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禅化自然中的和风美学--论蕉门俳谐中的“闲寂”意境及其佛禅因子
1
作者 张慧佳 张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0-106,共7页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俳谐作品具有浓厚的“闲寂”色彩,俳句的意象组合与情感表达独具中世和风之美。“闲寂”意境集中体现了松尾芭蕉的创作理念与处世态度,同时作为日本民族传统审美意识的缩影,其对后世的日本文学创作产生了长远影...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俳谐作品具有浓厚的“闲寂”色彩,俳句的意象组合与情感表达独具中世和风之美。“闲寂”意境集中体现了松尾芭蕉的创作理念与处世态度,同时作为日本民族传统审美意识的缩影,其对后世的日本文学创作产生了长远影响。这种中世审美意境的形成,与松尾芭蕉对佛教禅宗的理解密不可分。松尾芭蕉早年接触佛教,在接受中国佛教禅宗的过程中独创出了“闲寂”境界,这为蕉门俳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闲寂”意境与佛禅因子相互融合,并在后来的蕉门俳谐论--“侘寂”中大放异彩,其中的“虚实”“风雅”与“不易·流行”理论皆蕴含着“闲寂”意境以及对俳谐禅意的哲学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尾芭蕉 闲寂 佛教禅宗 侘寂
下载PDF
接受与运用:苏轼佛禅思想的形成与诗境开拓
2
作者 蔡鹏飞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46-52,共7页
苏轼佛禅思想的形成是宋型文化下的必然产物,但其产生过程中却呈现出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推动。通过“思想—文学观、价值观—创作”的考察模式,可以发现宋代佛教首先在世俗和理念两个层面对苏轼的思想形成产生了影响,而苏轼又因个人... 苏轼佛禅思想的形成是宋型文化下的必然产物,但其产生过程中却呈现出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推动。通过“思想—文学观、价值观—创作”的考察模式,可以发现宋代佛教首先在世俗和理念两个层面对苏轼的思想形成产生了影响,而苏轼又因个人创作观念革新和人生表达需要选择了对佛禅理念进行接受,在将其融合到自己思想体系里的同时也将佛禅理念灵活运用到创作之中。而这种运用又在其诗歌创作上留下了痕迹,从创作题材、内容和意境等方面为宋诗的诗境开拓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佛禅 诗境
下载PDF
朱熹理学与禅学的家族相似性
3
作者 董占梅 石义华 《齐鲁学刊》 2023年第2期5-13,共9页
朱熹理学与禅学思想从哲学上来看,在多方面表现出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族相似性”。本体论上朱熹的“理”与禅学所说的“性”或“自性”、辩证法观点上朱熹的“心统性情”说与禅学推崇的“一心二门”论、认识论或工夫论方面朱熹的“... 朱熹理学与禅学思想从哲学上来看,在多方面表现出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族相似性”。本体论上朱熹的“理”与禅学所说的“性”或“自性”、辩证法观点上朱熹的“心统性情”说与禅学推崇的“一心二门”论、认识论或工夫论方面朱熹的“正心诚意”与禅学提倡的“明心见性”都有诸多方面的家族相似性。与禅学思想互鉴,可以更好地理解、把握朱熹理学的思想实质。从思想史发展的逻辑角度看,朱熹理学思想是儒家思想和禅学等思想各自发展、融通合流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学 禅学 家族相似性
下载PDF
岭南禅医学流派及其学术特色概述
4
作者 郑吉利 高贵良 +1 位作者 陈小康 罗广波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0期176-180,共5页
禅医创始于少林寺,是由禅宗文化与中华传统医学经千年实践融合创新后形成的医学流派。岭南禅医释印茂(又名释惟功)正是这一杰出医学的现代代表人物。继承和发扬禅医学意义重大,一是以禅释医,加强禅宗思想与中医学关系的研究;二是以医弘... 禅医创始于少林寺,是由禅宗文化与中华传统医学经千年实践融合创新后形成的医学流派。岭南禅医释印茂(又名释惟功)正是这一杰出医学的现代代表人物。继承和发扬禅医学意义重大,一是以禅释医,加强禅宗思想与中医学关系的研究;二是以医弘文,促进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禅医学流派崇尚治病先治心,以及精气神的修炼使气机通畅;重视禅宗文化与中医学的结合,通过“禅疗”“功疗”“食疗”等方式来治疗疾病,养生保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禅医 禅武医 释印茂 学术流派 禅宗文化
下载PDF
“武夷茶禅”的法脉溯源及其应用探讨
5
作者 陈丹妮 洪永聪 刘仲华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目前学术界对“茶禅”领域主要在“中国茶禅”方面做了许多宏观的研究,但具体到“武夷茶禅”的个案分析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首先对中国“茶”与“禅”的融合过程展开研究,指出禅僧在参禅修行时,身体与精神两个方面对茶的需求是其内... 目前学术界对“茶禅”领域主要在“中国茶禅”方面做了许多宏观的研究,但具体到“武夷茶禅”的个案分析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首先对中国“茶”与“禅”的融合过程展开研究,指出禅僧在参禅修行时,身体与精神两个方面对茶的需求是其内在成因。再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法,对武夷茶禅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四位禅僧的法脉做精要梳理。他们分别是传禅宗法脉入闽北的马祖道一、倡导茶禅治国思想的扣冰古佛、承袭茶禅一味思想的开善道谦、深研武夷岩茶文化的茶僧释超全,其法脉分别来自六祖惠能门下的南岳系与青原系。研究武夷茶禅文化,不仅能构建中国茶道哲学理论话语体系,其理论研究成果还可应用于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建设,甚至还可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脉 茶禅 禅宗 武夷山 茶文化
