋模式框架,并重建了一个海洋数值模式,大气模式采用了Gill模式。在大气模式中保留了时间发展项,潜热加热采用了Kleeman方案。对模式的积分结果表明,海温异常具有3—7年... 在所构造的海气耦合模式中,采用Zebiak海洋模式框架,并重建了一个海洋数值模式,大气模式采用了Gill模式。在大气模式中保留了时间发展项,潜热加热采用了Kleeman方案。对模式的积分结果表明,海温异常具有3—7年的准周期振荡。在模式El Nio事件的初始阶段,西风异常,海温正距平(SSTA)首先在赤道西太平洋发生,然后向东传播、加强。在模式ENSO循环的位相转换过程中,SSTA的空间分布共有4种不同类型。模式模拟的El Nio。事件的初始阶段有两种发展类型,它们是:在初始阶段中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沿岸各有海表温度的正异常发生。在以后的发展中,一种情况是这两块正 SSTA都发展连成一片,形成El Nio事件;另一种情况是中西太平洋地区的正 SSTA衰减,中东太平洋地区的正 SSTA加强,向西传播,形成 El Nio事件。模式模拟的 La Nia事件的初始阶段也有两种发展类型,它们的发展过程和El Nio事件初始阶段的发展过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ENSO 厄尔尼诺 大气模式 潜热 海表温度 拉尼娜
下载PDF
一个可供ENSO预测的海气耦合环流模式及1997/1998ENSO的预测 被引量:43
20
作者 周广庆 李旭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62-70,共9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发展的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热带太平洋和全球大气耦合环流模式,设计了一个初始化方案,建立了ENSO预测系统,进行了系统性的预测试验。预测结果检验评估表明,该预测系统表现出较强的预报能力,赤道...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发展的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热带太平洋和全球大气耦合环流模式,设计了一个初始化方案,建立了ENSO预测系统,进行了系统性的预测试验。预测结果检验评估表明,该预测系统表现出较强的预报能力,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Nino3和Nino34)海表温度距平预报相关技巧高于052的预报可持续18个月,该预测系统可应用到试验性的海温预测实践中。利用该系统对1997/1998年ENSO进行了实际预测,表明预测是成功的,预测的海温距平已提供给今年我国夏季降水预测使用,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环流模式 初始化 ENSO预测 1997/1998ENS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