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所附《曾纮说》考辨
1
作者 范子烨 《铜仁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20,共10页
《曾纮说》作为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卷外附录的文献之一,对该本陶集的断代和陶诗的研究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曾纮说》附入陶集卷外,当始于宋孝宗乾道年间林栗江州刊本《陶渊明集》。曾纮所引宋绶之言在校勘学上是有学术价值的... 《曾纮说》作为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卷外附录的文献之一,对该本陶集的断代和陶诗的研究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曾纮说》附入陶集卷外,当始于宋孝宗乾道年间林栗江州刊本《陶渊明集》。曾纮所引宋绶之言在校勘学上是有学术价值的,但曾氏眼高手低,落实到具体的校勘实践,如其关于《读<山海经>》其十“五字皆讹”之说,又极为荒唐可笑,其擅改陶诗和《山海经》文本的做法,亦极不可取。曾氏论陶诗之言,属于对东坡诗论的公然剽窃。《曾纮说》不仅没有任何学术价值,而且在陶集刊刻史和传播史以及陶诗接受史与研究史上造成了不小的混乱,其谬种流传,恶果至今未除。而试图清除这一恶果,乃是文章的主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集》 宋刻递修本 《曾纮说》 曾纮 林栗江州刊本 宋绶 苏轼
下载PDF
咸丰庚申之变曾国藩集团“拒不北援”说质疑
2
作者 胡忆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70-673,共4页
1860年曾国藩集团对待北援问题的态度,人们通常认为是"按兵请旨",拒不北援。《北援集议》等相关资料研究发现: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不足;"请旨"既是曾国藩北上必须要走的程序,又是迫于当时形势的结果;在清廷撤消北援... 1860年曾国藩集团对待北援问题的态度,人们通常认为是"按兵请旨",拒不北援。《北援集议》等相关资料研究发现: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不足;"请旨"既是曾国藩北上必须要走的程序,又是迫于当时形势的结果;在清廷撤消北援之前,湘军北援各项重要事项均已暗中安排妥当,由此可以证实曾国藩集团并未拖延敷衍,拒不北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集团 咸丰庚申之变 《归庐谈往录》 《北援集议》
下载PDF
《涵芬楼文谈》“性灵说”浅论
3
作者 兰培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8-71,共4页
"性灵"一词,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特有的范畴,近人吴曾祺在《涵芬楼文谈》中提出了"变化本乎性灵"的理论。本文试图对吴氏"性灵说"加以概括和探析,以彰显其理论之精髓。
关键词 吴曾祺 《涵芬楼文谈》 性灵
下载PDF
“与点”究何因——海昏简《论语》献疑
4
作者 胡宁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共10页
海昏侯汉简有《论语》一种,其中与今本《先进》篇最后一章相对应的部分内容,即“曾皙言志”一段,颇值得关注,整理公布者陈侃理先生认为简本的异文表明了一种与通行诠释不同的理解,曾皙言志可以按雩祭规程理解。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雩祭... 海昏侯汉简有《论语》一种,其中与今本《先进》篇最后一章相对应的部分内容,即“曾皙言志”一段,颇值得关注,整理公布者陈侃理先生认为简本的异文表明了一种与通行诠释不同的理解,曾皙言志可以按雩祭规程理解。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雩祭说”最早是由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只是他个人的观点而非当时已有的一种成说,包含着对雩祭和相关文献的重重误解,虽然被后世一些学者不同程度地认可、发展,但始终存在较明显的“硬伤”,难以自圆其说,“风乎舞雩”的“舞雩”只能是个地名,“暮春”也并非雩祭举行的时候。陈侃理先生通过对海昏简《论语》此处异文的诠释重申“雩祭说”,无法确证汉代经学中有这样一种诠释方式,也无法越过或解决此说本身存在的问题。对《论语》中“曾皙言志”一段的汉代经学诠释当以《集解》所引“包曰”(当是张侯《论》包咸《章句》)为代表,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与之大相径庭的异说,海昏简的异文仍当视为今本相应字的通假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汉简 《论语》 曾皙言志 雩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