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s in sap flow of Zenia insignis under different rock bareness rate in North Guangdong,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LI Hui-xia ZHOU Hong-yi +2 位作者 WEI Xing-hu LU Nan LIANG Zhao-xi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10期2320-2334,共15页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rock bareness on the transpiration in karst plants is essential to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plantation in karst area.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varia...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rock bareness on the transpiration in karst plants is essential to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plantation in karst area.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variations in sap flow of Zenia insignis caused by different rock bareness rate,and the impact of climate factors,soil water content(SWC)and leaf area index(LAI) on transpiration in karst plants,by continuously measuring sap flux densities (Fcd)of 12 sample trees using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s and monitoring micrometeorology and SwC on a typical karst hill in north Guangdong of China during the year of 2016.Results show that:(1)the maximum hourly sap flux density occurred at11:00-14:00 and the peak daily sap flux density occurred in September.(2)Sap flow density of Zenia insignis increased with rock bareness rate at all hourly,daily and monthly scales,with the sequence of extremely severe>severe>moderate>mild rock bareness.(3)The transpiration of Zenia insi.gnis is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factors at different temporalscales.At hourly scale,transpiration was highly(n=144,R^2>0.72)correlated to Solar radiation(Rs),Air temperature(Ta),relative humidity(RH),and water 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At daily scale,transpiration was greatly(n=366,R2>0.31)affected by Solar radiation(Rs),Air temperature(Ta),and water 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While at monthly scale,transpiration was mainly(n=12,R^2=0.85)controlled by LAI.Our study proved that Zenia insi.gnis has a good physiecological adaption to fragile karst environment,and Zenia insignis plantation has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even in extremely rocky landscapes.The results may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lantation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karst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 flow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s ROCK bareness KARST ECOSYSTEMS zenia insignis
下载PDF
砂光处理对翅荚木表面特性影响研究
2
作者 虞夏霓 刘偲 +3 位作者 陈步先 包新德 关鑫 林金国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9,共6页
以17年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粒度砂光与涂饰处理前后的木材材色、表面粗糙度、表面润湿性及表面光泽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翅荚木人工林木材属于高明度、浅红色、高饱和度的黄色调为主的木材,不同粒度砂光处理对涂... 以17年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粒度砂光与涂饰处理前后的木材材色、表面粗糙度、表面润湿性及表面光泽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翅荚木人工林木材属于高明度、浅红色、高饱和度的黄色调为主的木材,不同粒度砂光处理对涂饰处理前后翅荚木人工林木材各色度学指标的影响均很小。砂光处理砂纸粒度从120目增至240目,翅荚木人工林木材表面Ra、Rz和Rsm随着砂纸粒度的增大均显著减小,而砂纸粒度从240目增至400目,Ra、Rz和Rsm随着砂纸粒度的增大变化均很小。翅荚木人工林木材表面自由能和润湿性随砂纸粒度的增大而增大。涂饰处理后,翅荚木人工林木材表面光泽度明显增大,经醇酸清漆和聚氨酯清漆涂饰处理后,表面光泽度分别在砂纸粒度为320目、400目时增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荚木 砂光处理 木材材色 表面粗糙度 表面润湿性 表面光泽度
下载PDF
任豆组培再生研究
3
作者 张晓明 邓小梅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2期122-127,共6页