下载PDF
从“梵我一如”到“心境交融”:奥义书与中国传统审美经验的内在转向
6
作者 单虹泽 《美育学刊》 2023年第5期112-120,共9页
奥义书美学思想奠基于“梵我一如”的本体论之上。通过对“梵我一如”的深刻领悟,奥义书明确了审美经验的反思性,使美本身获得了主观性意义。奥义书区分了现象之美与本体之美,强调透过外物的形式美领悟其中蕴含的大梵之美。奥义书还以... 奥义书美学思想奠基于“梵我一如”的本体论之上。通过对“梵我一如”的深刻领悟,奥义书明确了审美经验的反思性,使美本身获得了主观性意义。奥义书区分了现象之美与本体之美,强调透过外物的形式美领悟其中蕴含的大梵之美。奥义书还以一种消解了审美主客界限的非对象性境界作为最高审美境界。这些观念通过如来藏佛学和禅宗渗透到中国美学之中,使中国传统审美形态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形成了关于美的精神反思。唐宋之后的诗词作品普遍呈现出一种迥异于传统儒道美学的审美经验,即所谓“心境交融”。这种审美经验突出了对于本心与心境关系的反思,它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以由禅宗追溯到奥义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义书 审美经验 禅宗 梵我一如 心境交融
下载PDF
禅宗时空观的哲学意涵及其现代意义
7
作者 李满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1-46,共6页
禅宗认为,自然本体的时间空间具有无限多维性。以禅理来推论,三维时空、四维时空、五维时空以至于N维时空,都是人类以自己发明的时空坐标测量工具观测自然时所呈现出来的现象。无论多少维度的时空观,在禅宗看来都属于人类发明的方便法... 禅宗认为,自然本体的时间空间具有无限多维性。以禅理来推论,三维时空、四维时空、五维时空以至于N维时空,都是人类以自己发明的时空坐标测量工具观测自然时所呈现出来的现象。无论多少维度的时空观,在禅宗看来都属于人类发明的方便法门权宜之计。唯有在各种时空维度之间自如转换、无限变化,方便法门权宜之计才会升级为无穷妙用之微妙法门。当此时刻,人便由相对有限现实性存在升级到无限能动而无限可能性存在的境界。从现代哲学意义上说,禅宗的时空观敞开了人类时空理论发展的无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时空观 现代哲学意义
下载PDF
本质与诠释——论禅宗对“本质”的解释进路 被引量:3
8
作者 韩凤鸣 李永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了让人认识到对"自性"的发现就是存在的本质发现,禅宗用了种种说教方法,让人相信这个本质,以破除心灵的遮蔽。禅宗将直说、直显、机锋等说明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种种语言修辞形式,都在于开启自性或本质。其中"机锋"... 为了让人认识到对"自性"的发现就是存在的本质发现,禅宗用了种种说教方法,让人相信这个本质,以破除心灵的遮蔽。禅宗将直说、直显、机锋等说明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种种语言修辞形式,都在于开启自性或本质。其中"机锋"是解剖心灵症结的手术刀,"公案"是启人开悟的好教材,棒、喝、动作、形象等具体方法更以"别传"的形式打开了通向本质认识的方便门。从现代哲学的眼光看来,禅门的一切手段都在于消解主体的习惯性思维,消解语言的障碍,以期来到心灵自在状态而让"本质"自动呈现,在生存现实中直接实现真相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本质 机锋 公案 直指
下载PDF
广东武术与少林武术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磊 赵文龙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广东武术的诸多拳种,在吸收少林武术的某些特征以后,进而发展成南拳精品;广东诸多武林豪杰,大多和南北少林寺有不同程度的师承关系;广东诸多武术组织,大多以少林武术精神标榜。更由于少林寺禅宗... 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广东武术的诸多拳种,在吸收少林武术的某些特征以后,进而发展成南拳精品;广东诸多武林豪杰,大多和南北少林寺有不同程度的师承关系;广东诸多武术组织,大多以少林武术精神标榜。更由于少林寺禅宗和广东的南禅宗具有一脉传承关系,佛家拳在广东佛教发达地区也比较流行。总的来看,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诸多共同点,把广东武术称之为南少林武术也有一定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广东武术 少林武术 禅宗
下载PDF
论黄庭坚禅宗心性论及其书学思想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金光 于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77,共6页
黄庭坚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其禅宗核心是追求"心性"、"顿悟",且孕育着"脱俗"、"重韵"的美学思想。黄庭坚的书学思想及艺术观点深受禅宗中悟道思维的影响,这是在"韵"的文艺观下所体... 黄庭坚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其禅宗核心是追求"心性"、"顿悟",且孕育着"脱俗"、"重韵"的美学思想。黄庭坚的书学思想及艺术观点深受禅宗中悟道思维的影响,这是在"韵"的文艺观下所体现的一种"脱俗"思想,并始终贯穿于他的艺术领域中,包括审美思想、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显然,"脱俗"成为黄庭坚美学思想的重要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思想 书学思想 脱俗 韵胜 美学思想
下载PDF
铃木大拙对西方禅佛教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欣 李利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85,共5页
