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histopathology of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ofZethenia rufescentaria Motsch
1
作者 林代彬 王志英 +6 位作者 岳华 胡晓颖 黄先锋 谢淑萍 刘家志 栾新大 牟宗海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1-54,共4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e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of larvae ofZethenia rufescentaria Motsch. after infection by ZrNPV. Histopathologic study revealed that ZrNPV were multiplied within the nuclear of fat body, epidermis ... This paper reports the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of larvae ofZethenia rufescentaria Motsch. after infection by ZrNPV. Histopathologic study revealed that ZrNPV were multiplied within the nuclear of fat body, epidermis cell, midgut cell, tracheal matrix and blood cell. These cells showed obvious cytopathic effects. The nucleus of infected cells underwent swelled.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virus and polyhedral of ZrNPV were clearly observed in these nucleus of infected cells. The nucleus of susceptible tissues were fulfilled with polyhedra after 70–14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thenia rufescentari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HISTOPATHOLOGY
下载PDF
CHEMICAL CONTROL OF ZETHENIA RUFESCENTARIA MOTSCH
2
作者 刘家志 张国财 孙洪志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8-31,共4页
Zethenia rufescentaria Motsch. has outbroken successively in the larch plantation of Jixi region and seriously damaged stands since 1990. Chemical control was studied for controlling the occurrence of the pest. The r... Zethenia rufescentaria Motsch. has outbroken successively in the larch plantation of Jixi region and seriously damaged stands since 1990. Chemical control was studied for controlling the occurrence of the pest.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When the third or the forth instar larvae was controlled with smoke agent of 5% Lindane, the most suitable time was July 10-13. The area controlled was 2000 hm2. The dosage was 7.5 kg/hm2 and the mortality of the pest reached 93.5%. 25%dimilin Ⅲ (flowable formulation) was used to prevent the third instar larvae. The best time was about July 5. The dosage was 150g/hm2. The mortality of the pest reached 89.85%. 3% Hexyclan dusting was also used to control adults of the pest. The best time was before the peak of their emergence (June 3). the dosage was 11.3 kg/hm2. The mortality of the pests reached 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thenia rufescentaria Motsch Chemical control Occurrence regularity
下载PDF
落叶松绶尺蠖发生期发生量测报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国财 岳书奎 +5 位作者 王志英 方宏 刘家志 牟宗海 高玉梅 黄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3-21,共9页
1991年在黑龙江省鸡西林区对落叶松绶尺蠖的发生期及发生量进行了预测。用期距法预测落叶松绶尺蠖卵、幼虫、蛹及成虫的发生始盛期、盛期、盛末期,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基本相符。通过对落叶松绶尺蠖有效积温的研究,求得卵期发育起... 1991年在黑龙江省鸡西林区对落叶松绶尺蠖的发生期及发生量进行了预测。用期距法预测落叶松绶尺蠖卵、幼虫、蛹及成虫的发生始盛期、盛期、盛末期,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基本相符。通过对落叶松绶尺蠖有效积温的研究,求得卵期发育起点温度为(10±0.73)℃,卵期有效积温为(92.99±7.51)日度,预测卵期发生期同实际发生基本吻合。计算求得种群趋势指数值为0.1,预测下一世代种群发生数量同实际发生量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绶尺蠖 预测 有效积温 生命表
下载PDF
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物测定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志英 岳桦 +1 位作者 张国财 李素琼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3-17,共5页
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株毒力较强的病毒,用1.216×108PIB/mL的浓度感染1~4龄幼虫,其死亡率在91.55%~96.81%之间。本文主要介绍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物测定,分别确定了ZrN... 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株毒力较强的病毒,用1.216×108PIB/mL的浓度感染1~4龄幼虫,其死亡率在91.55%~96.81%之间。本文主要介绍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物测定,分别确定了ZrNPV浓度和幼虫死亡率、ZrNPV浓度和幼虫死亡时间的回归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绶尺蠖 核型多角体病毒 生物测定
下载PDF
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组织病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志英 岳桦 +4 位作者 胡晓颖 谢淑萍 刘家志 栾新大 牟宗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25,共6页
通过对接种 ZrNPV 后落叶松绶尺蠖幼虫的各种组织进行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脂肪体,表皮细胞,中肠细胞,气管基质和血细胞内复制。上述细胞受感染后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细胞核增大。在电镜下... 通过对接种 ZrNPV 后落叶松绶尺蠖幼虫的各种组织进行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脂肪体,表皮细胞,中肠细胞,气管基质和血细胞内复制。上述细胞受感染后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细胞核增大。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受感染组织的细胞核内出现病毒粒子和多角体,70~140 h 所有受感染组织核内充满多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绶尺蠖 核型多角体病毒 组织病理
下载PDF
落叶松绶尺蠖的天敌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志英 岳书奎 +1 位作者 王延生 解亚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40,共4页
1991~1994年通过对落叶松绶尺蠖各虫期的天敌调查,已查明该害虫共有天敌23种,其中寄生性天敌昆虫16种;捕食性天敌昆虫1种,捕食性鸟类2种;捕食性蜘蛛1种;病原微生物3种。