为完善任豆Zenia insignis组培快繁技术,研究采用微枝扦插的组培再生方式,探讨了基本培养基中NO-3、K+、Ca2+不同含量,以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对任豆组培芽增殖与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任豆种子用75%酒精、0.1%升汞分... 为完善任豆Zenia insignis组培快繁技术,研究采用微枝扦插的组培再生方式,探讨了基本培养基中NO-3、K+、Ca2+不同含量,以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对任豆组培芽增殖与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任豆种子用75%酒精、0.1%升汞分别浸泡灭菌10,30 min,再用始温为85℃无菌水浸种24 h效果最好,种子萌芽快,种子发芽率可达92.16%;(2)RD基本培养基中NO^(-)_(3)、K^(+)、Ca^(2+)含量分别以600,360,330mg/L为最优配比,最佳继代培养基配比为RD+6-BA 0.2 mg/L+NAA 0.01 mg/L,20 d增殖系数可达3.32;(3)NAA对任豆组培芽生根以及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比为1/2 MS+NAA 0.5 mg/L+AC 1.0 g/L,生根率可达100%,且根系粗壮发达,组培苗生长健壮,叶片浓绿舒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豆 组培 微枝扦插
下载PDF
翅荚木解剖构造特征及DNA条形码识别研究
4
作者 曹秀龙 甘昌涛 +2 位作者 陈松阳 朱培琦 邱坚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6-164,共9页
以翅荚木标本为研究材料,利用显微技术对其宏观构造及微观构造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以翅荚木9年生新鲜材作为对照组,对两者的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分别对2个木材样品的trnL、rbcL和psbA-trnH 3段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 以翅荚木标本为研究材料,利用显微技术对其宏观构造及微观构造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以翅荚木9年生新鲜材作为对照组,对两者的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分别对2个木材样品的trnL、rbcL和psbA-trnH 3段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翅荚木为散孔材,生长轮明显;单管孔或少数径列复管孔(2~4个),穿孔板为单穿孔,具多角形互列管间纹孔式,导管-射线间纹孔式同管间纹孔式;射线组织主为异Ⅲ型,稀异Ⅱ型。CTAB试剂盒法,能够成功提取满足PCR扩增需求的翅荚木新鲜组织及标本的DNA。2个木材样品的3段DNA序列均能与NCBI系统中翅荚木100%匹配,其中psbA-trnH序列能与其他树种区分开,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作为翅荚木分子鉴定的备选条形码,从3段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来看,几个树种可以被正确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荚木 解剖技术 DNA条形码 木材识别
下载PDF
热压工艺对翅荚木芯细木工板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黄圣波 刘偲 +3 位作者 黄钦府 陈步先 关鑫 林金国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4,32,共7页
为探讨速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作为芯板制作细木工板的可行性及其适宜的热压工艺参数,以10年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对翅荚木芯细木工板制备的工艺技术进行了优化,分析了热压工艺因素对翅荚木芯细木工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 为探讨速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作为芯板制作细木工板的可行性及其适宜的热压工艺参数,以10年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对翅荚木芯细木工板制备的工艺技术进行了优化,分析了热压工艺因素对翅荚木芯细木工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工艺因素对翅荚木芯细木工板含水率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温度>时间>压力;对翅荚木芯细木工板密度、横向静曲强度、浸渍剥离长度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温度>压力>时间。翅荚木芯细木工板适宜的热压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35℃,热压压力1.2 MPa,热压时间3 min。以翅荚木作芯层研制的细木工板均达到GB/T5849—2016《细木工板》要求,说明翅荚木适合作为细木工板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荚木 细木工板 热压工艺 静曲强度 浸渍剥离性能
下载PDF
通道侗族自治县龙底翅荚木群落特征研究
6
作者 杨绍清 李江 +8 位作者 杨淞 李珂 常春 钟伶俐 李葵 王耀辉 罗梅 赵紫平 曾掌权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77-83,共7页
对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龙底的翅荚木群落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植物调查研究,发现龙底共有维管植物114种,隶属于56科88属,其中蕨类植物有5科6属6种,裸子植物有1科2属3种,被子植物有50科80属105种。维管植物56科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88属... 对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龙底的翅荚木群落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植物调查研究,发现龙底共有维管植物114种,隶属于56科88属,其中蕨类植物有5科6属6种,裸子植物有1科2属3种,被子植物有50科80属105种。维管植物56科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88属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1个变型;科的分布区类型主要为热带分布,属的分布区类型主要为温带分布和热带分布。翅荚木群落可明显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其中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最高,达22种。乔木层中翅荚木的重要值最大,达到45.8%;翅荚木是群落的建群种,在群落中占有显著优势。翅荚木群落中,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高。乔木层物种丰富度较高,故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比灌木层高,但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比灌木层低。对龙底翅荚木群落特征的研究可为我国翅荚木的保护及引种栽培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荚木 群落 植物区系 重要值 多样性