铃木大拙是20世纪上半叶对西方禅佛教发展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禅师。他所弘传的禅佛教思想被称为"铃木禅",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西方社会佛教及禅宗的传播和发展。铃木在向西方主动弘扬禅佛教的同时,强调了东方思想的优越性;他所阐... 铃木大拙是20世纪上半叶对西方禅佛教发展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禅师。他所弘传的禅佛教思想被称为"铃木禅",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西方社会佛教及禅宗的传播和发展。铃木在向西方主动弘扬禅佛教的同时,强调了东方思想的优越性;他所阐释的禅佛教采用了不同于传统佛教研究的方法和策略,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的禅佛教研究;"铃木禅"在积极与西方思想会通的同时,也对西方社会的生活及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木大拙 西方禅佛教 20世纪
下载PDF
少林武术“拳禅合一”的结合点 被引量:10
12
作者 万瑜 蔡宝忠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
少林武术的形成与佛教禅宗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六个方面探讨二者的结合点:佛教礼法与少林拳礼的结合,禅定打坐与少林坐功的结合,佛教戒约与少林禁约的结合,佛教养生与少林内功的结合,禅宗要义与少林心法的结合,佛教称谓与套路名称的结合... 少林武术的形成与佛教禅宗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六个方面探讨二者的结合点:佛教礼法与少林拳礼的结合,禅定打坐与少林坐功的结合,佛教戒约与少林禁约的结合,佛教养生与少林内功的结合,禅宗要义与少林心法的结合,佛教称谓与套路名称的结合。总之,少林武术的上乘功夫总带有几分禅机,更具有几分玄机,这正是少林武术的魅力与神秘所在,也是人们孜孜以求的动力和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林武术 佛教禅宗 拳禅合一
下载PDF
基于生活禅理念的佛教旅游产品创新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明兰 姚奇志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究生活禅理念在佛教旅游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旨在为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以对生活禅的深度解读为理论基础,从生活禅的内涵出发,提出开发生活禅主题的旅游产品,并衍生出系统化、多样化的产品体系,以生活禅的美学... 目的探究生活禅理念在佛教旅游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旨在为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以对生活禅的深度解读为理论基础,从生活禅的内涵出发,提出开发生活禅主题的旅游产品,并衍生出系统化、多样化的产品体系,以生活禅的美学意蕴和乐观智慧提升设计内涵之"境",并对生活禅符号元素的提炼与跨界融合的设计方法做归纳总结和探索研究。结论生活禅理念的深度挖掘可以提高佛教旅游产品的功能性、情感性和附加值,对佛教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禅 佛教 旅游产品 创新设计
下载PDF
中国明清私家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风格差异原因初探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航兵 《中国园林》 2002年第5期70-73,共4页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创造出一种可观、可游的城市山林景象,通过各种手法创造诗意的意境;日本庭园吸取了中国古园林的内容,通过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变异,与禅宗结合,创造了另外的一种禅意的庭园意境。本文试图通过对自然环...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创造出一种可观、可游的城市山林景象,通过各种手法创造诗意的意境;日本庭园吸取了中国古园林的内容,通过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变异,与禅宗结合,创造了另外的一种禅意的庭园意境。本文试图通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园林主体等方面进行分析,初探出两者风格的根本分歧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明清 私家园 日本 庭院 儒教 禅宗 园林风格 园林艺术
下载PDF
禅宗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余卫华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5,共3页
在服装设计领域,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时尚界禅风弥漫。为此,从艺术学的角度分析了禅宗对服装设计思想、艺术风格、设计手法和审美境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了禅风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禅宗 服装设计 艺术风格
下载PDF
“道非道”:美国垮掉派诗人与佛禅 被引量:8
16
作者 耿纪永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2-86,共5页