关键词 落叶松绶尺蠖 天敌 种类 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应用ZrNPV防治落叶松绶尺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志英 岳书奎 +4 位作者 张忠心 张国财 顾国奇 韩贵京 王建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0-44,共5页
在落叶松人工林内利用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ZrNPV)对落叶松绶尺蠖2、3、4龄幼虫进行了防治。使用浓度为103×107PIB/mL的防治效果: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3.53%;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67.5... 在落叶松人工林内利用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ZrNPV)对落叶松绶尺蠖2、3、4龄幼虫进行了防治。使用浓度为103×107PIB/mL的防治效果: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3.53%;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67.51%。使用浓度为1.03×108PIB/mL的防治效果:2龄虫校正死亡率为90.81%;3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9.47%;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6.49%。同时证明落叶松绶尺蠖幼虫的龄期越小其死亡率越高、致死时间越短.防治的最适虫龄以2或3龄幼虫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绶尺蠖 核型多角体病毒 防治
下载PDF
落叶松绶尺蠖化学防治的研究
8
作者 刘家志 张国财 +5 位作者 岳书奎 王志英 高玉梅 牟宗海 刘大鹏 张长信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31,共6页
自1990年以来,落叶松绶尺蠖在鸡西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内连续发生,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为此,进行了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烟剂防治最佳时间在7月10~13日,用5%林丹杀虫烟剂防治3~4龄幼虫试验,用药量为7.5 kg/hm^2,防治面积2000 hm^2,防治... 自1990年以来,落叶松绶尺蠖在鸡西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内连续发生,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为此,进行了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烟剂防治最佳时间在7月10~13日,用5%林丹杀虫烟剂防治3~4龄幼虫试验,用药量为7.5 kg/hm^2,防治面积2000 hm^2,防治效果达93.5%;喷雾防治幼虫最佳时间在7月5日前后,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防治3龄幼虫试验。用药量为150 g/hm^2,防治效果达89.85%;喷粉防治成虫最佳时间在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3日前,用3%林丹粉剂防治成虫试验,用药量为11.3kg/hm^2,防治效果达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绶尺蠖 防治 发生规律
下载PDF
天敌对落叶松绶尺蠖的种群调节作用
9
作者 岳书奎 王志英 +6 位作者 岳烨 刘家志 高玉梅 栾新大 李秀章 杨权 崔相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8-33,共6页
落叶松绶尺蠖的天敌共有22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6种;捕食性天敌4种;病原微生物2种。寄生性天敌在落叶松绶尺蠖的低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5.0%;在中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16.7%;在高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21.0%。蚂蚁的捕... 落叶松绶尺蠖的天敌共有22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6种;捕食性天敌4种;病原微生物2种。寄生性天敌在落叶松绶尺蠖的低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5.0%;在中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16.7%;在高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21.0%。蚂蚁的捕食率为3.0%。由核型多角体病毒导致的死亡率在59.0%~75.0%,白僵菌引起的死亡率在30.0%左右。由于这些天敌的综合调控作用使落叶松绶尺蠖种群密度下降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但是,寄生性天敌昆虫作用缓慢,常常在落叶松绶尺蠖的中或低密度区内发挥作用,仅在一定水平上抑制害虫,当落叶松绶尺蠖的种群数量超过寄生性昆虫的调节能力时,主要是核型多角体病毒使该害虫的种群数量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从而控制了该害虫的猖獗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 落叶松绶尺蠖 种群调节
下载PDF
落叶松缓尺蠖生物学特性研究
10
作者 岳书奎 岳桦 +6 位作者 方虹 刘家志 高玉梅 牟宗海 吕宜春 滕国栋 佟光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8-43,共6页
本文报道了落叶松绶尺蠖(ZetheniarufescentariaMotschulsky)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此虫在黑龙江省1年一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多危害郁闭度较大的落叶松人工林,尤以中龄林受害最重,成虫... 本文报道了落叶松绶尺蠖(ZetheniarufescentariaMotschulsky)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此虫在黑龙江省1年一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多危害郁闭度较大的落叶松人工林,尤以中龄林受害最重,成虫子5月下旬为羽化始盛期,6月3日左右为羽化盛期,7月13日左右羽化结束。雌雄比为1:1.1。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交尾时间一般在23时以后,卵多产在落叶松枝条上,少数产在针叶及树皮缝里。雌蛾平均产卵量为58.6粒。雄虫寿命平均3.9d,雌虫平均寿命5.6d。幼虫共6龄,子8月上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化蛹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绶尺蠖 生活史 生活习性
下载PDF
落叶松缓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11
作者 王志英 岳书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4-48,共5页
落叶松绶尺蠖(ZetheniarufescentariaMotshulsky)核型多角体病毒(ZrNPV)是一株对落叶松绶尺蠖幼虫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病毒。本文主要对多角体进行了电镜扫描及超薄切片观察,对该病毒的致病力等... 落叶松绶尺蠖(ZetheniarufescentariaMotshulsky)核型多角体病毒(ZrNPV)是一株对落叶松绶尺蠖幼虫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病毒。本文主要对多角体进行了电镜扫描及超薄切片观察,对该病毒的致病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多角体大小为0.8~2.3μm,形状为三角形、四角形至不规则形;病毒粒子为杆状、多粒包埋,大小为180~230×30um。该病毒在自然界发病率为75%以上;室内用1.26×106PIB/mL~1.216×108PIB/mL;接毒试验其校正死亡率1龄幼虫为74.83%~96.23%;2龄幼虫为65.96%~96.81%;3龄幼虫为61.72%~91.55%;4龄幼虫为55.73%~93.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绶尺蠖 致病力 多角体 病毒
下载PDF
沙弥绶尺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全寿炯 于光实 +6 位作者 黎建雄 全志红 李小芳 钟爱梅 陈崇征 吴耀军 孙明雅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沙弥绶尺蛾在苍梧县 1年发生 3~ 4代 ,主要以幼虫咬食松针叶进行为害。经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 ,基本掌握了沙弥绶尺蛾的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 ,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沙弥绶尺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技术 马尾松 害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