下载PDF
翅荚木人工林木材提取物成分分析
7
作者 李文 陈步先 +4 位作者 刘偲 黄钦府 胡颖 关鑫 林金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86-191,共6页
利用GC-MS技术测定分析17年生和10年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甲醇提取物和三氯甲烷提取物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17年生和10年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甲醇提取物多数成分均为含氧化合物,有己酸、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2-甲氧基... 利用GC-MS技术测定分析17年生和10年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甲醇提取物和三氯甲烷提取物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17年生和10年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甲醇提取物多数成分均为含氧化合物,有己酸、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香兰素、2,4-二叔丁基苯酚、丁香草酮、3,4,5-三甲氧基苯酚、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4-羟基-2-甲氧基肉桂醛、1,2-苯二甲酸双(2-甲基丙基)酯、棕榈酸、3,3’-二甲氧基-4,4’-二羟基二苯乙烯、3-甲基-柱头甾-5-烯-3-醇共13种相同的成分;17年生和10年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三氯甲烷提取物多数成分亦为含氧化合物,有香兰素、癸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菜油甾醇、三氟乙酸羽扇豆醇5种相同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荚木人工林木材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提取物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翅荚木的景观美学评价与优良个体选择
8
作者 阙雄剑 《福建林业》 2023年第3期32-36,40,共6页
采用BIB-LCJ景观审美测量方法对21张不同翅荚木个体的春季叶色景观照片进行评价,分析公众对翅荚木春季景观的审美趋向,并结合干形因子筛选出符合公众审美的优良翅荚木个体。结果表明:所有公众群体间的相关性均较高,其中专家(X1)与专业学... 采用BIB-LCJ景观审美测量方法对21张不同翅荚木个体的春季叶色景观照片进行评价,分析公众对翅荚木春季景观的审美趋向,并结合干形因子筛选出符合公众审美的优良翅荚木个体。结果表明:所有公众群体间的相关性均较高,其中专家(X1)与专业学生(X2)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967;依据各样本美景度度量表、评价群体的差异以及干形因子评价方法,最终筛选出符合大众的优良个体5株,即5、8、17、20、1,适用于园林景观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LCJ法 翅荚木 园林景观 优秀样本
下载PDF
翅荚木种源抗寒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51
9
作者 柳新红 何小勇 +3 位作者 苏冬梅 魏来 袁德义 王军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5-50,共6页
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衡量翅荚木单项抗寒能力大小的6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些指标转换成综合指数,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根据指标权重和隶属函数值,求得翅荚木各个种源抗寒性的综合指数值,依照综合指数的大小判定不同种源的抗... 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衡量翅荚木单项抗寒能力大小的6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些指标转换成综合指数,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根据指标权重和隶属函数值,求得翅荚木各个种源抗寒性的综合指数值,依照综合指数的大小判定不同种源的抗寒性强弱的排序为:湖南通道>贵州兴义>广西忻城>广东英德>湖南江华>广西靖西。通过聚类分析,将翅荚木种源划分为3类:湖南通道和贵州兴义种源为一类,抗寒性较好;广西忻城和广东英德种源为一类,抗寒性一般;湖南江华和广西靖西种源为一类,抗寒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荚木 种源 抗寒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种源翅荚木的抗寒性 被引量:37
10
作者 何小勇 柳新红 +4 位作者 袁德义 谭晓风 赵思东 张琳 魏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30,共7页
以5个种源的翅荚木叶为材料,采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制片技术观测叶片结构特征、电导率法测定其半致死温度、差示热量扫描仪测定其过冷点温度,并结合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种源翅荚木苗期的抗寒性及其与叶片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南通道翅荚... 以5个种源的翅荚木叶为材料,采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制片技术观测叶片结构特征、电导率法测定其半致死温度、差示热量扫描仪测定其过冷点温度,并结合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种源翅荚木苗期的抗寒性及其与叶片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南通道翅荚木种源抗寒性最强,苗期在湖南株洲无冻害,在浙江丽水冻害率为4·83%,极显著低于其他种源;其叶片半致死温度为-5·34℃,过冷点温度为-15·04℃,均低于广东翁源和广西忻城种源。不同种源翅荚木叶片细胞结构紧密度(CTR)和疏松度(SR)与种源的抗寒性有一定的关系,CTR值越大、SR值越小,种源的抗寒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荚木 种源 抗寒性 叶片组织结构 半致死温度 过冷温度
下载PDF