佛禅在二战后的美国风靡一时,垮掉派诗人与之结下不解之缘。他们一面介绍、倡导,一面潜心修习,甚至不远万里到东方“取经”。作为诗人,他们都将佛禅的“不立文字”的神秘经验设法以“不离文字”的方式写成诗歌,或取其虚静,或取其狂放自... 佛禅在二战后的美国风靡一时,垮掉派诗人与之结下不解之缘。他们一面介绍、倡导,一面潜心修习,甚至不远万里到东方“取经”。作为诗人,他们都将佛禅的“不立文字”的神秘经验设法以“不离文字”的方式写成诗歌,或取其虚静,或取其狂放自由,或追寻正统,形态各异,从而开创了美国诗歌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掉派 佛禅 美国诗歌 禅诗 “道非道”
下载PDF
生活化:当代艺术的走向与禅宗历史变迁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鸿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19,共8页
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禅宗历史的发展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方式上,从传统的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实践;2.目标上,从永恒不变的形而上价值转向当下的感性体验;3.内容上,从对价值实体转向创作活动过程。当代艺术与禅宗... 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禅宗历史的发展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方式上,从传统的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实践;2.目标上,从永恒不变的形而上价值转向当下的感性体验;3.内容上,从对价值实体转向创作活动过程。当代艺术与禅宗生活化的历史意义是双重的:1.高扬了主体实践的历史本性;2.又因为其主观性而使这种发展往往变得平庸。通过这种比较可以看出:如何维护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张力,如何保证艺术生活化的同时不至于庸俗化,如何使艺术在解放感性的同时还要触及人类真实的心灵世界,如何在自由创新的同时还要守护艺术的社会理想,将是当代艺术发展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艺术 生活化 历史变迁 比较研究 价值 主观性 现实生活
下载PDF
“农禅并重”的农业伦理意境与佛教中国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7,共9页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三大优良传统,即"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和"国际交往"。其中的"农禅并重"乃是佛教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古代农业伦理的宗教化表达,同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三大优良传统,即"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和"国际交往"。其中的"农禅并重"乃是佛教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古代农业伦理的宗教化表达,同时也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因为在印度佛教中,寺院大都位于城市及其周边,僧人实行"乞食"制度,自己不用从事获取食物的生产劳动,食物由信徒供养;然而,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种种原因,中国佛教逐渐走向"山林化",僧人逐渐退居山林远离城市,从而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供养,于是就只好自己开荒种地,从事农业劳作,并受禅宗观念的影响,直接将这种农业劳作视为修行,从而发展出了"农作即修行"的"农禅并重"体制。同时僧人们还有意识地用农业场景和农业话语来表达禅宗和佛教的理念,从而产生了许多"以农说佛"的禅宗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禅宗 “农禅并重” 农业伦理 农业文明
下载PDF
论禅、庄对李贽“童心说”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戴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9-132,共4页
“童心说”是李贽思想的核心,其观点和理论很大程度上源于禅宗和庄子学说。禅宗思想启示了李贽对“本心”、“真心”的重视,并构筑了“童心说”的理论框架。庄子思想则赋予了“童心”反伪贵真的精神,使之能向着启蒙的方向发展。当然,“... “童心说”是李贽思想的核心,其观点和理论很大程度上源于禅宗和庄子学说。禅宗思想启示了李贽对“本心”、“真心”的重视,并构筑了“童心说”的理论框架。庄子思想则赋予了“童心”反伪贵真的精神,使之能向着启蒙的方向发展。当然,“童心说”的理论渊源也并不止于禅学和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心说 禅宗 庄子 影口向
下载PDF
无我:佛教中自我观的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彭彦琴 江波 杨宪敏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20,共8页
"无我"不仅是佛教心理学的核心,也是佛教心理学关于自我本质的独特见解:微细难知的末那识是自我产生的根源;东方式禅定是自我研究的方法;自我是五蕴和合的幻相,无我是假我与真我的统一。佛教心理学以"无我"揭示了... "无我"不仅是佛教心理学的核心,也是佛教心理学关于自我本质的独特见解:微细难知的末那识是自我产生的根源;东方式禅定是自我研究的方法;自我是五蕴和合的幻相,无我是假我与真我的统一。佛教心理学以"无我"揭示了自我的真谛,是对西方心理学自我研究范式的一种补充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 佛教 自我观 末那识 禅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