任豆种源种子性状地理变异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林玮 周鹏 +4 位作者 周祥斌 吴林瑛 赵艳新 赵帅 陈晓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4,共6页
【目的】揭示任豆Zenia insignis种源性状地理变异及其规律。【方法】从任豆分布区收集5省21县(市、区)的任豆种子,对种子表型6个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与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任豆种源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结... 【目的】揭示任豆Zenia insignis种源性状地理变异及其规律。【方法】从任豆分布区收集5省21县(市、区)的任豆种子,对种子表型6个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与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任豆种源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结果】种子长度、宽度、厚度、长宽比、长厚比、百粒质量6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性状变异系数在5.76%-10.16%,其中,种子厚度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0.16%,其次是百粒质量和种子长度,变异系数达8%以上,种子宽度变异系数最小,但变异系数也达5.76%。6个种子性状的重复力均在80%以上,其中,种子长度的重复力最高,达到98.1%,其次是种子厚度和种子宽度,均高达90%以上,种子长宽比的重复力最低,但也达到84.2%。不同种源种子性状与采种点的纬度、经度和海拔呈负相关,其中,种子厚度和百粒质量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种子长宽比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任豆种子长度、宽度、长宽比、长厚比、百粒质量与采种点年平均气温也均呈负相关,但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而与年均日照时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根据任豆种子6个不同性状指标,对21个种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1个种源划分为5个类群。【结论】任豆21个种源可以划分为5个类群,划分结果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豆 种子性状 种源 地理变异
下载PDF
任豆树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侯伦灯 李玉蕾 +2 位作者 李平宇 杨远才 谢拥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9-143,共5页
The research about the properties and utilization of fast growing trees have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severe shortage of forest and the urgent need for its protection.According to the rece... The research about the properties and utilization of fast growing trees have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severe shortage of forest and the urgent need for its protection.According to the recent reports,we have only exploited few kind of fast growing trees, and utilize grade and utilization ratio were lower,so that in this paper,based on analyzing growth speciality and tiny structure and fibre shap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ysics properties of fast growing trees species Zenia insignis Chu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use Zenia insignis Chun, as raw material to manufacture flame retardant MDF and flame retardant PB and flame retardant LVL,its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surfac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lame retarding properties are accord to the correlative standard.Zenia insignis Chun.popularize plant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exploitation that is of especial importance to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豆树 阻燃人造板 综合利用 人造速生丰产林
下载PDF
EDTA对桑树和任豆幼苗吸收重金属Pb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覃勇荣 覃艳花 +3 位作者 严军 朱伟伟 李月兰 谢金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重金属Pb^(2+)浓度下螯合剂EDTA处理对桑树和任豆幼苗修复土壤中重金属Pb^(2+)的效果及Pb2+在植物茎叶及根部积累,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及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盆栽模拟法,以4L/盆Hoagl... 【目的】研究不同重金属Pb^(2+)浓度下螯合剂EDTA处理对桑树和任豆幼苗修复土壤中重金属Pb^(2+)的效果及Pb2+在植物茎叶及根部积累,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及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盆栽模拟法,以4L/盆Hoagland营养液作为培养液,培养液中的Pb^(2+)浓度分别为0、2.5、5.0、10.0、25.0、50.0、100.0、150.0、200.0、250.0mg/L,EDTA的浓度均为0.55mmol/L,以不添加EDTA作对照。分别测定桑苗和任豆幼苗茎叶和根部的Pb^(2+)浓度。【结果】随着水培液中Pb2+浓度的增加,桑树和任豆幼苗对Pb^(2+)的吸收和积累量也逐渐增大;在相同的重金属Pb2+胁迫背景下,加入EDTA的桑树和任豆幼苗对Pb^(2+)的吸收量比不添加EDTA的对照组明显增高;桑树和任豆幼苗体内Pb^(2+)浓度通常为根部>茎叶,而添加EDTA能加速重金属Pb^(2+)向茎叶的转运。随着培养液中Pb^(2+)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Pb^(2+)在植物根部的积累逐渐增加,而向茎叶的转运则相对减少。【结论】桑树和任豆幼苗具有较强的重金属Pb耐性,而EDTA能促进桑树和任豆幼苗对重金属Pb^(2+)的吸收,因此,桑树和任豆可作为修复植物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 桑树 任豆 重金属 植物修复
下载PDF
翅荚木苗期生长模型及其生长参数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何小勇 赵思东 +3 位作者 袁德义 张琳 柳新红 王军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5,共5页
以翅荚木3个不同种源为研究对象,对其苗期生长量进行测定,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苗高和地径生长规律,建立生长模型,并根据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求相应种源的苗期物候和生长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Logistic方程可较好地... 以翅荚木3个不同种源为研究对象,对其苗期生长量进行测定,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苗高和地径生长规律,建立生长模型,并根据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求相应种源的苗期物候和生长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Logistic方程可较好地拟合翅荚木种源苗期生长的动态变化,其相关系数在0.9971~0.9992之间,达到极显著相关;3个种源的地径线性生长期和生长速率差异不大,但苗高线性生长期差异较大,湖南通道种源明显小于其它2个种源8~9d;苗高线性生长量不同种源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湖南通道种源为108.6753cm,广西苹果种源为119.8689cm,而广东翁源种源高达130.8458cm,是湖南通道种源的12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荚木 种源 苗期 生长模型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背景下的任豆修复试验 被引量:10
15
作者 覃勇荣 陈燕师 +2 位作者 刘旭辉 严军 覃艳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2-287,共6页
为寻找适合矿业尾矿坝人工生态恢复的植物,以广西南丹长坡矿堆存50a之久的尾矿坝为背景,通过盆栽模拟,运用室内土培和水培两种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矿土比例(尾矿样与泥土比例分别为5∶0、4∶1、3∶2、2∶3、1∶4、0∶5)以及不同浓度(0、... 为寻找适合矿业尾矿坝人工生态恢复的植物,以广西南丹长坡矿堆存50a之久的尾矿坝为背景,通过盆栽模拟,运用室内土培和水培两种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矿土比例(尾矿样与泥土比例分别为5∶0、4∶1、3∶2、2∶3、1∶4、0∶5)以及不同浓度(0、2.5、5、10、25、50、100、150、200、250mg·L-1)Pb2+、Cu2+、Zn2+在任豆苗体内的吸收、积累和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任豆对Pb、Cu、Zn都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任豆幼苗可以在一定的重金属胁迫环境下存活,任豆对重金属Pb的耐性最大,在高浓度下依然可以存活。任豆对不同类型的重金属的吸收及转运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从任豆对Pb、Cu、Zn的转运能力来看,任豆并非这3种重金属的超累积植物。试验表明,任豆在矿业尾矿坝的人工生态恢复(植物修复)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能否大规模采用任豆作为尾矿坝的生态修复物种,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豆 尾矿坝 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源翅荚木苗期光合特征的日变异规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童方平 宋庆安 +2 位作者 龙应忠 易霭琴 李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共7页
为研究不同地理种源翅荚木苗期光合特征的日变异规律,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于夏季末期对翅荚木苗期的光合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翅荚木各种源苗期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气孔导度除通道种源为&... 为研究不同地理种源翅荚木苗期光合特征的日变异规律,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于夏季末期对翅荚木苗期的光合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翅荚木各种源苗期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气孔导度除通道种源为"双峰"型外,其它种源为"单峰"型;蒸腾速率是桂林、江华、通道种源为"双峰"型,忻城、靖西、平果、融水、英德、韶关、兴义种源为"单峰"型.(2)翅荚木各种源下部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异规律除平果种源为"单峰"型外,其它种源为"双峰"型;气孔导度是忻城、靖西、桂林、平果、兴义种源为"单峰"型,融水、英德、韶关、江华、通道种源为"双峰"型;蒸腾速率是靖西、桂林、兴义种源为"单峰"型,忻城、平果、融水、英德、韶关、江华、通道种源为"双峰"型.(3)所有种源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异规律为"V"字型.(4)所有种源的上部、下部叶片以傍晚的净光合速率为全天最低,气孔导度值在全天中以傍晚时最低,胞间CO2浓度以清早为最高、下午14:00最低,蒸腾速率在全天中以傍晚时最低.(5)各种源上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明显大于下部叶片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间CO2浓度 种源 翅荚木
下载PDF
广东石灰岩地区的任豆群落 被引量:11
17
作者 敖惠修 何道泉 +2 位作者 张祝平 夏汉平 杨伟机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5-282,共8页
本文对任豆群落的分布及生境特点,主要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其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动态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三个群落类型加以介绍,并提出开发利用与保护意见.
关键词 任豆群落 石灰岩地区 种群 开发利用 落叶乔木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造林先锋树种任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覃勇荣 蒋光敏 +2 位作者 岑忠用 陈燕师 蓝崇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21,共7页
采用了石英砂和砂纸摩擦、氢氧化钠溶液浸种、热水浸种、浓硫酸浸种和浓硝酸浸种等5种不同方法对任豆种子进行处理,并对不同处理方式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石英砂和砂纸摩擦,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种皮的通透性,提高任豆... 采用了石英砂和砂纸摩擦、氢氧化钠溶液浸种、热水浸种、浓硫酸浸种和浓硝酸浸种等5种不同方法对任豆种子进行处理,并对不同处理方式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石英砂和砂纸摩擦,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种皮的通透性,提高任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而且操作简便,设备简单,无污染,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浸种,种子的吸水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是用浓硫酸浸种30 min,任豆种子的发芽率可高达99.0%,但废酸的处理比较麻烦,成本较高,并且有一定的环境风险;用80℃的热水浸种,其发芽率也较高,可达75.0%;用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种,任豆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显著的变化;用浓硝酸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发芽率逐步增加,浸种时间为30 min的发芽率最高(45.5%)。当浸种时间大于30 min时,任豆种子的发芽率反而有所下降。综合成本、技术难度及环境风险等因素考虑,热水浸泡处理方法,可作为任豆种子发芽处理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斯特地区 任豆种子 萌发特性
下载PDF
翅荚木的天然分布与引种栽培 被引量:13
19
作者 何小勇 赵思东 +3 位作者 柳新红 袁德义 张琳 王军峰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5,共5页
综合国内有关翅荚木的研究结果,结合实地调查和引种试验情况,从生境、群落和生长规律等方面概述了翅荚木的天然分布特征,分析了各地的引种栽培现状,从翅荚木的速生性和耐低温胁迫能力方面探讨了在我国28°N以南地区引种栽培的可行性... 综合国内有关翅荚木的研究结果,结合实地调查和引种试验情况,从生境、群落和生长规律等方面概述了翅荚木的天然分布特征,分析了各地的引种栽培现状,从翅荚木的速生性和耐低温胁迫能力方面探讨了在我国28°N以南地区引种栽培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翅荚木引种栽培中应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是对其低温胁迫的机理研究和抗寒型良种选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荚木 分布 引种 栽培 种源 综述
下载PDF
基于SRAP标记的任豆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玮 周玮 +3 位作者 周鹏 周祥斌 吴林瑛 陈晓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2-89,共8页
【目的】研究任豆Zenia insignis种群遗传多样性,为有效保护任豆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建立任豆SRAP-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对17个任豆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UPGMA聚类分析,对任豆种源进行类群划分。... 【目的】研究任豆Zenia insignis种群遗传多样性,为有效保护任豆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建立任豆SRAP-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对17个任豆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UPGMA聚类分析,对任豆种源进行类群划分。【结果】12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51条带,平均每对引物获得12.5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06条,平均每对引物8.83条,平均多态率为70.39%。种源间多态位点比率为38.96%~72.73%,平均为59.66%;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75 5~0.313 3,平均为0.256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249 4~0.450 2,平均为0.369 1;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519 5~1.727 3,平均达1.600 0,种源水平的na为1.724 9;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30 5~1.577 3,平均达1.471 3,种源水平的ne为1.502 6;种源间的遗传一致度为0.703 1~0.886 5;遗传距离为0.120 5~0.352 3。根据聚类结果,将任豆17个种源分为3个地理类群:第1类为广西和贵州种源,第2类为广东、湖南和广西种源,第3类为云南种源,地理距离相近的种源基本上聚在同一类。【结论】任豆种源间和种源个体间均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种源内更丰富,遗传改良时应更注重种源内个体的选择。任豆种源间基因流不高,且根据聚类结果划分的3个类群的地理格局明显,应是由任豆特定的生活环境造成的隔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豆 种源 SRA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